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忠
(安徽大學 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淮南文集》學術創(chuàng)新的思路與方法
陳廣忠*
(安徽大學 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淮南文集》,精選作者有創(chuàng)新性的論文 60余篇,分為五卷。本文從占領學術制高點、參與新發(fā)現(xiàn)的研究、介入重大學術爭議問題、同學術大家進行討論等四個方面,對其學術創(chuàng)新進行了剖析。對于當今研究生的培養(yǎng)乃至整個學界,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淮南文集》;59萬字;60篇;學術創(chuàng)新
阜陽師范學院 2000年與安徽大學聯(lián)合招收研究生,2014年實現(xiàn)研究生獨立招收培養(yǎng)。對于研究生科研方法的訓練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本人特意結合《淮南文集》的出版與自己的科研治學之路加以說明,希望對于當今研究生培養(yǎng)乃至整個學界,具有一定的裨益作用。
2014年7月,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作者的學術專著《淮南文集》。全書59萬字,精選作者已發(fā)表的有創(chuàng)新性的論文60余篇,分為《淮南子》研究、中國道家研究、中國文學與史學研究、音韻學和古文獻研究、附錄(序言、書評及主要著作目錄)等五卷,這部學術著作貫穿了作者長期堅守的獨立思維和學術創(chuàng)新的精神。
首先,占領學術制高點,這是進行學術創(chuàng)新的必備條件。作者潛心研究《淮南子》30余年,已經(jīng)出版主要專著23部,發(fā)表論文80余篇,而其中有關《淮南子》的專著 12部。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獨立的構架和內容。其中有中國第一部今譯今注本《淮南子譯注》,1990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茨贤鮿埠捅姸嚅T客的自然科學研究,代表了漢代的最高科技水平。專著《淮南子科技思想》,2000年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其中對《淮南子》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學、農(nóng)學、水利、氣象、物候、醫(yī)藥、養(yǎng)生、樂律、度量衡等眾多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了全面的闡述,使人可以一睹先賢們的杰出創(chuàng)造。在《天文訓》中,第一次完整而系統(tǒng)的確立了二十四節(jié)氣的內容,時隔二千余年,至今仍熠熠生輝。從西漢至1949年的二千多年間,主要的《淮南子》刻本、印本、抄本,約有150余種。而最重要的版本,當屬明代學者劉績補注的《淮南鴻烈解》。漢代學者許慎、高誘不諳天文、樂律,所以對《天文訓》注釋甚少。劉績的重大貢獻,就是對漢代的第一天書,作了大量的“補注”,使得我們能夠窺知古代天文、歷法、樂律等的奧秘。2012年黃山書社出版作者校理的劉績補注《淮南鴻烈解》,并出校記近千則,為學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版本。201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全本全注全譯淮南子》,洋洋百萬言。底本選用《四部叢刊》影抄的善本北宋本,并詳加???;注釋除了選用許慎、高誘原注外,又根據(jù)《說文》《爾雅》《廣雅》《方言》之記載,加以選擇;注音則依據(jù)《廣韻》《集韻》《韻鏡》以及上古、中古、當代語音演變規(guī)律,加以準確標音;譯文則以直譯為主,以信、達、雅作為基本要求。值得欣喜的是,2014年第五次印刷本,達到31000冊,已經(jīng)走向海內外。對于淮南王劉安的研究,1996年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劉安評傳》,其中對淮南國、淮南王、《淮南子》的諸多方面,進行了綜合研究。而其中最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觀點,就是確認淮南王之死,是漢武帝、政客、酷吏、父輩宿敵、門客等炮制的一大冤案。
