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要:語用學(xué)與文學(xué)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借助語用學(xué)的理論分析小說《傲慢與偏見》的語言特色,可以更加清楚地反映語言形式與說話者或使用者之間的關(guān)系。本文主要以合作原則來分析小說《傲慢與偏見》中的人物會話,著重分析人物會話對英語語用學(xué)合作原則的成功違反,從而揭示此部著作中小說人物的鮮明性格、交際意圖和社會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傲慢與偏見》;人物會話;合作原則
一、小說簡介
《傲慢與偏見》是19世紀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ane Austen)的代表作。這部小說以鄉(xiāng)村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dāng)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nèi)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tài)下的英國鄉(xiāng)鎮(zhèn)生活和世態(tài)人情。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出身于名門世家且每年擁有一大筆財富收入的傲慢男士達西與一位出身卑微、生活在下等階級且對達西有著嚴重偏見的女子伊麗莎白從相識到相知最終步入幸福殿堂的美好愛情故事。這部小說不僅在當(dāng)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直至今日仍帶給讀者們以獨特的藝術(shù)享受,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小說特殊的語言魅力?!栋谅c偏見》中人物話語鮮明生動,頗具個性,含義豐富,耐人尋味。本文擬用合作原則來分析《傲慢與偏見》中的人物語言,著重分析人物會話對語用學(xué)合作原則的成功違反,了解人物會話豐富的語用含義。
二、合作原則
合作原則是美國哲學(xué)家和語言學(xué)家 Grice 于1967 年提出的。他指出為了保證會話的順利進行,對話者雙方必須遵守一些基本會話原則,這就叫做合作原則。并且,Grice認為人們在談話中遵守的合作原則包括四個方面,每個方面又包括一條準則和一些次準則。然而,在實際交往和交際的過程中,人們并不總是遵守這些合作原則,有時甚至有意違反合作原則及其次準則,以產(chǎn)生言外之意,達到說話者的目的。而且這種違反往往會產(chǎn)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Leech(利奇)于1983引入了禮貌原則來補充合作原則。他解釋了人們在談話中為什么有時遵守“合作原則”及其四條準則,以直截了當(dāng)?shù)姆绞秸f話,有時卻故意違反“合作原則”的這一個或那一個準則去產(chǎn)生“會話含義”,以拐彎抹角的方式說話。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傲慢與偏見》中小說情節(jié)一樣,這種對合作原則的成功違反,不但不會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反而產(chǎn)生了言外之力,成功地刻畫了人物個性,表達了復(fù)雜的心理情感,烘托了主題,并突出了幽默的基調(diào)。以下是合作原則理論的全部內(nèi)容(胡壯麟,1988):
(一)量的準則(Quantity Maxim):1.所說的話應(yīng)包含交談目的所需要的信息;2.所說的話不應(yīng)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二)質(zhì)的準則(Quality Maxim):1.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2.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
(三)關(guān)系準則(Relevant Maxim):要有關(guān)聯(lián)。
(四)方式準則(Manner Maxim):要清楚明白。1.避免晦澀;2.避免歧義;3.避免羅嗦;4.要有條理。
三、合作原則的違反
(一)違反質(zhì)量原則
在小說的第一章中,通過班納特先生和班納特太太的一段對話奧斯汀就把兩位人物性格刻畫出來了。
“Mr.Bennet,how can you abuse your own children in such a way? You take delight in vexing me.You have no compassion for my poor nerves.”
“You mistake me,my dear.I have a high respect for your nerves.They are my old friends.I have heard you mention them with consideration these last twenty years at least.”
