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素靜
(福州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0)
適應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變化,建設高起點高標準綠色建筑
——以福州市市民服務中心改建工程項目為例
鄭素靜
(福州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0)
文章從我國先后頒布的兩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出發(fā),論述和分析了兩部評價標準的不同之處,指出了新標準的新變化。通過對標準的深入分析設計和建造了福州市市民服務中心改建工程,本著超前性、創(chuàng)新性、節(jié)約性和地域性的原則,按照國家最高標準三星級進行了建筑的設計工作,進行建造并投入使用,最終針對項目從新標準的六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論證,希望通過本文可以為廣大建筑從業(yè)同行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福州市市民服務中心;創(chuàng)新性;超前性
Adapt to Green Architecture Evaluation Criteria Change,
E-mail:593751526@qq.com
2006年,國家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正式頒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以下簡稱舊標準),這是我國頒布的第一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評判一棟建筑多大程度上符合綠色建筑,就是按照這個評價標準來評判的。在節(jié)能環(huán)保低碳為全球所接受和廣泛重視的今天,國外早就存在著類似的標準,如:美國LEED認證的能源及環(huán)境設計先鋒獎和英國BREEAM認證的建筑研究所環(huán)境評估法等。
日前,我國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發(fā)布公告,批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實施。原《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同時廢止。修訂后的標準評價對象范圍得到擴展,評價階段更加明確,評價方法更加科學合理,評價指標體系更加完善,整體具有創(chuàng)新性。主要變化有如下幾點:
2.1 適用建筑類型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以下簡稱新標準)的適用范圍,由舊標準中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辦公建筑、商場建筑和旅館建筑,進一步擴展至民用建筑各主要類型。
2.2 評價階段劃分
舊標準要求評價應在建筑投入使用一年后進行。但在隨后發(fā)布的《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實施細則(試行修訂)》(建科綜[2008]61號)中,已明確將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分為“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規(guī)劃設計或施工階段,有效期2年)和“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有效期3年)。而且,經(jīng)過多年的工作實踐,證明了這種分階段評價的可行性,以及對于我國推廣綠色建筑的積極作用。因此,新標準在評價階段上也作了劃分,便于更好地與相關管理文件配合使用。具體方法上,根據(jù)此前公開征求意見的結果,有66.3%的反饋意見同意將“施工管理”、“運營管理”兩章的內容僅在運行階段評價。基于此,新標準將設計評價內容定為“節(jié)地與室外環(huán)境”、“節(jié)能與能源利用”、“節(jié)水與水資源利用”、“節(jié)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huán)境質量”5章,運行評價則在此基礎上增加“施工管理”、“運營管理”2章。
2.3 評價指標體系
指標大類方面,在舊標準中節(jié)地與室外環(huán)境、節(jié)能與能源利用、節(jié)水與水資源利用、節(jié)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huán)境質量和運營管理6大類指標的基礎上,新標準增加了“施工管理”(表1、表2),更好地實現(xiàn)對建筑全生命期的覆蓋。
