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紅
浙江江山方言的音韻特點
□周建紅
浙江江山方言的語音系統(tǒng)較為復(fù)雜,有29個聲母(包括零聲母?),50個韻母,8個聲調(diào)。江山方言擁有一套完整的自成體系的語音系統(tǒng),保留了較多的古音特色,其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三個方面。
江山方言 聲韻調(diào) 音韻特點
江山方言,也叫江山話,通行于浙江省江山市全境,南部上路鄉(xiāng)與北部下路鄉(xiāng)略有差別,但不影響彼此交際。鄰近的常山、玉山、廣豐縣,其與江山市交界的部分村鎮(zhèn)也說江山話。根據(jù)1987年版《中國語言地圖集》漢語方言分區(qū)分片一覽表的劃分,江山方言屬于吳語區(qū)處衢片龍衢小片。江山方言的語音系統(tǒng)較為復(fù)雜,江山方言有29個聲母(包括零聲母?),50個韻母,8個聲調(diào)。江山方言擁有一套完整的自成體系的語音系統(tǒng),保留了較多的古音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聲母方面仍完整保留古濁音,韻母方面還保留以喉塞音[?]收尾的入聲韻,聲調(diào)方面更突出地保留了“中古漢語的平上去入四聲各因聲母清濁分為陰陽”(趙元任,1967)的特點,而且還具有“調(diào)值陰調(diào)類一般高于陽調(diào)類”(趙元任,1967)的明顯特征。
(一)聲母29個(包括零聲母[?])
(二)韻母50個
說明:
江山方言韻母中[a]的實際音值有兩種,其中[a][ia][ua]中[a]的實際音值接近舌面后低圓唇元音[?],如:爸[ba44]、霞[ia213]、畫[ua31]。而韻母“[au][a?][a?][iau][ia?][ia?][ua?][ua?][ya?][ya?]”中[a]的實際音值是舌面后低不圓唇元音[ɑ]。
江山方言還有一套以[?]為主要元音的韻母[?][??][??],而[?][??][??]中的[?]的實際音值是[?]和[?]之間的音。
(三)聲調(diào)(單字調(diào))8個
(一)聲母的特點
江山方言聲母共有29個(包括零聲母?):4個雙唇音、2個唇齒音、5個舌尖前音、5個舌尖中音、6個舌面音、5個舌根音、1個喉音、1個零聲母。江山方言的聲母系統(tǒng)基本符合《廣韻》的聲母系統(tǒng),兩者的大部分聲母是相同的?!稄V韻》是宋陳彭年、邱雍等編撰的一部韻書,傳統(tǒng)音韻學(xué)一般是用《廣韻》的語音系統(tǒng)作為中古語音的代表,它反映的是隋唐時期的語音系統(tǒng)?!稄V韻》的聲母共有35個:江山方言聲母和《廣韻》的“幫滂并明、端透定泥來、精清從心邪、章昌船書禪、見溪群疑”這些聲母基本一致。
1.完整保留古濁音
由于地理環(huán)境、行政區(qū)劃等原因,江山方言仍完整地保留了一套古濁塞音[b][d][ɡ]濁塞擦音[?][?]和濁擦音[v][?][?][z]聲母,還有濁鼻音聲母,這些聲母在普通話中已經(jīng)消失,已分別歸入相應(yīng)的清音聲母中。如:這些字的普通話聲母都是清音聲母。但濁鼻音[?]在普通話中一般為零聲母,聲母例外,普通話中歸入相應(yīng)的濁音聲母n、r中,如:
2.沒有翹舌音聲母zh、ch、sh、r
江山方言沒有翹舌音聲母zh、ch、sh、r。這一特點充分體現(xiàn)了清代音韻學(xué)家錢大昕“古無舌上音”的觀點:“古無舌頭舌上之分。知、徹、澄三母以今音讀之,與照、穿、床無別也,求之古音則與端、透、定無異。”(錢大昕,2000)意思就是說上古沒有“知徹澄”,只有“端透定”。古“知徹澄”聲母字在江山方言的口語中有些仍讀作舌尖中母在普通話中都是翹舌音。普通話的翹舌音聲母zh、
3.保留古舌根音聲母[?]