《史記》中列出劉安謀圖帝位的第一條罪狀是這樣的:“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時為太尉,乃逆王霸上,與王語曰:‘方今上無太子,大王親高皇帝孫,行仁義,天下莫不聞。即宮車一日晏駕,非大王當立誰者!’淮南王大喜,厚遺武安侯金財物。”這條記載,乍看起來是天衣無縫,也被班固《漢書》、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等史書所收錄,但仔細推敲,卻難以自圓其說。其一,田蚡認為武帝無子的說法不能成立。漢武帝于漢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即位,時年16歲。建元二年(前139),漢武帝不到18歲,正值青春氣盛,而且后宮嬪妃成群,田蚡沒有理由斷定漢武帝以后就沒有兒子(武帝以后有六子)。其二,田蚡所說的皇位繼承關系,不合漢初規(guī)定。劉邦與劉盈、劉恒與劉啟,帝位皆為父子相承。即使?jié)h武帝一輩子沒有兒子,其父漢景帝共有 14個兒子,侄、孫一輩就更多了,根據(jù)從夏至商、周、秦、漢都是父子相襲或兄終弟及的帝位繼承制,劉安“當立”之說,純屬無稽。其三,與田蚡的身份、地位不合。田蚡是漢武帝生母王太后的親弟弟,與武帝是甥舅至親關系。作為長輩,怎么能對年僅十七八歲的皇帝外甥談論“宮車晏駕”和天子遴選的問題呢?這與長輩至親和太尉的身份,是根本不相符合的。
相似的內容,《史記》還有記載:“元朔五年,王日夜與伍被、左吳等案輿地圖,部署兵所出入。王曰:‘上無太子,宮車即晏駕,廷臣必征膠西王,不即常山王,諸侯并爭,吾可以無備乎!’”元朔五年(前124)漢武帝的長子劉據(jù)已經(jīng)5歲了,“上無太子”之詞顯然是捏造罪狀。由此可知,所謂“謀反”當皇帝的罪名,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其次,參與新發(fā)現(xiàn)、新思想等的研究,成為學術創(chuàng)新的重要陣地。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了帛書《老子》甲、乙本。1993年10月湖北荊門郭店出土竹簡《老子》甲、乙、丙本。重要失傳文獻的重見天日,改寫了中國的古代學術史?!痘茨衔募分杏?篇文章,對此皆有獨到的研究。
《老子》問世 2500多年來,比較有價值的版本就有600余種;研究的論文,可謂是累牘連篇。如何創(chuàng)新?1985年6期《復旦學報》發(fā)表作者《帛書老子的用韻問題》,從《老子》上古音用韻作為切入點,對帛書《老子》進行了全面的研究,結果有許多驚人的發(fā)現(xiàn):
解決了正確分章析句的問題。宋代學者王安石、司馬光、蘇軾、范應元,清代學者俞樾,以及后代不少學者,對《老子》一章斷成:“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卑凑詹瘯独献印酚庙崳敂喑桑骸盁o名〔耕部〕,天地之始〔之部〕也;有名〔耕部〕,萬物之母〔之部〕也。故恒無欲〔屋部〕也,以觀其眇﹙妙﹚〔宵部〕;恒有欲〔屋部〕也,以觀其所噭〔宵部〕。”兩個“名”字、“欲”字,是奇句的韻腳?!笆肌薄爸?,“妙”“噭”,是偶句的韻腳。按照王安石等的標點斷句、文義解讀是錯誤的。
校正了前人判斷《老子》韻讀的重大失誤。帛書《老子》“德”“道”兩經(jīng)5467字,可分為1181句,用韻1225句,91句無韻,就是說,帛書《老子》93%是有韻的。而(清)江有誥《老子韻讀》用韻 483處,(清)姚文田《古音諧》中《老子》用韻430處。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江有誥所認為《老子》有25章無韻而造成的。比如:《老子》三十八章江氏注明無韻,而實際是:“知不知〔支部〕,尚〔陽部〕矣。不知不知〔支部〕,病〔陽部〕矣。是以圣人之不病〔陽部〕,以其病病〔陽部〕,是以不病〔陽部〕。”可知不但用韻整齊,而且句句有韻。
《老子》意境深邃,語言爐火純青。采用密韻、遙韻、交韻、換韻、迭韻、句首韻、回文韻、連珠韻、雙尾韻、三尾韻等多種形式,構成了奇妙無比的語言樂章。比如回文韻:《老子》六十八章:
信〔真部〕言不美〔脂部〕,
2. 論文標題:微波消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測定煤炭中鉛鎘鉻砷汞鈹;文獻來源:冶金分析,2014,34(8):22-26;作者:姚春毅,馬育松,賈海濤,陳瑞春,李昱瑾,殷萍;機構:河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河北化工醫(yī)藥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美〔脂部〕言不信〔真部〕。
知〔支部〕者不博〔鐸部〕,
博〔鐸部〕者不知〔支部〕。
