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玲,叢 波,涂劍鋒,邢秀梅,王桂武,宋興超,楊福合*
(1.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特產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2109;2.吉林省省部共建特種經濟動物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吉林 長春 132109)
?
水貂育種核心群選育研究
劉琳玲1,2,叢 波1,2,涂劍鋒1,2,邢秀梅1,2,王桂武1,2,宋興超1,2,楊福合1,2*
(1.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特產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2109;2.吉林省省部共建特種經濟動物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吉林 長春 132109)
在水貂育種核心群選育中,組建核心群,經過初選、復選、精選、同質選配等措施,培育出體型較大,繁殖力高,生長發(fā)育快,毛絨品質好,遺傳性能穩(wěn)定的左家黑色標準水貂優(yōu)良品種。結果表明:三個世代的選育,母貂的胎產仔數達到了5.58±1.72只,成活數5.33±1.81只;公貂的受配率為91.3%。公貂體重為(2.29±0.18)kg,母貂體重為(1.28±0.14)kg;公貂體長為(44.6±2.17)cm,母貂體長為(38.21±1.32)cm。毛絨品質也得到了提高。結論:水貂體重,體長,繁殖性能,毛絨品質均有所提高,基本達到預期目標。
水貂;核心群;選育
水貂屬于哺乳綱、食肉目、鼬科、鼬鼠,是一種珍貴的小型毛皮動物。其毛皮具有針毛挺直、靈活華麗、絨毛豐厚、保暖性強、皮板輕薄、柔韌結實等優(yōu)點, 因而成為小毛皮中的當家產品。全世界水貂皮貿易量每年已達5000萬張以上。我國水貂飼養(yǎng)業(yè)始于20世紀50年代, 至80年代中期已發(fā)展到年出口水貂皮500萬張的規(guī)模。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 水貂皮等珍貴毛皮由統(tǒng)一外貿出口變?yōu)榉砰_經營, 在國內、外市場自由交易, 因而更刺激了我國水貂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
為了提高吉林省水貂的種群質量,提高產品品質,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我們開展了左家黑色水貂育種核心群育種工作。
1.1 材 料
以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特產研究所毛皮動物養(yǎng)殖場為實驗基地建立左家黑色水貂育種核心群。
1.2 選育方法
在組建核心群之前,對原有種貂的生產性能,體型外貌逐個進行鑒定,根據鑒定結果,選擇優(yōu)良者組建選育核心群,閉鎖繁育,采取群體繼代法進行世代選育。
在封閉小群內逐代根據本身或同胞的生產性能、體型外貌、血統(tǒng)來源等進行嚴格的選種,每個世代在出生時間、飼養(yǎng)管理條件和選種標準上保持一致。由于選種目標始終一致,基因頻率可朝著同一方向改變,使變異積累而出現基因型和表型的顯著變化。具體做法是:每年對水貂進行初選、復選、精選。經過三次篩選后,保留最優(yōu)水貂進行育種繁殖,形成種貂群。采用避免近親交配(不單是指兄弟姐妹交配,也包括父婦,母子、堂兄弟與堂姐妹間以及表親間的交配)的隨機交配方式,避免群體近交系數過快增長。具體做法是:把水貂群公母都分成4個小組,在交配時,把不是近親的公母進行隨機交配。
1.3 選種指標
1.3.1 初 選 母貂的選種指標有以下幾點:(1)妊娠期:55 d以內;(2)產仔日期:5月5日之前;(3)胎產仔數:一窩實際的產仔數(其中包括死胎、畸形在內);(4)產活仔數:一窩所產下活的仔水貂(狐)數;(5)斷奶成活率:斷奶仔貂數/窩產活仔數×100%。
公貂的選種指標有:(1)配種能力:配種開始早,一個配種季節(jié)能交配10次以上;(2)精液品質:用顯微鏡檢查水貂精液的品質,看精子密度和活力。
仔貂的選種指標:仔貂重單位g。初生重(窩重)、斷奶(45日齡)重。
1.3.2 復選 仔貂的復選指標有:(1)換毛時間:從開始換毛到結束換毛的時間;(2)健康狀況;(3)體重;(4)體長:將貂體自然舒展平放于平板上畫線量取鼻端至尾根的垂直距離(cm)。
成年公貂、母貂的復選指標有:(1)換毛時間:從開始換毛到結束換毛的時間;(2)健康狀況;(3)體重;(4)體長:將貂體自然舒展平放于平板上畫線量取鼻端至尾根的垂直距離(cm)。
