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瑩
【摘要】在現(xiàn)代漢語里,“不”和“沒”是否定句中最常見的否定副詞,可是其內(nèi)部的復雜性使其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的難點,也使其成為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使用否定副詞時出錯最多的地方。雖然有關“不”和“沒”否定結構的本體研究目前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因此為了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實際應用能力,不應只關注漢語本體理論知識的研究,還要重視實際教學對象——漢語學習者本身、他們的語言系統(tǒng)及其習得過程,將漢語本體知識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提高漢語否定副詞的習得效果。
【關鍵詞】“不”和“沒” 偏誤分析 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54-01
一、“不”的否定結構
“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否定副詞之一,漢語“不”否定結構的用法有:1.“不”用在動詞前時表示對動作行為的否定,一般表示主觀意愿。2.“不”用在形容詞前時表示對性質(zhì)狀態(tài)的否定。3.“不”還可以否定經(jīng)常性、習慣性、反復性的動作。4.“不”還可以表示對非動作性動詞,如能愿動詞、心理動詞和判斷動詞等的否定。5.“不”用在個別副詞前,表示否定。6.“不”可以單獨使用回答問話,獨立成句,表示與問話意思相反。7.“不”用在某些名詞或者名詞性語素前,形成具有否定意義的形容詞。8.“不”用于某些固定結構、成語、習慣用語等。
總的來講,“不”表示對主觀冤枉和性質(zhì)狀態(tài)的否定,多用于現(xiàn)在、將來,也可以用于過去。表示對現(xiàn)在或將來的動作行為、心理狀態(tài)、意愿愛好或可能性的否定。對動作行為的否定,表示一種既定的計劃、客觀事實或意愿。否定經(jīng)常性或習慣性的動作也屬于此類。否定意愿、可能等,“不”的后邊是能愿動詞,可能補語也屬于此類。用在形容詞前,表示對性質(zhì)狀態(tài)的否定。
二、“沒”否定結構
“沒”也是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率最高的否定詞之一。“沒”是副詞又是動詞。下面將對漢語“沒”否定結構的用法進行論述。 1.“沒”用在動詞前對事情的發(fā)生或動作的完成表示否定,一般用于客觀敘述。2.“沒”用在形容詞前對性質(zhì)變化的發(fā)生或完成表示否定。3.“沒”用在能愿動詞前時,只限于“能”、“能夠”、“想”、“敢”等少數(shù)幾個。4.“沒”用在名詞前是動詞,既可以表示對領有、具有的否定,也可以表示對存在的否定。5.“沒”用于比較句,表示不及。概括的來說:沒:可用于否定存在、領有以及動作行為的發(fā)生、完成,用在形容詞前,否定狀態(tài)的出現(xiàn)。
三、“不”和“沒”用法區(qū)別
1.在意義上,“不”否定判斷、意愿、事實、性質(zhì),而“沒”否定動作行為發(fā)生或狀態(tài)實現(xiàn)?!安弧焙汀皼]”與動詞或形容詞組成的短語,所對應的肯定形式也不同。
2.“沒”因為否定動作的發(fā)生,所以只用于過去和現(xiàn)在,不用于將來。而“不”可以用于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
3.由于動詞和形容詞本身的意義范疇不同,所以用“不”和“沒”的情況也不同。有的動詞只能用“不”否定,如“是、等于”等關系動詞。只表示事物的性質(zhì)的形容詞,如“聰明、漂亮、對、錯、大、小”等,一般用“不”否定,只有這些詞后加上動態(tài)助詞“過”時,可以用“沒”否定。動作動詞、狀態(tài)動詞以及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既可以用“不”否定,也可以用“沒”否定。能愿動詞都可以用“不”否定,只有“能、要、肯、敢”可以用“沒”否定。動詞“有”只能用“沒”否定。
四、出現(xiàn)偏誤的原因
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學習“不”和“沒”否定結構時,除了 “不”和“沒”本身的使用規(guī)則復雜多樣以外,學習者本人所處的環(huán)境、漢語和母語的遷移、教師授課的內(nèi)容和形式等因素也會促使“不”和“沒”偏誤的發(fā)生。
很多教師只是很簡單地介紹一下“不”和“沒”的定義和語法講解,教科書對“不”和“沒”的解釋主要偏重于語法功能,教師沒有意識到“不”和“沒”的實際運用功能,主要以機械性記憶為主。根據(jù)中介語理論,學生在學習目的語的過程當中產(chǎn)生偏誤的原因主要是母語的負遷移。這也是造成學生出現(xiàn)偏誤的重要原因。
五、“不”和“沒”否定結構的教學對策
第一,加強對“不”和“沒”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教學
作為對外漢語教師,一定要了解并掌握好所要講授內(nèi)容的相關知識點,并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所以在否定副詞“不”和“沒”的漢語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掌握好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要從理論上對“不”和“沒”的意義和用法做對比性分析,否則學生終究無法區(qū)別“不”和“沒”,以后仍然會出現(xiàn)這樣的偏誤。所以教師應該首先對“不”和“沒”否定結構的語義和語用有較深刻的了解和認識,能夠提前預測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偏誤及原因,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另外教師重視對“不”和“沒”的教學,要注重語法教學,應該注意講清漢語“不”和“沒”用法的特殊性,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理解其細微區(qū)別,而不應該放棄不教或者為了趕進度而草草教完。
第二,加強對“不”和“沒”的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
漢語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如果教師不注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研究,這會導致教師對知識點的講解深度不夠,教學工作也會很難取得顯著的進步。另外,從中國漢語教學界對“不”和“沒”否定結構的研究現(xiàn)狀來說,已經(jīng)有了不少研究成果。所以,漢語教師應該注意借鑒并加強相關方面的教學研究,然后將其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師對“不”和“沒”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第三,重視“不”和“沒”否定結構的偏誤分析
通過對“不”和“沒”否定結構的偏誤分析,我們一般可以預測學生習得這二者時的難點和對此的掌握程度。也就是說,對“不”和“沒”的使用偏誤分析可以為漢語“不”和“沒”否定結構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因此,漢語教師應該經(jīng)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搜集學生的偏誤例子,進而通過對出現(xiàn)的偏誤及時考察和總結,分析其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不”和“沒”的特點和運用。并且,教師還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容易發(fā)生偏誤的地方,以便讓學生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參考文獻:
[1]劉月華、潘文娛.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增訂本)[M].商務印書館,2001.
[2]龍倩.淺談否定副詞“不”和“沒”[J].安徽文學,2010,(05).
[3]盧曉、李文波、余瑾.“不”和“沒(有)”的偏誤類型分析及對外漢語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1,58.
[4]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五版)下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