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
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人們越來越重視書本中的規(guī)范教育,忽視了大自然、大社會的生活教育,使越來越多的孩子脫離社會。這不僅違背了幼兒的天性,也使幼兒的好奇心、創(chuàng)造力遭到泯滅。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越來越清晰地感覺到,教育要回歸自然、回歸生活,還孩子一片陽光和凈土,還孩子最本質的東西。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認為:“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苯逃菑纳钪械脕淼?,教育的材料、工具、方法、環(huán)境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教育離不開生活,如魚兒離不開水一樣,幼兒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幼兒生活就是一種教育,相應的幼兒教育更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展起來的。陳鶴琴也主張讓幼兒直接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學習,他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才是真正的教育。其實,生活教育就在你身邊,隨手可得,觸手可及,但正是這種活生生的、現(xiàn)成的教育長期以來處于被人遺忘的角落,而人們關注更多的是規(guī)范教育,使越來越多的孩子成了“籠中之鳥”、“井底之蛙”。孩子們每天生活在“家——幼兒園”組成的兩點一線中,忙于各種輔導班中,很少有機會與大自然親近,以至于有的孩子分不清麥苗和小草、南瓜和絲瓜等,這不僅違背了幼兒的天性,也使幼兒的好奇心、創(chuàng)造力在知識的灌輸中被不知不覺地泯滅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幼兒園教育要生活化,教育要密切貼近兒童的生活,這種教育方法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青睞和關注。因此,我們要把規(guī)范教育與生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讓教育回歸一種田園式的生活教育,這看似本末倒置,其實并不然,只有在生活教育中,幼兒才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要,拓展自己的視野,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磥?,回歸生活教育是時代的召喚,是培養(yǎng)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需要,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既然生活教育如此重要,那么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如何實施呢?
一、利用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對幼兒進行生活教育
教育家歐文指出:“把兒童帶出去,讓他們熟悉花園、果園、田野和樹木,熟悉家畜和一般自然史。訓練幼兒合乎理性的思考和行動,使他們獲得一生中都有用的實質性知識?!?/p>
大自然、大社會是活的教材,不是死的書本。打開自然之門,生活處處充滿著童話,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使幼兒的視線超越圍墻,才能解放幼兒的雙手,讓幼兒在大自然中獲取天然的材料,并在材料中學習,在材料中操作,在操作中獲得交流的機會,創(chuàng)設和諧的環(huán)境,激發(fā)好奇心,產(chǎn)生奇思妙想,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如,把自然界中的小動物看成自己的朋友,一草一木看成是具有生命意義的創(chuàng)作源泉,做到天地合一。
如果你生長在海邊,就可以讓幼兒踩著細軟的沙粒,打著水仗嬉戲著,躺在淺水中享受著浪花的沖擊,觀賞著碧水藍天的美景,帶上你的“沙灘工具”,搭筑起你心中的“萬里長城”、“森林公園”等童話世界,用貝殼拼出美好的愿望,在“海底隧道”盡情地觀賞千奇百怪的“海底世界”,這是大自然賦予你的權利,是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這時給孩子們講講海的知識,要比在課堂上講效果好千百倍。如果你生長在銀裝素裹的北方,就可以讓幼兒觀賞晶瑩剔透的冰雕世界,觸摸和體驗那冰清玉潔,還可以在冰場上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溜冰,在大雪過后讓孩子們堆雪人、打雪仗,欣賞“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同時讓孩子觀察水的三態(tài)變化,并加以講解,這樣孩子們對水的認識會非常深刻。
山、小河、田野是大自然賦予孩子們的寶貴資源,我們可以經(jīng)常組織孩子們爬山、玩水、挖野菜,孩子們背著自帶的食物,唱著歡快的歌兒,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山頂上,孩子們放飛著美麗的風箏,心想:風箏為什么能飛上天?為什么忽高忽低?一不小心還“倒栽蔥”?孩子們思緒飛揚,在找到了一個個答案的同時,也放飛著自己的理想;田野中,孩子們追跑著,歡笑著,采集著野花,挖著野菜,還不時地爭論:為什么田野里會生長出這么多的野菜?哪些可以食用,哪些不能呢?為什么生長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植物的根、莖、葉會不一樣呢?小河邊,孩子們歡笑著,嬉戲著,一會把腳伸進水中感受水的溫度,一會把小石子扔進河中觀察水的變化……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孩子們收獲頗豐,采集的野花、種子,捉到的昆蟲做成標本放進自然角;小草編織的小魚、用花瓣粘貼成“美麗的衣裳”放在美術角;孩子們還把自己的奇思妙想繪畫成冊;老師們匯集活動內容制定活動主題,創(chuàng)編園本課程。整個活動中,幼兒玩中學,學中玩,充分體現(xiàn)了“以兒童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這就是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的智慧和力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孩子們從中汲取了豐厚的精神食糧,獲得了豐富的經(jīng)驗,捕捉了每個靈感,點燃了創(chuàng)作的火花。
