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一小部分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是家中的獨生子女,是兩家人的“寶貝”,雖聰明可愛,但學習不認真,愛惹是生非,成為班級中的“另類”。這部分孩子雖然調(diào)皮,但他們在剛剛接觸一個新教師的最初,很可能會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活躍,給新教師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學生中很大一部分又漸漸回到從前的狀態(tài),甚至越發(fā)消極搗亂。
【案例描述】
2014年,我接手一個新的班級任教數(shù)學。前任老師向我介紹,這是一個比較令人頭疼的班級,好幾個學生都是“調(diào)皮大王”,班上經(jīng)常因為他們而“事故頻發(fā)”。我心里直打鼓:這樣的班級、這樣的學生我能教好嗎?出乎意料的是,上了幾節(jié)課后,我沒有遇到“搗亂”的狀況,孩子們上課的表現(xiàn)非常棒,個個愛舉手、善發(fā)言。其中,有一個叫天天的男孩表現(xiàn)最為突出,每次上課,他都是搶著發(fā)言;每次有上黑板演示的機會,他也都是第一個舉手,有時甚至不等我示意就自主跑上講臺。那段時間,天天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第一次單元測驗,他取得了95分的好成績。當我和前任老師再次聊起這個班的學生,說到天天現(xiàn)在的情況時,那老師滿臉狐疑,特別是當她得知天天第一單元的測驗成績后,更是一臉驚訝。這時,我才從她那兒得知:天天以前是一個非常不愛學習的孩子,成績也十分不理想,并且時常在上課時做出一些怪動作,影響班級其他孩子的學習,雖然老師多次教育,均無明顯效果,所以任課老師們對他非常頭疼?,F(xiàn)在當她聽說天天學習這么積極,單元測驗中還破天荒得了95分時,感到非常不解。末了,她善意地提醒我:“你要密切注意他的動向,我覺得這種情況是不會長久的,估計他現(xiàn)在是趕新鮮吧。”我不以為然,覺得他實實在在地在改變著,我相信他已經(jīng)有了質(zhì)的飛躍,還相信他會做得更好。
一段時間后,讓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自從我對天天這個孩子給予了比往昔更多的關注和幫助后,他上課反而沒有以前積極了,漸漸還做起了小動作。這期間我連續(xù)找他談話,非但沒有效果,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有時連課堂作業(yè)、家庭作業(yè)也打起了折扣,上課也很少再看到他高高舉起的小手。再后來,他上課時翹起了二郎腿,隨堂練習也是高興就做,不高興就棄之一旁,即使我當面質(zhì)詢,他也無動于衷,絲毫沒有羞愧和難受的樣子。幾個來回下來,我對他又生氣又失望,一度有了放棄的念頭。
就在我為之困惑頭疼的時候,偶然從心理學教育雜志上看到的一句話提醒了我:有些學生是不能過于關注的,因為這種過度關注對他而言有時也是一種難以承受的壓力,所以他會表現(xiàn)出我們難以想象的逆反,甚至會以墮落自己作為無聲的抗議。我遇到的情況是不是這個原因呢?真的是因為我后期過多的關心和幫助,讓天天反而有了壓力或者是逆反呢?我決定和天天好好談談,揭開這個謎底。
一個下午,我思量再三,找到了天天,以下是我們談話的內(nèi)容:
師:天天,知道老師今天為什么找你嗎?
天:(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不知道。
師:你覺得老師對你怎樣?
天:(故作無所謂的樣子)很好呀。
師:真的很好?你希望老師繼續(xù)這樣對你嗎?
天:(面無表情,眼光不敢對視我)不知道。
師:為什么說不知道?這是回避。說心里話,到底希望不?
天:(瞪大眼睛看著我)不希望。
師:有理由嗎?
天:(低著頭)沒有。
以上是我和天天的第一次交談,因為我不想一下子挑明,因此我選擇談話到此為止,決定過幾天再找他。下面是我們第二次的聊天內(nèi)容:
師:天天,老師覺得你開學那段時間表現(xiàn)非常好。
天:(很自信的)我自己知道。
師:你自己知道?