表1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評價指標體系 來源:參考文獻1
表2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來源:參考文獻2
2.4 評價定級方法
根據(jù)對于舊標準的修訂意見和建議,在第一次工作會議上就確定了采用量化評價手段。將新標準的評價方法定為逐條評分后分別計算各類指標得分和加分項附加得分、然后對各類指標得分加權求和并累加上附加得分計算出總得分。等級劃分則采用“三重控制”的方式:首先仍與舊標準一致,保持一定數(shù)量的控制項,作為綠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其次每類指標設固定的最低得分要求;最后再依據(jù)總得分來具體分級。
嚴格地講,上述“各類指標得分”和“總得分”實際上都是“得分率”。因為建筑的情況多樣,各類指標下的評價條文不可能適用于所有的建筑,對某一棟具體的被評建筑,總有一些評價條文不能參評。因此,用“得分率”來衡量建筑實際達到的綠色程度更加合理。但是在習慣上,“按分定級”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新標準在“基本規(guī)定”章中規(guī)定了一種折算的方法,避免了在字面上出現(xiàn)“得分率”。為了更加便于理解,現(xiàn)將新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對照繪制成表格(表3)。
表3 新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照 來源:自繪
3.1 概述
在新標準頒布的大背景下,福州積極響應國家規(guī)定,由福州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設計建設了福州市市民中心工程項目。福州市市民服務中心改建工程項目地處福州市中心,廣達路以東,東西河高橋路以南,五一廣場,福建大劇院,香格里拉酒店等福州地標性建筑在其北面,公交仁德站在地塊西面,交通發(fā)達,地理位置優(yōu)越。項目征地面積13983.6m2,用地面積12530.6m2,總建筑面積39593.6m2。建筑占地面積:4499.5m2,建筑層數(shù):地下2層,地上5層,總高度為24m。其主要受理和群眾個人申請相關的事項,大部分市民日常生活需要辦理的手續(xù),都可以在市民服務中心一站辦妥。據(jù)了解,中心可辦理醫(yī)保、社保、房屋登記、土地登記、住房公積金等各類市民“家事”。福州市民服務中心將有36個入駐單位,提供356項審批服務事項,這是全國同類城市中,入駐市民服務中心的單位和服務事項最多的。本項目是在原來工程的基礎上的改建。具有較大的挑戰(zhàn)性。
3.2 項目特點和綠色節(jié)能方式
福州市市民服務中心改建項目的建設,本著超前性、創(chuàng)新性、節(jié)約性和地域性原則的,最終很好的完成了最高三星級的建筑設計工作。
(1)認證標準方面
早在新標準還沒有頒布的時候,福州市市民服務中心改建項目就是按照新版綠色建筑標準進行設計和施工的,目標就是通過項目建成并且拿到至少一年的運營數(shù)據(jù)進行評價,最終拿到新標準最高級——三星級標識認證。
(2)增量投資方面
建設部做了一個課題,叫做“綠色建筑后評估調研”,對目前國內的綠色建筑成本增量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可以看到三星級的公共建筑均值是282元/,區(qū)間值是64~569元/。福州市民中心項目,我們初步預估是在260~300元/,雖然我們執(zhí)行了更嚴格的標準,但是成本增量并沒有增加很多。
(3)在節(jié)地與室外環(huán)境方面
本工程項目首先是節(jié)約、集約利用土地,我們項目整體的容積率較高,在評分的四檔中,處于第三檔。較高的容積率說明我們的土地集約利用情況更好。合理開發(fā)利用地下空間,停車庫和設備房是不可或缺的功能,放在地上是浪費,因此都放在了地下室。其次,在綠化方面,采用福州本地的鄉(xiāng)土植物,種植上更容易成活,而且也能突出福州本地特色,市民看了也更親切。同時還采用了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圖1、圖2)。使綠色市民服務中心這個概念在市民中更進一步。在建筑與交通方面:建筑功能上,我們集多種建筑功能于一體,銀行、各類的辦事大廳,方便市民。同時建筑內和建筑外均向市民免費開放。公共交通方面,步行800m內有8個公交站,數(shù)十條公交線路,而且有停車庫和自行車停車棚,方便市民可以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前來。
圖1 該項目的屋頂綠化 圖2 該項目的墻面綠化
(4)在節(jié)能與能源利用方面
