在婚姻中,我們經(jīng)常要面對哪些困境?這些困境,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們要如何整理自己,才能走出困境?在2014年11月出版的新書《人生困境整理術(shù)》中,李子勛描述了很多人生困境。2015年1月,本刊記者著重就其中的婚姻困境,對李子勛進行了專訪。
被先生當成媽,是很多太太面對的婚姻困境
李子勛說,很多先生會把太太當成媽。一方面,男性有戀母情結(jié),本能地排斥父親,依賴母親,投射到婚姻里,表現(xiàn)為對太太既依賴又控制。另一方面,中國男性缺少長期獨立的生活,渴望太太像母親一樣照顧自己的生活。
從心理學上,一個男人至少度過15年不需要父母介入的獨立生活,他的人格才是獨立的。在中國,男人工作后,還要媽媽幫忙洗衣服;談戀愛,必須征求媽媽的同意……離開媽媽的照顧后,男人也就經(jīng)過兩三年的獨立生活,便進入另外一個女人的懷抱。要么是到了太太的懷抱,要么就是不停地換女朋友。女朋友像跑接力賽似的,拿過接力棒一個接一個地照顧他,直到他最終找到一個女人結(jié)婚。由于缺少長期獨立的生活,中國男人常常會無意識地把太太當成媽。在中國,2/3地區(qū)的家庭都是女人在掌權(quán)。無論先生在外面做了多大的官,回到家里都得老老實實地聽太太的安排。
于是,被先生當成媽,是很多太太會遇到的婚姻困境。有一對夫妻就是如此:先生的父親在外地工作,長期在家庭中缺席。他從小是和母親、姐姐一起長大的。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他備受母親和姐姐的關(guān)愛。長大后,他和一位溫柔而堅強的女性結(jié)婚。
但問題是,這位太太并不希望像照顧兒子一樣照顧丈夫。她從小父母離異,跟著父親和弟弟一起生活,扮演著母親和姐姐的雙重角色。表面上,她性格很獨立,生活能力也很強,但是內(nèi)心卻極度渴望被呵護。結(jié)婚后,面對一個不做家務(wù)、不懂得照顧人的先生,她對婚姻感到很失望,而且很累。
“把太太當成媽”的先生,習慣在和太太溝通時,用應(yīng)對母親的方式來應(yīng)對太太,比如沉默和逃避。在傳統(tǒng)文化里,女人要相夫教子,母親教育孩子的時候比較多。同時,中國文化提倡敬父孝母,會對母親非常忍讓。很多太太和李子勛抱怨過類似的話:“你不能攻擊他媽媽,一攻擊他媽媽,他這個人就渾了,不講道理了。你要說他爸爸,他還能比較客觀?!彼?,在小時候,男人盡管被媽媽教訓時心里很不服氣,但會習慣性地“不爭”,用閉嘴的方式來應(yīng)對母親的批評。結(jié)婚后,他也會選擇“閉嘴”。
另外,在小時候,男人也經(jīng)常會和媽媽運用一種斗爭策略—反抗不了,我就躲!媽媽命令兒子回家做家務(wù),他放學后干脆不回家了。結(jié)婚后,先生對太太也使用這種策略:你說什么,我都無所謂;惹不起你,我還躲不起你嗎?先生回避矛盾,其實也是在保護自己,不想自己出糗。很多男人,生完氣后會瞧不起自己。尤其是那種比較重視體面的男人,最討厭把自己返回到一種低文化的狀態(tài)里,他需要維護男性的自尊。
沉默和回避都是一種可怕的力量,因為這意味著拒絕溝通。如果長期在經(jīng)濟、教育等家庭建設(shè)方面,拒絕與伴侶溝通,不把對方看成是自己的家人,那么感情就會漸漸消亡,直至在心里恨不得對方去死,詛咒對方,這樣的婚姻都屬于死亡婚姻。
面對這種婚姻困境,最重要的是要澄清:先生是不是把對媽媽的期待投射到太太身上?先生反抗太太,是不是其實是在反抗母親?太太對先生的憤怒,是不是源于童年時被壓抑了的創(chuàng)傷體驗?通過梳理原生家庭對夫妻雙方的影響,讓彼此意識到雙方之間的矛盾根源,看到改變的可能性,夫妻倆就有可能走出婚姻的困境。
