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甜(江西中醫(yī)藥大學2012級碩士研究生 南昌330006)
胡小榮教授是江西省中醫(yī)院主任中醫(yī)師,碩士生導師,從事中西醫(yī)結合婦科臨床、教學、科研近20年,長期在臨床一線工作,對外陰白斑的治療有獨到見解,現對胡小榮教授治療外陰白斑的臨床經驗總結如下。
本病為世界性的疑難雜癥,雖然經過學者們多年的努力研究,依然未明確其病因病機。目前西醫(yī)認為,外陰白斑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外陰局部皮膚的病變,綜合起來主要有局部刺激因素、遺傳、免疫、感染、性激素影響以及氧化與抗氧化作用等因素[1];也有認為本病是由真皮存在局部微循環(huán)障礙而引起的上皮組織代謝障礙,影響黑色素的形成,以致外陰皮膚變白[2]。
中醫(yī)最早將外陰白斑歸屬于“陰癢”、“陰痛”、“陰濁”等范疇,認為外陰主要受肝、脾、腎三臟之精氣血濡養(yǎng),若三臟功能失調,常會發(fā)生外陰病變?!杜平浘]》:“婦人陰癢……肝經血少,津液枯竭,致氣血不能運榮?!备谓浝@陰部,肝主藏血,腎主生殖,開竅于二陰,故肝腎陰虛,血虛生風是外陰白斑的主要病機。脾屬土主肌肉,外陰肌膚也要靠脾土運化的水谷精微來濡養(yǎng),而肝屬木,肝木郁則易克脾土,肝熱則脾濕,外陰被熱邪與濕邪阻遏,故有瘙癢。濕熱日久傷正,最終會導致肝腎精血耗傷,繼而又轉化成虛證。所以臨床上本病多以虛證為主。
2.1 內治法 胡小榮教授以肝腎陰虛、血虛生風為本病的主要病機,以滋腎壯水、補肝血、祛風止癢為本病的治則,自擬白斑止癢湯治療本病。該方的藥物組成及劑量為:生地15g,當歸10g,白芍10g,酸棗皮10g,防風10g,刺蒺藜10g,何首烏15g,熟地10g,黃精10g,枸杞15g,甘草6g。連服15劑。每劑分煎2次,早晚各1次。本方中的生地、熟地歸肝、腎經,二地同用加強滋腎壯水、補益肝血的作用,共為君藥。酸棗皮、何首烏亦歸肝、腎二經,助君藥補益肝腎,益精養(yǎng)血;當歸甘辛苦溫,養(yǎng)血和血,白芍酸苦微寒,養(yