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華
“教育”從我個人觀點出發(fā),認為是“教書育人,教化培育”的含義,是以現(xiàn)有自身有限的知識和能力無償奉獻給他人的行為,利用學識傳遞知識,用一種相對成熟且理性的途徑,更好地傳遞知識,衷于教育事業(yè)。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必要途徑。且不談廣大的“國民教育”范圍,就所從事的“小學教育”出發(fā),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尤其是一名班主任教師,我對教育的理解談不上透徹,領悟也不夠深刻,但起碼明白自己的工作和職責。本人將小學教育工作分為課堂和課后兩部分,以下是對這兩個部分的理解和論述。
一、課堂部分
(一)晨讀
書中有云:“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鼻叭说挠^點和經驗告訴我們早晨的時間是很寶貴的,尤其是一個孩子,在經歷一夜的睡眠休息后,腦部神經達到了絕對放松的狀態(tài),此時是將知識貫穿于腦中的最佳時機,同學齊聲有感情地朗讀,不但讀得好聽,而且在朗讀之余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尤其對于許多需要背誦的課文而言,這種方法則達到了最佳的效果,不但充分利用了早晨的時間,達到了背誦的目的,也為同學完成其它科目的作業(yè)提供了時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良好習慣。
(二)課堂教學——數(shù)學、語文
在中國的教育中,數(shù)學教學無疑是重中之重,從成人的觀點看,小學的數(shù)學就像是“1+1=2”那樣簡單容易,但將這樣容易的知識讓一個個年幼的孩子接受時,他們會難以承受和認識,基于此,我決不會讓我的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死記硬背,我會讓他們先懂得數(shù)學所體現(xiàn)出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加上我們的講述,他們理解更加透徹。處在智力初步發(fā)展期的孩子,當我們將“1+1=2”這樣的東西和模式強加于他們年幼的思維中時,他們只是在硬性地接受,所以在講100以內的加減法、乘除法時,我每天必留的一項作業(yè)就是讓他們計算每天所用的零花錢。將每天零花錢的數(shù)量記錄下來,月末時累計結算,必定是一個很大的數(shù)字。這樣的形式證明在實踐中也可以學數(shù)學,同時也印證了“數(shù)學源于生活”,真正讓同學明白數(shù)學并不是簡簡單單地算數(shù),而是有生活的氣息和味道的。這是數(shù)學的基礎教學,隨著同學年級的升高,逐漸接觸到更難的數(shù)學知識。從事教育數(shù)十年的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固定的規(guī)律,每當講到應用題時,同學們都會感到迷茫,因為年幼的他們之前從未接觸過這樣的問題,對他們而言同樣難以接受,但對于我而言,這樣的問題早已不難處理,因為講應用題和“100以內的加減乘除法”等基礎教學一樣,我都會讓同學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記憶,盡最大努力在生活中找尋實例,并加以傳授。
例如,對于繩長、雞兔同籠問題,我會盡量讓同學想象現(xiàn)實生活中雞、兔的樣子,加深印象,然后聯(lián)系應用題,讓同學展開想象,進而開展有效教學。對于像路程、速度、時間這類經典應用題,我會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給這樣的應用題賦予新生命,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孩子面前,使孩子更易理解和接受。作為一名教師,雖然是整個課堂的主導者,但更應該把自己變成參與者,重要的是與學生溝通,調動課堂氣氛,甚至于把課堂還給了孩子,讓孩子變成小老師講授知識。在鍛煉自己的同時,也為其他同學樹立了榜樣,調動了其他同學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也更好地把握了課堂氛圍,營造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語文,實際上就是人與人之間日常溝通的語言工具。從孩子的觀點來看,語文就是說話,他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交流溝通的范圍內,處處都有語文的存在,所以學起來易被接受。但科目終究是科目,有著其亙古不變的定律和方法,所以我實行的是讓學生“自主預習——自主提問——自主解答”三方位一體教學方式,再加上教師的總結和概括,進一步加深印象,使語文課堂變得不再枯燥乏味。
例如,對于學習一篇課文時,我會讓同學從標題入手,看題目、想問題,而后走進課文,尋求答案,課文中找不到答案的,會留做課后的查閱作業(yè),通過網絡讓學生更加了解課外的知識,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在學習基礎知識之余,我會在語文課堂上開展“作文交流”和“口語交際”等模塊,培養(yǎng)學生的日常交流能力,鍛煉同學的口才,調動課堂氣氛,使語文課逐漸多元化、豐富化。
其它科目的教學。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也一定會鼓勵學生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如,美術、音樂、體育、英語,尤其是英語也日漸受到重視,成為國際社會通用語言,但不同于語文教學,(下轉 64頁)(上接 172頁)英語在小學的學習都是基礎性的,像日常的對話和交流,基本的單詞、英文字母、音標等。孩子的思維和智力正處于萌芽時期,適當?shù)剡M行新內容、新形式的學習,會使他們更易產生興趣,不斷地探求新領域。
對于美術、音樂、體育、勞動等相關科目也是一樣,依然以興趣為主,學習為輔的模式,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全面發(fā)展。
二、課后部分
對于課后的教學與教育,教師雖不占據(jù)主導地位,但也有絕對的引導權力。課后的學生除了有許多時間放松休息外,還應占用一定的時間鞏固知識和看課外書。我會與家長進行長期有效的溝通,在鼓勵孩子努力學習之外,也要閱讀相應的課外書籍,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展知識面。但并不是給學生施加壓力,永遠不要強迫孩子學習,要讓他們真正喜歡上學習、愛上學習。
作為教師,我能做的只能是在學校細心教導,課后與家長溝通。從開始教學到現(xiàn)在,也有十幾年的時間了,不能說自己付出了多少、奉獻了多少,但起碼無愧于心。我和學生做朋友,有什么問題都一起解決,但犯錯誤時也決不姑息,賞罰分明,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一直熱愛我的工作。
過去幾年中國的教育體制,不能說它有多么落后,只能說它給孩子施加了壓力,因為孩子除了在學校學習之外,還參加許多課后輔導班,無形之中給學生增加了負擔。近幾年的教育改革,幫助學生減負,不再“以分定一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教育體質的缺陷,為教育翻開嶄新的一頁。所以,我這么多年以來一直秉承的原則是“自主學習,快樂學習”,讓學習變得零壓力!這是我的宗旨,也是我的意愿。讓孩子永遠不要承受壓力而學習,而是主動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我的身上一定還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相信一定會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修正和完善。
小學教育——我一直衷愛的事業(yè),相信不論多少年后,我依然會這么說,我喜歡和孩子相處,和他們一同進步,將教育者的責任負于雙肩,將教育的光榮和精神永久傳承,為我國小學教育事業(yè)略盡綿力之力,培養(yǎng)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