想走出婚姻困境,
必須調(diào)整期待
李子勛認為,婚姻中有很多困境,是由夫妻雙方不合理的期待造成的。
比如,對經(jīng)濟狀況有期待是正常的,但期待不能超越對方的能力或底線,讓對方根本無法實現(xiàn)。先生月薪只有5000元,太太卻希望先生在北京買一套1000萬元的房子!除非先生中了500萬或者搶銀行,否則這是不可能達到的。這時候,太太的期待就是不合理的抱怨。太太可以調(diào)整自己的期待,貸款買個100萬元的房子,也可以選擇離開婚姻。最糟糕的狀況是,既留在婚姻里又要不停抱怨,那婚姻就會進入困境。
有一位先生是名牌大學畢業(yè),進入國企工作。由于公司論資排輩,他的同學都已經(jīng)升到處級了,只有他還是科級。太太特別惱火,給他下了最后通牒:“今年你要再提不了處級,我就跟你離婚!早知道這樣,就不嫁給你了!”先生也很惱火:“你怎么這么現(xiàn)實?只能同甘,不能共苦,我當初是看走眼了!”
夫妻倆是自由戀愛,不是包辦婚姻,沒有人逼他們說YES,這完全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或許這個選擇不那么完美,但他們也是經(jīng)過比較和思考,并且對對方有一定好感的。否則,為什么不從大街上隨便拽一個人結(jié)婚?所以,他們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一點兒責任。
決定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之后,就要調(diào)整對伴侶的期待。先生期待太太能夠和自己同甘共苦,一起面對生活的困境。但是他需要明白:同甘共苦是婚姻關(guān)系的一種理想境界,能夠達到這一境界的夫妻,都是經(jīng)歷過很多坎坷和磨難,然后共同成長后的結(jié)果。在面對婚姻困境時,太太流露出沮喪、不滿、悲傷的消極情緒也是很正常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她就不愛先生,或者不要這個婚姻了。太太有提出訴求的權(quán)利,因為與愛情不同,婚姻是一個經(jīng)濟共同體,一方很努力,而另一方懶懶散散地活著,對家庭沒有貢獻,誰的心理會平衡?先生可以從兩方面改變:一方面,保持一種積極的工作狀態(tài),讓太太看到自己是在認真地為婚姻努力著;另一方面可以更加關(guān)心呵護太太,更好地陪伴和教育孩子。很多太太如果生活得很滋潤,就不那么在意先生的工作表現(xiàn)了。
同時,太太也要調(diào)整自己的期待。職位晉升涉及社會因素,不是先生個人可控的,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太太可以把期待從“職位晉升”調(diào)整為“希望先生保持一種進取的狀態(tài)”。他的工作態(tài)度有沒有變得很積極?有沒有努力地學習和進修?這些東西都是先生可控的,也是太太能夠看得見的。調(diào)整期待后,太太可以給先生半年時間去努力。至于能不能升職,順其自然就好。與此同時,先生對太太不滿的一些地方,她也要做出相應(yīng)的改變,只有這樣,先生的改變才能夠持續(xù)下去。
李子勛幫助這對夫妻調(diào)整期待后,不僅先生的工作態(tài)度更加積極,太太也做出了很大改變。最后竟然主動把家里的積蓄拿出來,支持先生辭職去讀MBA。在MBA班里,有很多同學是企業(yè)的老板。先生才讀了半年,就被一家合資企業(yè)的老板聘走了,而且他對新工作充滿興趣和熱情。結(jié)束咨詢時,這位太太幸福地說:“看見他很有朝氣的樣子,我就對未來充滿希望!”
