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麗
淺議小學教學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文/楊麗
隨著新課改計劃的順利實施,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都已經被重新制定,使其目的性更加突出和明確,具體內容可以歸納為:教師要用科學的辦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和主動分析的能力,善于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熟練運用數學知識處理各種問題,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所以,數學教師應當根據新課改后的教學要求組織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盡最大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本文將從該方面對怎樣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進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對各位同仁有所助益。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課改后教師應更助益學生接受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吸收知識的多少,嚴禁機械性的記憶和練習,教師應當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喜歡探究,愿意動手,同時強化學生的數學信息過濾和處理能力、對新知識的求知欲、自己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及同學間的合作和溝通能力,除此之外,2011版修訂以后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也將其數學目標確定為發(fā)現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主動接觸各類型的數學問題,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圍繞新課改內容組織數學教研活動,本人將根據自己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分析一下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
1.關注教學過程,在體驗和感悟中構建數學模型
以往教師在講解數學應用題時經常采用額教學方法是審題——分析——列公式——解答,過于注重解題結果而忽略解題過程,有些數學教師甚至列出各種解題方法并將其作為結論轉述給學生,將一個類型的題目設計出一套解決方法,以至于學生解題的過程其實就是照搬數學公式的過程,就算做再多的數學題也無法形成系統(tǒng)的數學解題模式和解題思路,只是找到該類型的特定標識,不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這種教學方式能給學生提供的想象空間和探究空間十分有限,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體驗也只能夠停留在表面,更不用說具備較強的數學能力了。寫課改后的數學教學要求已經從根本上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處理,首先,課改后的數學教材使學生的數學活動素材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日常活動,其次,教師在授課時對問題的處理方式也有了新的突破,更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和親身經歷,引導和幫助學生建立完成的數學思考模式,并用其解決具體的數學問題。
2.構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新課改后的教學任務規(guī)定: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單單要關注教師傳授數學知識的內容多少,更應該注意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自身數學意識和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是強化學生對數學規(guī)律的認知,根據小學生的發(fā)育特點和個性特征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時建立一定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推斷能力、驗證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從而在熟悉和掌握數學理論知識的前提下,能夠綜合運用所積累的數學知識處理問題。心理學家經過一系列的調查發(fā)現: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正處于形象思維想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以往單調的數學教學方法對小學生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都是比較無益的,本人在選擇數學教學內容時經常參考學生所熟知的內容和生活,將數學教學融入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并以此作為數學教學情景,旨在通過學生熟知的內容和方式幫助其更快的進入數學學習狀態(tài),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同時還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到運用數學知識的快樂,進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比如我在講“三角形三邊的關系”的時,通常會讓學生回憶一下生活中他們比較常見的三角形,讓他們談一談它的具體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生活性的想象平臺,從而讓學生自主的對該問題進行探究,主動思考與三角形相關的問題,最后再由我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3.實施開放性教學誘發(fā)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根據一些心理調查表明,學生在輕松愉悅且不受限制的情況下更容易接受新知識,也更容易激起自身的展示欲望,鑒于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質,筆者在組織數學活動時經常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勇于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鼓勵學生想象,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的思維模式,最大程度的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為強化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做好基礎工作。在課堂教學時給學生充足的想象空間,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為學生提供溝通和交流空間,使學生形成較強的數學意識和獨立解決問題意識,另外,還應當讓小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數學思路處理問題,因為學生的性格都不盡相同,因此他們對數學問題的理解能力、探究層次和解決方式也會有所不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處理問題能夠真正意義上的提高他們的數學綜合素質,與此同時,教師應當組織好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活動,以便于豐富他們的解題方法和數學思維。
4.強化學生拓展思維性問題的訓練
數學屬于理科知識,與文科知識有著明顯的不同,其邏輯性更不是文科知識所能比擬的,同時,數學也是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的最佳方式。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一題多解以及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和訓練,這里所提到的拓展和發(fā)散性思維主要是指指導學生運用所掌握和積累的數學知識處理新問題,或者用超出常規(guī)的解題方式處理數學問題,盡可能的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更有助于學生靈活性的培養(yǎng)。采用科學合理的數學教學方法不但能夠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更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創(chuàng)新意識,進而推動學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也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課改后的小學數學教學對數學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務就是要堅持學生為教學主體,注重小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和加強。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教師更應該堅決貫徹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全方位、多元化的設計和組織小學數學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系統(tǒng)性和發(fā)散性的數學思維模式,使其形成正確科學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思想,能夠對數學知識運用自如,進而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和各項綜合素質。
[1]朱德江. 新課程下 “解決問題 ”的教學與指導策略構建(下)[J]. 小學教學(數學版),2012(10)
[2]朱德江. 新課程下 “解決問題 ”的教學與指導策略構建(上)[J]. 小學教學(數學版),2012(08)
[3]徐速. 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中視覺空間表征的研究[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3(03).
G
A
2095-9214(2015)02-0029-01
廈門湖里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