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社交公開、男女同校與師生戀:1924年北京大學教授楊棟林情書事件

    2015-04-17 23:30:33周寧
    婦女研究論叢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北京大學情書男女

    周寧

    (安徽財經(jīng)大學 歷史文化研究所,安徽 蚌埠 233030)

    社交公開、男女同校與師生戀:1924年北京大學教授楊棟林情書事件

    周寧

    (安徽財經(jīng)大學 歷史文化研究所,安徽 蚌埠 233030)

    性別立場;情書;男女同校;社交公開;師生戀

    1924年5月,北京大學“?;ā表n權(quán)華在《晨報副刊》控訴北京大學教授楊棟林誘惑女生,道德敗壞,對男女共同教育產(chǎn)生惡劣影響。此事迅速在公眾之中引起強烈反響,并引發(fā)媒體持續(xù)關(guān)注。如何看待楊棟林向女生冒昧寫情書的行為?又如何看待此事對男女同校產(chǎn)生的影響?眾聲喧嘩的背后,其實展現(xiàn)了公眾在社交公開、自由戀愛等問題上的不同理解和性別立場。在當時的校園環(huán)境下,社交公開與自由戀愛只不過是“紙上談兵”,禮教的思維方式與評價標準仍然影響著絕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

    “五四”之后,有識之士鼓吹社交公開,男女同?,F(xiàn)象日漸增多。從表面上看,青年學生獲得了更多自由交往的空間,但實際的情況究竟如何?王印煥和陳湘涵認為學校秉承社會和家長的意志,極力避免異性學生間的接觸;男女學生間過于敏感防線,也阻擋著他們的自由往來[1][2]。楊聯(lián)芬指出,20世紀20年代,性道德似乎空前開放;但實際上,無論是社交中的青年男女,還是凝視他們的社會,都脫不了“舊”的眼光[3](P47)。在男女自由交往仍受禁錮的環(huán)境下,情書就成了男青年表達愛慕和追求異性的重要方式①20世紀20年代,寫情書追求異性風靡一時,甚至出現(xiàn)了專門教人寫情書的作品集,比如章衣萍的《情書一束》。目前,有關(guān)情書的研究多限于情書文本、版本和名人情書的研究,很少有人關(guān)注由情書引發(fā)的公共事件。參見許建輝、徐?。骸墩乱缕肌辞闀皇党醢鏁r間辯證》,《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3年第1期;湯和柏:《章太炎的情書》,《書屋》2009年第4期;孫紹振:《徐志摩的情書和中國的男性沙文主義》,《福建師范大學學報》1994年第3期。。而對于女青年來說,男青年的情書并非僅僅是愛慕表達那樣簡單,有時會引發(fā)社會對自身道德清白的懷疑。因此,冒昧而至的情書并不一定受女性歡迎,有時竟使她們惶恐不安,甚至不惜訴諸媒體以證明自己的清白②夏曉虹就通過1906年杜成淑拒屈新彊函,探討了新學界在男女交往中自覺的邊界設(shè)置,以及由此體現(xiàn)出的晚清女性在新教育與舊道德之間依違離合的現(xiàn)實處境。參見夏曉虹:《晚清女性:新教育與舊道德——以杜成淑拒屈彊函為例》,《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在楊棟林情書事件中,北京大學?;n權(quán)華的反應同樣十分激烈,認為它不僅是對自己的冒犯,也是對男女同校的破壞,引發(fā)了京滬媒體持續(xù)關(guān)注。在精英知識分子代表孫伏園、周作人等人看來,楊棟林此舉雖不免有誘惑之嫌,但韓權(quán)華將情書公之于眾,也太過小題大做、驚慌失措了。而公眾的義憤填膺,與精英知識分子的同情惋惜形成鮮明對比。不同階層圍繞社交公開、自由戀愛“尺度”等議題展開交鋒,顯示出巨大差異。本文希望通過對這樣一起公共事件媒體言論的分析,增進對“五四”后社交公開、自由戀愛的認知,分析不同群體的性別立場。

    一、情書風波

    1924年5月7日,《晨報副刊》發(fā)表北京大學女生韓權(quán)華的署名文章,文中將北京大學教授楊棟林給她的一封情書全文轉(zhuǎn)發(fā)。行文最后,韓權(quán)華不無憤慨地說:“不意中國最高學府的教授對本校女生——素不認識的女生竟至于如此。我以為此等事匪但與權(quán)華個人有關(guān),實足為中國共同教育(co-education)之一大障礙。我北大女生,我北大全校皆足引為不幸?!盵4]韓權(quán)華的這篇文章立即把北京大學教授楊棟林推到了風口浪尖。北京大學學生發(fā)起了“驅(qū)楊”運動,“有人張貼皇榜,發(fā)檄文,指為北大全校之不幸,全國女子之不幸,又稱楊先生的信是教授式的強盜行為,威嚇欺騙漁獵女生的手段,大有滅此朝食,與眾共棄之之概”[5]。與此同時,北京大學校長也致函諷楊辭職[6]。5月10日,《北京大學日刊》登出楊棟林辭職通告。

