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肩水金關(guān)漢簡(叁)》紀年簡???/h1>
      2015-04-29 13:10:04黃艷萍
      敦煌研究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漢簡紀年

      內(nèi)容摘要:新近出版的《肩水金關(guān)漢簡(叁)》共收錄2056枚簡牘,其中紀年簡、日期簡共計約339枚,有明確紀年的簡127枚。本文就這批簡中的20枚殘損紀年簡、月朔有誤的簡以及歷譜簡進行???,據(jù)其紀年的相關(guān)性合并作18條討論。

      關(guān)鍵詞:肩水金關(guān);漢簡;紀年;校考

      中圖分類號:K87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5)02-0111-08

      Abstract: The newly published Han Dynasty Wooden Slips from Jianshuijinguan(Ⅲ)includes 2056 wooden slips. In total, there are 339 wooden slips inscribed with Chinese calendars and 127 clearly dated slips, but among them are twenty slips which are fragmental or bear wrong dat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n those twenty slips as well as other slips with calendars, which are divided into eighteen items for discussion based on their correlation.

      Keywords: Jianshuijinguan; Han dynasty wooden slips; date; proofread and research

      《肩水金關(guān)漢簡(叁)》2013年12月在上海中西書局出版,本卷收錄2066號簡牘,包括T24:501—1006、T25:1—248、T26:1—305、T27:1—142、T28:1—146、T29:1—135、T30:1—267、T31:1—242、T32:1—75,共9個探方的簡牘,其中有19簡整理綴合為9簡,實際編錄作2056枚簡。經(jīng)統(tǒng)計,這批簡牘中與紀年有關(guān)的日期簡共計約339枚,包括歷譜簡、紀年簡、日期簡、歷注簡等四類,有明確紀年的簡127枚。這些紀年簡中最早的紀年為漢昭帝元鳳二年(前79,見73EJT26:16簡“元鳳二年二月癸卯”),最晚的為漢平帝元始五年(前5,見73EJT24:616A簡“元始五年三月乙丑朔戊辰”),紀年跨約84年。其中以漢宣帝時期的紀年簡最多,而西漢末的紀年簡較少。各紀年簡的具體分布情況見文末附表1。

      與第1、2卷中的紀年簡相比:數(shù)量上,本卷中的紀年簡總量較第1卷的497枚和第2卷的534枚少,有明確紀年的簡也少于第1卷的147枚和第2卷的169枚;分布上,均以漢宣帝年間的紀年簡為主,本卷不見居攝及新莽時期的紀年簡;質(zhì)量上,無論是原紀年簡的準確率還是整理釋文的精確度都較前兩卷高,故這批簡中紀年問題的校考主要是對原簡殘損紀年的補考、歷譜簡的考釋,以及少數(shù)誤釋紀年簡的校對。

      相關(guān)的研究現(xiàn)狀已經(jīng)分別于《〈肩水金關(guān)漢簡(壹)〉紀年簡校考》[1]和《〈肩水金關(guān)漢簡(貳)〉紀年簡??肌穂2]有較詳細的介紹,此不贅述。參考陳垣的《二十史朔閏表》[3]、饒尚寬的《春秋戰(zhàn)國秦漢朔閏表》[4]、徐錫祺的《西周(共和)至西漢歷譜》[5],以及張培瑜的《三千五百年歷日天象表》[6]等主要歷譜表,本文根據(jù)以“朔日考證紀年”的方法,結(jié)合探方內(nèi)紀年簡分布的相對集中性對《肩水金關(guān)漢簡(叁)》中殘損紀年簡、月朔簡、歷譜簡進行??肌?/p>

      文中“□”代表一字殘缺不清,“”代表簡牘殘缺且字數(shù)不能確定者?!癆”代表簡牘正面,“B”代表簡牘背面?!?3EJT”為《肩水金關(guān)漢簡》簡編號?!癊PT”為《居延新簡—甲渠候官》簡編號。

      1. 73EJT25:15A

      □康元年十月壬寅朔庚午都鄉(xiāng)佐恩敢言之孤山里張輔安樂里祝幸之自言為家私市張掖酒泉郡界中持牛二車二兩謹案輔幸之毋官獄征事當以令所傳謁移過所縣道河津毋苛留止

      敢言之十月居延庚午守丞右尉充國移過所縣道津關(guān)毋苛留止如律令掾萬年佐安世[7]

