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瑩 趙越
時政新聞與民生新聞,是資訊時代不可或缺的兩大主體。雖然兩者在側重點、報道題材、選題范圍上各有不同——一個重點關注國家大事、政策改革,一個聚焦大眾生活、衣食冷暖,但是,隨著媒體環(huán)境的多元化,時政新聞民生化、民生新聞時政化的融合發(fā)展,讓我們看到各類媒體呈現(xiàn)出的新聞不再像以前那么界線分明。比如央視《新聞聯(lián)播》連續(xù)播出的“走基層”系列報道,又比如各地民生新聞欄目均加入了“兩會”報道,策劃隊伍以民生視角對新政加以解讀,時政與民生新聞已然有了交集。而媒體人也逐漸發(fā)現(xiàn),這恰恰是兩類新聞欄目調試視角與平臺高度,提高節(jié)目可視性的最佳途徑。
面對眾多新興媒體的出現(xiàn),電視一枝獨秀的地位岌岌可危,觀眾不必坐在電視機前,只要打開手機、電腦就可瀏覽各類資訊。那么,如何讓觀眾重新坐回電視機前,是所有電視人都在思索的一個問題。本文就從筆者的親身實踐來梳理一下地方電視臺的民生新聞與時政新聞的發(fā)展變革,或許可以從中找到些許答案。
2004年通遼電視臺《都市漫話》欄目開播,是本地首檔民生新聞欄目,在內蒙古自治區(qū)也只有內蒙古電視臺的《都市全接觸》在時間上領先于該臺。民生新聞在區(qū)內尚算新筍,但在區(qū)外,早在2002年前后,“說”新聞的報道形式就已大刀闊斧地進行著。電視界首屈一指、帶有里程碑意義的便是《南京零距離》。其實自打《都市漫話》亮相,一直是摸索著前進,就像廚子做菜,不停地嘗試哪類菜肴適合用餐者的胃口。于是,從開播之初的每周兩期、每條新聞六七分鐘的“家長里短”占據(jù)主屏,到后來的民生新聞上升至公共新聞,逐漸增加深度與厚度,到現(xiàn)在的“說故事”,通遼電視臺一路走過的每一個節(jié)點,都與中國電視發(fā)展變革的路徑一致。但萬變不離其宗,民生新聞始終將話筒與鏡頭對準老百姓關心的事兒,變的只是報道形式而已。
然而,民生新聞也經歷了關注度下滑的尷尬窘境。這時,每個從業(yè)者都在問“為什么過去深得人心的民生新聞如今卻無人問津了呢?”為此,筆者曾翻閱大量資料,試圖探究原因。思考之下,筆者以為不外乎是:題材狹窄、內容低俗、信息負面,更有甚者,為了收視率不惜播出虛假新聞,觀眾對新聞事件難辨真?zhèn)危吩阶咴秸?。比?014年8月12日,湖南一家新聞網站發(fā)布一則關于“湘潭產婦手術臺上死亡”的報道,報道稱:8月10日下午,湖南湘潭縣婦幼保健醫(yī)院一名張姓產婦,在做剖腹產手術時,因術后大出血不幸死亡。家屬認為“她是非正常死亡,醫(yī)院存在很大責任,如果發(fā)現(xiàn)及時不至于死亡,也不至于隱瞞我們這么久。”報道中還有這樣的描述:“(產婦)赤身裸體躺在手術臺滿口鮮血,眼睛里還含著淚水,可卻再沒有了呼吸,而本應該在搶救的醫(yī)生和護士卻全體失蹤了?!边@則新聞刊登后引起大量圍觀和輿論熱議,為了提高點擊率和收視率,全國各大網絡媒體不經過核實就轉載播出,經過媒體的大肆報道該事件轟動了全國。難道事實真的像報道中所說的那樣嗎?事后經過湘潭市醫(yī)學會醫(y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辦公室組織專家鑒定組依法依程序鑒定,湘潭縣婦幼保健院“8·10”產婦死亡事件調查結論為,產婦的死亡原因符合肺羊水栓塞所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事件不構成醫(yī)療事故,而報道中所提到的醫(yī)生護士全體失蹤也被證實并非如此。事實證明之前新聞網站發(fā)布的“湘潭產婦手術臺上死亡”的新聞報道不實。為了提高點擊率、收視率,新聞媒體不經調查就盲目地報道新聞,妄自猜測,報道中還不斷出現(xiàn)很多不客觀、不理性的言論,對事件向惡性方向發(fā)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導致一直備受爭議的醫(yī)患矛盾再次被無限放大。很明顯,這樣的新聞報道是不負責任的,更是違背職業(yè)操守的。
