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是一項媒體公益評獎,不能給入選者帶來實際利益,但這種道德層面和精神高度上的認可,也是一種莫大的榮譽。很少有人拒絕《感動中國》,但在2006年,偏偏有一位德國人,他拒絕成為《感動中國》人物。
他叫盧安克。簡單地說,盧安克是個教育研究愛好者。從1997年來到中國,就選擇在廣西河池地區(qū)的大山深處從事教育工作。
媒體一般會說,這是一個支教者,但這個說法并不完全正確。盧安克不是老師,沒有教師資格,甚至幾次被當?shù)卣屩?、罰款??墒撬匀幌敫鞣N辦法留下來,他借用外國人身份,給自己設立了一個文化事業(yè)辦事處,用這個辦事處的名義派自己到深山里去,這樣就規(guī)避了當?shù)貙ν鈬说墓芾硪?guī)定。
可以肯定地說,他是個純粹的人,真實的人。他生活簡樸,甚至到了拮據(jù)的程度。他從不強調自己對中國的感情,他熱愛孩子,但絕對不是那種飽含深情讓人流淚的熱愛。他的熱情在于教育,他希望用一種自己的方式,用最原始的人際接觸的方式來探究教育的秘密。
他每周去一趟縣城,到外地永遠是硬座火車。平時不喝酒、不抽煙、不吃肉、不賭博、不戀愛。他沒有錢,不收捐款,只向村民索取一點米作為教育的報酬。他不是隱居,也沒有宗教背景,不想改變社會現(xiàn)實,他關注的只是教育:怎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發(fā)生改變?每隔半年,他都往相關的教育部門寄一次他的研究成果,但沒人理他。
到2006年,盧安克已經(jīng)改變了一些鄉(xiāng)村的生活。這個改變不是翻天覆地的,而是一種很難描述的細微變化。比如他讓小學生參與為村里設計幾條鄉(xiāng)村道路并開始修建,師生共同完成一部紀錄片的拍攝等等。開始的時候,村民們在一旁圍觀,慢慢地覺得有趣,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加入進來。但村子并沒有因此富裕起來,盧安克也說:“我不是來扶貧的。如果只幫他們賺錢回來,村里得到的變化只是不用再那么辛苦地從早到晚干活,以前的生活任務沒了,可能賦予生活意義的新的任務又沒有。結果,他們的心里會越來越空虛和不健康。”
2006年底,有人推薦盧安克成為《感動中國》候選人。2006年《感動中國》候選人的資料剛剛掛到網(wǎng)上,盧安克的反饋就回來了。他被自己突然成為《感動中國》候選人這件事嚇壞了,給節(jié)目組寫信,請推選委員千萬別選他。他說,我很怕去感動別人,請你們別選我。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這個德國人非??蜌獾亟忉屨f,自己只是想進行一些研究,最需要的是安靜地和孩子們相處,外來的榮譽或者物質太多,會改變孩子們的心態(tài),也會改變他研究計劃的環(huán)境。留在鄉(xiāng)村做教育研究只是一種個人行為,他不愿接受采訪,不愿大張旗鼓地宣傳,擔心這些會影響他平靜的生活。
這是《感動中國》第一次被候選人拒絕。五年來,楊利偉、姚明、劉翔、成龍他們都曾站在這個舞臺上,但現(xiàn)在,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德國人卻拒絕了《感動中國》。
這件事沒有擴散。但盧安克這種堅決抗拒得獎,遠離榮譽甘守平淡的行為,卻令節(jié)目組多少有些震撼。盧安克不希望別人去觀察他、研究他、報道他,但《感動中國》節(jié)目組還是持續(xù)關注這個德國人后來在中國的作為。
2007年4月,盧安克接受中國邀請,成為廣西共青團的志愿者,繼續(xù)在山區(qū)教書,他用自己的方式給孩子上自然(科學)、美術和音樂。
2008年,他在給學生上課的同時,和學生合作拍攝了電視劇《和平劍》。拍攝在每周固定時間進行,持續(xù)了幾乎一年。
2009年,盧安克跟河池電視臺合作,把課堂資料做成電視節(jié)目《留守娃》;為圓善合作社打工,翻譯書籍和設計網(wǎng)頁;第一次接受中央電視臺《面對面》采訪。他說,這給我?guī)砹撕芏嘈碌呢熑巍?/p>
2010年,盧安克參與電視欄目《快樂人小劇場》,幫助他們拍攝剪輯關于教育活動的紀錄片。
2011年,他開始嘗試和學生們一同創(chuàng)作歌曲。并開始研究留守兒童與鄉(xiāng)村支教志愿者的關系。
顯然,盧安克在發(fā)生一些改變,但是沒有人能說清是哪一種改變。2009年,盧安克在接受《面對面》柴靜采訪時說:“如果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家,那么家人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學生,那么學生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個人為了人類的發(fā)展,那么人類就是他的后代?!?/p>
這位德國人在價值觀方面,到底與我們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