      按:T25原有紀年簡的紀年范圍為本始二年(前72)至元始元年(1),根據(jù)探方內(nèi)紀年簡分布的相對集中性特點判斷,此處所殘的“□康”應(yīng)為“元康”年號。本卷中73EJT27:28簡“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與陳、饒、徐歷譜表中的元康元年十月朔日吻合,則三家歷譜表與簡上所記元康元年歷譜無誤。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庚午為第二十九日。故此處所缺字為“元”,即本簡為元康元年(前65)簡。

      2. 73EJT26:6

      壬 壬 辛 辛 庚 庚 己 己 己 戊 戊 丁 丁

      十六日 初伏

      寅 申 丑 未 子 午 亥 巳 亥 辰 戌 卯 酉[7]48

      按:此歷譜簡為某年每月的第十六日干支,該年十三個月,即該年有閏月。據(jù)該歷譜第十六日的干支,可推該年每月的朔日干支依次為:丁亥、丁巳、丙戌、丙辰、乙酉、乙卯、甲申、甲寅、甲申、癸丑、癸未、壬子、壬午。查陳、饒、徐歷譜表,與此朔日順序完全相合且有閏月的紀年,僅本始二年。據(jù)《肩水金關(guān)漢簡(貳)》73EJT21:235簡“本始二年五月乙酉朔”[8],與陳、饒、徐三家歷譜表該年該月的朔日正合,同時《居延漢簡釋文合?!罚ㄏ挛暮喎Q《合校》)14.25簡“本始二年七月癸酉除”[9],陳、饒、徐歷譜表七月甲寅朔,癸酉為七月二十日,亦合。故本始二年“五月乙酉朔”與“七月甲寅朔”之間必存閏月?!短鯕v特殊置閏問題》指出本始二年五月確有特殊置閏[10]。初伏為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張培瑜《三千五百年歷日天象表》本始二年五月十六日庚子夏至[6]83,閏五月十六庚午恰是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故為“初伏”,與此簡歷譜吻合。再根據(jù)探方內(nèi)簡牘紀年分布的相對集中性,T26探方已有紀年簡大致的紀年范圍為元鳳二年(前79)至河平五年(陽朔元年,前24),本始二年正在此紀年范圍內(nèi),綜上,本簡為本始二年(前72)歷譜簡。

      3. 73EJT26:13

      牛一黃涂犗白口腹下左斬齒七歲絜八尺 第八百九十二人 元鳳四年閏月丙申守農(nóng)令久左尻以付第五令史齊卒張外人[7]49

      按:據(jù)陳、饒、徐歷譜表元鳳四年無閏月,《合?!芬嘤?99.13簡“元鳳四年閏”[9]491。查有關(guān)“元鳳四年”的紀年簡有:《合校》88.5簡“元鳳四年正月丁酉”[9]153、 148.38簡“元鳳四年六月乙亥”[9]247、《肩水金關(guān)漢簡(壹)》73EJT10:311簡“元鳳四年四月甲寅朔甲寅”[11],陳、饒、徐歷譜表中元鳳四年正月丙戌朔、四月甲寅朔、六月甲寅朔,皆與上列簡中的日干支不悖。故陳、饒、徐歷譜表中元鳳四年歷譜應(yīng)無誤,且三家歷譜表以及張培瑜《三千五百年歷日天象表》元鳳三年閏十一月,故元鳳四年不可能有閏月。再據(jù)斯琴畢力格等《太初歷特殊置閏問題》對太初歷的15次特殊置閏的研排,亦不見元鳳四年的置閏。故73EJT26:13與299.13簡的“元鳳四年閏月”或有誤。

      4. 73EJT26:87

      河平五年五月庚子朔丙午都鄉(xiāng)守嗇夫宗敢言之肩水里男子王野臣自言為都尉丞從史徐興取傳謹案戶籍臧官者野臣爵大夫年十九毋官獄征事當?shù)靡粤钊髦]移過所津關(guān)毋

