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商克勇 張艷芹 于英 田穎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臨床常見的疾病。該病的病理生理過程在于心排血量降低、組織灌注不足導致體循環(huán)和/或肺循環(huán)淤血。作為一種常見的臨床綜合征,該病多見于老年人,病程長、呈進行性加重,致死率高[1]。本病的一項重要特征是病情遷延不愈,住院治療只能在短時期內緩解患者的癥狀,在患者出院后病情多又出現(xiàn)加重。由于臥床時間長,血液粘滯性增加,患者易出現(xiàn)肺炎等并發(fā)癥,生存質量差,預后不良。該病不但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也給加上帶來沉重的護理和經濟負擔。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中,優(yōu)質精良的護理工作對于疾病治療及改善患者預后至關重要。本研究對90 例慢性心衰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措施,分析其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 年12 月至2013 年12 月期間我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0 例,臨床癥狀、心功能檢測及病理檢查結果均符合慢性心衰診斷標準[2]。其中男58 例,女32 例;年齡51 ~82 歲,平均年齡64.5歲;病史3 ~16 年,平均8.3 年。心功能NYHA 分級:Ⅱ級40 例,Ⅲ級36 例,Ⅳ級14 例。原發(fā)病類型:冠心病31 例、擴張型心肌病27 例、高血壓心臟病18 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14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日45 例,2 組患者年齡、性別、病史、疾病類型及心功能分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常規(guī)護理措施 2 組患者據醫(yī)囑均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
1.3 舒適護措施 治療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提供舒適護理模式,即根據患者病情需要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包括:(1)心理輔導:由于病程長及反復入院治療,患者常出現(xiàn)焦慮、恐懼等心理不適感,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且對治療效果造成不良影響[2]。護理人員以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對患者加以安撫,為患者解答疑慮,幫助其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使患者在心理上獲得安全感,并對疾病治療樹立信心。(2)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應積極開展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講解疾病有關的注意事項、預防措施、服藥方法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3)環(huán)境護理:病房環(huán)境應保持安靜舒適,應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避免噪聲干擾以免加重心臟負擔。溫度應維持在22 ~25℃,濕度維持在50% ~60%,并隨時根據外界環(huán)境進行調整,注意保暖。(4)飲食護理:患者飲食上宜進食低鹽、低脂、易消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量多餐,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切忌飲食過飽及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心臟負擔,同時有利于肺部氣體交換,防止窒息。(5)體位護理:呼吸困難、氣喘、發(fā)紺、水腫是慢性心衰的主要臨床癥狀,患者宜取半臥位減少靜脈回心血量,從而減輕心臟負擔?;颊弑巢靠煞胖每繅|,以舒適為宜。(6)吸氧護理:患者應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改善低氧血癥,氧流量一般為2 ~4 L/min,并由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及呼吸困難程度調節(jié)氧流量及持續(xù)時間,氧氣管和濕化瓶應及時更換避免污染。(7)病情觀察:由于部分慢性心衰患者癥狀不典型,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更加密切觀察患者體溫、血壓、心率、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變化。如果心率加快、出現(xiàn)心律失?;蛞归g呼吸困難則表示患者病情惡化,需及時采取治療和護理措施。另外,還需密切觀察水腫及肺部感染征象,避免心衰加重。(8)輸液護理:護理人員應嚴格控制輸液量和輸液速度,避免因輸液速度過快導致患者心臟負荷增加和急性肺水腫[3]。(9)康復指導:指導患者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tài)及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勞累、情緒激動、煙酒、呼吸道感染等危險因素。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體育鍛煉,做到自我保健。需長期服藥患者護理人員應詳細講解用藥注意事項、劑量、服藥時間、不良反應等,定期門診復查。
1.4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消失及輔助檢查結果正常;顯效:心功能恢復至Ⅱ級以上,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顯著改善;有效:心功能有所改善,但未達Ⅰ級,相關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也有所改善;無效:經治療后患者心功能無改善,癥狀加重[4]。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 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6%,與對照組有效率82.2%比較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 n =45,例
2.2 2組癥狀控制效果比較 治療組氣喘緩解時間為(2.8 ±1.1)d,明顯比對照組(6.2 ±1.5)d 縮短(P<0.05);水腫消退時間治療組為(3.7 ±1.5)d,對照組為(6.9 ±1.8)d,治療組也明顯比對照組縮短(P <0.05);、心律恢復時間治療組為(7.9 ±2.2)d,對照組為(9.6 ±3.2)d,治療組比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2 組癥狀控制效果比較 n =45,d, ± s
