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琴(阜陽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院,安徽 阜陽 236037)
□語言學(xué)研究
漢語方言正反問句類型學(xué)探討
王 琴*
(阜陽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院,安徽 阜陽 236037)
現(xiàn)代漢語方言正反問句有“VP-neg-VP”“VP-neg”“K-VP”三種基本類型,諸類型在分布上錯綜復(fù)雜、層次疊加,很多方言有幾種形式“并存”現(xiàn)象。這些“并存”形式歷史上可能經(jīng)歷了一個“此消彼長”演變,最終形成共時平面上“并存消長”態(tài)勢。
方言;正反問句;分布特點;類型學(xué)
現(xiàn)代漢語正反問句法格式有“VP-neg-VP”“VP-neg”兩種基本形式,其中以“VP-neg-VP”型為主,這種基本格式有完整式,也有省略式,方言中還有“K-VP”格式。那么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的正反問句就有“VP-neg-VP”“VP-neg”“K-VP”三種基本類型。
“VP-neg-VP”型正反問句在方言中分布最廣,北方方言、吳語的大部分、西南官話的大部分、閩語、粵語、客家話(據(jù)朱德熙1985、1991)等都采用這種句式。其在各大方言中的表現(xiàn)為:如果是單音節(jié)一致性很強,都為“V-neg-V”形式,如果是雙音節(jié)則呈現(xiàn)出不同的變式,具有不同的類型傾向。
如動詞“V”后帶有賓語“O”的“VO-neg-VO”型,在南北方言中就呈現(xiàn)出不同的分布傾向:北方方言主要使用后省式“VO-neg-V”類型,這種句式大致分布于從河南、河北、山西一直到陜西、甘肅、青海的廣大地區(qū);南方方言主要使用前省式“V-neg-VO”類型,這種句式主要分布于吳語、閩語、粵語、客家話、西南官話以及部分北方方言如東北、山東等地(據(jù)朱德熙1991)。但實際情況顯然要復(fù)雜,這兩種句式的分布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有些方言如湘語、贛語、客家話的一些地方以及少數(shù)北方話中,這兩種句式都并存使用。從目前方言的實際情況來看,前省式“V-neg-VO”的使用范圍在逐漸擴大,一方面兩種句式并存地區(qū)以使用前省式“V-neg-VO”為總趨勢;另一方面,前省式“V-neg-VO”句式正慢慢滲透到北方話區(qū),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北方話區(qū)所接受。
前省式“V-neg-VO”型在語言學(xué)上屬于“蒙后省”,后省式“VO-neg-V”型屬于“承前省”,按照一般思維習慣,“承前省”在信息鏈上更符合人們的心理認知態(tài)勢,但實際情況則相反,前省式“V-neg-VO”型的使用在現(xiàn)代漢語中越來越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究其原因:
① 語義指向統(tǒng)一。前省式“V-neg-VO”型的語義指向比較單一,兩個“V”同時都指向后面的“O”;而后省式“VO-neg-V”中,前一個“V”語義指向其后的“O”,后一個“V”語義則指向前面的“O”,同一個句式中同時出現(xiàn)兩種語義指向,一個后指,一個前指,不利于語義的理解。
② 焦點分布集中。疑問句的功能在于傳遞疑問信息,正反問句的疑問信息是通過謂詞的正、反相疊傳遞的,疑問信息即疑問焦點,正反問句的疑問焦點為“V”“neg-V”兩項,前省式“V-neg-VO”型中,“V”和“neg-V”緊鄰,焦點相對集中;后省式“VO-neg-V”型中,“V”和“neg-V”中間被“O”隔開,焦點比較分散。
③ 類推互動促進?!癡P-neg-VP”句式歷史上省略式先出現(xiàn)于“VO-neg-VO”型中,后來類推到“AB-neg-AB”句式中,由此仿造出“A-neg-AB”型,“A-neg-AB”型的普遍使用反過來又促進了前省式“V-neg-VO”型的普及和發(fā)展。
在“V-neg-VO”型方言中,還有一種 “VV(O)”緊縮形式,這種形式有點像動詞的重疊式,其實不然,就目前發(fā)表的材料看,這種緊縮式在官話方言、吳語、閩語、客家話、平話等方言區(qū)中都有分布。這種緊縮式有兩種類別:省略否定詞的省略式;否定詞和前面動詞或后面動詞融合成一個音節(jié)的融合式。在類型分布傾向上,官話和吳語主要采用省略式,閩語、客家話、平話主要采用融合式,這可能跟方言之間的親疏、淵源關(guān)系有關(guān)。下面略舉幾例:
(1)江淮官話:
吃吃飯哪?吃不吃飯哪?
