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親不如近鄰
2002年春節(jié)后的一天,家住上海普陀區(qū)曹陽新村街道桂楊園小區(qū)的張順福下班回家,剛走到樓道口,就聽見88歲的母親張秀珠爽朗的笑聲。他推開門一看,母親正與住在同一棟樓的兩位老人施云霞、金阿婆聊天。見到兒子,張秀珠高興地說:“我跟你金阿婆結成了對子,以后媽有人說話了?!?/p>
母親的話令張順福一頭霧水。一旁的施云霞解釋道:“咱們小區(qū)里老人特別多,大多是空巢老人,子女們都不在身邊,都說遠親不如近鄰,我們想著,讓那些剛剛退休在家的跟那些年紀大的老人結成對子,比如50歲的跟80歲的,60歲的跟70歲的,搭建互助組。這不,你媽跟金阿婆結成了對子,像他們這樣的小區(qū)里還有十幾對?!彪m然不明白互助組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但聽說有人能來陪母親聊聊天,張順福非常歡迎。
62歲的金阿婆是個熱心腸,自打和張秀珠結成對子后,每天上午九點之前總會敲敲張秀珠的門,陪她說話嘮嗑。
很快,張順福發(fā)現(xiàn)母親臉上的笑容多了,不再像以前一樣整天愁眉苦臉。一天晚上,張順福下班回家,看見母親和金阿婆在準備做飯,兩個人分工明確,你淘米,我擇菜,廚房里滿是歡聲笑語。張順福也挽起袖子走進廚房幫忙。打開話匣子的金阿婆,一邊幫著張順福擇菜,一邊給他說起最近互助組里發(fā)生的感人事情:住在六樓的顧鎮(zhèn)蘭,今年六十多歲,子女都在外地上班。前不久,顧阿婆中風了,拄著拐杖踟躕而行的模樣被住在一樓的姜阿婆看到了,姜阿婆主動攙著顧阿婆到醫(yī)院配藥、輸液。顧阿婆痊愈后,姜阿婆卻因膽囊炎開刀,這回輪到顧阿婆每天做好飯菜送給她。
說完,金阿婆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本子遞給張順福:“你看,這是我們精心制作的《鄰里互助手冊》,這里有所有成員和其子女的聯(lián)系方式,老人患有什么慢性病、該吃什么藥,都統(tǒng)統(tǒng)記在本子上,人手一冊,方便應急使用?!睆堩樃=舆^本子,看完后頓時覺得心里暖暖的,他對金阿婆說:“這種互助模式真不錯,老人舒心,子女也放心?!?/p>
小區(qū)成了一個家
2005年12月,張順福因為身體原因提前退休?;氐郊业牡谝惶欤瑥堩樃>驼业交ブ〗M組長施云霞老人。他對施云霞說:“我現(xiàn)在在家沒事,也想加入互助組,以前,別人來照顧我媽,現(xiàn)在換我去照顧別人家的老人。”施云霞高興地直點頭。
很快,張順福與81號樓的張竹青結成了對子。今年65歲的張竹青體弱多病,女兒曉芳自幼癱瘓又雙目失明,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老人微薄的退休工資度日。為了省錢,老人家里很少見肉腥。張順??粗苄乃?,常買些菜送去。
一天中午,張順福像往常一樣來到張竹青家中。一進門,卻看到張竹青摔倒在地上,臉色發(fā)青,一動也不能動。曉芳一邊揮擺著雙手,一邊急得大聲哭起來:“阿福叔,媽媽摔跤了,怎么辦?”張順福趕忙幫著把張竹青扶上床,并撥打了120。聽著曉芳無助地哭喊,張順福的眼睛紅了,他一把摟過曉芳:“孩子不怕,有我在?!边@時,隔壁75歲的朱錦衣老人不顧年邁多病,也聞聲趕過來,她二話沒說一個電話就把當醫(yī)生的女兒叫來,為老人安排住院,聯(lián)系開刀。幾乎沒費什么周折,張竹青老人就順利動了股骨手術。
回到家,互助組的成員陸續(xù)前來看張竹青。不久后,張竹青又一次住進了醫(yī)院,這次她被醫(yī)生診斷為腸癌。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原本就艱難的家庭再次雪上加霜。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張竹青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她整天呆呆地看著病房的天花板,默默地掉淚。一種看不見未來的無助與茫然,一點一點地消耗她的求生意志。