    楊棟林究竟在信中說了什么?為什么會引發(fā)如此眾怒?客觀上說,楊棟林在信中確有誘惑女生之嫌。韓權(quán)華,1922年進入北京大學,身材高挑,容貌姣好③韓權(quán)華當時為公認的北大?;?。許君遠曾回憶道:“乙部(文預)女同學較多,最漂亮的是韓權(quán)華,長身玉立,灑然出塵?!痹S君遠:《讀書與懷人:許君遠文存》,西安:長安出版社,2010年,第185頁。,追求者如過江之鯽④韓權(quán)華說:“我在北大將近兩年,唯一的目的在乎求學,所接不認識人的來信不知凡幾?;蛞迅侗?,或并未拆?!表n權(quán)華:《一封怪信》,《晨報副刊》1924年5月7日。,楊棟林也是其中之一。不過,礙于師道尊嚴,楊棟林的愛情攻勢比較含蓄。1924年1月12日,楊棟林在《北京大學日刊》發(fā)表啟事,為其兄代聘家庭教師。應聘者不乏其人⑤1924年1月17日,楊棟林在《北京大學日刊》發(fā)表啟事稱:“前星期我在日刊上登一代聘家庭教師啟事,三日內(nèi)接洽者已有五六十人,同學們?nèi)绱藷嵝膸兔?,真使我感激不盡。此次所接洽者,我覺得都是良好教師,無奈只能選聘一位,實在有負諸君關(guān)切盛情。謹此申謝,并恕我不一一答復了?!睏顥澚郑骸稐顥澚謫⑹隆?,《北京大學日刊》1924年1月17日。,而楊特意私下將啟事寄給韓權(quán)華,希望其能就聘,以此增進兩人關(guān)系。此事后為韓權(quán)華同學獲悉,不久北京大學就傳出兩人關(guān)系的謠言。楊、韓的曖昧關(guān)系讓韓權(quán)華的追求者不免有些嫉妒,有好事之徒在北京大學廁所張貼啟事[5],北京大學學生裴文中更是將此事寫成報告文學投稿《東方日報》副刊⑥許君遠回憶說:“《東方時報》有一張半新不舊的副刊,北大同學經(jīng)常投稿?,F(xiàn)在已成名的地質(zhì)學家裴文中以“明華”的筆名寫了一篇“報告文學”,在東方副刊上發(fā)表,男主角是北大教授楊棟林,女主角就是韓小姐,文章刊出后在校內(nèi)頗引起一些騷動,大家都在交頭接耳地談?wù)撃羌虑??!痹S君遠:《讀書與懷人:許君遠文存》,西安:長安出版社,2010年,第185頁。。面對外界傳聞,楊棟林心中既忐忑不安,又不無正中下懷之意。正是帶著這種復雜的心態(tài),4月26日,楊棟林寫信給韓權(quán)華,表面看似在澄清謠言,實則試探韓的真實態(tài)度。正如署名“起睡”的作者所說:“原信全篇都引外界如何如何的話,作成功自己婚姻的圈套?!盵7]

    情書事件引發(fā)社會熱議。有學者認為,楊棟林的書信雖有不檢點之處,但“究竟不曾犯了什么法律道德,不能就目為無人格,加以這種過重的懲罰”[5]。還有人從“五四”之后,社交公開、自由戀愛的時代背景出發(fā),質(zhì)疑公眾反應代表了傳統(tǒng)勢力,并認為連韓權(quán)華這樣開風氣之先的新女性也沒有太大改變,說明新思潮影響甚微。

    但是,在這起情書事件中,鮮有從女生視角的分析,比如在當時環(huán)境下情書事件是否本質(zhì)上對女性構(gòu)成了騷擾?相反,男性知識精英更關(guān)心1922年韓權(quán)華等一批女生進入北京大學,在當時的社會頗開風氣之先。社會視她們?yōu)樾屡?,她們也往往以新女性自期。韓權(quán)華將書信公之于眾,這一行為的背后,是否又說明相比晚清的女學生,這批“五四”的新女性并沒有太大改變,仍然是新教育與舊道德復合品?它將對男女同校、北大自治、社交公開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二、男女同校與北大自治

    如前所述,韓權(quán)華控訴楊棟林誘惑女生,道德敗壞,對男女共同教育產(chǎn)生惡劣影響。其實,這樣的觀點并不新鮮,早在“五四”之前,一些保守分子就有類似的擔憂。1918年,王卓民在《婦女雜志》發(fā)文,明確反對大學男女同校,其最主要的依據(jù)就是男女同校破壞禮法,大學變成青年自由戀愛的試驗場。在他看來,青年德性未堅,中國早婚之俗又積重難返,“至大學修業(yè)大都已男婚女嫁,即未婚嫁亦多聘定”,“以已有配偶之人,忽焉而耳鬢廝磨,樂數(shù)晨夕”,能不見異思遷[8]?

    然而這樣的忠告,對于急于解決自身婚姻問題的青年學生來說,難免陳腐不堪。他們認為:“人生痛苦,婚姻不良為一大原因,而解除此弊在婚姻自由。欲婚姻自由非男女有公然交際不可,而男女交際以男女同校為最好入手辦法。”[9]康白情更是直言不諱:青年在物質(zhì)和精神方面均十分墮落,根本的原因“都是沒有女朋友奮勉他們慰藉他們所收的惡結(jié)果”,“何妨把大學開了女禁,讓他們有個挽救墮落的好機會呢?”[10]當時有類似觀點的青年學生不在少數(shù)。很多學生將男女同校與婚姻革命聯(lián)系到一起:“現(xiàn)在一般覺悟青年的討論,已把‘機械式’、‘買賣式’、‘強奸式’的牛馬婚姻的丑態(tài)暴露出來了??墒怯X悟的青年,把他們的約解了,由男子方面提出把婚離了,試問和誰去戀愛?”[11]而男女同校,正好提供了由學堂知己發(fā)展為婚姻對象的機會⑦當時新舊女子區(qū)分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有沒有到新式學校讀書。男性青年學生大都對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女性表示渴慕,甚至不惜離婚或解除婚約,以恢復自由之身。,因此“實行婚姻革命,須先從男女同校做起”[11]。

    “五四”之后,社交公開、男女同校漸由輿論鼓吹變成客觀現(xiàn)實。1920年春,北京大學招收九名旁聽女生。在北京大學的示范作用之下,南京高師等高校相繼招收女生。這種風氣逐步向下傳導,一些中學也陸續(xù)實現(xiàn)男女同校。男女同校給青年學生提供了更多自由交往的空間,但是時人很快發(fā)現(xiàn),這只是表面形式的改變,男女之間的正常交往并沒有實質(zhì)性的進展,更談不上尋找學堂知己[1]。以北京大學為例,“該校女生現(xiàn)在為數(shù)已不少,但以格于習慣,在校與男同學向無交際,即在教室之內(nèi)亦復不交一言。不惟男女之間如此,及女同學亦少接洽”[12]。甚至,有些男生抱怨:“照這樣做去男生不但不能受伊們底陶冶,而且反被伊們束縛,因為男生從前是活潑潑的不受拘束的,現(xiàn)在偶然碰著伊們,反得低著頭,垂著手了?!盵13]