被動優(yōu)先,主動優(yōu)化是節(jié)能的一個基本理念。被動措施就是不會產(chǎn)生能源消耗的措施,比如自然通風,在過渡季天氣較為涼爽,室內人員較多比較熱的時候,通過開窗通風降低室內溫度,減少空調開啟時間,從而降低空調能耗。高效空調設備,采用能效等級較高的空調設備,減少空調能耗。主動優(yōu)化方面,采取能耗模擬軟件,對建筑全年的空調開啟狀況進行模擬計算,通過調整圍護結構的性能,采用空調能耗最小的圍護結構方案。對空調系統(tǒng)根據(jù)建筑的平面布局進行分區(qū),根據(jù)不同區(qū)域人員多少,調節(jié)空調的開啟狀態(tài)。建筑一層的空調系統(tǒng)就根據(jù)區(qū)域分了6個區(qū)(圖3)。在照明方面,首先采用LED燈具,比常見的熒光燈、節(jié)能燈節(jié)能50%。地下室照明,分時控制,晚上,前半夜和后半夜開啟燈具的數(shù)量不同??刹捎美走_檢測裝置,可以檢測到是否有人在,來判斷燈具是否開啟??拷皯粢粋?,照明單獨設置回路,在白天天氣好的時候,可以關燈,避免浪費。電梯方面,垂直升降的客梯,采用群控措施,使幾臺電梯自動調節(jié)電梯的停靠樓層,不會出現(xiàn)同時按下兩三部電梯的情況。扶梯,采用感應控制,當沒有人使用時,電梯緩慢運行,降低能耗。在屋頂鋪設光伏發(fā)電板,自發(fā)自用,300KWp的光伏發(fā)電板,可以產(chǎn)生建筑總用電量的5%(圖4)。
圖3 該項目空調系統(tǒng)分區(qū) 圖4 該項目屋頂光伏電池
(5)在節(jié)水與水資源利用方面
圖5 綠化自動灌溉
辦公建筑80%~90%的水都用于衛(wèi)生間沖廁和洗手,采用高效的節(jié)水器具就可以把建筑的整體的用水量降下來。本項目節(jié)水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級達到一級,是最高等級。綠化灌溉采用自動灌溉,避免了人工澆灌的大水漫地。同時采用土壤濕度傳感器、雨天關閉這些設備,僅在需要灌溉時才檢測并開啟灌溉系統(tǒng),不需要的時候不開啟。福州的降雨很豐富,如果雨水都排到市政雨水管道就都浪費了,而且在暴雨的時候,對市政雨水管道的壓力也很大,比如這幾年北京等城市出現(xiàn)的“內澇”事件,甚至發(fā)生人員身亡事故。本項目合理規(guī)劃屋面和路面的徑流方向,統(tǒng)一收集,在地下室設有雨水收集池,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場地的雨水外排量,減少對市政雨水管道的壓力,收集的雨水通過消毒凈化,用水景觀補水和綠化灌溉(圖5)。
(6)在節(jié)材與材料資源利用方面
圖6 輕質隔墻
對建筑結構體系提出不同的方案,對比不同方案的建筑材料使用量,選用建筑材料最少的方案,減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平面布局上,辦公室的隔墻采用輕質隔墻,當以后出現(xiàn)項目改造時,辦公室需要重新拆除重新布置,采用輕質隔墻,方便拆除改造(圖6)。在室內環(huán)境質量方面:良好的室內環(huán)境就需要對室內的聲、光、熱環(huán)境進行控制。聲,主要是指噪聲,通過對隔墻、樓板的精細化設計,降低室內噪聲。光,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玻璃幕墻結構可以最大化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熱,我們在建筑西向、南向、東向設置水平遮陽板,并且配合室內的高反射窗簾,將進入室內的陽光調節(jié)到合理范圍內,既能滿足采光需求,同時又不增加空調負荷,保持室內良好的熱環(huán)境。自然通風和空調系統(tǒng)分區(qū)也是保持室內熱環(huán)境的手段,二氧化碳方面主要針對地上的辦公區(qū)域,辦事大廳的特點就是人員變化很大,全天、全年,每個時間的人員數(shù)量都不同。在人員較多的時候,新風系統(tǒng)可以滿負荷開啟,維持室內正常的空氣質量。但是當人員減少的時候,新風系統(tǒng)如果還是滿負荷開啟,此時還開起新風系統(tǒng)就較浪費。二氧化碳檢測裝置可以檢測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水平,人員較少,并且空氣質量還良好的時候,關閉新風系統(tǒng),做到節(jié)能滿足室內空氣質量,又能減少新風系統(tǒng)能耗。一氧化碳檢測與二氧化碳基本類似,主要是針對地下車庫,汽車尾氣排放時會產(chǎn)生一氧化碳。
(7)在施工管理方面
施工管理的重點內容是要建立綠色施工管理管理體系和組織機構,健全的機構是計劃實施的成功保障;制定環(huán)境保護計劃,環(huán)境保護的綠色施工的關系密切;最后是制定施工人員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計劃,保障施工人員的安全健康。
圖7 綠色施工流程圖
(圖7)就是全面的一個綠色施工的流程圖。主要的綠色施工措施由五大類方面組成。環(huán)境保護,比如采用灑水、覆蓋措施,減少塵土飛揚的現(xiàn)象;焊接采用遮擋措施,避免強光對周圍施工人員的影響。節(jié)材與材料資源利用,采用合理的技術措施減少建筑材料消耗,減少廢棄物產(chǎn)生。節(jié)水與水資源利用,現(xiàn)場收集雨水,并且采用基坑內的水,減少自來水消耗。節(jié)能與能源利用,采用高效設備,并對生產(chǎn)能耗進行計量,避免出現(xiàn)不合理利用的情況。節(jié)地與施工用地保護:合理布置臨時活動板房,減少占地等措施。
