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巍,蔣受軍,2*
(1.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2.廣西玉林食品藥品檢驗所, 廣西 玉林 537000)
?
HPLC法測定白背葉中大波斯菊苷含量
謝 巍1,蔣受軍1,2*
(1.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2.廣西玉林食品藥品檢驗所, 廣西 玉林 53700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白背葉藥材中大波斯菊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Gemini-C18色譜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為流動相,柱溫:25℃,流速:1.0mL·min-1,檢測波長:336nm。結果:大波斯菊苷達到基線分離,在0.04486~0.8972μg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r=0.999 3),大波斯菊苷平均加樣回收率(n=6)為97.67%(RSD=1.94%)。結論:所建立的含量測定方法操作簡單、快速、重復性好,可用于白背葉藥材的質量控制。
白背葉;大波斯菊苷;HPLC;含量測定
白背葉為大戟科野桐屬植物白背葉(Mallotusapelta(Lour.)Muell. Arg.)的干燥葉,又名野芙蓉、白林樹、白面虎等,具有健脾化濕、柔肝活血、收斂固脫、消炎止血等功效。主要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腫大、脫肛、白帶、妊娠水腫、耳炎、外傷出血等[1]疾病。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河南、廣西、海南、陜西、云南等地[2]。王志萍等[3-5]研究表明白背葉有一定的保肝、抗腫瘤、抗菌、止血等藥理作用。經查閱有關文獻資料, 國內外已有對白背葉中化學成分研究的報道[6-8]。大波斯菊苷具有較強的抑制腫瘤細胞作用[9],提示其可能為白背葉藥材所具功效的活性成分。本實驗建立了HPLC測定白背葉藥材中大波斯菊苷含量的方法,以期為建立全面合理的白背葉藥材質量控制標準奠定基礎。
UltiMate 3000 高效液相色譜儀(Thermo Scientific);HH-S6數顯恒溫水浴鍋(金壇市醫(yī)療儀器廠);AG-204電子分析天平(METTLER TOLEDO);Millipore Simplicity-UV超純水器(美國密里博)。
白背葉由廣西金秀圣堂制藥有限公司提供, 經廣西食品藥品檢驗所韋家福副主任藥師鑒定為大戟科植物白背葉(Mallotusapelta(Lour) Muell-Arg)的干燥葉,標本存放于廣西食品藥品檢驗所中藥標本室。大波斯菊苷對照品自行從白背葉藥材中分離、精制而得, 經MS、H1-NMR和13C-NMR確定結構,HPLC峰面積歸一化法測得純度均大于98% 。
水為超純水,甲醇、乙腈(美國Fisher公司,色譜純),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2.1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105℃干燥至恒重的大波斯菊苷22.43mg,置于25mL容量瓶中,加適量70%甲醇水溶液超聲使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制成每1mL含大波斯菊苷0.897 2mg的對照品溶液。
2.2 供試品溶液制備
取白背葉藥材粉末(24目)約1.0g,精密稱定,精密加入70%甲醇水溶液25mL,稱量,加熱回流提取1.5h,放冷,用70%甲醇水溶液補足減失的量,濾過,取續(xù)濾液經0.45μm微孔濾膜濾過,即得。
2.3 色譜條件
采用Gemini-C18色譜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為流動相,流速為1.0 mL·min-1,檢測波長336nm,柱溫25℃,進樣量10μL。采用外標法計算含量,理論塔板數以大波斯菊苷計算應不低于10 000,分離度為2.21。色譜見圖1。
圖1 大波斯菊苷對照品(A)和白背葉藥材(B)HPLC色譜(I為大波斯菊苷)
2.4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吸取“2.1”項下大波斯菊苷對照品溶液(每1mL中含大波斯菊苷0.897 2mg)0.5、1、2、3、5和10mL,分別置于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搖勻,分別進樣10μL,測定峰面積,以大波斯菊苷進樣量X(μg)為橫坐標,峰面積Y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為 Y=1 594.4X-103.75,r=0.999 3,線性范圍為0.0448 6~0.897 2μg。
2.5 精密度試驗
取白背葉藥材粉末(批號011196)約1.0g,精密稱定,按“2.2”項下方法制備,進樣10μL,連續(xù)測定6次,記錄峰面積。結果大波斯菊苷峰面積的RSD為0.06%(n=6),表明所用儀器的精密度良好。
2.6 穩(wěn)定性試驗
取同一份白背葉供試品溶液,分別于溶液制備后0、2、4、12、24h進樣,測定,記錄大波斯菊苷峰面積。結果大波斯菊苷峰面積的RSD分別為0.11%(n=5),表明24h內供試品溶液穩(wěn)定性良好。
2.7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白背葉藥材粉末6份(批號011196),每份約1.0g,精密稱定,按“2.2”項下方法制備,分別進樣10μL,記錄峰面積,并計算含量。大波斯菊苷的平均含量為24.594 mg/g,RSD為1.46%,表明該方法重現(xiàn)性良好。
2.8 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定已測定含量(每1g中含大波斯菊苷24.594mg)的白背葉藥材粉末6份,每份約0.5g,精密稱定,另精密稱大波斯菊苷對照品74.55mg置150mL量瓶中,加適量甲醇超聲使其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對照品儲備液。分別在上述6份藥材中精密加入混合對照品儲備液25mL,按“2.2”項下方法制備,分別進樣10μL,記錄大波斯菊苷的峰面積,計算含量,并計算回收率。結果見表1。