    男女同校而又不相往來,既反映出青年學生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落差,也折射著保守勢力施加的無形壓力。早在北京大學招收旁聽女生不久,教育部就給北京大學發(fā)來公函,指示北京大學“國立學校為社會觀瞻所系,所有女生旁聽辦法,務(wù)需格外慎重,以免發(fā)生弊端”[14]。省議會反對男女同校的提案也不時見諸報端[15][16][17][18][19][20]。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辦學者,還是已經(jīng)同校的男女學生,都不免顧慮重重。由此可以想象,韓權(quán)華將楊棟林誘惑女生的罪行公之于眾,對北京大學和男女同校造成的沖擊⑧盡管北京大學并不是最早男女同校的高校,但時人往往認為北京大學有男女同校開創(chuàng)之功,甚至一些保守勢力也視北京大學為男女同學的始作俑者。如江蘇省議員朱德恒在反對男女同校的提案中說:“男女合校,為全國極大污點,為人心生死關(guān)頭,初作俑于北京大學?!币婈愅溃骸逗蜁r代思潮逆流的江蘇省議員“禁止男女同?!碧岚浮?,《婦女評論》1922年12月13日。。

    出于對北京大學的愛護,北京大學教授江紹原首先致函孫伏園,批評《晨報副刊》刊登《一封怪信》。在他看來,團體成員之間的私事“應該私下來解決;私人解決不了,再交團體里負責的人代為解決;如果仍解決不了,才可因為不得已求團體以外的社會公斷”[6]。江紹原希望北大自治,此事在一個較小范圍內(nèi)得到解決。然而,孫伏園對此卻有不同看法。在他看來,事件發(fā)生之后,北京大學對楊棟林群起而攻之,楊棟林被迫辭職,可見“用‘家法’來解決糾紛,結(jié)果也不會比社會的公斷更為平允”[6]。孫伏園不滿意北京大學對楊棟林的“家法”處置,但平心而論,其在《晨報副刊》刊登韓權(quán)華的《一封怪信》,何嘗不是向北京大學施壓,加重對楊棟林的處罰。

    對于孫伏園倒打一耙,江紹原自然不能同意。他提醒孫伏園,此事公開報道對北京大學和男女同學造成的可能影響:“你們不該不知道現(xiàn)在還有許多女子膽小不敢入男女同學的大學。你們不該不知道假使頑固的人得勢,女子們將沒有大學可入。解決個人的問題,固然要緊;供給人新聞固然也要緊;但最要緊的是擁護大學男女同學制——擁護這個基礎(chǔ)還未穩(wěn)固全國還在那兒觀望的男女同學制?!盵21]

    應當說,江紹原抓住了問題的核心。在當時男女同校的大學,鬧出這樣的風化事件,的確會授人以柄。江紹原擔心事件對大學男女同校造成的影響。但是孫伏園并沒有做出正面回應。他堅持聲稱,“韓楊事件與男女同學沒有絲毫關(guān)系”[21]。同在北京大學教書的周作人隨后也加入了這場辯論。他雖同意江紹原處理類似個人私事的程序,但也認為將此事與北京大學關(guān)聯(lián)不免有點“神經(jīng)過敏”。他說:“楊先生的罪案只在以教員而向不認識的女生通信,而且發(fā)言稍有不檢點之處,結(jié)果是‘不在北大教書’,這件事便完了,于學校本身有什么關(guān)系,難道北大應該因‘失察’而自請議處么?”[5]

    周作人和孫伏園想撇清北京大學與楊棟林事件的關(guān)系,但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這注定只能是一廂情愿的空想。正如事件的受害者韓權(quán)華控訴的那樣,“此等事匪但與權(quán)華個人有關(guān),實足為中國共同教育(co-education)之一大障礙。我北大女生,我北大全校皆足引為不幸”[4]。楊棟林在北京大學給韓權(quán)華寫情書,事件發(fā)生的場所不能忽視。在普通人眼中,北京大學對于此事的確難辭其咎。北京大學之所以同意楊棟林辭職,恐怕也是為了給公眾一個交代。

    “五四”時期的北京大學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是較早的一批實現(xiàn)男女同校的高校。但也正因為這種標桿意義,官方與社會才對它分外關(guān)注。面對無形的外界壓力,北京大學必須謹小慎微,因此言論與現(xiàn)實之間就出現(xiàn)了背離。一方面,北京大學教授與學生積極鼓吹社交公開和自由戀愛;一方面,他們又在真實的男女交往中十分敏感。由此,一方面雖然已經(jīng)男女同校,另一方面校園中又存在著明顯的兩性隔離。面對現(xiàn)實的兩性禁忌,校方往往從大局出發(fā),態(tài)度就更加穩(wěn)重。這種看似保守的背后,實際是對社會無奈的妥協(xié)。這些憂慮沖淡了輿論對這一事件中女性是否被騷擾這樣一個權(quán)益問題的關(guān)注。

    三、社交公開與“浮蕩少年”

    楊棟林向“素不相識”的女生寫類似情書,這樣的行為不僅可能對北京大學造成沖擊和影響,而且不免有“浮蕩少年”之嫌。

    “浮蕩少年”是“五四”后伴隨社交公開出現(xiàn)的一個新興群體。他們“并不懂‘婦女解放’,‘自由戀愛’是怎么一回事。他們意識中關(guān)于這幾個名詞的觀念,大約都同頑固少年一樣,以為就是野蠻時代的‘公妻’的意思。于是他們在路上看見女少年,就滿口‘婦女解放’,‘自由戀愛’;接著就是些侮辱女子的蠻話,甚或馬上加以侮辱女子的舉動或狀態(tài)”。“還有從各處探得女少年名姓,胡亂寫情信,信中全作很有情交的話,往往引起女少年學校斥退,家庭禁錮的陰慘。”[22]很多年輕的女性,尤其是女學生,都抱怨受到了這種“浮蕩少年”的騷擾[23][24][25][26][27]。

