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擎旗
做一個有溫度的記者
常擎旗
我是大興安嶺日報社的一名記者,從事新聞工作已經整整20年了。常年奔跑在社會新聞采訪一線,對于如何當好一名記者,我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那就是,肩負社會責任,挖掘新聞富礦,感知生活冷暖,傳遞正能量,努力做一個有溫度的記者。
我認為,一個有溫度的記者,首先應該樂于對新聞事業(yè)傾注熱情,主動擔當社會責任。記者不僅是歷史事件的記錄者,更是社會良知的守望者。每一名記者都應該心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履行輿論監(jiān)督職責的同時,反映大眾心聲,弘揚社會正氣。要想讓老百姓信任媒體,記者就應該有一種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自覺性,樂于傾聽百姓的訴求,多關注弱勢群體,并義不容辭為百姓發(fā)聲,在向公眾傳遞公平、正義的同時,更能夠通過報道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多年來,通過我的采訪報道為老百姓解決的有關供暖、垃圾、路難行等方面的問題不計其數。有一年夏天,甘河兩岸因燒烤攤泛濫、游人環(huán)保意識差,河水受到嚴重污染,城市形象大打折扣。我在甘河邊一蹲就是幾個雙休日,先后推出《悠悠甘河水,凄凄怕過夏》等4篇連續(xù)報道,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有關部門立即行動起來,規(guī)范經營行為,倡導文明出游,設置臨時廁所,衛(wèi)生環(huán)境得到了徹底治理。
一個有溫度的記者,還應該是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他常常放眼眺望,心懷百姓疾苦,愿意做采訪對象的親人和朋友,并且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只有這樣,記者才不僅僅只是一個光鮮的身份和冷冰冰的稱謂,而是讓百姓一提起來就覺得溫暖,可以信賴。做記者這么多年,常常有遇到困難的百姓找到我,他們可能是因為拿不出錢來看病,可能是因為和政府部門溝通不暢,也可能只是想找我出出主意。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以禮相待,耐心傾聽他們的難處和所反映的問題,并及時與有關部門取得聯系,通報信息,引起重視和關注,促使百姓的困難得到一定的解決。我常常想,做記者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做人的過程,要時刻牢記人民群眾對黨的新聞工作者寄予的厚望,用干凈的眼睛去發(fā)現這個世界最美好的一面,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及時送到百姓的身邊。我曾連續(xù)幾年跟蹤報道孤兒于洪軍的不平凡成長歷程。在長年跟蹤采訪過程中,于洪軍已經把我當成了唯一的親人,在高考填報志愿、畢業(yè)選擇工作甚至走進婚姻的每一個人生關鍵時刻,都有我的鼓勵和陪伴。18年過去了,我們仍然保持著通訊聯絡。
一個記者的溫度,還應該體現在他新聞作品的人文關懷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情味”。一篇優(yōu)秀的新聞報道,應該時刻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挖掘和選擇讀者最關心、最關注的熱點話題,秉筆直書,仗義執(zhí)言。當記者20年,我采訪并報道過的新聞人物不勝枚舉。在他們當中,有從一出世就被父母拋棄卻在社會關愛下成長起來的孤兒,有身殘志堅懷揣夢想的“輪椅女孩”,有為烈士遺孤撐起父愛天空的四川后爸……在對這些人物進行持續(xù)關注和報道中,我盡可能用生動的語言、細膩的描寫來講述他們的感人故事,體現人性的光輝,去觸動讀者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從而在保證新聞客觀性和真實性的前提下,傳遞更多的溫暖和感動,喚起全社會的愛心和支援。
我是7月1日黨的生日這天出生的,父親給我起名叫擎旗,希望我長大以后能像個旗手,有責任,有擔當。在做記者的這些年里,名字一天天融入了我的努力和堅持,還有作為一名記者應有的溫度。我覺得,能夠給人帶來溫暖,這就是我做記者最大的光榮。
(作者系大興安嶺日報社綜合新聞部主任,2015年黑龍江省新聞戰(zhàn)線“好記者講好故事價值觀的故事”演講比賽參賽選手)
責任編輯/徐朝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