表1 白背葉藥材中大波斯菊苷的回收率試驗結果 (n=6)
2.9 樣品含量測定
取6批不同批號的白背葉藥材粉末,每份約1.0g,精密稱定,按“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分別進樣10μL測定,記錄大波斯菊苷的峰面積,并計算含量。結果見表2。
表2 白背葉藥材中大波斯菊苷的含量測定結果
3.1 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的選擇
本研究優(yōu)選了不同提取條件制備供試品溶液,考察了不同提取方法(超聲提取、回流提取)、提取時間(30、60、90min)、提取溶劑(甲醇、乙醇和70%甲醇水溶液)、溶劑用量(10、25、50mL)和藥材粉碎度(10、24、50目)對白背葉藥材中大波斯菊苷提取率的影響。結果表明白背葉藥材粉末在(24目)1.0g、加70%甲醇25mL、加熱回流提取1.5h的條件下,大波斯菊苷提取率最高。
3.2 色譜條件的選擇
曾用甲醇∶水(24∶76)梯度洗脫[7],發(fā)現(xiàn)大波斯菊苷色譜峰的保留時間較長,經過調整流動相及其比例,大波斯菊苷出峰時間比較適中,且峰分離度較好,因此選擇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作流動相。
3.3 結論
本試驗建立了HPLC法測定白背葉藥材中大波斯菊苷含量的方法,并測定了6批不同來源白背葉藥材中大波斯菊苷的含量,結果表明:不同來源白背葉藥材中的含量有一定差異性,提示采用多指標定量方法,能更好地控制白背葉藥材質量。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第四卷) [M].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827.
[2] 單家林.大戟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區(qū)系特征[J].熱帶農業(yè)科學,1998(4): 231.
[3] 王志萍,馮橋,沈樹虎.白背葉根提取物的體外抑菌試驗[J].廣西中醫(yī)藥,2012,35(3):55.
[4] 趙進軍,呂志平, 王曉東,等.白背葉根在肝纖維化動物模型中抗氧化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藥材,2002,25(3):185.
[5] 鄭作文,倫玉寧,趙麗麗.白背葉提取物芹菜素對裸鼠人胃癌細胞移植瘤生長及凋亡的影響[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23):214.
[6] 韋松,曲磊,鄭作文.白背葉黃酮類化學成分研究[J]. 中成藥,2012,34(4):69.
[7] 朱斌,白桂昌, 蔣受軍,等.白背葉化學成分和含量測定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7, 32(10): 932.
[8] 朱斌,蔣受軍,林瑞超. GC-MS測定白背葉中的揮發(fā)油[J].華西藥學雜志,2008,23(1):35.
[9] 黃麗貞,鄭作文,唐云麗. 白背葉黃酮化合物 QB3對人腫瘤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1,11(22):5394.
(責任編輯:宋勇剛)
HPL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pigenin-7-O-glucoside inMallotusapelta
Xie Wei1,Jiang Shoujun1,2*
(1.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01, China;2.YuLin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Guangxi 537000, China)
Objective:To establish an HPL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pigenin-7-O-glucoside inMallotusapelta. Methods:HPLC was performed on a Gemini-C18analytical column (4.6mm×250 mm, 5μm) at 25 ℃ with methanol and 0.1% Phosphoric acid (40:60) as the mobile phase.Results:The baseline separation of Apigenin-7-O-glucoside was achieved The linear ranges of 0.04486~0.8972μg (r=0.9990). The average recovery(n=6) was 97.67% (RSD=1.94%).Conclusion:The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is proved to be simple, quick, repeatable, and can be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ofMallotusapelta.
Mallotusapelta;Apigenin-7-O-glucoside;HPLC;Content
2015-02-05
廣西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與條件建設項目(桂科攻10124008-15);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0GXNSFA013233)
謝巍(1989-),男,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食品藥品安全性評價。
蔣受軍(1969-),男,廣西玉林食品藥品檢驗所主任藥師,研究方向為中藥化學成分及中藥質量控制。E-mail:jiangshoujun@sina.com
R284
A
1673-2197(2015)13-0016-03
10.11954/ytctyy.20151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