江山方言仍保留古舌根音聲母[?],如:“我、牙、魚、餓、呆、礙、昂、癌、瓦、岳、熬、藕、月、眼、顏、硬、額、銀、五、蜈、誤、午、外、牛、”等字的聲疑母與影母的對立”(趙元任,1967)的吳語特點。如:幾組字在江山方言中前一個字是[?]聲母,后一個字是零聲母,而在普通話中不存在這種對立,都是零聲母同音字。
4.古“非敷奉微”聲母字白讀聲母為[p][p?][b][m]
上古無輕唇音“非敷奉微”,“凡輕唇之音,古讀皆為重唇”(錢大昕,2000)。就是說上古無[f]系列聲母,凡后代[f](非、敷奉合并)[v](微——現(xiàn)代以v為零聲母的字),在古音里都歸重唇音“幫滂并明”,一概有所體現(xiàn),古“非敷奉微”聲母字在江山方言白讀聲母為這些字在普通話中有些是f聲母,如:痱、糞、反、腹、放、坂、翻;筏、拂、伏、杮;孵、縛、肥、扶;有些是零聲母(w),如:萬、霧、味、蚊、網(wǎng)、忘、望、微、問、尾、無、襪、舞、晚。
(二)韻母的特點
江山方言的韻母較為復(fù)雜,數(shù)量較多。江山方言共有50個韻母,其中開口呼韻母20個,齊齒呼韻母12個,合口呼韻母9個,撮口呼韻母9個。江山方言韻母最突出的特點是沒有前鼻韻母,元音鼻化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還保留以喉塞音[?]收尾的古入聲韻以及一些特殊的元音韻母。
1.沒有前鼻韻母,元音鼻化普遍
“韻尾無[n]和[?]的對立”(顏逸明,1994:34-36)“鼻音韻尾一般只有一個”(甘于恩,2006:21)的吳語特征同樣在江山方言中體現(xiàn)。江山方言的鼻韻母韻尾這些元音鼻化韻母在讀音上或聽感上類似普通話的前后鼻韻母,只是發(fā)音時沒有普通話鼻韻母那么明顯的尾音歸音動程,而是發(fā)音時氣流同時從口腔鼻腔流出,形成元音鼻化。
(三)江山方言的聲調(diào)特點
江山方言的聲調(diào)比較復(fù)雜,有8個聲調(diào)(單字調(diào)),不僅保留了“中古漢語的‘平上去入’四聲各因聲母清濁分為陰陽”(趙元任,1967)的特點,而且還具有“聲調(diào)有七至八個,調(diào)值陰調(diào)類一般高于陽調(diào)類”(趙元任,1967)的明顯特征。江山方言幾乎保留了中古漢語的全部入聲字,這些入聲字在元、明、清時代已經(jīng)發(fā)生很大變化,在普通話中消失,分派四聲。
1.古“平上去入”四聲隨聲母的清濁各分陰陽
古“平上去入”四聲按聲母的清濁各分陰陽,江山方言也是如此,有8個聲調(diào),分別為: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調(diào)值陰調(diào)類明顯高于陽調(diào)類,陰平44、陽平213;陰上243、陽上22;陰去53、為陽調(diào)類,調(diào)值低于前一字。
2.完整保留古入聲
江山方言完整保留了古入聲,分為“陰入、陽入”兩類,江山方言的入聲帶有明顯的喉塞音韻尾[?],讀音通話已經(jīng)沒有入聲,江山方言的入聲在普通話里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其中歸入去聲的最多,有370多個。如:“必畢不秘目納聶辣樂列綠陸六律策冊色浙赤式術(shù)弱畜譯岳”等;歸入陽平較多,有240多個,如:“拔白帛伯伐罰伏答沓德笛迪狄敵碟疊獨讀毒奪澤賊足卒族侄職竹燭學(xué)格國骨咳殼合活額”等;歸入陰平的較少,有150多個。如:“八拍禿托脫突捏擦縮只汁織扎粥虱濕刷激擊七悉浙削擱鴿刮押鴨屋挖約壓”等;歸入上聲的最少,有30多個。如:“筆卜百佰柏北癖撇匹樸蹼法篤塔獺鐵索眨窄尺蜀屬辱脊甲曲雪血骨谷葛惡乙”等。江山方言的陰入與普通話的清輔音四聲相對應(yīng)。
此外,江山方言在聲韻調(diào)的配合、語流音變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特點,和普通話也有很大的不同,限于篇幅,本文暫且不論及??傊?,江山方言雖屬吳方言,有吳方言的共同特點,但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是吳方言中很有特點的次方言,非常值得研究。
注釋:
①江山方言的聲韻調(diào)系統(tǒng)主要采用《江山市志》中的系統(tǒng)。江山方言的聲母韻母采用國際音標標注,江山方言的聲調(diào)采用5度標調(diào)法,如:江[k??44]。
②“/”前為江山方言,用國際音標標注,加[ ]表示;“/”后為普通話,用漢語拼音標注。如:步[b?31]/bù。
[1]江山市志編纂委員會.江山市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568-570.
[2]趙普義.江山方言(上)[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11-54.
[3][美]史皓元.漢語方言分區(qū)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華書局,2011.
[4]徐越.吳語語音研究綜述[J].杭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3,(6).
[5]嵇紅英.吳方言特征概說[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3).
[6]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2004.
[7]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8]顏逸明.吳語概說[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4.
[9]甘于恩.七彩方言[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xué)出版社,2006.
[10]劉澤民.漢語南方方言入聲韻尾的類型及其演變[J].上海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5).
(周建紅 浙江衢州 衢州學(xué)院教師教育學(xué)院中文系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