有的不合理期待,是把婚姻置于生命權(quán)之上。比如,有的先生要求太太辭職,理由是:“我們總得有一個人來照顧家?!碧墓ぷ骱芎茫蚁朐谏鐣蠈崿F(xiàn)自己的價值。因為彼此的分歧難以調(diào)和,婚姻陷入困境。有那么多社會資源可以利用,為什么一定要太太不工作?先生其實是把太太放在了一個從屬的地位上,所以理直氣壯地要求太太為家庭做犧牲。
李子勛一直認為在中國,全職太太是一個高風險的選擇。如果女人對男人的財產(chǎn)沒有掌控,那么家要成為自己的家只是一種美麗的幻覺。萬一老公移情別戀怎么辦?轉(zhuǎn)移財產(chǎn)怎么辦?何況,目前社會的支持度也遠遠不夠。太太在家多年后,出來還能適應(yīng)社會嗎?李子勛早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市政廳遇見過3個人申請一份秘書的工作,一個是碩士,一個有工作經(jīng)驗,而另外一個是41歲的全職太太,她一手帶大了3個孩子,學歷普通,也沒有工作經(jīng)驗。最后,市政府把工作崗位給了她,理由是她給國家養(yǎng)大了3個孩子,重返社會工作應(yīng)該給予優(yōu)先。試想想,在中國,一個41歲沒有工作經(jīng)驗的女人,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何其艱難!
再比如,太太喜歡旅游,先生要求太太必須在家里陪他;先生喜歡和朋友們?nèi)タ辞?,太太不許他看……他們找不到邊界,不是把伴侶當成是一個獨立的人,而是把對方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想牢牢地控制對方,自己也不快樂。因為在婚姻中,誰對對方的期待過大,誰就是被動的。因為,你的快樂就是受制于對方愿不愿意滿足你。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我們的生命都是獨立的。只要能滿足婚姻最基本的訴求:經(jīng)濟支持、性的滿足、家庭責任、撫養(yǎng)孩子……就可以在婚姻中主張自己的生活方式?;橐鍪鞘裁矗炕橐鍪窃谏鼨?quán)基礎(chǔ)上締結(jié)的一種社會關(guān)系。結(jié)了婚,我們就有權(quán)剝奪伴侶的生命權(quán)嗎?我們就有權(quán)要求伴侶換一個樣子生活嗎?
在美國,婚姻治療經(jīng)常使用的“婚姻幫助計劃”中,第一步就是調(diào)整不合理的期待,讓夫妻雙方從可行、可改變的地方率先開始改變。改變可以是一些很細小的事情。比如,不要在家里抽煙,不要把臭襪子扔在廁所里,不要熬夜打游戲……幫助計劃可能有很多步,涉及個人因素和外部因素的改變,最終讓夫妻達成一個協(xié)議,并且寫在書面上。心理醫(yī)生每兩周或每個月回訪的時候,進行督促和支持,最后讓處于困境的婚姻回到正?;?/p>
你認為是困境,它才成了困境
李子勛說,所謂婚姻困境,往往是認為婚姻有困境的人的“困境”。也就是說,你認為它是困境,它才成了困境。我們真正的困境不是來自外部的壓力,而是在不斷變化的社會里,始終保持一種固化的心態(tài)。
隨著文明和社會的進步,職業(yè)女性越來越多。有些男人娶了職場女強人,總覺得太太性格強勢,自己面子上過不去,給太太找麻煩?;橐鍪请p贏的,只要先生認同太太的能力,太太尊重先生的付出,雙方保持家庭的平衡,幸福是可以實現(xiàn)的。相反,如果先生心態(tài)不對,不尊重感激太太的付出,那么,再溫柔的太太也會被逼成怨婦和母夜叉,因為在她心里,這個男人不值得被她溫柔對待。
隨著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大家對愛的理解也在發(fā)生變化。中國人自己沒有吃的,也要給別人做奉獻;中國女人為了老公和孩子無怨無悔地犧牲;就連中國的貪官都不只是為了自己享受,要不是為了孩子,要不是為了情人和親戚。西方的觀點是:杯子里要先盛滿對自己的愛,溢出去的部分再去愛別人。所以,在今天,如果女性堅持用奉獻自己的方式來愛別人,很可能會碰壁。
