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莉
摘要:大學生在英語習得過程中,經(jīng)常將英漢語的指稱詞語使用規(guī)則混淆。指稱詞語的使用離不開語篇來索引其確切語義,并在語篇環(huán)境下才能理解英漢語的指稱詞語的照應功能。本文將以語篇銜接為理論基礎來講解在語篇中的指稱詞語意義和功能并通過大學生對人稱代詞誤用情況進行分析歸類,使得語篇銜接,語義連貫。
關鍵詞:語篇銜接;人稱代詞;回指;下指
一、概論
一個語篇前后銜接,意思連貫,其可接受性則八九不離十(胡壯麟,1994)。語篇銜接(cohesion)是詞匯和語法方面的手段,連貫(coherence)是采用這些手段得到的效果,因此為達到語篇連貫則先要做到語篇銜接。而當涉及到指稱詞語使用時,離不開語篇來索引其確切語義。我們這里只討論語篇內的指稱詞語。指稱詞語的在語篇中具有功能照應。照應(anaphora)是一個回指某個以前說到過的單位或意義的語言學單位(Crystal,1985)。Crystal在解釋“deictic”時說該詞語在語篇中也用來回指和下指某一詞語等。語篇的體現(xiàn)形式是線性的,所指在多數(shù)情況下出現(xiàn)的指示詞之前,有時也可出現(xiàn)在其后,前者為回指,后者為下指。
中國學生使用指稱詞語的誤區(qū)在于,當指稱詞語離先行詞有段距離的話(超過兩個句子以上),再次出現(xiàn)時往往不知道其指代什么,這在閱讀中會阻礙學生的理解。英語的代詞使用非常頻繁,功能也很強大,所以我們不能局限在一個句子里,而是要擴展到整個語篇,通過語篇的銜接來理解指稱詞語的用法。
二、人稱指稱
(一)人稱代詞的主賓格和所有格
比較發(fā)現(xiàn),漢語語言通常省略簡潔;英語語言則更講究完整性。前者強調意合(paratactic),后者注重形合(hypotactic)。所謂意合,指的是漢語不受形態(tài)的約束,偏重隱性連貫(covert coherence)。英語更講究顯性接應(overt cohesion),形式連貫的特點體現(xiàn)在語言的表層結構上。英語通過語法手段、詞匯手段和邏輯連接語,使文章在表層結構上銜接,注重結構完整,以形顯義。例如:
例1.(0-1)當?shù)胤胖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0-2)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紅樓夢》第三回)
The fore?ground of the courtyard beyond was partially hidden by a screen of polished marble set in an elaborate red sandalwood frame.Passing round the screen and through a small reception hall beyond it,they entered the large courtyard of the man?sions principal apartments.
這一例句中,漢語句子結構重意合,主語省略,敘事角度也隨意跳轉。第一個句子是以空間布置的角度,第二個句子是以人物視線的角度來描寫。而英語語言則不得不將這些隱性連貫的詞語找出并顯性化,使句子表層結構銜接。
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表達的過程中往往受母語的影響,構建出的英文代詞指稱和敘事方式符合漢語習慣,從英文的角度看是缺乏連貫性的。下面是讓同學們翻譯的一個英語句子,大致出現(xiàn)的情況歸納如下:
例2.他的觀點和我的差不多。
學生一:His opinions and I almost.
學生二:He opinions and I are similar.
學生三:His points of view are similar to me/I.
學生四:His points of view are similar to mine.
學生一完全沒有英語語言結構思維,更不用提代詞的用法。學生二和三基本了解英語句子結構,但人稱代詞的格還不熟悉,這是最普遍的現(xiàn)象。漢語人稱代詞沒有形式的變化,而英語則將第二句省略的部分用人稱代詞的形式變化來加以顯示。英語人稱代詞形式有主格、賓格和所有格之分,就是這些格的形式造成學生們誤解。
例3.這位教師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
The teacher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his pupils.