    面對陌生男性的搭訕、情書,女生往往既緊張又憤怒。一個女生就向邵力子傾訴說:“我是男女同校里的一個學生,我平素也沒有什么好出風頭的事情,我不料男同學中竟有人拼命寫了許多不能入目的信給我,你說討厭不討厭呢?我每次接了他的信,我都置之不理,萬不料他卻繼續(xù)地寫了許多信來,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呵!”[28]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位女生選擇訴諸媒體。還有女生通過同鄉(xiāng)會的力量進行制裁。署名“CW”的女生,就將情書寄到對方同鄉(xiāng)會,“不過幾天,接著他同鄉(xiāng)會的來道歉的信,知道那個寫信的著實受了處分,幾乎攆出了他的同鄉(xiāng)會”[29]。

    平情而論,女生的這種反應可以理解。因為在當時保守分子的眼中,男女同校的女生大多有道德污點的嫌疑。署名C.Y.SU的作者談到地方社會對于女生的觀感:“在我們一個縣城一個府城的地方里,以社會的人觀之,在學校求學的女學生簡直沒有一個是好人。稍為解放的,其受人指摘愈甚。”[30]為了避免非議,女生往往謹小慎微,但還是不時接到陌生男子的書信⑨比如署名云青的女生就說:“我到吾校雖僅有一年與半載,而收到的五彩情書足有了二百余封,……滿箋都是些‘一見銷魂’、‘社交公開’與‘戀愛自由’的輕蔑人格的肉麻話?!薄赌信瑢W中的女學生(二)》,《婦女雜志》1925年11卷6號。。在這種情況下,她們往往有口難辯,內(nèi)心倍受煎熬⑩署名CW的女生就談到自己接到情書后的反應,她說:“當時我心理異常發(fā)惱,以為何以許多女同學,都不遇著這種事,而我獨遇著呢?我自信并無足以引起這種‘橫逆之來’的行為,何以竟有這種事實的發(fā)現(xiàn)呢?”CW:《一年來男女同學的經(jīng)驗》,梅生主編:《婦女年鑒》第一回(下冊),上海:新文化書社,1924年,第257頁。。因為在外界看來,這很可能是蒼蠅不叮無縫之蛋?甚至一些先進知識分子也有類似的觀點。比如,楊云矗抨擊浮蕩少年,但又認為浮蕩少年“所對的‘人’,所處的‘地’,都和解放婦女毫不相干?!逼錆撆_詞,受到騷擾的婦女都不是正經(jīng)人家。參見楊云矗:《“浮蕩少年”不能和“婦女解放”并談》,上?!睹駠請蟆犯笨队X悟》1920年9月10日。在韓楊事件中,知識分子費覺天也認為韓權(quán)華有誘惑之嫌。他說:“北大女生,就我所知,前后不下百余人,其中每不乏好學深思之士而較□于韓女士者,卻為何別人皆無,獨韓則有?”轉(zhuǎn)引自奚明:《社評》,《婦女周報》1924年5月28日。。為了自保,最好的辦法,就是向公眾和盤托出,通過懲罰對方證明自己的清白。韓權(quán)華之所以將楊棟林的書信公之于眾,從某種程度而言,也是類似心態(tài)。正如楊棟林所說:“韓君文中云‘無謂之語不必聲辯’,然昨日之文實系一種聲辯,不過借我的信賴作骨子?!盵31]

    女生通過公眾力量實行制裁,對“浮蕩少年”的確有震懾之功,但有時也會造成“誤傷”。很多青年男子給女生寫情書,并非存心侮辱,只不過沒有正常的渠道表達愛慕之情。他們在寫情書時,往往忐忑不安。比如周姓男子在給同班女生寫信時非?;炭?,他說:“你對于這一個忠實愚蠢同學的表示,到底怎樣?你能憐其情,諒解他嗎?我寫到這里,不覺心頭亂跳而手顫抖起來,因為我想看了這封信后,不知將以何種態(tài)度對我,諒解我呢?或當我一個很壞的人呢?”[28]書信充滿哀憐之情,似很難同“浮蕩少年”相提并論。然而,接到情書的女生,仍然選擇將書信公之報端。

    對于女生可能的反應和后果,這些冒昧寫去情書的男子大多早有預見。安慶一師學生邱功義寫情書時,用近乎懇求的語氣說:“我同你竟不相識,且又異性,忽冒昧修問,不能說先生不有所驚異特奇,甚至含羞憤辱,所以首先不得不要求你懇祈你對于我要寬恕點原諒點,施一點哀憐的心思,提一點惻隱的意思……至于你回信與不回信,乃是我第二層目的,不過我對于你一點兒的癡情癡意,你要體恤我,保全我的名譽和人格要緊,這就是我這封信的唯一宗旨?!盵32]楊棟林在給韓權(quán)華寫信時,其實也有這種擔心,他在最后再次強調(diào):“此信不要再給人看,并且不要告訴人,否則越發(fā)證實了,多惹麻煩。就我個人說,充其量,不過不在北大教書而已。至于你呢,不犯著因此而荒廢學業(yè)?!盵4]表面看似在為韓權(quán)華學業(yè)考慮,實則為自己在北京大學的命運擔憂。

    如何看待男子給女生冒昧寫情書以及女生激烈反應引發(fā)的后果?輿論似乎對此觀點不一。邵力子忠告青年男子要為對方考慮問題。他說:“男女社交,自然是很正當很平常的事,但我寫信給伊,而絕對不管伊將蒙受何種影響;就友誼而言,也不應出此呀!”[33]但這樣的勸告并未取得絲毫的效果,以致兩年之后邵力子不無憤慨地說:“此種行為在男青年見已成為一種流行病,而女青年的多數(shù)因之感受不安;這在我們——言論界——的天職上,決不容許我再緘默了。”“此種不問女同學或他校女學生的意見怎樣,而投寄一種‘肉麻當有趣’的信,即是為變態(tài)的心理所驅(qū)使,其本心不必即為侮辱女性,或竟自認為純潔的‘求愛’,而其行為終極與浮蕩少年相似”[28]。

