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學領域玩轉技術,引得風投青睞,順順留學CTO張都玩得不亦樂乎,而他,才只有20歲。
實習記者_謝路明編輯_覃巧云攝影_謝中理
七八月間,是國外學校的集中報到時段。當成千上萬的同齡人在為即將開始的海外求學之旅做準備的時候,順順留學CTO、95后年輕人張都卻在北京建外SOHO的辦公室里,忙著籌備公司的機票產品上線事宜。
2014年,19歲的張都放棄美國的學業(yè),回國創(chuàng)辦了留學在線問答平臺Appliter.com,獲得IDG資本天使投資;2015年,Appliter.com正式轉型為O2O留學平臺—順順留學,并得到來自好未來的1800萬美元A輪投 資。
順順留學的誕生對于留學行業(yè)的影響極大,其采用的“互聯(lián)網+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國際教育行業(yè)格局:家長和學生在線挑選顧問,雙方在線下體驗中心會面咨詢,留學材料的制作、網申、簽證辦理、行前輔導等工作都將在線上完成,全部咨詢費用回歸顧問團隊。
作為順順留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20歲的張都被人們賦予“95后CTO”、“身家千萬”、“超級黑客”等諸多頭銜,被譽為在國際教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樣本。
從美國校園挖到第一桶金
張都出生在經商文化氛圍濃厚的浙江杭州,一直頗具生意頭腦,早在學生時期就已經有過兩次創(chuàng)業(yè)的嘗試。
從杭州外國語學校畢業(yè)后,張都到美國的一所寄宿制學?!_靈頓中學就讀。高二時,他發(fā)現,不少人的蘋果手機屏幕很容易破碎,于是與十幾個同學合作,開了一家智能手機維修公司。從部件采購、維修服務、質量監(jiān)控到客戶關系維護,這群高中生做得風生水起,在手機服務領域收獲了上萬美金。
在美國的校園里,創(chuàng)業(yè)并不是件稀奇事。憑借靈敏的商業(yè)嗅覺,張都還在橄欖球比賽上覓到了商機。
當時,達靈頓中學經常舉行橄欖球比賽,主辦方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賽事錄制方式。傳統(tǒng)拍攝需要借助專業(yè)攝像師和多臺攝像機,不僅費用昂貴,拍攝效果也不好。張都所在的機器人隊看準了這個時機,設計出無人機航拍比賽的方案,為學校減少了每場比賽1000多美元的拍攝成本。機器人隊的方案不斷得到復制,覆蓋了美國不少中學與大學的賽場。
張都告訴《留學》,美國的教育引導人們去思考,如何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他看來這和創(chuàng)業(yè)的本質是一致的,“首先,你得知道別人需要什么?其次,你怎么把別人的需求變成解決方案?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是美國教育很重視的一個部分。我覺得,這個對于中國的學生來說是非常缺乏的一種能力,我自己在國內上過學,中國的學生實操能力需要加強?!?/p>
18歲在美國任首席工程師
高中畢業(yè)后,張都申請了四所學校,最終以接近滿分的SAT成績進入華盛頓圣路易斯大學。這所學校排美國大學前十六位,有著自由而濃厚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跨學院、跨專業(yè)選課。張都的專業(yè)是計算機和金融,成績單上同時布滿了各式各樣的文理課程:心理學、哲學、經濟、數學、計算機等等?!叭A盛頓圣路易斯大學另一個吸引我的地方是,它處在美國中西部,這個地方的區(qū)域文化特征是友好、踏實、勤勞致富,有點像我們杭州人?!?/p>
大學一年級的一場比賽讓張都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創(chuàng)業(yè)。當時,硅谷的一家名為“TopOpps”的商業(yè)智能公司籌劃了一場名叫“全球黑客馬拉松”(Global Hackathon)的比賽,要求參與者在48小時內完成對海量數據的可視化分析,勝出者可以獲得五萬美元。
這場比賽吸引了很多人參加,其中不乏來自硅谷的天才極客們。大學第一個學期還沒結束,張都就組建了一個六個人的團隊報名參加了比賽?!拔覀儺斨杏袑W習機械專業(yè)的,有做大數據分析的,也有做項目管理的。大家用機械學習算法從海量數據中讀出了可以被量化的東西,還對數據做了游戲化的語義分析,優(yōu)化了用戶體驗。”
張都團隊的作品在比賽中奪得桂冠,贏得了五萬美元的獎金。而因為在這次比賽中出色的表現,張都受到大賽發(fā)起人的青睞,被邀請加入TopOpps,擔任首席工程師一職,負責產品規(guī)劃和業(yè)務邏輯。當時,張都年僅18歲。
在TopOpps,張都親眼見證了一個互聯(lián)網公司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他對《留學》說,“最初整個公司就只有那位老板一個人,外加一個員工。我是被招進來的第三個人。當時每周要工作40-50個小時。慢慢地,公司由三個人到七個人,再到十個、十五個人,我們的系統(tǒng)軟件越來越復雜,客戶也越來越多?!?/p>