這一段通過違反質(zhì)量原則,從而引出班納特先生說的這句話的會話含義就是他已經(jīng)受夠了班太太喜怒無常的脾氣,而并非是他言語中所表達的尊重班太太的神經(jīng)。這一段對話,已經(jīng)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班納特先生和班納特太太的性格。班納特先生脾氣古怪,愛挖苦人,不茍言笑;班納特太太則智力貧乏,不學(xué)無術(shù),喜怒無常。
(二)違反方式原則
另外,在小說第十五章中,在麥里屯伊麗莎白看到達西和韋翰邂逅相遇的場合覺得非常驚奇。因為他們兩人面面相覷,大驚失色,兩個人都變了臉色,一個慘白,一個通紅。后來伊麗莎白在麥里屯的姨媽家遇見了韋翰,她很想了解他和達西的關(guān)系,于是韋翰在她面前撒謊說達西虧待了他。后來在尼日斐花園的舞會上,伊麗莎白碰見達西,她很想問達西關(guān)于他和韋翰過去的事情。
Elizabeth added,“When you met us there the other day,we had just been forming a new acquaintance.”
The effect was immediate.Mr.Darcy said not a word,and Elizabeth,though blaming herself for her own weakness,could not go on.At length Darcy spoke,and in a constrained manner said,“Mr.Wickham is blessed with such happy manners as may insure his making friends—whether he may be equally capable of retaining them is less certain.”
伊麗莎白的話語,說他們那天認識了新朋友,這其實是在達西面前拐彎抹角地提到韋翰。伊麗莎白的言下之意就是想知道達西和韋翰之間的事情。但是出于禮貌的原因她又不便直接詢問達西。她這一句間接提及韋翰的話,也讓達西接著她的話談到了韋翰這個人,達到了伊麗莎白的言語交際目的。
(三)違反關(guān)系原則
例如在第四章中,班納特太太與班納特先生進行了下面一番對話。
“Oh! My dear Mr.Bennet,” as she entered the room,“we have had a most delightful evening,a most excellent ball.I wish you had been there.Jane was so admired,nothing could be like it.… So,he inquired who she was,and got introduced,and asked her for the two next.Then,the two third he danced with Miss King,and the two fourth with Maria Lucas,and two fifth with Jane again,and the two sixth with Lizzy,and the Boulanger.” “If he had had any compassion for me,” cried her husband impatiently,“he would not have danced half so much! For Gods sake,say no more of his partners.Oh! that he had sprained his ankle in the first dance! ”
在這里,班納特先生的話語顯然跟班納特太太的話語不連貫,違反了關(guān)系準則。本來班納特太太正在喋喋不休地和他說著賓利先生和誰跳舞的事情,尤其是跟她的女兒簡跳了兩場舞,這使班納特太太尤其高興??吹桨嗉{特太太那樣欣喜若狂,班納特先生被她的絮絮叨叨弄得很不耐煩,說了一些無關(guān)的話語來有意違反關(guān)系準則,從中體現(xiàn)了班納特先生愛譏諷人的性格,他的話語表明了他對太太愚昧無知,粗俗淺薄,想把女兒嫁給有錢的賓利先生的一種諷刺。
四、結(jié)語
本文從語用學(xué)合作原則角度簡單地分析這部文學(xué)作品,了解人物的會話含義,并且通過違反打破這種會話原則,從而使我們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帶給我們情節(jié)的跌宕曲折,故事發(fā)展的緊湊,引人入勝。小說中的主人公們在交際過程中有意違反合作原則,產(chǎn)生了特殊的會話含義和語用意義。通過分析,我們更加看清了小說中各個人物的性格和特點。在選用了小說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對話,利用這種語用學(xué)理論的分析下,使得我們對這部作品的理解更加的細膩與細致。
【參考文獻】
[1]高嘉勇.傲慢與偏見[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公司出版社,2000
[2]何兆熊.新編語用學(xué)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胡壯麟.語用學(xué)[J].國外語言學(xué),1988(03)
[4]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
[5]唐璇.<傲慢與偏見>的對話藝術(shù)[J].湖南輕工業(yè)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3(03):66-70
[6]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 New York:Long man Group Ltd.,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