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剛過,陸蘭沁打電話給我,告訴我她媽媽去世的噩耗。我感到很突然,很難過。但是一位101歲的老人,總有歸途,但她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陸蘭沁的媽媽就是我們敬愛的陸璀同志。她為新中國奮斗了一輩子,是一代女杰。我是通過對國際友人的研究工作認識她的。
我閱讀介紹埃德加·斯諾和海倫·斯諾的有關(guān)書籍,知道他們同情中國革命,支持中國學生運動。當年埃德加在燕京大學新聞系任教,海倫在燕大聽課,燕大的學生領(lǐng)袖黃華,北大的學生領(lǐng)袖黃敬,清華的學生領(lǐng)袖姚克廣(姚依林)經(jīng)常在斯諾家開會,分析形勢,籌劃對策,組織宣傳活動,斯諾夫婦知道他們進行這些活動的重大意義。在地下黨的領(lǐng)導(dǎo)下,北京學生1935年12月組織學生上街游行,那就是有名的“一二·九”運動,斯諾以外國記者身份跟隨采訪。他注意到走在前列的陸璀,當時她是清華大學的學生,是清華大學學生救國委員會委員。斯諾見她英姿颯爽,拿著大喇叭對大眾發(fā)表演說。游行隊伍到達宣武門,進不了城門,陸璀發(fā)現(xiàn)破舊的城門檻下有個大縫,她苗條的個子可以從這里鉆進去,于是她冒著生命的危險鉆進去,把插在城門上的大閂子拉下了,可是兩扇大門還是緊緊地被鐵絲纏住,無法開門,正在著急之時她被警察逮捕了,被送往警察所拘留。斯諾知道后,以外國人的身份到警察所探望她,她用警察聽不懂的英語跟斯諾講,說她是號召大家團結(jié)起來抵抗日本侵略,呼吁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人堅決不做亡國奴。斯諾被這個21歲的中國姑娘的正義呼喚和她敢作敢為的英雄氣概所感動,立刻給《紐約先驅(qū)論壇報》寫了一篇報道,稱她為中國的“貞德”(15世紀法國著名的民族女英雄圣女貞德),發(fā)表在1935年12月17日該報上。海倫·斯諾也非常同情學生運動,在各方面支持和配合埃德加·斯諾。后來國民黨政府頒布“維持治安緊急辦法”,派出軍警逮捕愛國學生,清華大學地下黨負責人姚克廣立即設(shè)法把陸璀送到斯諾夫婦家中(盔甲廠13號,今中安賓館原址),他們把她隱蔽在家中十多天。后來陸璀受命赴上海,斯諾夫婦用小汽車親自護送她到前門火車站,見她安全上車了,才放心離去。
陸璀始終與埃德加和海倫保持著聯(lián)系,特別是與海倫,保持著信件往來。海倫不止一次說,埃德加和她是中美人民友誼之橋的最初搭橋者,也是終身搭橋者。陸璀給她送過一件毛衣,她非常喜歡這件毛衣,在接待客人時總穿在身上。海倫1997年在美國康涅狄克州麥迪遜住了一輩子的木屋里逝世,黃華、何理良、龔普生同志專程前去參加追悼會,陸璀托他們帶去她的懷念和祈禱。
陸璀在清華大學上學時,受進步思潮的影響,開始她的革命生涯,并從此走向國際舞臺。1936年全國學生救國聯(lián)合會在上海成立,陸璀擔任上了宣傳部部長。她作為全國學聯(lián)代表,出席在日內(nèi)瓦和紐約召開的世界青年大會。她抵達紐約時,1936年11月12日的美國《工人日報》刊登消息和她的照片,標題是中國的“貞德”女英雄為和平的使命來到紐約了,文章的副標題寫道,這位22歲的學生領(lǐng)袖說中國人擺脫日本的枷鎖對世界和平至關(guān)重要。
以后她一直在歐美一些國家宣傳抗日救國。1939年她到加拿大27個城市訪問演講,并為白求恩大夫率領(lǐng)的援華醫(yī)療隊和國際和平醫(yī)院募捐?;貒?,她在延安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和蘇皖邊區(qū)工作。1947年到新中國建立,她代表解放區(qū)婦聯(lián),擔任國際民主婦聯(lián)書記處中國書記。這期間她還代表中國婦聯(lián)出席在布達佩斯、哥本哈根、巴黎、華沙等地舉行的國際婦女大會和世界和平大會。
新中國建立后,她積極參加全國婦聯(lián)工作,是第一任全國婦聯(lián)國際部部長?!拔母铩焙螅龘沃袊嗣駥ν庥押脜f(xié)會副會長。1991年,黃華領(lǐng)導(dǎo)下的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成立,她和朱子奇同志都是顧問。我退休后也參加友研會工作,陸璀和朱子奇同志經(jīng)常來參加我們的活動,因而認識,有了交往。2009年11月,海倫家鄉(xiāng)猶他州塞達城市長、南猶他州大學校長杰拉爾德·謝拉特邀請我們出席該城建立158周年暨海倫·斯諾雕像揭幕,我代表友研會去了,陸璀老人因疾病纏身,不能前往,她在電話里口授一封信,讓我?guī)ィ胖姓f了她對海倫的了解和感謝,最后說:“我認為為她豎立雕像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不僅表達了人民對她高尚品德、對理想的追求和杰出的貢獻的肯定和贊美,表達了對她作為堅強女性的永久的懷念,而且也必將激勵人們,特別是年輕后來者,為增進中美兩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不斷努力。” 我把這封信親自交給了謝拉特市長。
