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軍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青少年培養(yǎng)成為祖國需要的合格人才,這是一項戰(zhàn)略任務,也是學校、教育工作者的光榮使命。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我們認為,這是黨中央在新時期對人才培養(yǎng)問題做出的重要部署,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和深遠的政治歷史意義?!度珖闯赡耆怂枷氲赖陆ㄔO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新修訂的《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更加具體地為學生的德育提供了可靠依據(jù)。如何抓好落實,已成為學校工作的重要課題。學校黨政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調研得知,吉林省松原市油區(qū)各級各類學校召開專門會議,統(tǒng)一思想認識,按照要求,黨政一把手靠前指揮,組織學習,加強研究,搶上措施,并按照具體工作方案,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貫徹落實。
學校成立了德育工作指導委員會,由一名副校長專門主抓德育工作;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座談學校德育工作;建立了校外德育工作指導站,經(jīng)常溝通情況;建立了以班主任為主力軍的德育工作隊伍,每個學期都結合德育工作的內容、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德育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
將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通過學習,廣大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學校德育工作刻不容緩,它既是興國工程,又是民心工程,要千方百計地做好此項工作。實踐證明,結合新課改,落實思想道德教育,效果更佳。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實施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這是不可置疑的。新課改在全國鋪開后,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新教材、新理念、新方法推動了基礎教育向縱深發(fā)展。同時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開辟了新天地。然而,就如何在教學中落實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問題,是值得研究的新課題。我們的做法是:抓住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優(yōu)勢,廣泛挖掘教育資源和可能產(chǎn)生的教育因素,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教學方法實施和各學科教學之中,在學科教學中落實思想道德教育。
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時,既考慮教學效率,又要考慮育人效果。例如,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教師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回答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團結互助的思想品質,同時增強了學生的民主意識,并且能夠消除因一言堂而造成的心理恐懼。
通過語文閱讀教學,挖掘課文的思想性,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黨、愛社會主義、愛英模和先進人物教育;通過總結文章的中心,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弘揚民族精神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通過思品課教學,直接發(fā)揮學科育人功能,指導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贊揚什么,反對什么,從小培養(yǎng)學生辨別是非曲直的能力。
通過數(shù)學課教學,幫助學生樹立科學觀,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多角度看事物,用靈活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還能使學生養(yǎng)成做事認真的好習慣。
通過音、體、美等學科教學,陶冶學生愛國情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抗挫折能力,磨練學生意志品質,與此同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等。
暢通多種渠道,注重育人效果。實行多“兵種”作戰(zhàn),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系列化、網(wǎng)絡化、整體化。很多學校的做法是:舉行大型升國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理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樹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祖國爭光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利用主題班會讓道德之花深入學生內心,立志成為有道德的人。有些班級合唱道德歌,有些班級誦讀《道德經(jīng)》,有些班級觀看勵志片,有些班級講述身邊的有道德的人和事,感悟人生的真、善、美,讓學生懂得什么叫道德,什么樣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使大家沐浴道德之光,品悟道德力量,弘揚先進道德理念,提升道德素質,有些班級開展“人人都要講誠信”、“誠信在校園”“誠信伴隨你、我、他”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意識,達到在家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在學校里做一個誠實的好學生,在社會上做一個講誠信的好公民。
通過“道德講堂”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善向上的力量。學生之間多一個微笑,多一些問候,多一點理解和寬容,多一份責任與擔當,美德正在學生身上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有些學校通過唱一首歌、看一部短片、誦一段經(jīng)典、講一個故事、談一番感想、送一份吉祥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向同學們宣講歷史上以及發(fā)生在身邊的體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美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典型事例,也有學校向學生宣講身邊涌現(xiàn)的美德少年典型事例。還有的學校通過觀看視頻感動中國人物郭明義、高淑珍的感人事跡,讓學生感受到好人也許就在身邊,好人也許就是你我。通過班級學生的討論感受榜樣的魅力,品悟道德力量,升華自身境界。走出校門,學生們自覺地踐行,在實踐中感悟道德的力量,形成向善向上的力量,收獲幸福的人生。
學校結合德育工作的實際,開展了全校性的讀書活動。在活動中,指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用健康思想內容凈化孩子們的心靈,進而激發(fā)學生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愛國情操。通過開展讀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科技知識,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大好形勢,有益于愛家鄉(xiāng)、愛集體、愛祖國教育。
開辦家長學校,培訓家長,提高家長素質,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作用,使學校、家庭和社會形成教育網(wǎng)絡。舉行“家長培訓工程報告會”,學校領導向家長做題為“新時期怎樣當好父母”的授課報告,家長聽后深有感觸,不少家長給打電話,表示今后一定配合學校抓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效果非常好。
以建設和諧校園為主線,創(chuàng)設良好育人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的功效。宣傳板面、師生噴繪彩照、各種條幅專欄、名人名言、諺語警句,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使人興奮不已。每時每刻,熏陶和感染著學生,和諧的氣氛無聲地催人奮進。
綜上所述,學校工作應全程落實德育工作,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要真抓實干,領導要高度重視,措施要到位,要充分發(fā)揮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huán)境育人作用。抓住深入貫徹落實新課改這一契機,把思想道德教育引向深入,廣泛挖掘教育資源,通過各種渠道達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