善〔元部〕者不多〔歌部〕,
多〔歌部〕者不善〔元部〕。
再次,介入重大學術爭議問題的討論,推進了學術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在中國道家文獻中,《列子》《文子》是爭論最多的兩部要籍。在《淮南文集》中,有6篇論文討論了這兩部著作,其立論和考證也是與眾不同的。
對于《列子》,楊伯峻《列子集釋·附錄三·辨?zhèn)挝淖州嬄浴妨信e25家,主張“《列子》之為晉人所偽,殆無疑義”。在陳鼓應主編的《道家文化研究》第十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中,同時發(fā)表作者獨著的三篇文章:為張湛辨誣——《列子》非偽書考之一、《列子》三辨——《列子》非偽書考之二、從古詞語看《列子》非偽——《列子》非偽書考之三。這是中國大陸學者第一次獨立、集中討論《列子》,作者從文獻、訓詁、文字、???、方言等方面,詳加考證,結論是:《列子》不是偽書。此后引發(fā)的爭論文章,數(shù)量不少。
張湛是晉代著名玄學家,曾著有《文子注》《莊子注》《養(yǎng)生要集》《延年秘錄》等,唯《列子注》傳世。今人顧實《重訂古今偽書考》中說:“據(jù)湛《序》文,則此書原出湛手,其即為湛托無疑。”近代梁啟超《古書真?zhèn)渭捌淠甏芬灿校骸皬堈恳腊似?,假造成書?!弊髡呤灼稙閺堈勘嬲_》,從六個方面加以考證:
張注忠實于原文,保存了 50多條異文,不做輕易改動。用“一本”“或作”“又作”“一曰”“諸家”等詞語,對“異文”加以說明。如:《說符》:“民果作難?!睆堊ⅲ骸耙槐咀鱽y?!?/p>
張湛對注疏傾注了大量心血,并擷取郭象、向秀、郭璞、李頤、崔譔、司馬彪等諸家的研究成果。對于與自己不同的見解,用“或云”“一曰”“一本”“一說”“又作”加以說明,以存諸書異注之原貌。如:《黃帝》:“眾昉同疑?!睆堊ⅲ骸皶P,分兩反?;蛟疲簳P,始也?!?/p>
張湛對諸家版本校訂、辨證特別縝密,全書校正版本失誤50余處。使用的??毙g語有“當作”“當為”“宜作”“本作”“或作”等。如:《天瑞》:“天地終乎?與我偕終。終進乎?不知也?!睆堊ⅲ骸啊M’當為‘盡’。此書‘盡’字例多作‘進’也?!卑矗簞⑾颉读凶有聲夸洝罚骸罢聛y布在諸篇中。或字誤,以‘盡’為‘進’,以‘賢’為‘形’,如此者眾。”說明劉向、張湛校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相同,都做過細致的校訂。
《列子》成于戰(zhàn)國,張湛對其文義的理解,不盡相同,甚至完全不同。僅舉張注、《列子》文義不同例:《黃帝》:“山上有神人焉,吸風飲露,不食五谷?!睆堊ⅲ骸凹炔皇彻纫樱M復須吸風飲露哉?蓋吐納之說,不異于物耳?!笨芍獜埵喜毁澇缮裣杉摇氨俟取薄巴录{”等修煉方法。
張注極其審慎,對于不能明了的問題,用“蓋”“無聞”“未聞”“疑”“或云”“恐”等,表示存疑。如:《仲尼》:“孤獨未嘗有母?!睆堊ⅲ骸安辉敶肆x?!庇郑骸肮聽傥磭L有母,非孤犢也?!睆堊ⅲ骸按苏Z近于鄙,不可解。”
從張注保留的古詞語中,可知張氏所依據(jù)的當為古本。如:《黃帝》:“色皯黣?!睆堊ⅲ骸耙裘俊VT書無此字?!卑矗簭堈f可信。《說文》等魏晉以前字書均無此字。(清)吳任臣《字匯補》方收此字。云:“黣,面黑色也?!读鶗麟[》與‘霉’同?!睆漠愇摹愖?、古字、???、疑缺、對比等六個方面的分析,可知張湛是位嚴謹?shù)膶W者,實為保存、整理、研究、校注《列子》的功臣。
《文子》有古本、今本之別。古本指 1973年河北定縣40號漢墓出土竹簡本《文子》。今本指《四庫全書》本《文子》12卷、《道藏》本(唐)默希子注《通玄真經(jīng)》、(宋)杜道堅《文子纘義》12卷?!痘茨衔募分杏?3篇文章對此進行了討論:《文子——道儒結合的治國理論》(《中國地域文化通覽·安徽卷》,中華書局,2013)、今本《文子》抄襲論——竹簡《文子》研究之二(《學術研究》,1996年第7期)、從載籍看今本《文子》抄襲(《中國道家新論》,黃山書社,2001)。
對于今本《文子》和《淮南子》關系,爭議日久,至今未息。今本《文子》39000多字,其中36000多字見于《淮南子》。作者從15個方面對兩書進行詳細比勘,結論是:今本《文子》85%抄自《淮南子》,15%為古本遺存。比如:
從天文歲時看抄襲:今本《文子·上仁》:“老子曰:‘天地之氣莫大于和,和則陰陽調,日夜分,故萬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與成必得和之精?!敝窈啞段淖印窡o此文,數(shù)句抄自《淮南子·氾論訓》?!按悍帧薄扒锓帧保鲎浴痘茨献印ぬ煳挠枴罚骸凹邮迦罩该?,中繩,故曰春分;加十五日指酉,中繩,故曰秋分?!薄秴问洗呵铩返摹爸俅杭o”“仲秋紀”叫“日夜分”。戰(zhàn)國、秦代尚無“春分”“秋分”的節(jié)氣名稱,春秋《文子》卻已出現(xiàn),豈不是怪事?
