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聞
來臺灣求學后,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社工師是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的一位姓許的教授,她是美國愛荷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盡管沒有博士學位,但依舊是系里最權威的老師,因為她是系里唯一擁有教授職稱的老師(在臺灣升教授很難)。
許教授60歲,投身于社會工作領域30多年,是臺灣注冊社工師,在多家社會福利機構擔任督導(最高級別),教授兼機構督導的身份在社工領域已是業(yè)界頂端,再加上她的眾多著作成為社工教育的經典教材,許教授在臺灣社工領域可以稱得上是舉足輕重的專家。
3個閃耀特質
一節(jié)分析社區(qū)問題的課上,對于入室盜竊、暴力搶劫等問題頻發(fā)的社區(qū),大家多是針對被害人或施暴人進行處理分析,許老師跳脫出單一的社工師角度,從整個社區(qū)的居民關系結構入手分析,既從犯罪學的角度剖析治安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施暴者心理問題的根源,又從心理學角度參與對受害人的安撫工作,還從社會學角度分析社區(qū)的結構問題,提出梳理方案,最后用管理學的能力組織更多的社工師參與解決問題,讓我們領略了一名專業(yè)社工師在機構中是如何運籌帷幄,用科學的人力資源設計以最低的成本解決最多的問題。
之前我就知道社工師是一個考驗綜合能力的職業(yè),不但要求從業(yè)者能夠分析社會問題的根源,還得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理論與實踐技能的統(tǒng)一。但從許老師的身上,我切實感受到知識體系不能局限在社工這一單獨領域,要從社會學、心理學甚至經濟學、政治學的角度切入,如果不具有博學的知識背景,是不可能從多個角度分析一個社會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的。這些理論知識的學習,需要大量的學校教育和自我積累才能達成。
學而優(yōu)則教,工作中取得成就的社工師往往會在高校、社工機構執(zhí)教。課堂上的每一個案例都來自實務經驗,生動形象,把整個分析、策劃、解決的過程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有一次我做論文報告,許老師竟然全程約我進行了3次面談,事無巨細地為我補充了許多應了解的細節(jié)。更讓我深有感觸的是,對于我提出的問題,老師親自查閱資料后,才給出公允的解答,絕對不會信口開河。無論是教學還是實務服務,許老師身上都體現(xiàn)著社工師應有的嚴謹二字。
社工師的服務對象大多是弱勢群體,更是面臨危機、困難的弱勢群體,如果沒有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只是憑感覺隨意提供服務,不但提供不了幫助,沒準還會造成傷害??梢哉f無論一位社工師的知識、技能多么豐富,嚴謹都是不可或缺的素質。服務內容單調、反復,時常會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嚴謹就更顯得尤為可貴。
經驗豐富在各個行業(yè)都很重要,社工師經驗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分析問題上。社工師的工作集中在社會的陰暗面,案主可能會有一些難以啟齒的困難,尤其是在家庭問題中。曾經有一個青少年案主申請咨詢,作為機構督導的許老師在訪談之中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案主描述案情時有所保留,巧妙詢問后,發(fā)現(xiàn)案主隱藏了家庭暴力問題。經驗會讓一個社工師具有更敏銳的直覺和更強的分析能力,只有將工作經歷結合理論思考,才能夠獲得經驗,兼具高校科研人員和實務社會工作者雙重身份的人無疑是最理想的從業(yè)者。在臺灣社會福利機構工作的社工師,也大多會承擔一部分科研工作,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方法也是社工師執(zhí)照考試中重要的一部分。專業(yè)社工師身上閃耀的3個特質:博學、嚴謹、經驗豐富,都在許教授身上顯露無遺。
社工師的進階
有人以為在社會福利領域工作一段時間后,就可以自動成為社工師了,其實不然。社工師和注冊會計師、執(zhí)業(yè)律師、執(zhí)業(yè)醫(yī)師一樣,在全世界都需要通過統(tǒng)一的執(zhí)照考試,并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后才可以獲得。在臺灣地區(qū),社工師執(zhí)照考試是非常難的,通過率不到10%,和其他的執(zhí)照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中國大陸也是一樣,需要先通過社工師資格考試,之后的職稱升級又要參加單獨的測試。盡管中國大陸考試體系已經相對完整,但是國家政策和社會福利機構尚沒有對從業(yè)者參加資格考試提出硬性要求,社工師的職業(yè)發(fā)展路徑目前也并不完備。在美國,社工作師的職業(yè)發(fā)展路徑是非常成熟的。