    然而,也有一些知識分子對此表示理解,認為這是求愛的正常步驟。相反,他們對女生借助公眾力量制裁的做法頗有微詞?比如,署名荷荷的女生在《婦女雜志》上公布了六封寫給她的書信,隨后就引發(fā)了一些異議。有人批評說:“荷荷女士讀了六個男同學所給她的信以后,不能盡同學的責任——忠告或勸誡——以為是受到了一種輕侮,就非常忿懣。我們從這一點上看,很足以證明女士,確是一個禮教的忠臣,把男女界限保守得十分堅固的。”夏啟鈞:《讀前號》,《婦女雜志》1922年9卷9號。。在“韓楊事件”中,這種觀點也不時浮出水面。費覺天就為楊棟林寫情書打抱不平,他說:“假定楊氏所致韓女士之信,是意在戀愛,那這封信也并無不對之處,不但不是不對,并且很光明,很平常,而且絲毫不成問題之事?!盵34]對于韓權(quán)華公布書信,更是引來一些批評之聲。署名“起睡”的作者認為通信求婚,“這是兩性間一椿習見的事”,即使是單戀求婚,“被求婚者只消嚴詞拒絕或竟不理,不是無上上策嗎?那里會成為社會問題”。在他看來,韓權(quán)華“這種態(tài)度和這種手段,罪惡浮于楊君的冒失求婚”[7]?!秼D女周報》記者奚明也認為韓權(quán)華處置此事不免小題大做、張皇失措。他忠告一般青年的女子,“對于無因而至的信,除了置之不理外,不必再有進一步的舉動”[35]。一向?qū)⒛信驴醋鳌八蕉炙健钡闹茏魅?,也痛陳:“我因了這件事得到兩樣教訓,即是多數(shù)之不可信以及女性之可畏?!盵5]

    由上可見,在“韓楊事件”中,以《晨報副刊》《婦女雜志》和《婦女周報》為代表的一批精英知識分子,雖不盡贊同楊棟林冒昧寫情書之舉,但大都對其遭遇表示同情,這與一般公眾的一片討伐之聲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這些精英知識分子的眼中,公眾是“假道學”,是“少年人維持禮教”,“無一不是昏亂的思想”[5],這不僅說明了公眾和精英知識分子之間思想的差距,而且從另一個層面透露出這些男性精英知識分子在看待類似問題上的“性別盲區(qū)”。

    在“韓楊事件”中,這些精英知識分子并沒有設(shè)身處地為韓權(quán)華考慮。他們無法體會韓權(quán)華面對流言蜚語的壓力以及接到楊棟林情書后的內(nèi)心惶恐。在他們看來,韓權(quán)華公布情書是小題大做,甚至直言女性可畏。他們堅持了思想的“正確性”,但卻無法理解女性面對此類事件的真實處境。他們的批評言論,實際上是對當事女性的另一種傷害。其實,公布書信,對于韓權(quán)華而言也只不過是一個“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的選擇。楊棟林去職之后,韓權(quán)華也被迫轉(zhuǎn)學。

    與這些精英知識分子不同,北京大學的青年學生一邊倒地批評楊棟林。從表面上看,似乎與韓權(quán)華達成某種共識,但實際上他們同樣缺乏對韓權(quán)華內(nèi)心同情式的了解。更為重要的是,事前的流言和事后的討伐,正是迫使韓權(quán)華選擇公布情書、自證清白的重要動因。在這點上,由于性別立場的差異,他們對韓權(quán)華的傷害恐怕更深。

    四、師生戀與單相思

    在“韓楊事件”中,讓楊棟林飽受苛責的還由于他以教師的身份向?qū)W生寫情書。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天地君親師”并列,“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師生關(guān)系被包裹在倫理關(guān)系之中。尤其是男老師和女學生,受禮教觀念的影響,更要求為人師表者有嚴格的道德操守。清代袁枚不隨流俗,廣招女弟子,就深受世人詬病。章學誠批評他:“以風流自命,蠱惑士女?!盵36]晚清以降,女學興辦,迫于世俗偏見,為減少辦學阻力,大多以女子充當女學堂教師?如常州粹化女學延聘男教師,遭到官方嚴厲禁止,要求“速改聘女教習,以歸一律而息浮言”。朱有瓛主編:《中國近代學制史料》第二輯(下冊),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656頁。再如周南女校初創(chuàng)之時,為減少辦學阻力,男教師采取“垂簾授課”的方式。參見萬瓊?cè)A:《近代女子教育思潮與女性主體身份建構(gòu)——以周南女校(1905—1938)為中心的考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02頁。。1907年清政府頒布《學部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學部奏定女子師范學堂章程》,更是明確女學堂須用女教員?如《學部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規(guī)定:“女子初等高等學堂堂長教習均須以女子年歲較長、素有學識、在學堂有經(jīng)驗者充之?!薄秾W部奏定女子師范學堂章程》規(guī)定:”(各種教習管理員)均以品端學優(yōu),于教育確有經(jīng)驗之婦人充之?!敝煊协捴骶帲骸吨袊鷮W制史料》第二輯(下冊),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666、673頁。。后由于師資匱乏,學部不得不采取變通辦法規(guī)定:如一時無合格人選,“應由該堂精選年在五十以上、品學俱優(yōu)之男教習,暫資教授”[37]。由此可見,時人在男教師和女學生關(guān)系上謹小慎微的心態(tài)。

    “五四”之后,社會鼓吹社交公開和自由戀愛。相比以往,男教師和女學生有了更多自由交往的空間,但師生戀愛仍屬社會禁忌,這不僅由于雙方年齡的差距,更由于它挑戰(zhàn)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倫理道德底線。1923年高文蔚娶女學生為妻,就遭到了當?shù)厥考澓徒逃缛耸康募ち曳磳?。高文蔚,時任甘肅第三師范學校校長,與張崇貞訂有婚約,后張病歿,張家將次女張淑貞許配與高。張淑貞為女師講習所畢業(yè)生,與高文蔚曾有師生關(guān)系。因此,地方守舊人士發(fā)起“維持綱常名教會”,對高文蔚群起而攻。結(jié)婚當日,群眾散發(fā)傳單,誓將高文蔚驅(qū)逐出境[38]。還有人連打電報,請求政府懲辦,而女學生更激烈,大有“滅此朝食”之概[39]。高文蔚的老師甘肅學界名流楊漢公對此也憤憤不平,致函《時事新報》,激烈譴責高文蔚。他說:“師徒之誼,在父子兄弟之間,為維持人道尊重師道計,萬不可有結(jié)婚之事。”[40]