由于工作的關系,張都結識了諸多在硅谷創(chuàng)業(yè)的華人。這些創(chuàng)業(yè)者都建議他,回國創(chuàng)業(yè)需趁早,國內發(fā)展機遇較多,要抓住當下。張都考慮到自己“在美國這么長時間,想了解的東西已經足夠,學校又不能教給他更多的東西”,于是萌生了回國的念頭。
退學回國創(chuàng)業(yè)
從Appliter.com做到順順留學
“假設我知道自己三年以后在做什么,那我現在就去自殺”是張都的座右銘。對于未來,他不會考慮太多。2014年,尚未注冊大二課程的張都毅然決定退學,返回國內創(chuàng)業(yè)。
結合自己的留學經歷,張都在IDG資本的支持下創(chuàng)建了一個在線問答平臺Appliter.com,請100余名美國頂級大學海外學長學姐入駐,回答國內學生家長關于國際教育的問題。慢慢地,張都發(fā)現,名校的同學大多很忙,抽不出固定的時間來提供咨詢;同時,國內的留學需求越來越旺盛,單純的咨詢服務已經不能滿足申請者的需求。
張都過去也曾同留學中介打過交道,他觀察到,傳統(tǒng)的留學中介雖然有眾多生源,卻沒有養(yǎng)成收集數據的習慣?!傲魧W咨詢這個過程,顧問更多地是憑借自己的經驗。比如說我是九年級還是四年級出去讀書比較好。其實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所以說很多時候顧問是憑借自己的經驗去告訴用戶:我覺得九年級怎么好,或者說我認為十年級比較好。但是我們希望能夠做到的是,憑借無數留學顧問的經驗,形成強大的數據展示系統(tǒng),來告訴用戶,9年級出去,在數據上是可行的,或者10年級出去,申請的結果會怎樣。”
想要搭建智庫架構平臺,在邏輯上是可行的,但技術操作起來并不容易,需要強大的團隊支撐。為此,張都組建了職業(yè)化的互聯(lián)網團隊,分為技術、產品、運營、移動端四個部分:技術團隊負責用戶體驗、業(yè)務邏輯和數據庫建設;產品團隊負責產品的視覺設計和交互設計;運營團隊負責問答社區(qū),為平臺生產內容;移動端則負責app程序開發(fā)。
2015年6月,“順順留學”取代了Appliter.com正式上線。關于順順留學的商業(yè)邏輯,張都想得很明白,“順順的用戶需求模型和輕輕家教很相似:老師需要教學科研工具去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如果以技術形式出現的話,就能將成本降到最低。同樣,留學顧問,特別是好的顧問,他們提供的內容含有巨大的價值,因此順順更多地采取是支持的態(tài)度,更何況增加一個服務器對于平臺來說幾乎沒有任何成本。當我們把產品拿給投資人看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是標準化的數據搜集。這就是互聯(lián)網思維,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彼麑Α读魧W》稱,自己是團隊中對順順留學的商業(yè)邏輯和發(fā)展理念最為堅定的支持者。
2015年6月中旬,順順留學憑借這套商業(yè)邏輯成功獲得來自好未來的1800萬美元戰(zhàn)略投資。除提供直接資金外,深度線上線下合作還包括如下三個方面:將好未來旗下留學網并給順順留學;將好未來留學牌照并給順順留學;向順順留學開放好未來所有的線下教學資源。
“別人叫我天才,那是他們的權利”
張都一直恪守這樣一個理念:團隊是一切事業(yè)的核心。順順留學高管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所在領域中的佼佼者,這些人的年齡幾乎都比張都大出一截。作為團隊中最為年輕的高管,張都并不擔心因為年齡而影響到工作的執(zhí)行。他向《留學》解釋,判斷一個人可以有很多角度,年齡只是其中的一個;在互聯(lián)網領域管理一支技術團隊,溝通和協(xié)調能力比年齡本身更重 要。
“第一,我對技術有著比較專業(yè)的理解,所以在技術層面,并沒有任何的障礙。我的角色其實是支持性的,既然在溝通和支持上沒有障礙的話,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我的技術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都比別人強。第二,管理技術型團隊,最重要的是選擇和團隊文化契合的人,能夠自由地共同討論。順順留學的公司文化中并沒有絕對的權威,大部分決策都是共同討論的結果。”
如今,張都每天平均工作12-14個小時,為下一步的機票產品和手機app上線做準備。有人稱張都是“極客天才”,他自己的理解是:“我不覺得自己是天才,但是我不否認。我覺得別人怎么叫,是他們的權利。對我來說,第一,我只是喜歡這個東西;第二,我把它做好就可以了?!?/p>
拎客
順順留學高管團隊
順順留學的首席執(zhí)行官(CEO)張楊畢業(yè)于清華大學與哈佛大學,曾擔任啟德教育集團副總裁;首席運營官(COO)何亮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后,創(chuàng)辦高端留學機構,并建立了標準、完整的學生升學輔導體系和申請顧問培養(yǎng)體系;技術總監(jiān)劉雨驍是中國最早的Android app開發(fā)者之一,由他開發(fā)的社交軟件曾經在app排行榜上擊敗了巔峰時期的人人網;產品總監(jiān)單卓群曾經在網易、奇虎360和百度等一線互聯(lián)網公司任職,在DAU千萬級用戶產品上有著多年的迭代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