      五月丙午居延令宣守丞城倉丞赦移過所縣道毋苛留止如律令/掾□[7]54

      按:“河平五年”為超長年號現(xiàn)象,實為陽朔元年,屬新舊年號并用現(xiàn)象?!逗闲!?9.10簡“河平五年正辛亥”[9]45及35.22A簡“河平五年正月己酉朔丙寅”[9]57,與陳、饒、徐歷譜表的陽朔元年正月己酉朔正合?!都缢痍P(guān)漢簡(貳)》73EJT21:102A簡“陽朔元年五月丁未朔丁卯”以及73EJT21:98“陽朔元年三月戊申朔己卯”與三家歷譜表亦合。73EJT21:102A簡與本簡可互證,故陽朔元年(河平五年)五月丁未朔當確,庚子朔有誤,但丁未朔,不得有丙午日。據(jù)原簡字形“”,似“元”字非“五”,下文的“五”寫作“”,與“”明顯不同。故此簡紀年為“河平元年”?!毒友有潞啞稥PT51:189A簡“河平元年八月戊辰朔戊子”[12]及EPT59:1簡“河平元年九月戊戌朔丙辰”[12]156,此二簡中的朔日與陳、饒、徐歷譜表相合,以此二月朔日推河平元年五月朔日也正為庚子,丙午為該月初七。故此簡紀年應(yīng)為河平元年(前28),“河平五年”系整理釋文有誤。

      5. 73EJT26:111

      始二年正月丁亥朔己亥[7]56

      按:“正月丁亥朔己亥”,即正月十三日。查陳、饒、徐歷譜表,西漢中晚期與 “始二年正月丁亥朔”相合的僅本始二年正月和永始二年正月。但T26紀年范圍為元鳳二年到河平五年(陽朔元年),永始二年非此紀年范圍,應(yīng)排除。《肩水金關(guān)漢簡(貳)》73EJT21:235簡“本始二年五月乙酉朔”與陳、饒、徐歷譜表中的本始二年五月朔日相合,依此月朔日干支類推,本始二年正月丁亥朔,無誤。故本簡紀年為“本始二年(前72)”。

      6. 73EJT26:114

      廿日

      亥[7]56

      按:此歷譜簡下端文字殘損,僅保留正月干支日,據(jù)此可知該年正月的朔日為甲辰。查陳、饒、徐歷譜表,西漢中晚期紀年表中“正月甲辰朔”的有:始元七年(前80)、黃龍元年(前49),本卷已有紀年簡最早的為漢昭帝元鳳二年(前79),最晚的為漢平帝元始五年(5),加之T26探方的紀年范圍在元鳳二年到河平五年間,“始元七年”不在此紀年范圍內(nèi),應(yīng)排除。故本簡為黃龍元年歷譜。

      7. 73EJT26:178

      六日

      辰[7]60

      73EJT26:218

      廿一日

      未[7]62

      按:此兩簡為歷譜簡,下端均殘,僅存正月的日干支。73EJT26:178簡正月初六庚辰與73EJT26:218簡正月廿一日乙未,二者正月的朔日均為“乙亥”。在本卷及本探方已有紀年簡范圍內(nèi),查陳、饒、徐歷譜表,僅元鳳六年為“正月乙亥朔”?!都缢痍P(guān)漢簡(壹)》T10:209“元鳳六年正月乙亥朔癸卯”[11]142,與陳、饒、徐歷譜表中“元鳳六年正月乙亥朔”相合,故三家歷譜表中元鳳六年的歷譜應(yīng)無誤。故,這兩簡皆為元鳳六年(前75)歷譜殘簡。

      8. 73EJT28:29

      年二月乙卯朔乙丑東部候長廣宗[7]82

      按:“二月乙卯朔乙丑”,即二月十一日。T28原有紀年簡的紀年范圍為地節(jié)二年(前68)至鴻嘉四年(前17),查陳、饒、徐三家歷譜表,在此紀年范圍內(nèi)的唯有甘露三年二月為乙卯朔。本探方中甘露三年的簡較為豐富,73EJT28:16簡“甘露三年四月甲寅朔”[7]81、73EJT28:18簡“甘露三年五月癸未朔”[7]81、73EJT28:55“甘露三年二月乙卯朔”[7]84均與陳、饒、徐歷譜表該年該月的朔日相合,故甘露三年二月乙卯朔無誤。本簡紀年為甘露三年(前51)。

