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仁秀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種流傳幾千年而沒有中斷、仍然保留著象形特征的文字。一個個方方正正的漢字,不但包含著豐富的內涵,而且呈現(xiàn)出外在的舒展之美。漢字具有豐富而精準的信息,不僅造就了中華五千年綿綿不絕的文化,而且其獨特的結構蘊藏了很多文化信息。
從漢字的字形看中國文化
從字形上看,漢字在書寫形式上是平面方塊體文字。
從字體構造上看,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而筆畫在構字時,并非一個筆畫接一個筆畫呈線性展開,而是在一個二維平面里按照一定的順序和結構多向展開的。這是漢字從外觀上或視覺上所體現(xiàn)出的最明顯的特點,它不同于英語之類的音素文字在構詞時是呈魚貫式線性排列的。
方塊漢字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穩(wěn)重、踏實的性情。古代中國人在造字的方式上承襲了傳統(tǒng)建筑中“天圓地方”的思想。由于日月等天體都是在周而復始、永無休止地運動,好像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悄悄地在那里承載著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wěn)定,于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由此可見,自古以來中華民族追求的是一種平定、安然、穩(wěn)定的生活態(tài)度,穩(wěn)中求勝。
從個體上來看,一個漢字就代表一個性情穩(wěn)定、各司其能的中國人。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崇尚團結友愛、團隊合作的精神。在中國人眼里,個人的力量就算再大,也不能完成集體的工作。許多有能力的人在一起各自發(fā)揮自己的強項才能為集體添磚加瓦,作出更大的貢獻。單個看漢字,通常一個漢字就是一個語素,所以單個漢字都是有意義的。但是,要表達更深刻更復雜的道理和意義時,就需要一個個漢字排列起來組成一句話、一段話,或者一篇文章。不實行分詞連寫的規(guī)則使?jié)h語的文章看起來更緊湊,一個個漢字組成的詞語間的聯(lián)系更緊密,而不凸顯每一個詞個體的獨立性。而西方國家贊賞個人英雄主義,在很多藝術作品中,通常會看到像超人、蜘蛛俠之類的英雄單槍匹馬拯救世界。東西方文化理念、價值觀不同,在文字的構造和使用上自然也有所體現(xiàn)。
從漢字的字音看中國文化
文字記錄語言,必然和語言的語音系統(tǒng)相聯(lián)系。現(xiàn)代漢語的普通話中帶聲調的音節(jié)總數較多,漢字總數也非常多,但是,音節(jié)跟漢字并不一一對應,一個音節(jié)往往對應幾個甚至十幾個漢字。因此,漢字中出現(xiàn)了許多同音字。而對同音字的應用之一就是中國人的吉祥用語。
相比其他國家和民族,中國人向來比較含蓄和內斂,使用吉祥用語時一般還配有圖案或者物品,大體和祈福、長壽、喜慶、吉祥有關,這是因為人類對幸福有著共同的追求心理。象征吉祥的物品有“魚”和“如意”等?!棒~”諧音“余”,所以魚是家家戶戶過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品,取其寓意“年年有余”。在升學或升職的時候,魚也是不可或缺的物品,象征著“鯉魚跳龍門”。而如意則象征著“萬事如意”“平安如意”等美好的寓意。
在日常生活中,中國人也遵循著許多與諧音有關的習俗。如水果“梨”不能分著吃,不然吃的人將會面臨“分離”;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口貼“福”字,象征著新年納福。而且很多人家門上的福字都是倒著貼的,象征著“福到”;在傳統(tǒng)中式婚禮上,人們要在新人的床上撒上大棗、花生、桂圓、蓮子,寓意新婚夫婦“早生貴子”;而在現(xiàn)代許多中國人的婚禮上,用來裝飾的花束都是百合花,寓意新婚夫婦“百年好合”。
從漢字的字意看中國文化
漢字造字法有“六書”,分別是象形、會意、指事、形聲、轉注、假借。最早的象形和會意字的意義都是顯而易見的,大多是表示事物的外形或者表示事物之間的關系。后來的形聲字不光表意,還表音。這樣表達的意義雖然淡化了,但是保留了精髓。
《說文解字》中對“示”字解釋為,“示,天垂象,見兇吉,所以示人也。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神事也,凡示之屬皆從示”。這表示從“示”字旁的字都與古代祭祀文化有關。而細細整理從“示”字旁的字,就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宇宙觀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而示部字則集中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人對天、地、人的崇拜與敬奉。
《說文解字》中對“社”字的解釋是,“地主也。從示土”。所謂地主,也就是主宰土地的神。大地負載萬物,無邊無際。人們生活在大地上,面對巍巍的高山、奔騰不息的河流、茂密繁蕪的森林,便感到大地有一種無窮的力量。
(邱寶珊薦自《新周報》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