有有我的?有沒有我的?(湖北隨州話)
洗洗衣服?洗不洗衣服?
紅紅?紅不紅? (江蘇泗陽話)
(2)西南官話:
你認認得他?你認不認得他?
她漂漂亮?她漂不漂亮? (重慶話)
(3)中原官話:
致事他知道知道?這件事他知道不知道?
致朵花香子很,是是?這朵花香得很,是不是?(甘肅舟曲話)(邵敬敏等2010:225)
(4)吳語:
晚稻種(勿)種來?晚稻種不種?
買(勿)買西瓜來?買不買西瓜?
伊城里頭去(勿)去來?他城里去不去?(浙江嵊縣話)(朱德熙1991:327)
在官話方言和吳語中,“VV(O)”式主要表現(xiàn)為省略否定詞的省略式。
(5)閩語:
Ny44sεn45nε? 你洗(唔)洗
ny44mεm45mε? 你買(唔)買?ny44k’ng45η? 你考(唔)考?
(福州話)(朱德熙1991:325,略有改動)
福州話中,否定詞“唔”[η’]跟前面動詞融合成一個音節(jié)(據(jù)朱德熙 1991),在緊縮式中變成了帶[n mη]的鼻音尾音節(jié)。
(6)客家話:
明朝你去5去贛州?
明天你去不去贛州?
那股賴子靈5靈氣?
那個男孩兒機靈不機靈?(江西于都話)
做24做工?干活不干活?
削24削皮?削皮不削皮?
曾24曾洗衫?洗沒洗衣服?(福建長汀話)
飛得高35高?飛得高不高?
曾35曾洗腳?洗腳了沒有?
喜35喜歡這件?喜不喜歡這件? (福建連城新泉話)(邵敬敏等2010:225)
在閩語和客家話中,“VV(O)”式主要表現(xiàn)為否定詞與前面動詞融合成一個音節(jié)的融合式。
(7)平話:
nei122x i53m x i53x t33ηao21? →nei122x i53m i53x t33ηao21? 你去不去學(xué)校?
mei122iu53mo iu53tsin12?→ mei122iu53miu21tsin12? 你要不要錢?(廣西橫縣話)(邵敬敏等2010:226)
在平話中,“VV(O)”式則主要表現(xiàn)為否定詞與后面動詞融合成一個音節(jié)的融合式。
上面這些方言中,緊縮式與原式在方言中并存使用,這樣判斷“VV(O)”式是“V-neg-VO”的緊縮形式也合情理,但在有些方言中,“VV(O)”式似乎并不能按緊縮式理解。 據(jù)羅福騰(1996),在山東的招遠、長島等地也存在“VV(O)”式的說法,如:
(8)你去去?/這是是你的東西?/你肯肯給他?/愿愿意吃干飯?(招遠話)
你會會?/花兒香香?/家干干凈?/電影好好看?(長島話)
山東招遠、長島等地的“VV(O)”式用緊縮解釋似乎不通,因為在這些地方并沒有并列的“V-neg-VP”式的說法(歷史上某一時期當?shù)厥欠裼羞^這種形式今無從查考),而且周圍鄰近方言也沒有“V-neg-VP”形式正反問句存在。羅福騰(1996)認為這不是緊縮的結(jié)果,而是一種用動詞重疊表反復(fù)問的用法。(羅福騰1996:231)當然,對此種句式的性質(zhì)問題還有待作進一步確認。
現(xiàn)代漢語中“VP-neg”型正反問句有兩個來源:一是歷史上獨立的“VP-Neg”句式的遺留;一是“VP-neg-VP”句式的省略,這兩種來源不同但形式完全相同句式的并存,是不同歷史層次演變的結(jié)果。如何判斷這兩種性質(zhì)不同但形式完全相同的句式?學(xué)界的觀點傾向于:凡是可以補出省略成分且句子語義基本不變的是省略式,如果不能補出省略成分或者補出省略成分后語義發(fā)生改變的是遺留式。
現(xiàn)代漢語很多方言中都有“VP-neg”型正反問句存在,東北方言口語中正反問句主要使用“VP-neg”型,只在寫文章等書面語中才會使用“VP-neg-VP”句式。另據(jù)朱德熙(1991)、黃伯榮(1996)、羅福騰(1996)、邵敬敏等(2003)、郭校珍(2005)等,山東、河北部分地區(qū),山西、陜西北部、青海、甘肅等地方言口語中正反問句也主要使用“VP-neg”型。如:
(9)看電影不?看電影不看?