再來看看時政新聞。除了央視《新聞聯(lián)播》外,大多數(shù)觀眾對本地時政新聞關注甚少。一般情況下,時政新聞都是各級電視臺的重中之重,但為什么觀眾并不看好呢?就讓筆者舉兩個例子,看看時政新聞不被觀眾看好的癥結究竟在哪兒。筆者在做時政新聞時期,發(fā)現(xiàn)時政新聞是有模子的,一般都是某日某地召開了某會,會議就某項工作進行了部署,聽取了某人的報告,報告內容是什么,某領導出席了會議并做了重要講話,等等,只要把內容放進這模子里,新聞就成型了。雖說每天都有不同的時政新聞,但在觀眾看來卻是大同小異,久而久之便失去了觀看的興趣。前段時間,通遼市召開了全市民生工作調度會議,因為民生工作涉及千家萬戶,所以每個人都非常關注??纯从浾呤窃趺磮蟮肋@則新聞的:今天上午,我市召開了全市民生工作調度會議,副市長馮某參加會議并講話。在全市民生工作調度會上,各市直有關部門對上半年民生工作的落實進展情況進行了詳細匯報。會議中指出,上半年我市30件民生實事工作進展順利,大部分實事都做得很到位,能夠按照計劃推進,并可以取得預期效果。下半年各市直有關部門更要以“執(zhí)政為民”的務實理念抓好30件民生實事……。會議強調,民生工作是關乎社會發(fā)展、經濟繁榮和安全穩(wěn)定的頭等大事,各部門要將民生工作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維護好群眾利益,解決好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高標準完成每一項工作,為全市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獔蟮琅浒l(fā)的都是會議畫面,按照現(xiàn)在常規(guī)報道時政新聞的模式,這則新聞并沒有任何問題??擅裆ぷ魃婕鞍傩丈畹姆椒矫婷妫涣攘葞拙渚透爬巳忻裆ぷ?,是不是太簡略了呢?看過這篇報道,筆者對30件民生實事有些疑慮,另外,報道中并沒有辦理30件民生實事的工作畫面,這又如何能說工作進展順利呢?整篇報道沒有真正說到民生工作究竟做了什么實事,盡說了些空話,最后還不忘“帶高帽”。從以上所舉例子可以看出,時政新聞節(jié)目太過呆板,給人的感覺是離百姓太遠。如果這是問題的根源,那解決之道也就顯而易見了,就是要拉近時政新聞與百姓的距離,那么如何拉近,便是將國家的政令方針與百姓息息相關之處呈現(xiàn)出來,選擇貼近百姓的報道角度和報道方式。
民生新聞也是同理,一貫地拿日?,嵤抡f事,久而久之,視覺疲勞不可避免。做民生新聞欄目也要講究編排,同一期節(jié)目當中不能全是負面報道,否則就會有失偏頗。難道我們的社會真的這么令人沮喪嗎?這自然不是電視新聞應該傳遞的能量。同樣,瑣事太多、太雜,不增加高度、廣度和深度,新聞成了碎碎念,便失了公信力和影響力。重策劃,是改變這一現(xiàn)狀的有效方式。舉例說明。關于棄管樓如何管理的新聞,記者曾采訪了居民、物業(yè)公司、房產局、相關專家,同時聯(lián)系當前政策、當?shù)馗脑祉椖俊⒒菝窆こ倘绾紊暾埐僮鞯鹊?。之所以一條新聞要采訪多方聲音,就是要多方位、具體地說明棄管樓的形成原因以及治理方法,這樣就做到了有點有面、有事實有政策解讀,讓百姓看后對所報道內容有全面地了解。但如果沒有詳盡的前期策劃,記者拿到選題就前去拍攝,必然有失當之處;如果不聯(lián)系市政、城建等部門,也就等于沒有提出有效的解決途徑,讓觀眾難以看到前景和后續(xù),這便是深度和廣度的缺失。
民生與時政兩類新聞相互之間取長補短,改變固有模式,充實內容,便能重獲觀眾認可。比如同樣是會議新聞,記者可以用小篇幅報道會議流程、內容,以大篇幅做本次會議的鏈接,囊括會議中的新政新舉將如何惠及百姓衣食住行,以采訪加解說的形式細致而直觀地解讀條條款款,就如同把文字變成圖象,把一紙照片變成流動的視頻,把黑白的影像變成彩色的呈現(xiàn)……更真實,更有血肉,百姓一看即懂,易于吸收,傳播也就達到目的了。時政新聞與民生新聞只有攜起手來,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發(fā)展,方可將觀眾重新拉回到電視機前。
(作者單位:通遼廣播電視臺)
編輯:趙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