1.3.3 精選指標
(1)體重;(2)體長:將貂體自然舒展平放于平板上畫線量取鼻端至尾根的垂直距離(cm);(3)被毛顏色:具有本品種毛色特征,全身一致,無雜色毛;(4)針毛長:用直尺貼皮膚量取針毛長度。分別取背部中線1/2處,十字部、臀部、和腹部的毛樣進行分析(mm);(5)絨毛長:用直尺貼皮膚量取針毛長度。分別取背部中線1/2處,十字部、臀部、和腹部的毛樣進行分析(mm);(6)針毛細度:用密度儀測量針毛最粗的部位直徑長。取背部中線1/2處,十字部、臀部、和腹部的毛樣,測量最粗部位即膨大部直徑(μm);(7)絨毛細度:用細度儀測量絨毛部位的直徑長。取背部中線1/2處,十字部、臀部、和腹部的毛樣,測量最粗部位即膨大部直徑(μm);(8)毛密度:用體視鏡測每平方厘米面積上的毛束數量(P),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測定每個毛束中所含毛絨的數量(H),計算出毛密度(N):N=P×H;(9)毛的光澤:是否亮;(10)健康狀況:是否生病。
1.4 數據處理
應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 10.0進行處理,數據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
2.1 核心群組成情況
根據選種標準,毛絨品質(顏色、光澤、長度、細度、密度、彈性、分布等)、體型大小、體質類型、體況肥瘦、健康狀況、繁殖能力等綜合指標逐頭仔細觀察鑒別,選優(yōu)去劣。對選定的種貂統(tǒng)一編號,建立系譜,登記入冊。2011年,共挑選種貂252只,其中成年種貂為87只(成年公貂0只,成年母貂87只),仔貂為182只(仔公貂70只,仔母貂112只)。2012年,共有種貂204只,其中成年種貂為111只(成年公貂12只,成年母貂99只),仔貂為93只(仔公貂41只,仔母貂52只)。2013年,共有種貂201只,其中成年種貂為87只(成年公貂0只,成年母貂97只),仔貂為104只(仔公貂46只,仔母貂58只)(表1)。
表1 核心群組成情況表
2.2 繁殖性能
2012年可能由于氣候的原因,母貂的繁殖性能2011年較低,但是2013年公貂的繁殖性能比2012年提高。見表2。
表2 母貂繁殖性能
2.3 體重和體長
公貂和母貂的體重和體長經過每年的初選,復選,精選以后均有所提高。見表3。
2.4 毛絨品質
經過三年的篩選,水貂的毛絨品質有所提高。見表4。
水貂的育種關鍵在于選種。本研究根據育種方向和育種指標,制定了嚴格的選種標準。初選:分窩時進行。當年仔貂應選擇出生早,公貂5月5日前出生,母貂5月10日前出生,而且發(fā)育正常,系譜清楚,食欲旺盛,無雜毛,無自咬病。胎平均產仔5只以上。1~3歲成年母貂應選擇發(fā)育正常,交配順利,妊娠期在55 d以內,窩產仔數4只以上,母性強,乳量充足,所產仔貂發(fā)育正常的母貂(按140%選擇)。復選:9月中旬,根據生長發(fā)育情況、體型大小、體重高低、體質強弱、毛絨色澤和質量、換毛遲早等對成齡貂和幼貂進行逐頭選擇。在成年種貂中根據秋季換毛時間、秋季換毛速度、毛絨品質、體況、健康狀況和后裔鑒定成績選擇種母貂 (按120%選擇)。精選:12月打皮前,根據毛絨品質(顏色、光澤、長度、細度、密度、彈性、分布等)、體型大小、體質類型、體況肥瘦、健康狀況、繁殖能力等綜合指標逐頭仔細觀察鑒別,選優(yōu)去劣。對選定的種貂統(tǒng)一編號,建立系譜,登記入冊。
表3 初選、復選、終選公母貂平均體重、體長測定結果
表4 各個部位的針毛長和絨毛長測定結果
在左家黑色水貂育種核心群中,進行品質選配時采取同質選配的方法,加強選配,促進性狀改良和品種選育。根據遺傳學理論,利用傳統(tǒng)選育的方法,建立適合吉林地區(qū)的黑色標準水貂良種核心群。培育出體型較大,毛色深黑,背腹毛色一致,全身無雜毛,針絨毛比例適中,針毛短、平、齊、細、密,絨毛柔軟、豐厚,繁殖力高,生長發(fā)育快,適應性強,遺傳性能穩(wěn)定的左家黑色標準水貂優(yōu)良品種。
經過三年的選配和選育,對現有育種核心群體型外貌、繁殖性能及毛絨品質各指標開展了測定和對比分析,使整個育種核心群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本研究中,現有育種核心群的母貂的胎產仔數達到了(5.58±1.72)只,成活數(5.33±1.81)只;公貂的受配率為91.3%。公貂體重為(2.29±0.18)kg,母貂體重為(1.28±0.14)kg;公貂體長為(44.6±2.17)cm,母貂體長為(38.21±1.32)cm。毛絨品質也得到了提高。
[1] 佟煜人, 錢國成. 中國毛皮獸飼養(yǎng)技術大全[M]. 北京: 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 1990:114-119.