      9. 73EJT28:56

      河平三年七月丙戌居延丞□為傳送囚

      觻得 閏月丙寅入金關(guān)南 八月戊子出金關(guān)北[7]84

      按:“閏月丙寅”有誤,此簡所記日期應(yīng)均在河平三年,據(jù)陳、饒、徐歷譜表河平三年閏六月戊子朔,則該月無丙寅日?!逗闲!?69.3簡“河平三年正月庚寅朔丁巳”[9]452、《居延新簡》EPT51:207簡“河平三年十月丙戌朔癸丑”[12]81,與陳、饒、徐歷譜表河平三年正月、十月的朔日皆吻合。由此可推出,七月丁巳朔、八月丁亥朔與簡中七月丙戌、八月戊子相合,故閏六月為戊子朔可信,則不可能有丙寅日。故此簡“閏月丙寅”有誤,或為原簡書寫訛誤。

      10. 73EJT29:69

      庚 己 己

      廿日

      戌 卯 酉[7]96

      按:此簡為歷譜簡,為正月、二月、三月第廿日干支,其余干支殘損。故該年前三月的朔日干支分別為:辛卯、庚申、庚寅。查陳、饒、徐歷譜表,與這三月朔日干支完全相合的唯有甘露二年的朔日。本卷簡牘所記錄的甘露二年歷譜與三家歷譜表均吻合,故三家歷譜表該年歷譜無誤。本探方的紀年區(qū)間為元康元年(前65)到初元二年(前47),甘露二年正在此區(qū)間范圍內(nèi),符合探方簡紀年的相對及集中性。故此簡為甘露二年(前52)歷譜。

      11. 73EJT30:1

      四月廿二日丙寅偃受長叔外長下四千[7]104

      73EJT30:2

      三月一日丙子偃受長叔十六萬五千 八月廿四日丙寅靳長叔入錢五千五百偃受[7]104

      按:從原簡來看,兩簡形制和字體風(fēng)格完全相同,當屬同人同時書寫,記錄“長叔”同年不同日期的入錢情況。四月廿二日丙寅,則四月乙巳朔;三月一日丙子,則三月丙子朔;八月廿四日丙寅,則八月癸卯朔。查陳、饒、徐歷譜表,在本探方地節(jié)三年(前67)至元壽元年(前2)的紀年范圍內(nèi),與三月丙子朔、四月乙巳朔、八月癸卯朔相合的唯有元康元年。本卷中73EJT24:705簡“元康元年七月甲戌朔”[7]14、73EJT27:28簡“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7]71與陳饒徐歷譜表吻合,則三家歷譜表與簡上所記元康元年歷譜均無誤。故這兩簡的紀年為元康元年(前65)。

      12. 73EJT30:151A

      庚子

      四年正月己丑朔大

      辛丑[7]116

      按:此簡為歷譜簡。據(jù)“四年正月己丑朔大”查陳、饒、徐歷譜表,僅元康四年正月己丑朔大。T30原有紀年簡的紀年范圍為地節(jié)三年至元壽元年,元康四年正在此區(qū)間內(nèi)。本卷73EJT31:20A“元康四年六月丁巳朔”[7]12及《居延新簡》EPT59.547簡“元康四年九月乙酉朔”[12]173,與陳、饒、徐歷譜表元康四年六月、九月的朔日吻合,故簡文所載紀年與三家歷譜表均無誤,由這二月的朔日向前推算,元康四年正月正為己丑朔。許名玱將此簡與73EJT24:136簡綴合,綴合后推算出的各月干支朔日也正好和元康四年相應(yīng)各月的朔日干支相合[13]。故本簡紀年為元康四年(前62)。

      13. 73EJT30:187

      戊 戊 丁 丁 丙 丙

      廿一日

      戌 辰 酉 卯 申 寅[7]118

      按:此簡為某年前六個月第廿一日的干支,其他幾個月的干支殘斷,據(jù)此,該年前六個月的朔日干支分別為:戊寅、戊申、丁丑、丁未、丙子、丙午。查陳、饒、徐歷譜表,僅五鳳三年前六個月朔日與此歷譜的朔日完全相合。與本卷73EJT29:117A簡記載的五鳳三年歷譜前六個月的朔日相合[14],且五鳳三年正在本探方的紀年范圍內(nèi)。故此簡為五鳳三年(前55)歷譜。

      14. 73EJT31:136

      年六月乙卯朔辛巳都鄉(xiāng)□

      當為傳所過縣 [7]135

      按:“六月乙卯朔辛巳”為六月二十七日。T31原有紀年簡的紀年范圍為本始四年(前70)至建平四年(前3),據(jù)“六月乙卯朔”,查陳、饒、徐三歷譜表在此紀年區(qū)間的唯有永光三年六月朔乙卯?!都缢痍P(guān)漢簡(貳)》73EJT21:19簡“永光三年三月丙戌朔”[8]11以及《合校》177.4簡“永光三年六月乙卯朔”[9]282,與陳、饒、徐歷譜表永光三年三月、六月的朔日相吻合,故簡牘和三家歷書所記歷譜無誤。此簡推考為永光三年(前41),可信。