最典型的例子是:一個美國先生娶了一個上海太太。他們的婚姻困境是:太太認為自己是全中國最好的太太,但先生總覺得太太低自尊。太太對先生確實非常好,每天早上5點就爬起來,給先生熨西服,做早飯,親手給先生打領(lǐng)帶。先生說:“你做的一切,我都很感激。但是我希望你對自己也好一點兒。穿好衣服,打個淡妝,用很好的面貌出現(xiàn)在我面前,這是對你自己的尊重,也是對我的尊重?!碧灰惺裁春贸缘模紩o先生留著,自己舍不得吃。先生也不認同:“你覺得這個東西好吃,就應(yīng)該先吃!你為什么不肯吃呢?”太太說:“我把我認為好吃的東西都給你,是因為我愛你,我覺得它好。”先生說:“可你認為好的,我不一定認為它好啊!你征求我的意見了嗎?”在先生看來:只有太太善待自己,她的好他才可以接受。否則,太太的好會讓他非常難受。
如果能夠改變對婚姻的固化心態(tài),接受婚姻的不同呈現(xiàn)形式,那么,很多困境就不是困境?;橐鍪且环N復(fù)雜的社交關(guān)系,任何關(guān)系都不如婚姻關(guān)系復(fù)雜。心理學研究的人情世故、愛恨情仇,婚姻里都有。所以,心理學家不會說哪種婚姻是理想的婚姻,因為婚姻可以有很多種類型。就像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只要夫妻雙方都接受的婚姻,就是理想的婚姻。婚姻像生命一樣,在不同的階段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樣子,肯定酸甜苦辣都要經(jīng)歷。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那就不算一個真正的婚姻。
在婚姻里,也沒有人是專家。娶了不同的女人,就會過不同的生活;嫁了不同的男人,就選擇了不同的存在方式。哪怕結(jié)了100次婚,也只代表你知道了100個女人。和第101個女人結(jié)婚,你仍然不知道婚后會發(fā)生什么!尤其是女性,如果認識到婚姻只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還有很多選擇,那就不會陷入困境之中不可自拔。加利福尼亞的女權(quán)者曾經(jīng)對女同胞說過一句話:“房子是你的,生活是你的,孩子是你的,婚姻也是你的,男人只是幫你實現(xiàn)生活目的的那個助手?!被橐龊苤匾⒉皇巧娜?。要相信自己的過去已經(jīng)竭盡全力,相信現(xiàn)在自己還在溫柔地堅持,相信未來自己會很珍惜,生命就必定是一條自我完善之途。
李子勛特別欣賞身邊一對夫妻的選擇。太太是外企高管,先生因為不會應(yīng)酬,一直郁郁不得志。他和太太、朋友還比較愛說話,但是和外面不熟的人,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生性耿直,不會來事兒,討厭拉關(guān)系,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麻將不玩游戲……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怪人”。太太的收入足以養(yǎng)家,后來夫妻倆一商量,先生決定辭職在家?guī)Ш⒆印:髞?,夫妻倆移民到美國。太太生了3個孩子,先生在家照顧孩子7年,孩子們都活潑可愛,性格很開朗。在家期間,先生也發(fā)展出了適合自己興趣的工作。太太真心尊重和感激先生對家庭的付出,夫妻倆的感情非常好。
另外,我們都要努力做一個可愛的人,時時刻刻發(fā)展自己。想做一個可愛的人,必須要學會愛自己。因為,人都是在對自己的好中,訓練出對他人愛的能力。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如果對自己不夠體貼,又怎么可能會體貼別人呢?如果不尊重自己,又怎么要求別人尊重你?愛自己的人知道“我是誰”,就不需要從伴侶身上,去看到我自己;就不用通過對方滿足自己的期待,來實現(xiàn)自己的快樂。當身心都處于一種很和諧的狀態(tài),即使面對問題也有辦法解決,不會讓婚姻陷入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