    不僅是相對閉塞的甘肅,即使是上海、北京,師生戀也飽受世人非議。1920年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攜女友勃拉克來華,上海媒體起初稱勃拉克為“羅素夫人”,后獲悉“實情”,“始知羅博士與勃女士僅有師弟之情,而無夫婦之關(guān)系”[41],特發(fā)出更正啟事,并致函羅素表示歉意。然而羅素卻表示:“前日之誤會,余與勃辣克女士均以為無足重輕……蓋余與勃辣克女士,除法律上之解釋外,其關(guān)系與夫婦無異?!盵41]這無異等于宣布他與學生勃拉克的事實婚姻?;蛟S是敬其威名,或許因為羅素是外國人,國人并沒有拿中國的道德標準在此問題上苛責羅素。然而,私下場合,時人還是對其與女學生結(jié)婚持有異議?張梓銘回憶說:“記得從前羅素先生帶著他的學生勃拉克女士來華講演,他們公然承認是夫婦,而且自以為經(jīng)所謂正式結(jié)婚的手續(xù)為無關(guān)重要而不加以注意。當時我所聽于我的先生、朋友、學生等的評論,都覺得此事似有不甚妥洽的地方。誠然,羅素先生既沒有向他的前一個婦人表示婚約終止,即使他和勃拉克女士的戀愛是如何醇摯,而在他方面卻不能不負破壞不成文的戀愛律的責任。然而大家攻擊他反不在這一點,而在他不應該以先生的五十老翁和他的學生發(fā)生不合社會習慣的戀愛關(guān)系。師生如父子,是中國社會里不刊的定論,無怪羅素先生除講學所得的贊美外,還要帶著干犯名分的考語回去。然而羅素先生是外國人,以中國的道德觀念去批評他,總覺不甚吻合,所以攻擊他的,也就不十分激烈?!睆堣縻懀骸冻啥嫉膽賽郦z》,《婦女周報》1925年5月24日。。與羅素經(jīng)歷相似的還有魯迅。魯迅和許廣平未婚同居,社會頗不以為然。成仿吾、馮乃超甚至批評魯迅“棄北京之正妻而與女學生發(fā)生關(guān)系,實為思想落伍者”。[42](P88)

    在師生戀問題上,時人高度敏感,師生之間任何的曖昧都可能成為公眾批判的把柄?1924至1925年,舒新城在成都高師教書,因與女學生關(guān)系親近,被人檢舉,遭到通緝,險些喪命。參見舒新城:《蜀游心影》,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第281-288頁。,更不用說老師對學生單相思。在這種情況下,楊棟林冒昧向韓權(quán)華寫情書,自然不免誘惑之嫌。而事后韓權(quán)華的激烈反應,更讓楊棟林有口難辯。在韓權(quán)華的控訴中,楊棟林道德敗壞,為達其目的,甚至不惜隱瞞婚史。楊棟林事先曾把《東方日報》所載《廁所內(nèi)的婚姻問題》寄給韓權(quán)華,其中涂抹數(shù)處,后經(jīng)韓權(quán)華比照,知系“他家已經(jīng)有了妻,有了子”,“作正妻,作姨太太”,“妓女尚從良”等語[4]。韓權(quán)華認為這是有意隱瞞。楊棟林后來辯解說:“我涂抹了東方時報上的有些文字,也因為有甚么正妻,姨太,妓女許多言語不成話了,所以特代為涂抹,絕無何等意思。”[31]顯然這樣的解釋并不能讓公眾信服。在公眾看來,這無疑更加證實了楊棟林是士林敗類,以致北京大學學生批評《晨報副刊》:“為免糾紛起見,許多人名都代以□,尚無不可;但為什么楊棟林的名字也以□代呢?難道如此無人格的人尚不欲令社會認識加以攻擊么?”[6]

    應當指出,在公眾的批判聲中,其實夾雜著對知識分子負面形象的想象和情緒宣泄。五四之后,一些大學教授因男女關(guān)系而飽受輿論指責。如北京大學教授陶孟和憑借經(jīng)濟勢力橫刀奪愛,山西大學教授潘連茹喜新厭舊毒殺發(fā)妻,北京大學教授譚仲逵喪妻三月就與小姨子結(jié)婚,東南大學教授賀康誘奸不成逼死女生劉廉彬[43],諸如此類的新聞經(jīng)常見諸報端,以致有人指出:“在男女同學的各專門以上學校里——無論私立或國立——常常發(fā)現(xiàn)的,并且為男女同學前途上障礙的,并不是同學和同學之間的事情,卻是教員和學生之間的事情。這種事情的發(fā)生,已經(jīng)不止一次,不止一校了?!盵44]楊棟林情書事件距北京大學教授譚仲逵喪妻新娶僅時隔一年?譚仲逵娶小姨子為妻,引發(fā)時人有關(guān)愛情定則的辯論。在這場討論中,大多數(shù)青年均對譚仲逵的行為持有異議。以致晨報副刊編者在按語中說:“不過很使我們失望,里面有大半是代表舊禮教說話?!庇浾撸骸稅矍槎▌t的討論》,《晨報副刊》1923年5月18日。,加之楊棟林追求的又是北京大學?;?,自然北京大學學生憤憤不平。曾因類似問題而身處風口浪尖的譚仲逵為避免牽累,也急忙與楊棟林劃清界限?楊棟林在給韓權(quán)華的信中,提到從譚仲逵處聽得兩人關(guān)系曖昧的一些謠言。信中,譚仲逵語氣詼諧。譚認為與其本意相差很大,要求楊棟林立即進行澄清。他在致楊棟林的信中說:“我那天和你所說的話,雖自己亦不能一一詳細紀出,但確信全本這個意思說出。不想今日看見晨報副刊《一封怪信》里所紀你和我的談話,不但與我當時以很莊重的態(tài)度向你所講的實情有些不合,并完全未把我的意思表出。想系因用筆匆促,致有混誤。為此敬特聲明,并請你即速更正,不勝盼禱。”楊棟林:《楊適夷先生來信》,《晨報副刊》1924年5月9日。。

