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存柱(山東省社會科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2)
《呂氏春秋》補遺
林存柱*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2)
《呂氏春秋》是秦朝丞相呂不韋主編的巨著,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原名可能叫《春秋》,后人稱之為《呂氏春秋》《呂覽》?!秴问洗呵铩酚惺o(各五篇)、八覽(各八篇)、六論(各六篇),共一百六十篇;另外,十二紀后附有“序意”一篇。《呂氏春秋》是在呂不韋組織下集體編撰而成,記錄了當時人對自然社會的權(quán)威認識?!秴问洗呵铩飞婕暗念I(lǐng)域雖多,但其中的思想是前后貫通的?,F(xiàn)存的《呂氏春秋》,八覽的“有始覽”只有七篇。從《呂氏春秋》編寫結(jié)構(gòu)十分嚴密整齊來看,八覽的第二覽顯然是遺失一篇,這是大家公認的。本文試補的也正是遺失的這一篇。
古籍的閱讀已十分困難,補遺可以說是難上加難。依本人的才學興趣,從來沒此奢望。試補《呂氏春秋》之遺,不過是個巧合而已。1994年前后,為了弄清古代的一些問題,先后閱讀了早期的部分古籍。知道《呂氏春秋》遺失一篇后,也未動補遺之心。隨著對古代中國太陽歷探究的深入和對諸書成書年代的思考,對《呂氏春秋》遺失一篇的原因有所領(lǐng)悟。于是按照此思路,對《呂氏春秋》八覽的第二覽(“有始覽”)進行復原。經(jīng)過反復推敲,1995年3月,完成了復原工作。由于做此事是出于愛好,有始覽的第八篇一直在書廚中放著,從未示人。2011年,由于工作量上的原因,才想到是否將文稿發(fā)表。經(jīng)仔細考慮認為,還是發(fā)表出來共行家批評鑒定好。如無可取之處,就算是拋磚引玉。當時雖未發(fā)出,收獲是做了點滴修改。
本人復原的是八覽第二覽的第二篇“名類”,上篇是“有始”,下篇是“應(yīng)同”。關(guān)于補遺的“名類”篇的內(nèi)文,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即什么是“易”?否則,很容易產(chǎn)生誤解?!耙住弊质鞘裁匆馑迹可袩o定論。如果說“易”字是由“日”“月”組成,那么“易”字就是日月、日月變化、陰陽變化的意思。日出日落、月出月落,是最常見的日月變化。這種日月變化天天發(fā)生,看上去很“容易”。如果說“易”字是由“日”“勿”組成,那么“易”字就是天地、天地變化、季節(jié)變化、天氣變化的意思?!拔稹?,表示地上的萬物、天下的萬物。進一步說,“易”字就是“宇宙”“宇宙變化”的意思?!耙住北硎镜摹坝钪妗?,不是現(xiàn)代科學意義上的“宇宙”,而是普通人能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宇宙”,即直觀的“宇宙”?!坝钪妗边@一概念,在古代和今天都不常用。由于不常用,“易”字的本意漸漸被遺忘。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對季節(jié)變化、天氣變化的觀測研究,在西漢以前就有了“太陽歷”。北宋科學家沈括創(chuàng)制的“十二氣歷”,正是西漢以前就已應(yīng)用的古代“太陽歷”。中國古代“太陽歷”,不涉及“月亮”和“月”,一歲有四季、每季有三紀(孟仲季)、每紀有三旬、每旬有兩候、每候有五日、每紀有一氣、氣有初與中之分(節(jié)氣、中氣)、每歲二十四節(jié)氣。歷法只是人類對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的認識和總結(jié)。歷法要在實際中運用,還需要跟蹤式的測定和測定的種種工具。對天氣變化的跟蹤式測定,包括觀測日、觀測星、觀測節(jié)氣、記紀、記旬、記候、記日、測時辰、定日。定日,也就是確定今日是某歲某季某紀某旬某候某日,用于時間發(fā)布,如明日是夏至?!耙住笔枪糯臍v法工具,用來定日。確切地說,“易”是中國古代的歷法工具,是“宇宙儀”“天地變化模擬儀”。易形如圓盤,圓周刻有各季各紀各旬各候各日各節(jié)氣,易有標記,標明所在的日子。古人認為,天地之間以“氣”相連。最初,把“氣”分為八種?!鞍藲狻?,就是艮氣、震氣、巽氣、離氣、坤氣、兌氣、乾氣、坎氣。八氣的分界點就是農(nóng)耕八節(jié),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鞍孙L”則由“八氣”分別產(chǎn)生。后來,又把“氣”分為十二種,對應(yīng)十二紀。明白了什么是“易”、什么是“八氣”,其他的都變得簡單了。
名 類
以下是本人復原的“名類”篇的全文。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陰陽合德,八氣相蕩。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日月相推幽明生也,寒暑相推則歲成矣。圣人設(shè)易觀象,以明兇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故知幽明之故、陰陽材物之精。旁行不留,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人民禽獸之情。一陰一陽謂之道,終而復始謂之易。繼之者生也,承之者善也。易有太一,太一生兩儀,兩儀出陰陽,陰陽生四象,四象生八氣。八氣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天地之大德曰生,始生之者,天也;養(yǎng)成之者,地也。夫萬物者,雷以動之,風以散之,日以烜之,雨以潤之,澤以說之,霜以君之,冰以藏之,山以止之。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日;潤萬物者,莫潤乎雨;說萬物者,莫說乎澤;君萬物者,莫嚴乎霜;藏萬物者,莫堅乎冰;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山。蒂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孳頤乎坤,說言乎兌,戢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變動不居,周流八虛,離而復合,終則復始。數(shù)往者逆也,知來者順也。震為雷、為電、為東方、為春分、為倉門、為反生、為青、為足。巽為風、為木、為東南、為立夏、為陰洛、為長、為紫、為腓。離為日、為火、為南方、為夏至、為上天、為高、為赤、為股。坤為雨、為水、為西南、為立秋、為玄委、為蕃、為大赤、為腹。兌為澤、為露、為西方、為正秋、為倉果、為爛、為白、為心。乾為霜、為金、為西北、為立冬、為新洛、為殺、為黃、為口舌??矠樵?、為冰、為北方、為冬至、為葉蟄、為隱伏、為玄黃、為耳目。艮為山、為土、為東北、為立春、為天留、為成、為黑、為手。昔者圣人之作易,將以順性命之理。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變通者,趨時者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應(yīng)而利生也,情感相違而害成也。解在乎類固相召,氣同則合,聲比則應(yīng)也。
B229.2
A
1004-4310(2015)02-0147-02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2.035
2014-11-26
林存柱(1962-),男,山東梁山人,山東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