說清楚沒?說清楚沒有?
他知道不?他知道不知道?
(東北話)(黃伯榮1996: 694)
(10)你愿意去不? 你想開嘍不?
他比你高不? (山東聊城話)
今門兒開會不? 你還記得不?
能干活不? (山東平邑話)
掃干凈了沒? 臉紅了啊沒?
手里有錢沒價?(山東淄川話)
找到他了沒? 想起來了沒?
天亮了沒?(山東棗莊話)
(羅福騰1996:229、232)
(11)你去哎口 拜 ? (河北獲鹿話)
(邵敬敏等2010: 227)
中啊不?行不行?吃了沒?吃了沒有?
你想去啊唄?你想不想去?
你上北京去過沒?你去沒去過北京? (河北邢臺話)(郝世寧2010: 39)
(12)他吃飯勒不?(山西婁煩話)
家里熱呀不?(山西陽泉話)
第明你進城勒不?(山西平遙話)
你圪兀兒呀不?(山西五臺話)
(郭校珍2005: 52)
(13)你想家也不?
你是那哥哥的(他哥哥)也不是?
你明兒能來也不?
你北京去過也沒? (陜北清澗話)
(朱德熙1991: 323)
這個人你認得嘞不?
這事到底有人管嘞沒?
你找見找得著他也不?
電影你看囒沒? (陜北話)
(邵敬敏等2003: 45)
(14)你飯吃了沒?
你地種的會哩不?你會種地不會?
鍋里飯哈有倆不?鍋里還有飯沒有?
(青海西寧話)(朱德熙1991: 323)
“VP-neg”型正反問句在北部方言中分布相當廣泛,且呈連片之勢,比較而言,南部方言雖不及北部方言廣泛,但在吳語、閩語、湘語中也不少見,粵語中整體雖使用“VP-neg-VP”句式,偶爾也能見到“VP-neg”形式。如:
(15)爾去弗?你去不去?
佢去未?他去沒去?
爾有鈔票無?你有沒有錢?
(浙江金華話)(黃伯榮1996: 701)
今么去勿?今天去不去?
諾同意勿啦?你同意不同意???
渠哭口 伐 ?他哭了沒有?
諾作業(yè)做好的勒口伐 ?你作業(yè)做好了沒有???(浙江寧波話)(阮桂君2009: 255)
(16)你買書不? (湖南湘鄉(xiāng)話)
你去唱歌不啰? (湖南婁底話)
你崽伢子過年回來不?(湖南湘潭話)你還想吃土豆燉牛肉不啦?
(湖南長沙話)(邵敬敏等2010: 227)
(17)a 厝里有人無?屋里有沒有人?
伊有聰明無?他聰明不聰明?
汝有來無?你來了沒有?
汝有食丸子無?你吃元宵了沒有?
B 食未?吃了沒有?
食飯未?吃飯了沒有?
行勿 曾 ?走了沒有?
割稻勿曾 ?割稻子沒有?
