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證監(jiān)局日前披露,湖南維財貴金屬交易所因涉嫌非法經營期貨交易,令全國近4萬名投資者面臨本金不保的風險。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涉案規(guī)模駭人的“維財金”只是地下炒金市場中的一個側影。從近年非法成交金額達239億元的上海“聯泰黃金投資案”,到浙江等地涉案金額達580余億元的“世紀黃金投資案”,隨著國內貴金屬投資市場發(fā)展,地方性的“非法炒金”交易所日益坐大。
黑平臺猖獗 “非法市場比合法市場多得多”
福建省證監(jiān)局介紹,僅在福建一省,“湖南維財貴金屬交易所”旗下代理商交易額就達到近600億元,受害群眾5000余人。而這家忽悠了全國39084名客戶的交易所,卻是從經營資質到投資方式均違法違規(guī)的“三無”公司。知情人士表示,這家“交易所”的經營資質“甚至還不如一家金店”。
然而,這家從未獲得中國證監(jiān)會核發(fā)“期貨業(yè)務許可證”的公司,卻經營著杠桿率遠超國內合法期貨的“投資產品”:在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法院的“2014年晉刑初字第428號”判決書中,“維財金”的法定代表人楚維證言,其公司依靠租用上海富元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的“大宗貴金屬訂立轉讓系統(tǒng)”,建立了一家黃金電子交易平臺。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取的一份《“維財金”交易手冊》中規(guī)定,“維財金”通過類似炒股、炒期貨的交易軟件銷售,通過代理簽約后,客戶可像買賣股票一樣,從行情漲跌賺取差價,交易所和代理公司則按交易量收取傭金。同時,如果客戶賬戶保證金低于30%,系統(tǒng)就會按時價強行平倉,除非客戶補倉。
在實際中,這一交易方式卻讓“黑平臺”大賺傭金、消費者頻頻巨虧。
例如,通過不少學歷、資質均模糊不清的炒金“老師”喊單,是“維財金”眾多代理與投資者接觸并“下套”的主要方式。41歲的浙江衢州籍投資者黃先生介紹,自己先后投入13萬元購買“維財金”,“大多數都是跟著公司介紹的老師炒”,然而其中一次在“短短10天里,就虧掉12萬多,賬戶只剩下7千多元”。
據辦案人員介紹,一些炒金“黑平臺”在交易軟件的設計中,通過技術手段操縱價格,導致客戶頻繁交易,產生高額手續(xù)費“自肥”,甚至“金價上漲時你賣不出,虧損時系統(tǒng)卻幫你自動下單”的情況也屢屢發(fā)生。
此外,“維財金”交易系統(tǒng)中的所謂“金價”也與國際黃金交易價格存在明顯差異,導致客戶頻繁交易,產生高額手續(xù)費,甚至爆倉虧損?!斑@樣一家注冊資本2000萬的公司在被公安部掛牌督辦查處前,在全國發(fā)展從事非法期貨交易,公安機關偵結的非法成交額達6003億多元?!毕嚓P辦案人員介紹。
事實上,早在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下發(fā)的通知已經明確,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是經國務院批準或同意的開展黃金交易的交易所,任何地方、機構或個人均不得另設立黃金交易所(交易中心)?!暗珜嶋H情況中,毫不夸張地說,現在國內的貴金屬投資中,非法市場的數量比合法市場還要多,而且多得多?!鄙虾R患液戏S金交易機構國際業(yè)務負責人說。
傳銷式推廣 雇年輕女性推銷“金融夢”
據了解,一些所謂的“交易所”發(fā)展的代理商遍布全國,在這些代理商中,很多“老師”、“顧問”,都是20出頭的年輕人,往往是“外形條件不錯的年輕女性”,向客戶推銷“金融夢”。
根據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境內從事黃金等金融產品交易的交易場所,必須經國務院相關金融管理部門批準設立。但例如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東北亞交易所”等地方性交易市場,都曾經或仍在經營黃金等“類期貨”交易。
其中,一些處于模糊地帶的“交易所”發(fā)展的代理商遍布全國,他們普遍采取“軟件商服務+傳銷式推廣”的手法開路,靠電話銷售乃至騷擾電話發(fā)展客戶。而所謂的“交易所”發(fā)展省級代理,省級代理發(fā)展一批市級代理,市級代理再發(fā)展一大批縣區(qū)級經銷店加盟,對外號稱“實體經營”。
福建省證監(jiān)局數據顯示,僅僅在福建省,自2011年4月以來,“維財金”就發(fā)展了8家市級、17家縣級、92家普通會員單位,每家收取3萬至10萬元不等加盟費,被認定為“非法經營數額特別巨大”。
代理非法炒金的機構也位于城市繁華地段,門店模仿銀行、券商等裝修,還設有開戶叫號機等——在這些裝修精致的門店內,沒有金融業(yè)務資質的年輕人穿著西裝革履,向客戶推銷“金融夢”。
然而,僅僅在福建省,監(jiān)管部門通過深挖“維財金”案,連帶破獲非法經營案40起,搗毀經營窩點40個,抓獲涉案人員135名。一些自稱并不了解金融法律知識的個人代理也“無意中”踏上了違法違規(guī)之路。
“部分貴金屬交易平臺利用從業(yè)人員和投資者對期貨合約交易知識的不熟悉,甚至利用中國老百姓黃金保值的傳統(tǒng)觀念,最大限度地賺取傭金?!鄙虾HA榮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許峰說。
軟件商“技術支持” 不足千元就能開交易所
記者還了解到,除了發(fā)展龐大的代理網絡,非法炒金能夠迅速蔓延,還少不了“技術手段”的支持。一些軟件公司專門負責向炒金公司、交易平臺提供租用服務器、設計交易軟件、監(jiān)控盤面交易的“一條龍服務”,租金最低的每月不到千元。
“從國際慣例來看,在交易所或者說電子化交易平臺的規(guī)則設計中,交易系統(tǒng)、交易軟件的穩(wěn)定性普遍受到重視。這方面的技術投入一般企業(yè)承受不了。”天津某產權交易所交易部門負責人說,以目前的股票市場為例,交易所只負責規(guī)則設計,商業(yè)銀行和券商托管賬戶資金,結算公司負責結算?!澳康木褪欠稚⒊杀竞惋L險”。
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在龐大的地下炒金網絡背后,也活躍著不少軟件技術公司,他們?yōu)槌唇稹昂谄脚_”的違法經營有效降低了“技術成本”。在福建省三明市法院的判決書中,上海富遠軟件技術有限公司員工證人姚某證言,“維財金”向其公司購買大宗商品交易系統(tǒng)軟件,并證實該軟件具有期貨交易軟件的標準合約、保證金制度、當日無負債制度等特點。
記者調查發(fā)現,不少期貨軟件商自稱“中立平臺”,實質上卻在地下炒金活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據知情人士介紹,目前不乏國內軟件公司為炒金平臺定制、修改,其中往往有大量被稱為“滑點”的后臺操縱設定。
“全國合法的期貨和大宗交易所就那么幾家,怎么可能不知道是違法的?”上海徐匯區(qū)一家金融軟件公司負責人透露,這類接“黑活”的軟件企業(yè)多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地區(qū)。
然而,即使是炒金平臺事發(fā)被認定為非法經營或非法集資,一些軟件公司卻自稱是“中立平臺”而未受到處罰。業(yè)內人士表示,這種現象亟待引起人民銀行分支行、證券期貨監(jiān)管部門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