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冠青
(南京藝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13)
音樂教育學中的人類學觀念與方法
申冠青
(南京藝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13)
音樂人類學家梅里亞姆在其著作《音樂人類學》中指出,音樂人類學既不是西方的音樂學,也不是西方文化的人類學??傮w上,音樂人類學在研究領域、研究方法以及音樂的價值觀方面與西方音樂學趨向不同,它試圖打破“歐洲中心論”的桎梏,建立全人類音樂文化的音樂研究。
人類學;觀念;音樂教育;方法
在現(xiàn)今時代,人類學作為一門科學領域內(nèi)的學科已逐漸滲透、擴展至許多領域,并且形成了各種交叉學科,如音樂人類學、舞蹈人類學、生態(tài)人類學等。音樂作為藝術的門類之一,更具有人文和社會色彩,因此,對當代人類學的學習或運用,將會逐漸成為今后音樂教育學的重要研究方向。
人類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人的科學,它試圖依據(jù)人類的生活特征和文化特征綜合地研究人,并且特別強調尊重人類的差異性和文化的概念。
音樂教育學是研究音樂教育過程中的教育現(xiàn)象的一門學科,它兼具音樂學與教育學的性質。講到音樂教育學中的人類學的觀念與方法,則不得不提到音樂人類學。音樂人類學把音樂置于文化和社會的語境中來研究,它既研究音樂的“聲音、概念、行為”,也研究與此相關的各種文化現(xiàn)象,特別是通過對異文化的考察和理解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本土音樂文化。音樂人類學顛覆了以西方的音樂文化體系作為理論框架的傳統(tǒng)音樂學,音樂人類學家梅里亞姆在其著作《音樂人類學》中指出:“音樂人類學既不是西方的音樂學,也不是西方文化的人類學。”總體上,音樂人類學在研究領域、研究方法以及音樂的價值觀方面與西方音樂學趨向不同,它試圖打破“歐洲中心論”的桎梏,建立全人類音樂文化的音樂研究。
從時代的視角來看,音樂教育學在學科方向和方法論上經(jīng)歷著后現(xiàn)代的學科轉向和變革,以西方知識體系為中心的音樂教育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以人類學的視角來看,學習音樂教育,應該形成一種“教育的生態(tài)學”,要發(fā)揮音樂教育在文化認同中的作用,不管是在音樂教育還是在音樂人類學中,觀念的設計都非常重要。因為觀念預示著行為,同時觀念在不同文化語境中又是不一樣的?!奥曇?、概念、行為”這一界定是音樂人類學家的共識,聲音既包括有規(guī)律的,也包括非樂音的,而脫離了音樂行為,音樂音響便沒有意義,因此在音樂人類學中,對音樂存在的理解,實際上是對不同文化中的音響及過程的總體組織。
在音樂教育學中,樹立新的音樂價值觀至關重要。文化價值相對論在人類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對音樂進行研究,必須聯(lián)系它在某一文化結構中所處的地位,絕對的價值標準是不存在的,這就給了音樂教育學一定的啟示,即不存在教育方式的剛性約束,音樂教育教學的內(nèi)容應有一定的彈性空間。文化價值相對論也是多元文化價值的基礎,音樂教育學向多元文化滲透已是不可抵擋的趨勢。
以下是人類學的概念和主張,對音樂教育學的理論建構具有一定的參照意義:
認為教育的文化背景不是普遍的、統(tǒng)一的,反對把教育變?yōu)橥恍缘模瑥娬{從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體驗差異性。
人類學認為各個民族種類的文化價值是平等的,以歐洲或西方為權威的“神話”應該被消解。教育不是復制文化的手段,一種文化背景下的任何一項教育活動都可稱為擁有教育價值。
人類學主張在全球范圍內(nèi)平等地思考不同文化的價值體系,尊重個體,重視人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構建一種新的教育方式,排斥英才教育,主張大眾教育,重視民主化和平等化,尊重學生的先前經(jīng)驗。
音樂是人類生活中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離開了人的創(chuàng)造,音樂就不會存在,音樂教育作為人類的文化傳承方式,也必須通過一定文化語境中的創(chuàng)造性的音樂習得才能實現(xiàn)它原有的意義。因此,運用人類學的觀念和方法建構音樂教育的新發(fā)展新理念已是全球化的趨勢。
[1]梅里亞姆,音樂人類學[M].穆謙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
[2]管建華.后現(xiàn)代音樂教育學[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劉靖之.中國學校音樂課程發(fā)展[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
申冠青,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
J60-05
A
1007-0125(2015)03-00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