      15. 73EJT32:5A

      □長 初元四年四月丙子朔戊午臨莫隧

      [7]143

      按:“初元四年四月丙子朔戊午”有誤。據(jù)陳、饒、徐歷譜表初元四年四月為己卯朔?!都缢痍P(guān)漢簡(壹)》73EJT10:127簡“初元四年四月己卯盡癸未”[11]137、本卷73EJT32:16A簡“初元四年正月辛亥朔”[7]144,與陳、饒、徐歷譜表中的初元四年正月、四月朔日吻合,故初元四年四月為己卯朔,非丙子朔,且亦無戊午日。此簡月朔之誤或為原簡抄寫之訛。

      16. 73EJT32:8

      壬 辛 辛 辛 庚

      廿五日 夏至

      戌 卯 酉 卯 申[7]143

      按:此簡為歷譜簡,為該年前五個月第廿五日的干支,則這五個月的朔日干支依次為:戊戌、丁卯、丁酉、丁卯、丙申。查陳、饒、徐歷譜表,與這五個月朔日干支完全相合的唯有初元元年,此紀年正在本探方五鳳三年(前55)至建昭五年(前34)的紀年范圍內(nèi)?!都缢痍P(guān)漢簡(壹)》73EJT4:179簡“初元年十月甲午朔庚”[7]49、本卷73EJT26:221簡“初元年八月乙丑朔”[7]62、73EJT31:131簡“初元年閏月癸巳朔”[7]138,與陳、饒、徐歷譜表中初元元年十月、八月、閏十月的朔日吻合,故簡記歷與陳、饒、徐歷譜表所記初元元年的歷譜無誤。再查《三千五百年歷日天象表》初元元年五月二十五庚申日正為“夏至”[6]87,與本簡所記夏至?xí)r相合。則本簡為初元元年(前48)歷譜,當確。

      17. 73EJT32:9

      丙 乙 乙 甲 甲 癸 癸 壬 壬 辛 辛 庚

      廿四日 德 冬至

      申 丑 未 子 午 亥 巳 戌 辰 酉 卯 庚[7]143

      按:此簡為歷譜簡,為該年十二個月第廿四日的干支,則該年每月的朔日干支依次為:癸酉、壬寅、壬申、辛丑、辛未、庚子、庚午、己亥、己巳、戊戌、戊辰、丁酉。查陳、饒、徐歷譜表與此朔日干支完全相合的唯有五鳳四年的朔日。本卷73EJT31:66簡“五鳳四年十二月丁酉朔”[7]130、73EJT9:104A簡“五鳳四年八月己亥朔”[11]108等皆與陳、饒、徐歷譜表中的五鳳四年十二月、八月的朔日相合,故陳、饒、徐歷譜表五鳳四年歷譜無誤。再據(jù)《三千五百年歷日天象表》五鳳四年十一月二十四辛卯正為“冬至”[6]86,與本簡所記相合。故本簡為五鳳四年(前54)歷譜。

      18. 73EJT32:40

      七月八日庚戌后伏

      八月八日己卯秋分

      九月廿三日甲子立冬[7]146

      按:據(jù)七月八日庚戌、八月八日己卯、九月廿三日甲子,可知該年七月癸卯朔、八月壬申朔、九月壬寅朔。查陳、饒、徐歷譜表唯有永光五年和本始四年(前70)與此朔日干支相合,本探方的紀年范圍為五鳳三年至建昭五年,本始四年不在此紀年區(qū)間內(nèi),故排除本始四年。另據(jù)《三千五百年歷日天象表》永光五年六月二十一癸巳立秋,立秋后的第一個伏日即為“后伏”,正為七月八日庚戌,八月八日己卯正為秋分,九月二十三日甲子正為“立冬”[6]89,與簡記相同。故本簡紀年為永光五年(前39)。

