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躍峰
紫砂壺通過外在造型的變化來無線延伸其有限的美感空間,從而提升藝術境界、拓寬藝術范疇,帶給人美好的藝術享受。紫砂壺的造型發(fā)展至今多種多樣,并不是越華麗越好,因為過于繁復的造型會給人一種繁瑣的堆砌感,所以制作紫砂壺的關鍵是比例協(xié)調得當,在體現(xiàn)出紫砂陶質樸本質的同時,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元素,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讓人在鑒賞之余更加回味,產(chǎn)生無盡的想象。也正因為如此,傳統(tǒng)的紫砂器型歷久彌新,始終為制壺人與賞壺者所鐘愛。
“虛扁壺”(見圖1)是紫砂壺中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造型。紫砂壺中的“扁壺”最早見于明代時大彬制作的調砂“虛扁壺”,其后名家均有制作?!疤摫鈮亍逼浔鈭A的器型給人一種虛懷若谷、逍遙自在的感覺,它的個性鮮明、造型美觀,令人玩味不盡?!疤摫鈮亍彪S歷史一路演變而來,從少數(shù)民族的皮具到漢族的青銅器、陶瓷,從馬背上的實用器皿到中原文人墨客們書桌上散發(fā)閑遠悠思的雅玩,從盛水酒到注滿幽香的茶湯,皮具粗獷的美通過紫砂轉變?yōu)榱撕?、包容、典雅。要將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精巧內斂的器型做出姿態(tài),做出精髓,決非易事?!疤摫鈮亍笔亲仙皞鹘y(tǒng)全手工成型中最難制作的器型,行話“造型扁一分,成型難一分”,圍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地拍成這么扁,力要勻,扁又不能塌,對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
1 造型之美
這件“虛扁壺”造型奇特挺拔,器型線面屈曲和諧、純樸大度,寓瀟灑于纖巧中。泥質細膩,渾樸之中有峭拔之勢,形雖扁而氣度昂揚,剛柔相濟。從造型的構成來說,簡潔之中見功力,扁平壺身間弧線的轉呈彎曲,頸肩過渡得微妙挺拔,壺身與嘴、把連接得恰到好處,無不體現(xiàn)著線條比例上的和諧之美。小巧的嘴與小圓把配置得體,端莊而秀美、樸致而凝重,壺身細膩圓潤,把、流彎曲有致,蓋口嚴密。
從壺的細節(jié)處看,“虛扁壺”的嘴為一道彎,長短粗細以及弧度、力度的掌控都恰到好處、胥出自然,堅挺的流口巧中見力,壺嘴至壺身、嘴面到流體的邊緣線角度清晰明朗、干凈利落、線條簡潔;壺平口唇邊,絲毫無拖泥帶水之意;壺蓋彎曲得當,與壺身相稱,一周起陽線,中部有二層臺,富于變化,下邊與壺口相接嚴絲合縫;壺鈕圓潤細致,與壺身相應;圓柄壺把在扁形壺腹上粗細適中、小巧有力;壺底圈足挺拔圓整,將蜿蜒的線條拉入了收放有度的整體。將此壺放于手中把玩,彎中蘊力,藝趣盎然。
2 內涵之美
紫砂壺的藝術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外在的造型美,更多的需要挖掘其內在的人文內涵,創(chuàng)作一把紫砂壺除了講究高超的技巧功力和造型特征外,其出類拔萃的氣質和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亦尤為重要,即形式與內涵一體,真正雅俗共賞。
“虛扁壺”在外形上體現(xiàn)了曲直合一、柔中帶剛、剛柔并濟的精神內涵,而其豁達的壺身則延伸出虛懷若谷、逍遙自在的情懷。雖扁平小巧卻度量驚人,不可小覷,雖壓制自身,卻能屈能伸,頗有儒家風范、圣者胸懷。中國人講求海闊天空般的氣度和胸懷,而“虛扁壺”內在的精神氣質與之不謀而合,傳達出一種精神上的大度胸懷,使人在品位紫砂壺的同時,更能讀出其內在的神韻,感受其內在的精神力量,從而進一步感染自身,激發(fā)對人生的探討和思考。
3 總 結
品茶者沏一壺香茗,品的不僅是四溢的茶香,更是這一提壺、一抬手、一停頓、一轉腕間所體會的精神世界。這件“虛扁壺”手感極佳,出斷水一氣呵成,當斷則斷,行云流水,功力足道。以簡練的線條構成淳樸凝重的形體,深厚且具神韻,設計上空間明快、虛實和諧、提攜舒適、線條柔和,使整體造型更加雄渾肅穆。握于手中,便有掌控回旋之余地,傾壺而倒,便有流暢節(jié)制之感,可謂進退有度、從容不迫,無形中與器型本身的虛懷若谷之意不謀而合、相得益彰。
滿腹虛懷猶若谷,一腔柔情何敢屈。“虛扁壺”將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器型演繹出了獨特的精神內涵,其造型美和內涵美相結合,帶給人無限的盎然趣味和心靈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