張順福見張竹青整天唉聲嘆氣,便勸她:“你現(xiàn)在還是早期,完全有機會治好,整天自己嚇自己,多不值!”住院的日子,張順福每天早上8點多就來到醫(yī)院,要做的事不多,大多是陪張竹青說話,給她端點水或打個午飯。為了鼓勵張竹青,張順福還從網上搜集了很多抗癌心得和抗癌食譜,一有空就講給張竹青聽。
2011年冬至,按照習俗要吃餃子。張順福特意在家做好送到了張竹青的病房。突然聞到熟悉的味道,一直沉默寡言的張竹青眼睛里流露出了別樣的光芒?!澳懵劼劊芟愕?,你吃幾口,嘗嘗鮮。等你身體好了,我再給你做。”張順福說。張竹青吃著吃著,突然捂著被子哭了起來:“曉芳最喜歡吃這個,我要是走了,這孩子咋辦?”張順福輕拍著她的背安慰:“阿姐,我知道你心里難受,咱不怕,等把病治好了,你有的是機會給孩子做?!?/p>
不僅是張順福一天不漏地來看張竹青,互助組的其他成員們也三五成群地來醫(yī)院看她。在張竹青床頭,放著一本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10號張順福送我到醫(yī)院,11號張順福給我送飯,12號薛秀芳給我送來一箱牛奶……”隔壁床的病友看到張竹青每天都有許多人來陪,羨慕地說:“家里兄弟姐妹多真好,這么多人關心你?!睆堉袂嘈χf:“他們都是我的鄰居,雖然是鄰居,但比我兄弟姐妹都親?!?/p>
病友很羨慕:“以前我們年輕的時候,一幢樓里住的都是一個單位的同事,一家有難大家都來幫,可現(xiàn)在呢,門對門也不認識。”聽說了張順福他們小區(qū)互助組的事,病友豎起了大拇指:“這個辦法好,我要把這個好辦法帶到我們小區(qū),現(xiàn)在誰家沒有老人,誰都會變老,現(xiàn)在你幫我,明天也許就是我?guī)湍??!?/p>
晚年洋溢幸福味
2012年3月,母親去世后,家里只剩下了張順福一個人,侄子張杰擔心他一個人住出點事連個照應的人也沒有,就建議道:“叔,您跟我們一起過吧?!睆堩樃u搖頭:“我在這住習慣了,你們那高檔小區(qū)大門一關,互不相干,沒啥人情味?!?/p>
張順福把全部心思都花在了互助組上,互助組已經發(fā)展到47人。許多年紀小點的老人都學著張順福剛一退休就加入了互助組,不僅如此,有些在小區(qū)里租房的年輕人也都自愿加入到了這支隊伍中來。
2014年8月的一天,張順福正在家里做飯,手機響了,樓下的嚴大媽打來電話說:“他阿福叔,時間已經過了四點半,怎么奧阿姨家的衣服還晾著?”原來,住在三樓的奧阿姨一旦天氣晴好總會把衣服晾出窗外,一到下午四點就會收衣服。可是今天都快五點了,奧阿姨家的衣服在外面沒有收,大家都不放心,就想讓張順福去看看,就怕奧阿姨在家出點啥事。張順福掛了電話就下了樓。
張順福敲了幾下房門一直沒有動靜,奧阿姨身體不好,可能在家出事了,他忙給奧阿姨的子女打了電話,并撥打了120。
奧阿姨的子女與救護車幾乎同時趕到,大家手忙腳亂地把門打開了。這時,奧阿姨從外面回來,一臉茫然地問:“怎么了?”張順福解釋道:“都快五點了,你家的衣服還沒有收,大家都以為你出事了?!眾W阿姨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我去對面樓跟人聊天忘了時間?!币蝗喝诉@才松了一口氣。
雖然是虛驚一場,但奧阿姨的子女卻很感激:“以前我媽一個人住在這,我們真不放心?,F(xiàn)在我們放心了,謝謝你們?!睆堩樃r湴恋卣f:“那當然,老鄰居比親戚還要親?!眾W阿姨的子女主動提出,等周末的時候,他們也過來幫忙。
2014年11月20日,張順福帶著互助組的成員去了印尼旅游。坐在大巴車上,張順福像個老頑童,一會唱歌一會說笑話,逗得大家前俯后仰。這樣舒心的日子,老人們以前想都不敢想,子女不在身邊,晚年寂寞一人,生活原本是漆黑一片,但現(xiàn)在身邊有了說話的人,心情舒坦了,日子也舒心了。
如今,張順福每天都很忙,經常能看見他穿梭在樓道之間,可就算再忙,他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他希望終有一天這種“低齡老人幫助高齡老人”的養(yǎng)老模式能普及開來,能惠及更多的老人。(作者聲明:本文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違者視為侵權?。?/p>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陳陟 "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