    在此次情書事件中,楊棟林在道德層面確實處于不利的地位。即使拋開師生關(guān)系,楊棟林向素不相識的女生寫情書,也有讓人非議的地方?!秼D女周報》記者奚明指出,楊棟林的錯誤不在于師生戀,而是由于單相思,不懂自由戀愛的步驟與方法。他說:“師生可以結(jié)婚,結(jié)婚應有自主,以及自由結(jié)婚常須經(jīng)過書信往返互通情愫,這話原是不錯的”,不過,“男女在結(jié)婚的歷程上所經(jīng)過的步驟,不是只有一個‘書信往返’:除此以外,還有相識、交談、互相探訪、投贈、旅行、宴會、跳舞,以致交換婚戒、握手、接吻等等……但這些步驟卻有親疏先后之別,并不是隨便可以揀一種作為結(jié)婚的最初步驟的,否則不免為冒昧、失禮,……對于不認識的女子突然寫一封信去和伊戀愛,這種舉動即使不能說是對于女子的重大侮辱,但至少不能不說是冒昧或失禮?!盵34]奚明打著自由戀愛的大旗,直接跨越師生之間的界限,侃侃而談戀愛的方法與步驟,但這樣的建議對于楊棟林來說無異于隔靴搔癢。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師道尊嚴,師生戀愛仍是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這就注定了楊棟林只能單相思。

    值此之故,當楊棟林寫情書希望進一步增進感情的時候,就注定了他將被推上風口浪尖。北京大學學生稱情書是“教授式的強盜行為,威嚇欺騙漁獵女生的手段”[5],雖夾雜著嫉妒之火,但的確反映了對楊棟林突破師生倫理道德關(guān)系的不滿。與學生的義正辭嚴形成對比,《婦女周報》記者奚明忽略楊棟林的教師身份,大談對待情書的態(tài)度以及自由戀愛的步驟,雖扮演觀念守護與引導者角色,但卻回避了相對守舊的社會現(xiàn)實?對于師生戀問題,上海比北京似乎相對開放。在高文蔚與女學生張淑貞結(jié)婚事件上,《時事新報》記者張東蓀就致函楊漢公,批評其借外力進行干涉,稱:“夫在學校內(nèi)為師者不得與女性學生有戀愛,此固為天經(jīng)地義。然出學校以外,若謂對于凡曾為其所教之女子皆不能結(jié)為婚姻,此真狗屁不通之論也?!睏顫h公、張東蓀:《通訊》,《時事新報》副刊《學燈》1923年4月15日。奚明、起睡等人似乎更進一步,從絕對自由的戀愛出發(fā),直接跨越了校園戀愛的師生身份禁忌。。

    五、余論

    韓楊事件發(fā)生于1924年,此時距“五四”已有五年之久,社交公開、自由戀愛早已喊得震天響,多數(shù)的高校也已實現(xiàn)男女同校,為什么一件“可以不成為社會問題的事”會在公眾之中引起軒然大波?在“起睡”等人看來,這是因為韓權(quán)華處置失當引起社會的無理取鬧[7]。孫伏園、周作人等均不滿公眾的過激反應,認為“教育界充滿了法利賽的空氣”,“缺少健全的思想與獨立的判斷”[6]。但是,這里的公眾不是一般的民眾,大多都是北京大學的學生,接受過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禮。這或許從一個側(cè)面透露出新思想、新文化傳播的效力,或者說青年知識分子理解和接受新思潮、新文化的差異。

    此次事件,盡管孫伏園、周作人等與青年學生的立場上存在重大分歧,但他們卻有著相似的性別盲區(qū)。韓權(quán)華在公布楊棟林情書的同時,一再表示:“我生平?jīng)]有不可告人的信,更沒有不可告父母的信”,“我在北大將近兩年,唯一的目的在乎求學”[4]。這種自證清白的良苦用心,恐怕是這些男性知識分子難以體會的。在孫伏園等人看來,置之不理是處理類似事件的最好態(tài)度。他們忽略了女性面對輿論壓力的內(nèi)心惶恐。而青年學生的義憤填膺,同樣缺乏對女性面對此類事件的同情式了解。他們對楊棟林的大肆討伐,恰恰是韓權(quán)華必須先發(fā)制人、自證清白的最大動因。在對待情書以及自由戀愛的問題上,女性往往比男性要謹慎。她們害怕受到傷害,往往又通過傷害對手以尋求自保。這就注定了知識分子自由戀愛的難局。

    在這場情書風波中,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幾乎所有參與討論的男性精英知識分子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楊棟林已經(jīng)結(jié)婚的現(xiàn)實。周作人、孫伏園、奚明等人批評楊棟林冒昧寫情書,僅僅是方法與程序上過于草率,似乎并沒有否定楊棟林自由戀愛的權(quán)利。楊棟林的舊式妻子在整個事件中始終處于缺位狀態(tài),由此也折射出周作人等人的性別立場,他們同樣缺乏對中國舊式女性在婚姻問題上真實處境的了解。

    如前所述,“五四”時期,青年知識分子之所以主張社交公開、男女同校和自由戀愛,從某種層面而言,確有解決自己婚姻問題的打算。在他們看來,男女同校的校園無疑是尋求校園知己的最佳場所。但他們很快發(fā)現(xiàn),這些理想大都打了水漂。禮教的禁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周遭人的生活。他們很難邁出社交公開的大門,大學校園仍是男女分隔的世界,更不用說自由的戀愛。在熱情的驅(qū)使之下,他們不得不采取“旁門左道”,然而這樣的行動不僅冒犯了舊派的禮防,也違背了新文化社交公開的原則,甚至被扣上“浮蕩少年”的罪名。他們渴望戀愛,但又不知如何戀愛。他們害怕禮教的眼光,但又不自覺地用禮教的眼光審視著周圍的一切。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忽視了在特定情境下,哪些方式和言辭是不受女生歡迎的,甚至是使女生感到被冒犯和被威脅的。

    [1]王印煥.試論民國時期學生自由戀愛的現(xiàn)實困境[J].史學月刊,2006,(11).

    [2]陳湘涵.尋覓良伴:近代中國的征婚廣告(1912-1949)[D].臺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9.