天:(很肯定的)是的,我還知道現(xiàn)在我的樣子。
師:那你對現(xiàn)在滿意嗎?
天:(聲音軟了許多)不知道。
師:為什么不敢面對呢?老師知道你是一個有上進心的學生,也知道你現(xiàn)在不滿意。為什么要裝出這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天:(臉漲得通紅,沒有說話)
師:我知道原因,但老師希望你能勇敢地說出來。
天:(突然大聲地說)我討厭你整天盯著我,你盯我越緊,我就知道你對我的過去越了解,既然你知道了我曾經(jīng)是一個不好的學生,那我就繼續(xù)不好下去嘍。
【案例分析】
原來天天在我教過的三個月中發(fā)生如此巨大的變化,竟然主要是我的原因。
反思這一段時間,我在剛剛教他的一個月中,因為不了解學生的過去,所以這時候的我對他、對別人都是一樣的,既沒有特別的賞識,也沒有特別的關注,這個時候的我表現(xiàn)出的對每個學生的信任都是一樣的。因此每一個學生感受到的是一種平等的關注。當我對他們漸漸熟悉之后,尤其是對他們的學習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自然會對一些曾經(jīng)的學困生多幾分關注,甚至會不自覺地流露出對他們的擔心和不放心。學生一定會從我這種細微的教學行為變化中感受到這種心理,而他們一般是不太能夠承受這份“擔心”的,因為他們已經(jīng)受夠了這種所謂的“特別關照”,他們更需要在老師、同學的面前裝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通過“特別表現(xiàn)”來刺激老師。這時的他們非但不會因為自己的退步而傷感,甚至會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心理。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思考:出現(xiàn)這樣“逆反”的原因是什么,我們需要怎樣的應對?
第一,一視同仁,保持平常心。每一個學生都是有著強烈的自尊心的,雖然他們在我眼前常常表現(xiàn)出更多的不在乎,這一點在那些學習成績一直不是很優(yōu)秀的學生身上更是明顯。他們因為在學習中一直沒有成功的機會而缺少自信,自尊心也早已受到很大的打擊,所以特別在意別人對他們的看法,包括老師善意的“過度關照”,因為他們從這種“過度關照”中讀到的是老師對他們的不滿意和不放心,這一切在他們看來和嘲諷、挖苦是一樣的。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保持對每一個學生的平常心,避免因“過度關照”而傷害孩子那脆弱的自尊心。
第二,公平教育,保持平等心。教學中,我們無法避免學生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犯錯,但我們在對待學生錯誤的問題應對方面要因人而異。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即使偶爾犯錯,我們也總是很寬容的對待,往往在笑容和安慰中予以提醒;而對那些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犯錯也就意味著“受訓”,因此在他們犯錯以后,我們則沒有什么好心情了,往往會抓住機會找學生談心,或是在班會課上進行集體訓話,會讓這些學生感受到一種不平等,察覺出一種不正常,從而挫傷他們原本就已脆弱的“自尊心”。
第三,無痕教學,保持教育心。教學中,我們常常會對一些平時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多一份關注,所以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上黑板做作業(yè),都會把更多的機會留給他們,在我們看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事與愿違,就是這些在我們老師看來很平常的事情,卻讓他們讀到一種“不信任”,因為他們在學習中,享受了過多的特殊“關照”,早已厭倦了這種“厚愛”,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我承受不起”,所以他們往往會和老師、同學“對著干”。還記得班上有一個學生,成績很不好,但每次測試以后不管成績怎么差,也不難受,我一直覺得這孩子沒有自尊心。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震驚了:一次單元測試,因為試題比較簡單,他出人意料地得了96分,卷子發(fā)下去的時候,他竟然高興得跳了起來。那表情、那舉動瞬間讓我明白了:每一個學生都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即使他平時表現(xiàn)得是那么不在乎。因此我們需要在課堂中做到“教育無痕”,人人給機會,個個能表現(xiàn),努力做到“學習面前人人平等”。
孩子的自尊心是需要呵護的,我們不能因為語言暴力、體罰等給他們帶來身體和心理的傷害,但我們也不能因為“過度關照”而傷了學生的自尊心。
(吳娟,如東縣實驗小學,226400)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