從法家思想斷抄襲。今本《文子·微明》:“老子曰:‘相坐之法立,即百姓怨。察于刀筆之跡者,而不知治亂之本’?!敝窈啞段淖印窡o此文。當抄自《淮南子·泰族訓》?!跋嘧ā?,《韓非子·定法》叫“告相坐”,《和氏》稱“告坐”,《制分》作“相坐”。春秋《文子》,怎能對百年后商鞅酷刑記載得這樣清楚?
從道家術語定抄襲。今本《文子·精誠》:“卻走馬以糞,車軌不接于遠方之外,是謂坐馳、陸沉?!敝窈啞段淖印窡o此文。此則抄自《淮南子·覽冥訓》?!白Y”“陸沉”,出自《莊子》?!度碎g世》:“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為坐馳?!薄秳t陽》:“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沉者也?!笨芍痘茨献印坊浴肚f子》,而今本《文子》抄自《淮南子》。
春秋晚期文子,為老子弟子,與楚平王、孔子同時。古本《文子》,是道家思想用于楚平王治國實踐的重要文獻,并獲得了成功。王充《論衡·自然》中贊嘆:“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可惜其內容大多失傳,只有靠高道默希子、杜道堅修補完善了。
其四,同學術大家進行討論,促進了學術創(chuàng)新的深入?!痘茨衔募分校杖?2篇與古今學者進行討論的文章,今取其2篇予以評介。
“葉音”是魏晉至清代的一種標示古音的方法。南宋朱熹《詩集傳》《楚辭集注》的標音為其代表。王力《詩經(jīng)韻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中說:“朱熹從唯心論的‘葉音’出發(fā),引出了許多錯誤。在許多地方,朱熹所注的‘葉音’,其實在上古和所注的字不但不同音,而且不同韻部。最可笑的是模棱兩可的‘葉音’。總之,‘葉音’說是唯心主義的虛構,必須予以批判?!薄痘茨衔募分杏?2篇長文,即《朱熹〈詩集傳〉葉音考辨》(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東方文化》,1999)、《〈楚辭集注〉葉音考辨》(《邁入 21世紀的朱子學——紀念朱熹誕辰870周年、逝世800周年論文集》,朱杰人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1),第一次對批判朱熹“葉音”說進行了辨析。
朱熹《詩集傳》中的“葉音”共有 1360條。本文從8個方面對其進行了考察:葉反切、葉同韻字、反切+葉反切、葉反切+直音、反切+葉直音、葉直音、葉如字、葉聲調等。結果是:葉音正確者837條,占 62﹪。葉音與本字音近者 276條,占20﹪。葉音失誤者263條,占18﹪?!冻o集注》中“葉音”267例,正確率58﹪,音近率42﹪,失誤3條。而其中的反切、直音19條,全部正確。朱熹“葉音”的失誤在三個方面:對《詩經(jīng)》韻部判斷不準而失誤;不明古今音變,以今律古而失誤;標音的不科學性而失誤。當然,可能也有南宋徽州和閩南方言的影響。例如:
“葉反切”正確例。如:《楚辭·離騷》:“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敝祆浼ⅲ骸敖?,葉乎攻反?!薄对浦芯罚骸办`皇皇兮既降,焱遠舉兮云中?!奔ⅲ骸敖担~胡攻反。”
“葉反切”正確、失誤并存例。如:《詩集傳》:《行露》:“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奔遥喝~音谷。又:“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奔遥喝~各空反?!冻iΑ罚骸耙藸柺壹??!奔遥喝~古胡反。《采薇》:“靡室靡家?!奔遥喝~古乎反。(讀音同前例。)同一個“家”字,朱熹注了3個音,只有“葉古胡反”是正確的,其它兩音皆誤。
關于“葉音”的結論:朱熹是古音學理論和實踐的主要開拓者,代表了南宋古音研究的最高水平。他的艱難研究,對于上古音的聲、韻、調分類,以及與中古音的對應關系,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朱熹在古音學研究領域的地位和影響,是客觀存在,不能否定的。
[1]陳廣忠.淮南文集[M].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
[2]全本全注全譯淮南子[M].陳廣忠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
[3]陳廣忠,梁宗華.道家與中國哲學(漢代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B234
A
1004-4310(2015)02-0032-04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2.008
2015-01-10
陳廣忠(1949-),男,安徽淮南人,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出版專著23部(獨著19部,合著4部),發(fā)表論文8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