(福建莆田話)(黃伯榮1996: 703)
據(jù)黃伯榮(1996),上例 a式為省略形式,因為莆田話里有相應(yīng)的非省略式;b式不是省略形式,因為莆田話里沒有相應(yīng)的非省略式說法。
(18)汝你有字典無?
汝有去看電影無?
面有紅無?
伊去上班未? (福州話)
(陳澤平2004: 457)
你去無?你去不去?
(閩南宜蘭話)(余靄芹1992: 283)
據(jù)余靄芹(1992),閩南的宜蘭、臺中、揭陽等地方言中,中性問句主要也是“VP-neg”型。
(19)你食咗飯未?你吃過飯沒有?
阿江落班未?阿江下班沒有? (廣州話)
(邵敬敏等2010: 228)
[n ?55]飯熟未???
你有錢35唔?
你中意廣州唔呀?
(廣東臺山話)(余靄芹1992: 282)
對于“K-VP”型問句是否正反問句,學(xué)界存有爭議,從歷史演變角度而言,我們把它看作是方言中正反問句的一種變式。
學(xué)界普遍認為“K”是個疑問副詞,其在不同的方言里讀音不同,寫法也不一,自朱德熙(1985)后,這種句式曾引起過學(xué)界的廣泛關(guān)注。“K-VP”型問句在普通話中已銷聲匿跡,在方言中主要分布于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和吳語的部分地區(qū),此外,江西、廣東的客家話以及膠東半島等北方方言的部分地區(qū)也有分布,其分布區(qū)域并不是很廣?!癒”在不同的方言中寫法各異,主要有:“可、克、格、果、咸、給、阿”等,其中大多數(shù)聲母都讀舌根音,對于這種句式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我們在前面演變章已進行過描述和探討,此處不再贅述,下面略舉幾例,以窺其在方言中的分布情況。如:
(20)江淮官話:
你克相信?你相信不相信?
你克喜歡看電影?你喜歡不喜歡看電影?
你來聞聞這朵花克香?
你聞聞這朵花香不香?
(合肥話)(朱德熙1985:12)
他克來?他來不來?
他克來吱?他來了沒有?
我講的克對?我講的對不對?
(安徽巢縣話)(黃伯榮1996:693)
可酸???酸不酸?
你去看看他可在?
你可有錢?
你可曾去過上海?
(江蘇東臺話)(張敏1990)
你果買筆?你買不買筆?
他果喜歡你?他喜歡不喜歡你?
地下果干凈?地面上干凈不干凈?
(江蘇如東話)(季春紅2002:69)
(21)吳語:
耐阿曉得?你知道不知道?
耐看阿好?你看好不好? (蘇州話)
(朱德熙1985:10)
身體個好啊?
他粳來略? (江蘇靖江話)(張敏1990)
可要吃?要不要吃?
可是你家兄弟?是不是你家兄弟?
可去過?去沒有去過?
可漂亮?漂亮不漂亮?(揚州話)
(黃伯榮1996:709)
據(jù)張敏(1990),靖江話中,未然體正反問用“個 VP”(“個”即“可”)形式,已然體正反問用“粳VP”(“粳”即“可曾”合音)。
(22)西南官話:
你格認得?
你認得不認得?
你格說了?你說了沒有?
(昆明話)(朱德熙1985:11)
桃子給好吃?
小朋友今天給上課去?(云南巧家話)
下午給去游泳?
廣州的荔枝給甜?
(云南鶴慶話)(張敏1990)
(23)中原官話:
外邊是不下雨?
他是沒考上大學(xué)?
家兒是不寬敞?
孩子是沒哭? (山東榮成話)
你是不害怕?是沒有人兒?
你是不看見?你看得見看不見?
是沒看得完這本書?看沒看完這本書?
(山東牟平話)(錢曾怡2001:300)
你可[k’?]去?你去不去?
你可[k’e i]去?你去了沒有?
你可[k’?] 愛看戲?
你可[k’e i]到過北京沒[man]?(河南固始話)
他可[k’?]是你哥哥?
他可[k’e i]有兒子?
你可[k’?]吃飽了?
