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的作文能力是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是衡量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尺度。作文的批改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方式,是以老師為主體,老師批,老師改,不僅勞動量大,而且收效甚微。語文新課標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1]所以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對作文批改方式進行改革。
關鍵詞:作文批改方式;學生主體;提高作文水平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占據(jù)了半壁江上。在中考中,作文的分值占到三分之一。學生作文分數(shù)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升學成績。而作文的批改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模式“學生寫,老師改”,勞動量大,不僅占用了教師的大量時間,也讓很多老師疲于應付,不能細致的進行修改,評語大多比較空泛。而且學生在拿到作文本后,只是看看評語與分數(shù),也很少想自己的作文究竟問題出在哪,哪方面應該改進。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水平停滯不前,收效甚微。所以,改革作文的批改方式就勢在必行。那么如何改革作文批改方式,讓教師從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脫出來,并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呢?以下是幾種作文批改的方式的探究結(jié)果:
一、精批、精改
我所說的精批細改,與以往“老師全皮全改,精批細改”是有區(qū)別的。所謂批改,從字面意思理解,“批”理解為批評,指出錯誤。“改”就理解為:修改。那么,誰來指出錯誤,當然是教師;誰來修改,自然指學生。如果認為精批細改,都是教師的事,這樣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就不能顯現(xiàn),學習主動性,責任心也會有所損害。學生會認為是在給老師寫作文,而不是自己。例如:“秋葉落得滿地都是,孩子們踩在松軟的落葉上嬉笑,玩鬧……”教師評語:“適當?shù)倪\用修辭,會使落葉有靈性,寫出秋天的情態(tài)?!睂W生修改:“秋葉也懷念母親的懷抱,紛紛落下。好像在為母親裁制一件御寒的冬衣.孩子們踩在松軟的落葉上嬉笑,玩鬧……”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的修改給落葉賦予了人的感情,細膩靈動。所以批和改的主體清晰,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二、面批、面改
以往,教師的作文批改多在課下,老師大多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情感體驗,生活閱歷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可是,由于遠離學生,很少考慮學生的思想,學生為什么要這樣寫,他想說的究竟是什么,他要表達的主題、情感是什么?學生和老師不能進行思想上的溝通,會使老師對作文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當面批,老師可以問清楚學生的寫作思路,寫作意圖,再對學生作文進行指導。學生在得到有效的指導后,立刻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讓作文更好的達到“我手寫我心”的目的。但不是所有學生都要面批,而是要有選擇性。
三、齊批、齊改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教師批改作文不能忽略學生的參與。
教師對學生作文進行篩選,找出一兩篇典型作文,利用多媒體投影在黑板上,全班集體修改,老師向?qū)W生提出作文評改的基本要求。例如:中心思想要明確,選材得當,詳略得當,結(jié)構(gòu)完整,錯別字、標點、語句等統(tǒng)一要求和本次作文的具體要求,共同討論,評議優(yōu)劣,肯定成功之處,提出修改意見。并在孩子修改完作文后,將修改后的作文張貼在“優(yōu)秀作文欄”中展覽。這樣學生在評改別人的作文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評改能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興趣,也交給了學生一些寫作的方法。
四、互批、互改
互批、互改。即將學生作文進行同學間或班級間的交換修改。此法可以在一個或兩個班的學生中采用。在老師給出基本的批改要求以后,學生以鑒賞者的姿態(tài),根據(jù)自己的審視標準大膽的指出作文中的錯誤并進行修改,也對文中出現(xiàn)的優(yōu)秀片段進行自我的吸納。同學們之間可以交換批改的意見,當出現(xiàn)問題時,也可與周圍同學進行討論。只有學生明白如何給別人批改作文,指導別人的寫作,才能更好的把方法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叭∪酥L,補己之短”,可以使同學互相促進,互相提高,既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又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從而提高班級的作文整體水平。
五、自批、自改
我們常說:“指出別人的錯誤容易,指出自己的錯誤難”,所以學生自批、自改作文,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挑戰(zhàn)。新課標指出:“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盵2]學生習慣了以往老師批、老師改的模式,老師是權威,可以對作文進行優(yōu)劣的評定,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自批自改,變被動為主動,學生充當老師的角色,成為批改的主人。葉圣陶十分重視學生的自改,他說:“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yōu)先權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改的能力。”[3]葉老還曾一再強調(diào):“假如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導,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yǎng)成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薄白髁宋挠帜茏约焊?,不用請別人改,這就經(jīng)常處于主動地位,豈不是好?”[4]學生自批自改,挑出自己作文存在的問題,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語言習慣來批改,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但在批改之前,教師應根據(jù)不同文體以及此次作文的具體要求,給予學生相應的修改要求以及分值的限定范圍。例如:分數(shù)以40分為界定,35—40主題明確,語言優(yōu)美,情感真摯;無表達錯誤,語句通順;條理清晰,結(jié)構(gòu)完整。28—35內(nèi)容完整;病句較少;結(jié)構(gòu)較完整。以此類推,讓學生在修改時有清晰的標準。長此堅持下去,學生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自批習慣。但這種方式往往受學生水平的限制,只適合一部分好學生,而一些后進生寫作、賞析能力都有限,難以取得良好效果。
以上的幾種批改方式不僅讓老師從繁重的作文批改勞動中解脫出來,也充分的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但作文批改的方式不是孤立的,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寫作的水平以及不同的寫作要求,進行合理靈活的運用。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不斷的創(chuàng)新,才會找到更多更好的作文批改方法,來更好的指導我們的作文教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初中語文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教育部.初中語文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4]葉圣陶.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M].中國語文,1978
作者簡介:王靜,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專業(yè):學科教學(語文)。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