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wǎng)報道了某儲戶在中國工商銀行石家莊建華支行300萬元存款離奇“失蹤”一事。稿件刊發(fā)后,幾十名工商銀行儲戶向記者反映,他們在中國工商銀行石家莊建南支行的存款也莫名“失蹤”,初步統(tǒng)計涉及金額達數(shù)千萬元。
一直以來,人們都相信把錢存在銀行是最安全的。但近年來,這種觀念一再受到殘酷的沖擊:一是儲戶的銀行卡經(jīng)常遭到盜刷,二是儲戶存在銀行的錢經(jīng)?!巴媸й櫋?。前者是犯罪分子所為,后者則往往是銀行內(nèi)部員工所為。當一些銀行員工也像犯罪分子一樣坑儲戶的錢,誰還敢把錢存在銀行?
不可否認,儲戶存款“玩失蹤”,緣于一些銀行員工私下里高息攬儲。正因如此,一些銀行辯稱自身無責任,攬儲是員工的“個人行為”。銀行果然無責嗎?
其一,這些銀行員工雖是私下攬儲,但他們利用的是銀行員工的身份,否則儲戶不可能信任他們。在整個過程中,這些工作人員是代表銀行履行職務行為,至少在儲戶眼里是這樣。銀行自己的員工如此胡作非為,銀行豈能無責?
其二,最關鍵的一點,這些儲戶是到銀行柜臺辦理存款業(yè)務的。銀行柜臺是銀行的象征,在這里辦理存款,就是把錢存進了銀行,至于這些錢為何又被銀行員工轉(zhuǎn)走,那是銀行的事,與儲戶無關。一些銀行員工利用銀行柜臺從事非法攬儲,將銀行柜臺當成違法犯罪的“道具”,這是他們攬儲成功的關鍵,說明銀行的管理存在嚴重漏洞,銀行豈能無責?
其三,儲戶在銀行辦理存款業(yè)務時,設置了取款密碼,并且拿到了網(wǎng)銀U盾。他們的密碼從未外泄,U盾從未丟失,存款卻不翼而飛,這情形與銀行卡遭盜刷非常相似。從近年各地法院對銀行卡盜刷案的判決看,無一例外都判決銀行需承擔責任,很多時候甚至判決銀行賠償儲戶的全部損失。參照這些判決,銀行豈能無責?
中國工商銀行石家莊分行的各個營業(yè)網(wǎng)點,出現(xiàn)如此大面積存款“失蹤”問題,想必不是偶然的。銀行除了要協(xié)助警方追回存款,更要疏理、彌補管理上的漏洞。同時,近年來不斷發(fā)生的存款“失蹤”事件,也給提醒廣大儲戶:不要被高息攬儲所利誘,即使到銀行柜臺存款也要多一份警惕,以防被銀行“內(nèi)鬼”所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