二、利用身邊廢舊物品對幼兒進行生活教育
有位母親說過:“最好的玩具不是貨架上的昂貴玩具,而是你身邊各種廢舊的無毒物品?!鄙钪须S手可得的泥巴、廢紙、碎布在大人眼里看似是毫無價值的“垃圾”,而在孩子們眼中確是無價之寶、親密伙伴,生活中的這些“垃圾”,孩子們愛不釋手,百玩不厭。福祿貝爾很早就提出了讓幼兒用粘土“塑造”,蒙臺梭利也讓幼兒進行“陶藝”和“建筑”的手工,并強調在這些活動中,教師無需指導幼兒做任何有用的東西,而是讓他們依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創(chuàng)作。這樣幼兒就會從中得到無窮的樂趣和創(chuàng)造力,還提高了動手能力??磥恚瑥U舊物品同樣也是生活教育中的重要教育資源。教師可在孩子們的衣、食、住、行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隨時隨地抓住教育的內容和時機,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力,讓幼兒從中得到滿足與快樂。
如區(qū)域中“玩紙”活動,可以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審美能力,一把剪刀,幾張廢紙,孩子們在精心設計后,動手操作起來,教室里只聽到“咔嚓咔嚓”的剪紙聲和“沙沙”的撕紙聲、折紙聲,孩子們在專注地操作著,儼然是一位位獨具匠心的能工巧匠,又像一個個神氣活現(xiàn)的“魔術師”。一張張廢紙在孩子們手中擺來弄去,一會兒變成了一只美麗的蝴蝶,一會兒剪出了不同圖案的窗花,有的又剪出了一排拉手跳舞的小姑娘,還有的撕成了一棵棵大樹……整個活動,教師無需更多的話語,無需苦口婆心地“演說”,無需指手畫腳地“教導”,只需充當活動中的合作者、研究者、支持者或觀察者。因為這是孩子們的所愛,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在這里充滿了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尊重與平等,充滿了創(chuàng)造與感悟,孩子們在廢紙殘片中獲得知識,這就是生活教育,一種無需高深哲理且垂手可及的生活教育,在這樣的教育中才能滿足孩子們的需要,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fā)展。
三、利用社區(qū)教育資源對幼兒進行生活教育
社區(qū)資源是生活教育中的又一重要來源,它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點,它有著眾多現(xiàn)成的材料作為幼兒生活、學習的活教材,如圖書館、商店、養(yǎng)老院、工廠等。這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人群,他們進行著各種各樣的勞動,是一座社會大舞臺,我們要打開幼兒園的大門,走出封閉辦園的小圈子,主動與家庭、社會溝通,讓幼兒走進社區(qū)。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努力尋找社區(qū)中可利用的資源,并根據(jù)當?shù)貤l件,組織幼兒進行參觀、采訪、手拉手等活動,讓幼兒融入到社會中去,增長見識,豐富幼兒的社會經(jīng)驗。
如,我園處于高樓大廈和青山綠水的環(huán)抱中,有著豐富的社區(qū)資源,既有現(xiàn)代化的工廠,又散發(fā)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既現(xiàn)代又浪漫,于是我們抓住這人杰地靈的特點,讓幼兒在社區(qū)中培養(yǎng)性格,鍛煉品質。正如《綱要》中所說的:“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huán)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jīng)驗和審美情趣,激發(fā)他們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蔽覀兙驮O計、組織、安排幼兒更多地接觸五彩斑斕的社會,描繪生活的色彩,使他們在輕松、自然、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陶冶情操。又如,帶領幼兒參觀現(xiàn)代化的生產(chǎn)車間,參觀工人叔叔是怎樣勞動的。當幼兒看到一堆堆礦石經(jīng)過煉鐵工人的辛勤勞動煉成了火紅的鐵水,一塊塊不起眼的鋼鐵經(jīng)過機械工人的加工成為光芒四射的零件,一座座巨大的設備在工人輕按按鈕的控制下運轉如飛的時候,由衷地產(chǎn)生了勞動光榮的思想,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了解到父母工作的辛苦,知道了日常生活中用的東西都是工人叔叔辛辛苦苦通過勞動生產(chǎn)出來的,萌發(fā)出珍惜別人勞動、尊重他人勞動的情感,也學到了許多通過書本難以學到或理解的知識。也可以讓孩子們到農(nóng)村觀看春種和秋收,讓孩子們了解農(nóng)作物的基本知識,同時也懂得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明白了平時為什么要愛惜糧食。這種在環(huán)境中學習的方法比僵化的說教效果好,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個性品質的形成。
總之,從以上三點我們不難看出,孩子們在與自然的交往中,在動手操作中,在與人的融洽相處中會愉快地學到許多知識,培養(yǎng)多種能力。正如《蒙臺梭利教學法》中提到:我們有必要將大部分的教育工作回歸自然,否則就像從母親懷里把孩子硬搶到學校來一樣。看來,生活教育值得我們全力以赴去推廣,因為它容許孩子們在戶外成長,在公園或海邊嬉戲,容許孩子們暴露在陽光之下。我們也越來越清晰地看到,在自然與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中,鼓舞孩子的最佳方式是讓他們融于其中。
幼兒教育生活化,并不是對規(guī)范教育的全盤否定,只是需要我們更多地關注一下原本就屬于幼兒生活的教育,喚醒人們那失落的記憶,歸還幼兒那片真實、自由的天空,讓每一個活動成為幼兒發(fā)展的契機,每一個角落成為幼兒游戲的樂園,每一面墻成為幼兒展示才能的空間,讓廢舊物品成為幼兒創(chuàng)作的源泉,讓一草一木成為幼兒的朋友,要解放幼兒的頭腦、雙手、時間、空間,使他們在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為終身教育奠定基礎。幼兒園教育要生活化,生活化的教育是永恒的教育,生活是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