      結(jié) 語

      根據(jù)我們的統(tǒng)計,《肩水金關(guān)漢簡(叁)》原有紀年簡的紀年范圍為元鳳二年至元始五年,加上考證出的紀年簡,共計144枚。分布情況為:漢昭帝元鳳年間7枚; 漢宣帝年間的紀年簡92枚,包括:地節(jié)25枚、甘露24枚、元康20枚、本始11枚、五鳳10枚、神爵2枚;漢元帝年間紀年簡23枚,其中初元17枚、永光3枚、建昭2枚、黃龍1枚;漢成帝年間紀年簡13枚,含河平7枚、建始4枚、鴻嘉2枚;漢哀帝年間紀年簡2枚,含綏和1枚、建平1枚;漢平帝年間紀年簡7枚,其中元壽1枚、元始6枚(見附表1)。因此可知,這批簡的紀年簡分布較為集中,以漢宣帝年間的紀年簡為主,漢元帝年間的紀年簡次之,昭、成、哀、平年間亦有紀年簡分布,本卷中不見新莽時期紀年簡。

      此外,本卷簡牘紀年簡記錄的紀年與后世歷譜表中的紀年吻合率較高,對校對漢簡歷譜與傳世歷譜都有重要的意義。值得一提的是73EJT29:117AB,這枚木牘正反面完整地記錄了五鳳三年十二個月的歷譜,如此完整的歷譜簡在漢簡中是少見的,對五鳳年間歷譜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簡牘中的紀年簡不僅是簡牘分期斷代的直接憑證,也是歷法研究的主要材料,對其進行??家饬x重大。

      參考文獻:

      [1]黃艷萍.《肩水金關(guān)漢簡(壹)》紀年簡??糩J].敦煌研究,2014(2):116-117.

      [2]黃艷萍.《肩水金關(guān)漢簡(貳)》紀年簡??糩G]//簡帛研究二○一三.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4:189.

      [3]陳垣.二十史朔閏表[M].北京:中華書局,1962.

      [4]饒尚寬.春秋戰(zhàn)國秦漢朔閏表[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6.

      [5]徐錫祺.西周(共和)至西漢歷譜[M].北京:北京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7.

      [6]張培瑜.三千五百年歷日天象表[M].鄭州:大象出版社,1997.

      [7]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等.肩水金關(guān)漢簡(叁)[M].上海:中西書局,2013:32.

      [8]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等.肩水金關(guān)漢簡(貳)[M].上海:中西書局,2012:29.

      [9]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居延漢簡釋文合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23.

      [10]斯琴畢力格,關(guān)守義,羅見今.太初歷特殊置閏問題[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漢文版,2007(6):749.

      [11]甘肅省簡牘保護中心,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等.肩水金關(guān)漢簡(壹)[M].上海:中西書局,2011:150.

      [12]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物研究所.居延新簡:甲渠候官 [M].北京:中華書局,1994:80.

      [13]許名玱.《肩水金關(guān)漢簡》簡73EJT30:151+73EJT24:136

      考釋[EB/OL].簡帛網(wǎng):(http://www.bsm.org.cn/showarticle.php?id=2058)2014-8-21.

      [14]張永山.漢簡歷譜[M]//任繼愈.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典籍通匯:天文卷(第一分冊).鄭州:大象出版社,1993:237.

      猜你喜歡
      漢簡紀年
      烏程漢簡 紀年簡選
      中國書法(2023年1期)2023-07-17 09:25:07
      《故太師銘石記》紀年小考
      古代的“干支紀年法”
      永不褪色的武威漢簡
      《肩水金關(guān)漢簡》(壹)(貳)釋文校訂
      稀里糊涂大紀年(下)
      稀里糊涂大紀年(上)
      不忘初心 完美紀年 Perfect Match [寶福結(jié)婚紀念戒系列]
      中國寶玉石(2016年5期)2016-12-07 03:11:28
      北大漢簡五《大羅圖》題名商榷
      銀雀山漢簡兵書出土30年回眸與展望
      軍事歷史(2002年1期)2002-08-16 07:33:00

      开江县| 南城县| 宁都县| 台东县| 安龙县| 忻州市| 海门市| 连平县| 江孜县| 呼和浩特市| 马山县| 大连市| 修水县| 遂川县| 大冶市| 枞阳县| 梁山县| 昌宁县| 昭觉县| 福贡县| 叙永县| 萝北县| 礼泉县| 中江县| 襄樊市| 五大连池市| 棋牌| 慈利县| 家居| 灵山县| 蓬安县| 阜城县| 中超| 巴东县| 宁都县| 屏山县| 苍南县| 东乡| 南召县| 双鸭山市| 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