陸璀從事國際活動,與反法西斯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期間支援我們的許多國際友人有著密切交往,結(jié)為好友。除斯諾夫婦外,她與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有密切往來。自從1947年在延安認識,她們的交往就沒有中斷過。斯特朗1948年返美,在上海她將隨身不離的一件戰(zhàn)斗武器——一臺小巧的銀色打字機留下給陸璀,后來陸璀把它帶回延安交給了黨組織。1958年,斯特朗第5次來到中國,在中國度過了她的最后12年。陸璀一家和斯特朗同住在臺基廠大街一號,今天全國友協(xié)的大院里,可謂朝夕相處,在一起互訴衷腸,共享她們奮斗的成果。
另兩位是格蘭尼奇夫婦,他們1936年至1937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刊物《中國呼聲》,宣傳中國抗戰(zhàn)。陸璀從北京逃到上海后,得到格蘭尼奇夫婦的很多幫助,他們的家成了陸璀的庇護所。他們最后一次重逢是1979年秋季。陸璀參加全國友協(xié)會長王炳南率領(lǐng)的代表團訪問美國。在波士頓時,格蘭尼奇夫婦為代表團舉行百余人參加的招待會。這次會見,陸璀甚為感動,記憶深刻,她說:“當他們用微微顫抖的手熱烈地擁抱我這個已滿頭銀發(fā)的‘中國小妹妹’時,我不禁激動得熱淚盈眶?!?/p>
還有一位是安布德大夫,他是聯(lián)合國善后救濟總署的一名軍醫(yī)。1945—1946年兩次到山東解放區(qū)工作,在援華救濟物資的分配上,與國民黨政府激烈斗爭,為山東解放區(qū)獲得過一批面粉及其他物品。他曾營救過受傷的美國飛行員。陸璀是1946年在山東臨沂認識安布德大夫的。當時她患脊椎病,臥床不起,安布德大夫知道后,馬上通過關(guān)系,安排了兩架“蚊式”小飛機,把她和陪同她的弟媳周舜英,各乘一架飛機,從臨沂送到青島治療。陸璀描寫,“兩架小飛機在空中并排飛行,像兩只小艇在水上滑行似的,我和弟媳可以隔窗相望并揮手致意。半小時光景就到了青島,安大夫親自到機場來接我。”1991年安大夫和夫人蘇菲亞第六次訪華,他們又見了面。安大夫?qū)斈暝谏綎|拍攝的大量我軍隊和群眾的照片及其他珍貴史料贈送給了中國革命博物館。陸璀重復(fù)毛主席說過的話:“所有為我們做過好事的人,我們都不應(yīng)該忘記他們?!?/p>
陸璀與國際友人保持著終生的友誼,還有羅森大夫和夫人海倫一家也值得一提,這是個友誼代代傳的一家人。上世紀30年代開始,羅森夫婦就關(guān)心和支持中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求解放的斗爭,積極募集醫(yī)療用品,經(jīng)由宋慶齡在香港設(shè)立的保衛(wèi)中國同盟,運往我抗戰(zhàn)前線的解放區(qū)。羅森是一位世界有名的耳科大夫,他的治療方法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治愈過數(shù)以萬計的耳聾病人。他曾九次訪華,考察,參觀,作學術(shù)報告,與我國醫(yī)學界進行交流。最后一次是1981年11月,不幸因動脈血管瘤在北京猝然逝世。在吳蔚然大夫的幫助下,他的骨灰就葬在北京友誼林的一棵樹下。他的兒子約翰是兒科大夫,夫人瑪格麗特,女兒朱迪對中國也非常友好,為中美醫(yī)學和婦女交流作出過貢獻,他們經(jīng)常來中國,也去看望埋著父親骨灰的那棵茁壯成長的大樹。
陸璀與之交往的國際友人很多,我不可能在此一一羅列。
盔甲廠13號是斯諾夫婦1935年10月至1937年11月居住過的一個庭院,斯諾夫婦在那里住了兩年零一個月,進行過許多活動,最有意義的是他們分別從這里出發(fā),去陜北采訪毛主席及中共其他領(lǐng)導(dǎo)人,了解我軍民生活,回來后兩人在這里整理材料,分別寫成了《紅星照耀中國》和《續(xù)西行漫記》兩本傳世之作。舊的房子解放后被拆除了,在原地上蓋起了一座新樓,這就是今天的中安賓館。賓館的經(jīng)理郝光寧很有思想,她重視這段歷史,把中安賓館打造成為一個革命教育場所,在客廳里陳列著斯諾夫婦的書籍,播放錄像,走廊和房間里都掛上有關(guān)斯諾夫婦的圖片。住過這里的中外旅客都意外地了解了這兩位美國友人對中美人民友好所作出的貢獻。
郝光寧經(jīng)理特別重視陸璀老人與斯諾夫婦的一段經(jīng)歷。2011年12月,她就讓我?guī)е巴戣先思易鲗iT拜訪,告訴她為紀念斯諾夫婦這個舊址的恢復(fù)情況。陸璀很高興,馬上在一張紙上為她寫下祝詞,并將人民日報出版社再版她的書《晨星集》送給我們,簽上她的名字,筆跡豪爽,蒼勁有力,有如其人。2014年5月15日,我們又由陸蘭沁帶著去北京醫(yī)院看望她老人家。我們在一起又照了像,她那笑咪咪的表情,使我們相信,她一生都活得很愉快,她光輝的一生留在這笑咪咪的臉上,留在人們的心坎上。
2015年3月1日
作者系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