[2] 李艷麗,馮艷忠.水貂及其經濟價值[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1:114.
[3] 鐘 偉,李光玉,劉晗璐,等.水貂育種核心群初步構建[J] .中國畜牧獸醫(yī),2013:206-209.
[4] Gabrielle Lagerkvist, Johansson, K Lundeheim N . Selection for litter size, body weight, and pelt quality in mink (MusteIa vison): Correlated Responses[J]. J Anim Sci, 1994, 72:1 126-1 137.
[5] Koivula M,Stranden I,Mantysaari E A. Direct and maternal genetic effects on first litter size, maturation age, and animal size in Finnish minks[J]. J Anim Sci, 2009, 87:3 083-3 088.
[6] 李志鵬,李光玉,鐘 偉,等.水貂配種對比研究[J] .中國畜牧獸醫(yī),2011,38(2):255-259.
[7] 孟昭式. 水貂配種次數和時間與產仔的關系[J] .經濟動物學報,1985,4(9):17-18.
[8] Andrzej zalewski,Magdalena bartoszewicz. Phenotypic variation lf an alien species in a new environment: the body size and diet of American mink over time and at local and continental scales[J].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2,105:681-693.
[9] 劉君君,盧亞楠,金禮吉,等.中國毛皮動物養(yǎng)殖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 .中國皮革,2007(36):18-21.
[10] 寧方勇,王春生,李 昊,等.重復交配對雌性金州黑色標準水貂繁殖性能的影響[J] .經濟動物學報,2011,15(1):6-9.
[11] 周 平,林振營,林泳祥,等.種豬育種核心群基礎群的組建[J] .豬業(yè)科學,2012(6):90-91.
[12] 任建存,昝林森.秦川牛開放核心群育種體系的建立及基本參數研究[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7(4):69-70.
[13] 李 杰,方建強,黎立光,等.昆明犬育種核心群選育的研究[J] .家畜生態(tài)學報,2005,26(4):20-23.
[14] 張 沅.家畜育種規(guī)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15] 趙云煥,趙 聘.淮南麻鴨本品種選育實施方案研究[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5(12):3 548-3 549.
[16] 于若蓮,葉建超,鄧延才.自貢黑山羊品種選育報告[J] .四川畜牧獸醫(yī),2005,6:31-35.
[17] 占 堆,土登達杰.藏豬本品種選育研究[J] .四川畜牧獸醫(yī),2009(6):42-45.
[18] Foddai A,Green L E,Mason S A,et al.Evaluating obeserver agreement of scoring systems for foor integrity and footrot lesions in sheep[J].BMC Veterinary Research,2012,8(1):65.
[19] Herold P,Roessler R,Willam A,et al.Breeding and supply chain systems incorporating local pig breeds for small-scale pig producers in Northwest Vietnam[J].Livestock Science,2010,129(1):63-72.
[20] Cabria M T,Michaux J R,Gomez-moliner B J,et al.Bayesian analysis of hybridization and introgression between the endangered european mink (Mustela lutreola) and the polecat (Mustela putorius) [J].Molecular Ecology,2011,20:1 176-1 190.
Study on Selective Breeding of the Core Flock of Mink
LIU Lin-ling1,2, CONG Bo1,2, TU Jian-feng1,2, XING Xiu-mei1,2,WANG Gui-wu1,2, SONG Xing-chao1,2,YANG Fu-he1,2*
(1.InstituteofSpecialWildEconomicAnimalsandPlants,CAAS,Changchun,Jilin132109,China;2.StateKeyLaboratoryofSpecialEconomicAnimalMolecularBioloy,Changchun,Jilin132109,China)
To cultivate bigger Zuojia black mink with higher reproductivity, fast growth, quality plush and genetic stablity, the current study undertook the selective breeding of core mink flock by establishing core flock based on primary and fine selction of rank, quality, affinity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he three-generation selection,the litter size of female mink reached 5.585.58±1.72, survival number reached 5.33±1.81, and matching rate of male mink was 91.3%; male mink weight was (2.29±0.18)kg, female mink weight (1.28±0.14)kg; the male mink body length (44.6±2.17)cm, female mink body length (38.21±1.32)cm and the plush quality being improved. In conclusion, the selective breeding improved the weight, body length, reproductivity, plush quality of mink in general.
mink; core breeding flock; selective breeding
2014-04-09,
2014-05-08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07BAI38B03)
劉琳玲(1982-),女,福建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特種經濟動物遺傳育種研究。
*[通訊作者] 楊福合(1956-),男,河北人,博士生導師,研究員,主要從事特種經濟動物遺傳育種研究。E-mail:yangfh@126.com
S811.6
A
1005-5228(2015)01-0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