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棵,張茂慧
(重慶市渝北區(qū)建設工程質(zhì)量監(jiān)督站,重慶401120)
當樁伸入到土中的深度較小時,由于樁的長徑較小或周圍土體松軟,在橫向荷載作用下,由于樁身撓曲變形不明顯,會圍繞樁身某一點發(fā)生轉動。當荷載逐步增大時,樁側土體會因強度不夠而失穩(wěn),這種樁為剛性樁,承受水平荷載的能力較差,較少使用。當樁入土深度較大時,樁的長徑比較大或周圍土體厚實,由于樁側土有足夠的抗力,在樁頂水平荷載作用下發(fā)生撓曲變形,側向位移會隨著入土深度的增大而減小,達到一定深度后幾乎不受荷載影響,這種樁為彈性樁,能較好地承受水平荷載,應用廣泛。江學良、龔健、楊建平等采用現(xiàn)場試驗和微型樁試驗研究了單樁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變形規(guī)律,周洪波采用解析法研究了應力及位移的分布。馬志濤分析了各種理論方法的特點并提出了有待研究的問題。
本文以某基樁為例,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彈性樁在水平荷載作用下位移、彎矩和樁身應力隨樁深的分布情況,并研究其工作性狀。
鋼筋混凝土圓形截面樁,樁長20m,直徑為1.0m,樁頂承受水平荷載為200KN,通過有限元求解水平位移和樁身彎矩的分布規(guī)律。采用三維有限元模型,土層厚度及徑向范圍均為40m。鋼筋和樁體混凝土采用線彈性材料,土體采用 Mohr-Coulomb模型,樁與土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為0.2。材料參數(shù)如表1所示,有限元模型如圖1所示。
表1 材料參數(shù)物理力學參數(shù)
圖1 樁—土有限元模型(1/2)
樁身位移隨樁埋深的分布曲線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樁表現(xiàn)為明顯的彈性長樁,在樁頂位移最大,約為14mm。在樁身13m位置出現(xiàn)轉折點,13m以下位移很小,幾乎為0。樁身彎矩隨樁埋深變化,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樁身彎矩先增大再減小,最大彎矩發(fā)生位置在距離樁頂6m左右處,最大彎矩在整根樁長度的1/4處。樁身應力隨樁的埋深變化如圖4所示,應力分布與彎矩分布基本一致,最大應力發(fā)生在樁長的1/4處。
圖2 水平位移隨樁深分布
圖3 彎矩隨樁深分布
圖4 應力隨樁深分布
樁周土體沿著水平荷載方向的應力和變形分布如圖5、圖6所示。土體主要在較淺處產(chǎn)生變形,隨著深度的增加變形逐漸減小,在樁身中部變形較小,樁身下部的周圍土體產(chǎn)生與水平荷載反方向的變形??梢姡斖馏w承受彈性樁水平荷載作用時,具有明顯的嵌固作用。在工程應用設計中,需要根據(jù)土體物理力學特性和樁截面形狀,優(yōu)化選擇合理樁長。
圖5 樁周土體水平向應力(1/4)
圖6 樁周土體水平變形(1/4)
彈性樁由于樁側土有足夠的抗力,能較好地承受水平荷載,應用廣泛。以某基樁為例,采用有限元法,研究其工作性狀。
1)在樁頂水平荷載作用下發(fā)生撓曲變形,側向位移隨著入土深度的增大而減小,達到一定深度后幾乎不受荷載影響;
2)彈性基樁的水平位移在樁頂處最大,隨著深度增加逐漸減小,至樁身一半以下,發(fā)生撓曲變形,位移較小,土體對樁有明顯的嵌固作用;
3)彎矩先增大后減小,最大彎矩會發(fā)生在樁長的1/4處,應力分布與彎矩基本一致。
[1] 江學良,曹平,付軍.大直徑嵌巖灌注樁水平荷載試驗研究[J].公路,2006(12):18-23.
[2] 龔健,陳仁朋,陳云敏,等.微型樁原型水平荷載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23(20):3541-3546.
[3] 楊建平,樸春德,常鴻飛.水平荷載下灌注樁變形分布式檢測及承載機制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4,33(S1):2983-2988.
[4] 洪進武,何偉,易麗云,等.雙液高壓注漿加固處治挖孔樁榻孔 施 工 [J].交 通 科 技 與 經(jīng) 濟,2015,17(1):111-115.
[5] 周洪波,楊 敏,楊 燁.水平受荷樁的耦合算法[J].巖土工程學報,2005,27(4):432-436.
[6] 馬志濤.水平荷載下樁基受力特性研究綜述[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4(5):54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