表2 2 組癥狀控制效果比較 n =45,d, ±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P <0.05
組別 氣喘緩解時間 水腫消退時間 心律恢復時間對照組6.2 ±1.5 6.9 ±1.8 9.6 ±3.2治療組 2.8 ±1.1* 3.7 ±1.5* 7.9 ±2.2*
2.3 2組護理效果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住院時間為(10.5 ±2.1)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8.2 ± 2.5)d,治療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P <0.05)。治療組出院后3 個月內再住院率為17.8%(8/45),而對照組再住院率為46.7%(21/45),治療組再住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病死率在治療組為2.2%(1/45),在對照組為6.7%(3/42),治療組的病死率低于對照組,但2 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2 組護理效果比較 n =45
2.4 2組舒適、滿意度比較 應用量表評分比較2 組的治療效果。焦慮評分在治療組為(4.5 ±1.4),而在對照組為(11.2 ±1.9),2 組比較治療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抑郁評分在治療組為(4.9±1.9),而在對照組為(12.2 ±2.3),2 組比較治療組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治療組患者睡眠維持率為(97.5 ±6.2)%,而對照組睡眠維持率為(80.2 ±5.7)%,治療組睡眠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轉(P <0.05)。對患者進行治療效果滿意度的調查發(fā)現(xiàn),治療組患者滿意度為97.8%(44/45),對照組滿意度為75.6%(34/45),治療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2 組舒適度、滿意度比較 n =45
慢性心衰是大多數慢性心臟病變的最終階段,患者長期臥床導致血流緩慢及血液粘滯性增加,肺炎、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高,且老年患者器官退行性變,功能恢復不良,以上多種因素造成慢性心衰患者病死率及再住院率高,康復時間延長,預后差。因此,系統(tǒng)完善的護理工作對疾病治療及患者康復至關重要。然而,長期疾病困擾對患者心理和生理各方面均造成嚴重影響,這加大了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難度[5]。
有研究顯示對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傳統(tǒng)護理模式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臨床療效及患者預后均不理想[6]。舒適護理是一種人性化的護理模式,旨在通過更全面的護理措施使患者最大程度的獲得舒適感和滿足感,并促進心功能恢復,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本研究以患者為中心,采取的護理措施均以改善患者的舒適度為目的,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舒適護理。本研究所采用的各項護理措施均考慮患者的舒適程度,主要包括: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健康宣教,使患者解除緊張情緒,使各項治療更為有效;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與家屬配合隨時注意調整患者體位、注意患者吸氧及輸液情況,在各項操作中力求使患者達到最佳舒適狀態(tài);由于慢性心衰的治療過程是長期的綜合治療,因此還需要護理人員在飲食、作息計劃等方面給患者家屬提供詳細的指導,在出院后給予積極的后續(xù)隨訪,使舒適護理獲得最大化的效果。
本研究應用綜合的舒適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了治療。結果顯示,與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對照組相比,給予舒適護理的治療組臨床療效、護理效果及舒適、滿意度顯著提高,患者住院時間顯著縮短,與他人研究結果[7]一致,說明舒適護理模式能夠顯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生理和心理不適,促進患者康復,改善患者預后,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舒適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治療慢性心衰有良好的效果,應在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但本研究規(guī)模不大,研究措施比較簡單,也沒有形成標準化的護理程序。今后還準備進一步擴大研究規(guī)模并設定標準化措施,使更多的慢性心衰患者受益。
1 楊麗娟.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的觀察與體會.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4,3:97-99.
2 許金梅.早期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不良情緒及睡眠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3.
3 劉志英,何婷婷,侯惠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鈉血癥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51-53.
4 鄭曉風.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實用預防醫(yī)學,2011,18:1378-1379.
5 李明娥,霍紅梅,王梅林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運動康復的效果.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1:221-225.
6 鄧麗.淺談慢性心衰在老年患者的特征分析與護理康復研究.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2117.
7 王金燕.舒適的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不良情緒和睡眠的影響.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4925-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