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萍 吳國良
摘要:漢字最初的成字方式是象形,在漢字的書寫中與其用一些難懂的術(shù)語來講授,不如運用具象的描述使同學們更容易接受和學習,本文從基本筆畫的形態(tài)與寫法、結(jié)構(gòu)法則與章法形式三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guān)鍵詞:象形;書寫;具象;基本筆畫;結(jié)構(gòu)法則;章法形式
中國書法是一門關(guān)于漢字書寫的藝術(shù),即是漢字書寫就一定要先了解我國漢字的成字方式。據(jù)說,人類沒有文字以前,最早記事是用打繩結(jié)的方法,也就是“結(jié)繩記事”。從“天雨粟鬼夜哭”的倉頡造字,到逐漸完善形成具有“六書”的文字,再直至今日,已經(jīng)超過了五千年的歷史。而我國的漢字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現(xiàn)存的,依然在繼續(xù)用的文字體系,也是依靠視覺存在的具象形體。
六種成字方式,即所謂的“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和轉(zhuǎn)注。
象形,就是對事物的外形進行描摹,這樣所形成的字如山、水、木、見、鹿等。
指事,就是在象形的基礎(chǔ)上,特指事物中的某一部位,這樣所形成的字如上、刃、本等。
會意,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組合在一起,使意義更為抽象,這樣所形成的字如采、步、休等。
形聲,就是把表形的偏旁和表音的部分組合起來,組成新字,這樣所形成的字如痘、粉、釘、摸等。
對于假借和轉(zhuǎn)注,作用是替代或解詞的,并未選出新字。
前四種成字方式均以象形為基礎(chǔ),是從畫演變?yōu)樽至恕R虼?,漢字以象形為成字的最基本方式。“象形”是建立在視覺的會意基礎(chǔ)上的,一個“旦”字,是文字,也是圖像,更像一個詩意的句子。雖然現(xiàn)在的漢字已離圖畫甚遠,字形也沒有甲骨文那樣直白形象,但這只是在書寫上的演變,其原型還是以象形為基礎(chǔ),正是因為如此,在書法的教學中,充分運用象形方式,使抽象的知識變?yōu)榫呦蟮膱D形時,教學效果會更勝一籌。古人便有“張旭觀物寓書”、顏真卿 “屋漏痕”的故事、更有王羲之觀鵝寫“之”的傳奇。
書法的教學分為三部分:基本筆畫的形態(tài)與寫法、結(jié)構(gòu)法則與章法形式。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談書法中具象教學的應(yīng)用。
一、基本筆畫形態(tài)與寫法教學中具象教學的應(yīng)用
書法中以楷書最為規(guī)范端正,標準而又具法度。蔣勛先生在《漢字書法之美》一書中說到,“童年的書寫,是對規(guī)矩的學習…..大概只有漢字的書寫學習里,包含了一生做人處事漫長的規(guī)矩的學習吧!學習直線的耿直,也學習曲線的婉轉(zhuǎn);學習方的端正,也學習圓的包容。東方亞洲文化的核心價值,其實一直在漢字的書寫中?!痹跐h字書寫的教學中卻是難以盡其言,難以善其事,同學們是霧里看花,難描難畫。但是一旦教師運用具象教學,不僅使教學過程變得愉快輕松,還能使同學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要點。古人對行筆有兩個含義深刻的比喻,一個是“屋漏痕”,一個是“錐畫沙”。漏屋墻壁上積流下來的雨水,一點點積攢后破除阻力延流而下,大的“直”線中匯集融合著許許多多小的“曲”。這也就是告訴我們說行筆不要一瀉無余、平拖直抹,一定要注意其中的細微變化。又如用錐子在沙灘上畫一條線,想一劃而過是不可能的,因為錐子會遇到許多小砂粒的阻礙。這樣畫出來的線就需要接連不斷地沖破和克服砂粒的阻力,也就形成了有細微變化并不光潔的直線。通過這樣的描述,我們就會明白古人的用心和筆法了。
“捺”是所有筆畫中最難寫的一個。常見的工具書中有“一波三折”、“蠶頭燕尾”的描述,這卻使同學們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難以想象帶有三折的波紋會是怎樣的捺畫,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捺畫的收筆之處還要分叉嗎?但只要把捺比做伸出去的腿腳或是滑梯,就更容易使同學們掌握捺畫不僅有捺身還要有捺腳,在運筆方向上除了由左上到右下之外還要向右收筆,而且捺腳與捺身的比例正如同人腿和腳的比例一般。這樣同學們不僅能了解具體點長短粗細的比例之分,更能掌握動態(tài)的變化應(yīng)用,不至于寫的過彎或過直、有起而無收了。
“點”是所有筆畫中最容易讓同學們忽略的,往往把筆往紙上一戳就是一個點,一條短橫或短豎就是一個點。在教學中可以首先提問同學們,“點”是什么樣子的?頭尖屁股圓,那生活中什么物體像“點”,多數(shù)同學都會回答是雨滴,教師加以強調(diào),是調(diào)皮的雨滴,會動,一會兒向左跑(左斜點),一會兒向右跳(右側(cè)點),一會兒蹦(挑點),一會兒隨風而來(撇點),在運動的時候,雨滴會變成什么樣子,把它俏皮的外形仔細描述出來,點的寫法就自然明確了!
二、結(jié)構(gòu)法則中具象教學的運用
結(jié)構(gòu)中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很容易寫松散,古人曾提供給我們很多的寶貴經(jīng)驗,如“揖讓進退”,“互相避就”之類。用倫理之間的禮儀辭令來表達一字同心的道理。既要展現(xiàn)自我,也要包容對方的小脾氣(左展右縮)。如“林”、“好”、“鮮”等字,教師可以把左右兩部分比做同桌,即要相互謙讓(左偏旁如果有斜捺要變成反捺),而且要親密(左偏旁最后一筆是橫時要變成提)。
講到包圍結(jié)構(gòu)時,針對同學們布排不合理,以及容易上寬下窄等問題,首先問問同學們會不會包餃子,包餃子需要注意什么(圓形的面皮要厚薄合適,餡要不多不少,攤放均勻,包的時候要捏嚴等等),了解了這些之后,我們再來看包圍結(jié)構(gòu),外框要寫均勻,方方正正,里面的獨體字要大小合適,間距均勻,封口要嚴實,憑借著同學們充分的想象力以及直觀的對應(yīng)很容易就OK了。
三、章法形式中具象教學的運用
楷書的章法,整齊莊重,每一個字都占一格地位,通篇有行有列,排列整齊。在講解中,可將閱兵式的方隊要求及呈現(xiàn)的整齊化一的秩序感引入教學,一一對應(yīng)字的大小,高矮胖瘦,前后間距,精神面貌等等事宜,如果能夠運用多媒體或圖片進行展示,我想更能簡單明了的讓同學們掌握好要求和要點。
當然除了在課堂中巧妙的運用具象教學法之外,同學們的用心臨摹,自身的不斷付出也是非常重要的。書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深入其中的,需要教師的指點迷津,更需要同學們的用心揣摩和思考,逐漸的掌握書寫規(guī)律和要點,才能把我們的書法藝術(shù)繼承和發(fā)展下去。
【參考文獻】
[1]書法.歐陽中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山東省語言文字工作辦公室編.法教程[M].濟南出版社,1989
[3]牛國泰,韓其源.寫字[M].齊魯書社,2000
[4]蔣勛.漢字書法之美[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李萍萍,女,漢族,山東省萊蕪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現(xiàn)為山東理工大學美術(shù)學院碩士研究生。
吳國良,男,漢族,山東理工大學美術(shù)學院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