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秋褲”都難逃調(diào)侃,“穿與不穿”很糾結(jié)。
早在2008年,時尚女主編蘇芒在接受魯豫專訪時就說:“我不允許我周圍的人穿秋褲!”并說“外國人很歧視穿秋褲的,這樣有失我們中國人的形象?!边@就是掀起軒然大波的“秋褲門”事件,雖然后來蘇芒作了澄清,但這并不妨礙網(wǎng)友們繼續(xù)挖苦秋褲。
網(wǎng)上甚至傳言秋褲是前蘇聯(lián)防止中國奪回北方領(lǐng)地的陰謀,老外都是不穿的。而且還真有一留美網(wǎng)友寫下宏論《尊敬的薩伊德先生,您穿秋褲嗎?》,稱自己走遍美國超市找不到秋褲,甚至潛伏進游泳池更衣室,才確認老美的確不穿這玩意!通過網(wǎng)絡搜索,還得出一個讓人心碎的答案:我=穿秋褲=日本歐巴桑=英國窩囊廢=法國20世紀50年代農(nóng)民。
秋褲的英文名稱應該是long underpants,而不是中國網(wǎng)民自嘲的“chill cool”,直譯為“長內(nèi)褲”,也稱作long johns。在Amazon等購物網(wǎng)站上輸入long underpants,中國人熟悉的秋褲就立即出來了。網(wǎng)購還包郵呢,親。
可見,秋褲不是中國特色。
如果我們把秋褲定義為“長腿的、穿在外褲里面的衣物”,那么可以肯定的是,秋褲絕對不是傳言中上世紀50年代才發(fā)明的。事實上,穿兩層褲子這種行為在西方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那時的歐洲人因為騎馬的方便已經(jīng)普遍拋棄了羅馬式的袍子。服裝史學家稱那時在里面的褲子為“drawer”,外面的則稱為“breech”。再來翻翻中世紀的畫作,當時歐洲貴族圈十分流行一種男用馬褲(Chausses),羊毛材質(zhì),顏色多彩,緊身裹腿,下搭貴族尖頭鞋。
女士們是不是覺得和自己穿的Legging十分相像?這就是秋褲的原型。
至于正式的現(xiàn)代秋褲最早誕生于北美大陸,加拿大的弗蘭克·斯坦菲爾德(Frank Stanfield)在1915年12月7日首次得到秋褲的專利,成為現(xiàn)代商業(yè)秋褲之父。
然而秋褲問世之初也不是一帆風順,當時大眾更喜歡的是叫做“連衫褲”(Union suit)的東西。作為秋褲的前身,它們的樣式是將人體上下身全部包住,手腳腕口緊收,幾乎等于將秋衣和秋褲無縫結(jié)合到了一起,以便全方位保暖。
不了解連衫褲的人也許會為使用者上洗手間捏一把汗,但這種久經(jīng)考驗的衣服顯然考慮周全,體貼又安心。
那既然秋褲源自歐美,為何我們還是覺得它土、丑、搓,怎么都無法將它穿出高大上的國際范兒呢?我想,這個問題也只能歸結(jié)到“這是一個看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