鍋里可[k’e i]有飯?
(安徽亳州話)(張敏1990)
山東方言中,“K-VP”型問句中的“K”經(jīng)常由“是不”和“是沒”等充當,形成“是不/是沒+ VP”結(jié)構(gòu),與普通話的“肯定+否定”(VP+不/沒VP)結(jié)構(gòu)層次不同;“是不”、“是沒”內(nèi)部結(jié)合緊密,“不”、“沒”都讀輕聲,且只用于表達疑問語氣;功能上“是不+VP”主要詢問未然情況,“是沒+VP”主要詢問已然情況。(錢曾怡2001:300)
據(jù)張敏(1990),固始話中,疑問副詞“可”在讀音上存在“體”的區(qū)別,未然體讀[k’?],已然體讀[k’e i]。亳州話中,未然體、已然體中的“可”都讀[k’?],但當動詞為“有”時讀[k’e i],說明[k’e i]的讀音可能與“有”有關(guān)聯(lián)。
(24)客家話:
你咸買得倒?你買不買得到?
你咸冇錢?你有沒有錢?
介只妹仔咸靚?
那個女子漂亮不漂亮?
(廣東新豐客家話)(黃伯榮1996:714)
你am食茶?
你am前到過北京?
am會落雨?
你am前看過該個電影?。?/p>
(江西全南客家話)(張敏1990)
據(jù)張敏(1990),江西全南等縣客家方言里有一種較特殊的“K-VP”型正反問句,“K”的讀音是零聲母、陽聲韻[am],全南話未然體正反問用“[am] VP”形式,已然體正反問用“[am]前 VP”形式,其中的“前”疑為“曾”的音變形式。
現(xiàn)代漢語中的正反問句還有用謂詞的雙音節(jié)甚至多音節(jié)構(gòu)成的形式,在方言中多采用“A-neg-AB”省略式,很少使用完整式,這種省略式是受“V-neg-VO”類推的結(jié)果,目前無論在南方方言還是北方方言都大量使用。此外,方言中還有一些其他的正反問形式,如:“有-neg-VP”形式、“V-neg-V得 C”形式等,由于這類句式通行地域狹窄,且漢語方言情況又復(fù)雜多變,本文對此不再贅述。
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就目前發(fā)表的材料來看,參考邵敬敏等(2010)的調(diào)查,我們把漢語方言正反問句大致作如下歸類:
①“VP -neg-VP”型,含“V -neg-V”“AB-neg-AB”型及各種變式,如:“VO-neg-VO”“VO-neg-V”“V-neg-VO”“VVO”、“A-neg-AB”“AB-neg-A”等類型。
②“VP -neg”型。
③“K-VP”型。
④ 其他類型,如“有-neg-VP”“有-neg-VP?有”“V-neg-V得C”等。
漢語方言正反問句諸類型在分布上錯綜復(fù)雜,并非“一刀切”樣界限分明,很多方言中往往有兩種、少數(shù)方言甚至有幾種形式“并存”使用現(xiàn)象。當然“并存”并非“并駕齊驅(qū)”,有的以一種為主,有的兩種都比較普遍,這些“并存”形式歷史上可能經(jīng)歷了一個“此消彼長”的演變,最終形成共時平面上“并存消長”的態(tài)勢。除“并存消長”外,邵敬敏等(2010)認為漢語方言在分布上還有兩個比較重要的特點:
一是“對立互補”。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北方方言與南方方言(包括中部方言)的對立互補,南方方言內(nèi)部的對立互補。
北方方言與南方方言的對立互補主要表現(xiàn)為:正反問句的三種基本形式中,“VP-neg”型主要用于北方方言、吳方言及閩方言,其他方言只有少數(shù)使用;“V-neg-VO”主要用于南方方言,“VO-neg-V”主要用于北方方言,在湘語、贛語和粵語中的部分地區(qū)也有使用;“K-VP”型是近代漢語的遺留格式,主要用于江淮官話、吳語、西南官話和膠東半島等部分北方官話,江西、廣東的客家話也有少量使用。南方方言內(nèi)部的對立互補主要表現(xiàn)為:吳、湘、粵方言使用“有-neg-VP”句式進行提問,在具體使用時這幾種方言也有差異,而閩、贛、客家方言很少使用這種句式進行提問;吳、湘、粵、客家方言使用“V-neg-V得 C”句式進行提問,而贛、閩方言很少使用這種句式進行提問。
一是“重疊交叉”。正反問句的三大類型,“VP-neg-VP”型在現(xiàn)代方言中是基本形式,尤其是“V -neg-V”(單音節(jié))形式幾乎每個方言都使用。“VP-neg”型既可以看作是歷史的遺留,也可以看作是現(xiàn)代的省略形式,在北方方言、吳方言、閩方言中這種形式都經(jīng)常使用,其他方言也有使用,這種形式的使用范圍也很大?!癒-VP”型作為近代漢語的遺留,只在北方方言、吳方言及客家方言部分地方使用,使用范圍在逐漸萎縮。這三大類型在各方言中并非界限分明、井井有條,往往呈現(xiàn)重疊、交叉現(xiàn)象,至于各種變式情況的使用,更呈現(xiàn)錯綜復(fù)雜格局。(邵敬敏等2010:235)
