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永嘉縣一鄉(xiāng)村的陳某和汪某,兩個人一起長大,青梅竹馬。他們的母親系同胞姐妹,看到陳某和汪某整日形影不離,便產生了“親上加親”的念頭。以前在農村,表兄妹結為夫婦并不罕見。于是,從1998年開始,陳某和汪某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其間還生育了女兒,甚至補辦了結婚證。
一開始,一家人生活樂融融。但隨著時間推移,雙方開始為家庭瑣事產生矛盾和爭執(zhí),吵架拌嘴的次數也越來越多。2011年開始,雙方分居。
2014年,汪某向永嘉縣法院起訴請求判決離婚,她稱,她和丈夫感情已經破裂,無法再繼續(xù)共同生活。因雙方系表兄妹關系,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婚姻關系應屬無效。開庭當天,男方并未前來。
為了證明雙方系表兄妹關系,汪某出具了宗族宗譜照片、永嘉縣公安局人口戶籍信息、當地村委會證明。
法院審理后認為,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已經結婚的夫妻雙方,有禁止結婚親屬關系的,婚姻當屬無效。原告和被告系表兄妹關系,屬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之列。原告作為婚姻當事人要求宣告婚姻無效的請求,理由正當,予以支持。不久前,永嘉法院宣判夫妻倆的婚姻無效。
既然屬于無效的婚姻,汪某和陳某為何能成功領取結婚證?
記者注意到,作為結婚登記條件之一,雖然民政部門明確要求雙方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關系,但該項要求只需要當事人自己把握,民政部門并不會專門去調查。
婚姻宣告無效后,他們生下的女兒該由哪一方扶養(yǎng),法院判決只字未提。浙江甌江律師事務所律師陳云勝指出,宣告婚姻無效案件屬于非訴案件,一審終審,不適用調解,應適用特別程序審理。因婚姻無效而產生的民事權益爭議糾紛屬于民事案件,當事人可以調解和上訴。故對無效婚姻的認定和對財產分割的處理分別適用不同的訴訟程序予以處理,不能合并審理。實際生活中,在提出宣告婚姻無效時,有些人在同居期間的財產分割、子女撫養(yǎng)上己達成協(xié)議,如果未達成,也可以另外提出訴訟要求解決同居期間的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yǎng)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