    [3]楊聯(lián)芬.五四社交公開運動中的性別矛盾與戀愛思潮[A].陳平原主編.現(xiàn)代中國(第十輯)[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韓權(quán)華.一封怪信[N].晨報副刊,1924-05-07.

    [5]陶然,孫伏園.一封反對新文化運動的信[N].晨報副刊,1924-05-16.

    [6]江紹原,孫伏園.伏園兄我想你錯了[N].晨報副刊,1924-05-12.

    [7]起睡.兩性間一椿習見的事[J].婦女雜志,1924,10(7).

    [8]王卓民.論吾國大學尚不宜男女同校[J].婦女雜志,1918,4(5).

    [9]徐彥之.男女交際問題雜感[N].晨報,1919-05-04.

    [10]康白情.大學宜首開女禁論(續(xù))[N].晨報,1919-05-08.

    [11]義璋.男女同校問題的我見[N].民國日報·覺悟,1920-06-01.

    [12]野云.北京大學近況談[N].申報,1921-02-03.

    [13]求真.男女同校要怎樣才有真價值[N].民國日報·覺悟,1921-10-28.

    [14]教育部準大學收女旁聽生[N].晨報,1920-04-16.

    [15]陳望道.和時代思潮逆流的江蘇省議員“禁止男女同?!碧岚竅N].婦女評論,1922-12-13.

    [16]顧靜一.駁禁止男女同校之提議[N].申報,1922-12-22.

    [17]召.各界教育界雜訊:鄂省議員反對中學男女同校[N].申報,1924-07-09.

    [18]各界教育界雜訊:魯省禁止男女同校[N].申報,1924-07-31.

    [19]湖南限制男女同學之省令[N].申報,1924-03-11.

    [20]薇君.禁止男女同學底上諭[N].民國日報·覺悟,1924-03-24.

    [21]江紹原,孫伏園.經(jīng)你一解釋[N].晨報副刊,1924-05-15.

    [22]佛突.婦女解放和浮蕩少年[N].民國日報·覺悟,1920-08-17.

    [23]水梅.又是“浮蕩少年”[N].民國日報·覺悟,1921-01-09.

    [24]浮蕩少年底真相[N].民國日報·覺悟,1921-04-13.

    [25]馬延乾.通信[N].婦女評論,1921-12-21.

    [26]歸真.公園和少年[N].晨報副刊,1923-09-18.

    [27]峙山.怎樣處置河北黨[N].天津婦女日報,1924-01-29.

    [28]邵力子.社評(二)[N].婦女周報,1923-12-12.

    [29]CW.一年來男女同學的經(jīng)驗[A].梅生.婦女年鑒(第一回下冊)[M].上海:新文化書社,1924.

    [30]C·Y·SU.女子解放進行的保障[N].晨報,1920-05-08.

    [31]楊棟林.楊適夷先生來信[N].晨報副刊,1924-05-09.

    [32]道海,力子.浮蕩少年與學校專制[N].民國日報·覺悟,1921-09-29.

    [33]水梅.又是“浮蕩少年”[N].民國日報·覺悟,1921-01-09.

    [34]奚明.社評[N].婦女周報,1924-05-28.

    [35]奚明.社評[N].婦女周報,1924-05-21.

    [36]章學誠.章氏遺書外編卷三丙辰札記[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37]吳民祥.中國教育早期現(xiàn)代化的獨特樂章:清末女子學堂教師之考察[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

    [38]高文蔚,張東蓀.通訊[N].時事新報·學燈,1923-04-07.

    [39]作人.離婚與結(jié)婚[N].晨報副刊,1923-04-25.

    [40]楊漢公,張東蓀.通訊[N].時事新報·學燈,1923-04-15.

    [41]本館與羅素博士之函件[N].申報,1920-10-16.

    [42]周海嬰.魯迅、許廣平所藏書信選[C].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

    [43]周寧.同鄉(xiāng)、媒體和新女性:劉廉彬自殺案再審視[J].婦女研究論叢,2011,(2).

    [44]化芙.男女同學前途上的大障礙[N].民國日報·覺悟,1925-05-09.

    責任編輯:繪山

    Free Social Intercourse,Coeducation and Teacher-student Romances:In 1924,Peking University Professor Yang Dong-lin's Love Letters

    ZHOU Ning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Culture,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Bengbu 233030,Anhui Province,China)

    gender standpoint;love letters;coeducation;free social intercourse;teacher and student romance

    s:In May 1924,Peking University"campus Belle"Han Quan-hua went on Morning Supplement to accuse Peking University Professor,Yang Dong-lin,of seducing female students,being morally corrupted,and having bad effects on Coeducation.This accusation rapidly caused strong repercussions in the public,and attracted the media's attention.Questions were raised regarding how to view Yang Dong-lin's love letters to a female student,and how to judge the impact of this event on Coeducation?Behind the Hubbub,what actually showed was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gendered views of the'Free Social Intercourse',and'Free Love'.At the time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Free Social Intercourse and Free Love were only an existence"on paper."Traditional ways of thinking and standards of propriety still affect most people's lives.

    D669.68

    A

    1004-2563(2015)03-0066-10

    周寧(1978-),男,安徽財經(jīng)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近代婦女史。

    猜你喜歡
    北京大學情書男女
    北京大學首都發(fā)展新年論壇(2021)舉行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男女有別
    婦女生活(2020年2期)2020-03-27 12:14:11
    男女交往最忌諱什么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19
    一封情書
    Le r?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法語學習(2016年1期)2016-12-18 22:26:20
    La solitude
    法語學習(2016年6期)2016-11-24 09:39:38
    感覺那時男女很平等
    暖暖的等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
    壶关县| 当阳市| 宣恩县| 汉寿县| 沛县| 望谟县| 兴国县| 赫章县| 斗六市| 沙雅县| 成都市| 延津县| 延庆县| 宁陕县| 英德市| 衡水市| 商南县| 偃师市| 芜湖市| 富锦市| 黄浦区| 丰原市| 瑞丽市| 桂林市| 临城县| 镇远县| 五峰| 江北区| 徐汇区| 浠水县| 湘西| 肇庆市| 游戏| 建水县| 章丘市| 固原市| 将乐县| 萨嘎县| 鄂尔多斯市| 玉门市| 广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