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穎
摘 要:在進行學校課堂教學品牌建設的過程中,我校提出了構建綠色課堂的教學主張。本文以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水》一課的教學為例來談我校構建綠色課堂,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生命;生動;生態(tài);生長;綠色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03-023-1
一、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綠色的課堂環(huán)境,讓生命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因此,我們主張的綠色課堂是生命的課堂,是充分張揚師生生命活力的課堂。
在《水》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努力把學生當作一個鮮活的個體生命平等地去對待、去尊重、去理解、去相信,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兒童學習的安全、自由的綠色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感到寬松、坦然、愉悅,沒有任何形式的壓抑和強制。引導學生積極地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發(fā)揮出自己的潛能,施展出自己的特長,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進步,感受生命的成長過程。
二、建立簡約、合理、生態(tài)的教學目標,構建綠色的教學過程,讓課堂教學變得低負高效
1.建立簡明合理的教學目標。
我們根據(jù)散文的文體特征和學生實際,認真挖掘《水》這一課的教學價值,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一擔水”、“一場雨”、“一勺水”三個場景體會缺水的苦。(2)學習反襯手法,知道全文整體“以樂寫苦”和局部(第五自然段)“以多寫少”、“以慢寫快”、“以有聲寫無聲”的寫法的好處,并結合第四自然段的文本空白處進行遷移寫話,進行語言實踐運用。這個教學目標簡明合理,指向明確,第一條指向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第二條指向語言表達的學習和運用,兩者言意結合,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統(tǒng)一,符合語文課程的要求。
2.選擇簡潔明了的教學內容。
我們根據(jù)教學目標取舍整合教學內容,抓住“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這根主線,串起“一擔水”、“一場雨”、“一勺水”三個場景進行品讀,感悟思想內容,學習表達方法,學習語言運用。與目標無關的內容不講,與主線無關的內容不講,洗去了繁難偏舊、枝枝蔓蔓、無關緊要的東西,留下了具有教學價值的東西,使教學內容更加干凈、有用,達到了“形散神不散”的效果。
3.設計簡單清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我們抓住核心知識設計教學活動,整個教學過程,我們用一個主問題“你從哪些地方感悟到水的珍貴,作者又是怎么寫的?”來引領學生思考討論,貫穿全篇教學,通過“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導學引領——鞏固運用”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整個環(huán)節(jié)簡單清晰,在核心問題的引領下,抓住主線,層層深入,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構建綠色的學習過程,讓學習活動充滿生機活力
1.自主探究。我們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前置作業(yè)單:(1)認真朗讀課文,思考課文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寫出水的珍貴?(2)品讀每個事例,思考從哪些地方能感悟到水的珍貴,圈劃關鍵詞句,寫好批注。(3)說說每個事例作者是怎樣寫出水的珍貴的?在前置作業(yè)單問題的引領下引導學生認真開展自學,靜思默想,深入思考,努力尋找問題答案,同時,記錄自學中產(chǎn)生的新問題,以便質疑。
2.互助合作。主要包括小組研討——同伴互助——展示匯報三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帶著自學成果和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進行充分研討,通過碰撞智慧、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共同排疑,形成最完美的答案。對研討后還存在問題的學生,通過兵教兵的方式,同伴互相,共同提高。對小組討論中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做好記錄以便在班上進行展示時提出。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全班展示,由小組圍繞前置作業(yè)單上的學習任務展示學習成果和提出疑問,其他小組進行互動點評或質疑辯論。在學生展示自學成果的過程中,教師及時捕捉學生交流中“內涵”不足的問題,以學定教,進行點撥引導,引領學生深入其中,拓展知識的深度與廣度。
在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凸顯,他們主動學習思考,主動實踐探究,他們與教師、與同學互相啟發(fā)、互相交流、互相補充,在辯論中,在質疑中,在爭執(zhí)中,在評判中,在溝通協(xié)作中學習知識。課堂充滿了學生不斷成長、不斷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造的氣息,彰顯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四、教給正確、有效、實用的知識方法,獲得綠色的學習成果,讓每位學生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
1.總結規(guī)律,授之以漁。
《水》一課的教學中,在品讀完“一擔水”后,老師讓學生關注PPT點紅的詞句,同學們發(fā)現(xiàn),這一段師生抓住了“一個村子”、“十公里之外”、“一處很小的泉眼”、“一個小時”、“一擔”這幾個帶有數(shù)字的詞來品細節(jié),談感受。老師告訴學生,抓數(shù)據(jù),品細節(jié)是閱讀過程中一個不錯的學習方法,值得大家以后學習運用。在教學三個“滑過了”的句子時,讓學生明白,一勺水從頭沖到腳,實際上速度不快,但是作者卻寫得很慢很慢,這是以慢寫快,也是襯托出了水的珍貴,對水的極度珍惜?!霸谒幕瑒又校衣牭玫矫總€毛孔張開嘴巴的吸吮聲,我感覺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動在加快?!边@句話是作者以有聲來寫無聲,也是襯托出對水的極度的渴望,以及水帶給我們的幸福和痛快感。通過教師的總結點撥,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了反襯這一寫作手法的妙處。
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進行提示點撥,適時總結,疏理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尋找表達規(guī)律,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幫助學生把知識點歸納上升為理論。同時教給方法,讓學生不僅得到“魚”而且得到“漁”。
2.遷移實踐,鞏固運用。
綠色課堂重視實踐運用,我們根據(jù)知識或方法的學習規(guī)律,按照“認識領會—實踐運用”的步驟設計一定的練習,當堂訓練,來增加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鍛煉的機會,以鞏固知識,提高學生實踐運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