在美國,社工師進階有5個階段:志愿者和非專業(yè)社會福利人員、基礎社會工作師、中級社會工作師、高級社會工作師、臨床社會工作師。志愿者處于社會工作序列中的最初級,沒有任何相關專業(yè)的要求,只要經過相關培訓就可以上崗。專業(yè)的社會工作者則有學歷、經歷要求,且需要通過執(zhí)照考試?;A社工師只需要本科學歷即可報考,工作的內容以對案主的直接服務為主,學習內容更偏向心理學和社會學,算是社工師中承擔最基礎工作的一類。中級社工師需要社會工作碩士學歷,除了更豐富的直接服務經驗,中級社工師更側重方案策劃,同時學習一些社工服務的督導技能,具備初步的資源整合能力。高級社工師除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外,更要求具備強大的綜合能力,能夠勝任機構的管理職位,這就需要充分了解管理學、經濟學知識。美國最高級的臨床社會工作師的要求更是嚴苛,該資格必須持有執(zhí)照,取得社會工作專業(yè)碩博士學位,過去10年積累至少3年共計4500小時的工作經驗,完成臨床社會工作繼續(xù)教育,并有兩位臨床社會工作碩士或博士的推薦才可以。
美國的社會工作師等級體制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已經較為成熟,社會福利機構在不同的位置會配置相應等級的社工師,本科畢業(yè)生作為基礎社工師打理日常的服務工作,有一定工作年限和更高學歷的中級社工師會承擔中級的管理職位,負責組織日常工作。機構的高層領導更多是由具備高級社工師職稱的專家擔當,從更高的角度策劃機構的發(fā)展和服務的開展,確保機構的正常運營。機構中最資深、專業(yè)、權威的社工師則可以獲得臨床社工師的執(zhí)照,對社工師個人來說,是能力的肯定和嘉獎,也體現(xiàn)出機構的專業(yè)性。
有人可能從未想過社工師需要經歷這樣艱難的學習、考核過程,其實這是混淆了社工師和志愿者的職業(yè)定位,社工師并非以解決表面問題為宗旨,如果不能了解社會行為產生的理論,則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工作者。比如某學校發(fā)生校園欺凌問題,社工師并不是解決欺凌問題就可以了,還要研究欺凌問題產生的原因,哪些情況下容易產生欺凌行為,欺凌行為的發(fā)生有哪些形式。只有在了解這些問題的基礎上,介入才會是成功的。
中流砥柱
一個社會福利機構正常的流程是,機構接受案主的問題,問題交給機構的社工師進行分析和策劃,社工師調動自己的資源,包括社會福利資源和志愿者提供服務,服務提供給求助者,最后結案總結,準備遇下一個案主。
以留守兒童問題為例,一般來說父母無力照養(yǎng)的留守兒童面臨教育、心理、健康等多重問題,社工師面對一個求助案例時,會先從小朋友家庭關系結構分析開始,分析家庭中所有人的關系,確認可以調用的家庭資源和社會資源,找到問題的根源。之后,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比如約談家長更正一些教育觀念,或是直接調用社會資源將小朋友轉入專門的留守兒童學校,或者尋找捐贈人給家庭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等等,選用何種解決方式或方法組合要依靠社工師的設計而定。服務實施之后,社工師對案主的情況進行持續(xù)跟蹤,如果狀態(tài)有所好轉則繼續(xù)服務至問題解決、結案,如果改善不明顯則要調整方案,再進行一輪服務。在整個過程中,社工師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福利機構的服務內容是圍繞專業(yè)的各級社會工作師展開的,從接案到結案,社工師始終是服務提供的樞紐,在分析問題、整合資源、問題解決的各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社工師和志愿者的關系就像醫(yī)生和護士、教授和助教、導演和助理,誰也離不開誰。社會工作中大學生志愿者的定位應該是社工師的輔助角色,也是社工師所掌握的社會福利資源中的一部分。志愿者作為社會服務體系中的基層工作者,由于自身專業(yè)性相對不足,多是承擔輔助性工作,同時幫助機構完成一些日常的行政內容,從而在整個社會服務體系中發(fā)揮自己的價值。當然,大學生志愿者如果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自己對社會服務充滿興趣,也可以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和實務訓練成為專業(yè)的社會工作者。
責任編輯: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