(8)在運營管理方面
待建筑建成投入使用之后,物業(yè)公司還需采取綠色運營措施,持續(xù)性地使福州市民服務中心成為名符其實的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就是一個項目如果做綠色建筑或者是不做綠色建筑中間的一個真正的成本差額,這個就是綠色建筑的一個增量。根據(jù)建設部“綠色建筑后評估調研”課題的調研結果,各星級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的單位面積增量成本(元/)見(表4):
表4 各星級建筑的單位面積增量成本(元/)
通過調研數(shù)據(jù)可以看到,三星級公共按建筑投資增量成本在64元/~569元/之間波動,其中均值為282元/。
福州市市民服務中心項目以低增量成本技術為主,輔助部分負增量成本技術、零增量成本技術和高增量成本技術。通過這些技術的應用,一方面極大地提高室內外環(huán)境的舒適度,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與排放系統(tǒng)聯(lián)動,另一方面,多采用低增量成本技術,減少高增量成本技術數(shù)量,經(jīng)過詳細計算,本項目綜合增量成本約為800萬元,單位面積增量成本在200~250元/內,投資回收期為8年。
本著超前性,創(chuàng)新性、節(jié)約性和地域性的原則,福州市市民服務中心改造對項目本身高標準要求,從我國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各項出發(fā),做出了既符合高標準、節(jié)約高效又兼顧地方特色的真正的三星級綠色建筑,希望這些綠色建筑設計、施工的經(jīng)驗能夠拋磚引玉,對于綠色建筑設計施工的同行們能夠有所幫助。
[1]GB/T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S].
[2]GB/T50378-2014,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S].
Construct High Starting Point High Standard Green Architecture——take Fuzhou Public Service Center Re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example
ZHENGSujing
(Fuzhou Urban ﹠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Fuzhou 350000)
The paper began with the two Green Architecture Criteria that successively promulgated by our country,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pointed out the new changes of the new criteria. Through deep analyze we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Fuzhou Public Service Center Reconstruction Projec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dvancement, innovativeness, economical, regionalism and aimed at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three star we finished the design work and the project come into use and finally specifically demonstrated in six aspects of the new criteria. We hoped to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 to the colleagues through this project.
Green Architecture; Evaluation Criteria; Fuzhou Public Service Center; Innovativeness; Advancement
鄭素靜(1977- ),女,工程師
2015-05-05
TU203
A
1004-6135(2015)08-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