總之,漢語方言正反問句在分布上并非井然有序、有條不紊,而是類型交錯、層次疊加。對漢語方言正反問句類型學(xué)研究要從歷時共時兩個層面、時間空間兩個視角入手,既考察地域毗鄰與隔離形成的方言間相互影響與滲透情況,又考察歷史演變與傳承因素造成的方言間的類型差異,這樣對于同一個方言中出現(xiàn)各種類型及變式并存消長、重疊交叉現(xiàn)象就不難理解。一句話,漢語方言類型分布體現(xiàn)的是一種“整齊與交錯并存,有序與無序共現(xiàn)”(邵敬敏等2010:236)的格局。
[英]伯納德?科姆里.2010.語言共性和語言類型:第二版[M].沈家煊,羅天華,譯.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陳澤平.2004.北京話和福州話疑問語氣詞的對比分析[J].中國語文,(5):452-459.
郭校珍.2005.山西晉語的疑問系統(tǒng)及其反復(fù)問句[J].語文研究,(2):49-61.
黃伯榮.1996.漢語方言語法類編[M].青島:青島出版社.
季春紅.2002.如東話“果 VP”句式的分析[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69-72.
羅 福 騰 .1996.山 東 方 言 里 的 反 復(fù) 問 句 [J].方言,(3):229-234。
錢曾怡.2001.山東方言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
阮桂君.2009.寧波方言語法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邵敬敏,王鵬翔.2003.陜北方言的正反是非問句 一個類型學(xué)的過渡格式研究[J].方言,(1):40-48.
邵敬敏,周娟,等.2010.漢語方言疑問范疇比較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xué)出版社.
余靄芹.1992.廣東開平方言的中性問句[J].中國語文,(4):279-286.
張 敏.1990.漢語方言反復(fù)問句的類型學(xué)研究:共時分布及其歷史蘊含[D].北京大學(xué)博士論文.
朱德熙.1985.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fù)問句[J].中國語文,(1):10-20.
朱德熙.1991.“V-neg-VO”與“VO-neg-V”兩種反復(fù)問句在漢語方言里的分布[J].中國語文,(5):321-332.
A Typological Discusion of Negative Questions in Chinese Dialects
WANG Qi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00)
There are three basic forms of negative questions in modern Chinese dialects: “VP-neg-VP”, “VP-neg-neg”, and“K-VP”, and these forms are anfractuous, overlying in distribution. There are some coexisting phenomena among many of these forms in dialects. These coexisting forms may have gone through a shifting period, and become a situation of “coexisting and declining” in the synchronic dimension.
dialects; negative question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ypology
H07
A
1004-4310(2015)02-0050-06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2.012
2015-01-03
安徽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基金項目(AHSKY2014D139)。
王琴,女,阜陽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教授,上海師范大學(xué)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專業(yè)博士,研究方向為現(xiàn)代漢語語法及漢語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