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的活法有很多,讀書,旅行,攝影,電影,音樂,把每一個細節(jié)都嚼碎了去品味,把每個瞬間都定格住然后屏著呼吸去回想,簡單清新,自得其樂。只是,今天我們要敘述的這種小文藝生活,卻是畫畫,更準確地說是涂鴉。
在許多頗具年代感的認知里,繪畫尚且小眾、孤冷而高深,它或許就在我們身邊,卻離我們的柴米油鹽很遠。然而,當幾乎所有的父母都開始迷戀所謂的“起跑線”,懵懂且?guī)谉o選擇權利的我們被送到了一個個興趣班。這其中,絕大多數(shù)人都叩響了繪畫之門。仿佛就在一夜之間,畫畫成了全天下孩子“共同的愛好”。
這終究不是一個人人都會成為畫家的時代。好在一切并不算遺憾。當我們漸漸長大,那些恣意涂抹的時光,居然也成了一代人的共同記憶,即使談不上美好,卻也那般真切地顯現(xiàn)出一個個彩色腳印,跳躍在雨天和陽光下。又或者,種種與畫畫有關的烙印被灌進成長的脈絡里,讓我們在顏料已風干、畫筆已枯萎的今朝今日,仍舊可以很文藝地活著。
如果沒有翻開那些被壓在厚厚教科書下的陳黃畫作,如果沒有留意到那些躲在墻壁、課本留白處或者日記本里的涂鴉,我們或許會固執(zhí)陳見,相信畫畫只是屬于少數(shù)人的太陽。就像在確定本期主題之初,原本以為響應寥寥,卻沒想當黑壓壓的一群人揚起臉,人人都如同凡·高筆下的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