人稱代詞的照應是語篇中某成分和另一成分之間在指稱意義上相互解釋的關系,即代詞指代成分與指稱或所指對象間的相互解釋關系。漢語表達人物關系所屬的情況通常在一個句子中隱性的表現(xiàn)出來,漢語很少會在同一句子中強調所屬關系。而英語則習慣于將這種關系明明白白的表達出來。所以“對學生”翻譯成“on his pupils”,但大部分對英語語感弱的同學很容易直接寫成“on pupils”。有時這種情況也不為錯,但是語篇銜接力不夠。
(二)顏色、地點等人稱指示詞
人稱指示詞使用第二種誤區(qū)在于,中國學生往往不適應用非生命性的指示詞來指代人物,如顏色、地點等,而這種情況在漢語卻是很常見,但轉移到英語中學生就弄不清了。
例4.Musicians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developed two new forms of music:the blues,usually played by blacks,and country music,played by whites....His music was an exciting mixture of white country and black blues.
句中的顏色詞by blacks和by whites根據(jù)語篇大部分學生能猜出是指黑人和白人,但如果中間隔了一段話后再次出現(xiàn)的時候,在課堂上提問了五個班225名學生,很多同學會不假思索的將“white country” 和“black blues”翻譯成“白色鄉(xiāng)村”和“黑色布魯士”。這里就出現(xiàn)了兩種錯誤,首先white和black回指white people和black people,其次country和blues指代的是country music和blues music。所以“white country” 和“black blues”正確的意思是“由白人演奏的鄉(xiāng)村音樂”和“由黑人演奏的布魯士音樂”。
例5.The first day of school our teacher introduced himself to our math class and challenge dus to know someone we didnt already know.
開學的第一天,老師向我們上數(shù)學課的同學作了自我介紹,并鼓勵我們認識一位自己從不相識的同學。
這一句子的英漢翻譯,在我所教授的225名大一學生中幾乎全軍覆沒。絕大部分同學將“to our math class”翻譯成“在我們的數(shù)學課上”。用地點來指稱人物其實并不陌生,漢語常出現(xiàn)“全場鴉雀無聲”或“教室里爆發(fā)出一陣笑聲”這些的語言,英語同樣可以表達為“The whole room is quiet”或者“The classroom bursts into laughter”。由于學生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還不靈活,即使?jié)h語中習空見慣的語言現(xiàn)象,如果不加以總結或熟視無睹的話,常常也會增加外語習得的難度。
(三)人稱代詞的非生命性轉移
與上述相反,中國學生也不熟悉如何將人稱指示詞應用在非生命性物體上。在學生刻板的印象中,she,he,they,her,his,或them是指代人,it或its才是指代物。就像漢語中用他/她或他們/她們來指代人,它/它們指代動物或非生命性物體一樣。然而英語語言會出現(xiàn)人稱代詞的非生命性轉移的情況。
例6.The great ship,the Titanic,sailed for New York from England on April 12th,1912.The ship had sixteen watertight compartments(密封艙).Even if two of them were broken,she would still be able to stay on the water.
例7.Joey:You cant get rid of the rooster,he is family.
Rachel:The duck too!
Joey:The duck doesnt make noise!
Rachel:He gets the other one all riled up.(Friends)
例句6和7中,分別用she指代the ship及用he指代the rooster或the duck。中國學生疑惑的不僅僅是用人稱代詞指代動物或非生命性物體,而且為什么the ship是she而不是he,而the rooster或the duck則是he。動物有雌雄之分,在英語中也習慣于用he或she來區(qū)分,如果不特別強調雌雄的話,一般統(tǒng)一用he來表示;而一些非生命性物體如the ship或the moon則習慣用she來指代。這是因為用人稱代詞可以體現(xiàn)人們對這些寵物或物體的情感。中國學生往往在閱讀理解中碰到這類用法會很難將他們聯(lián)系起來,潛意識里還是將其理解成指代人。
三、結語
由于英漢語言結構不同,指稱詞語的使用規(guī)則各異,會增加中國學生語言習得的難度,造成一些誤解誤用。要改善這種情況,不能局限于一個詞組或一個句子中,而要著眼于整個語篇,在整個語篇中理解把握指稱詞語的使用,使得語篇銜接,語義連貫。
【參考文獻】
[1]Cystal,david.A Dictionary Of L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5
[2]Halliday M.A.K.& 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3]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4]周紅紅.漢語代詞指稱對英語習得的負遷移[J].中國外語,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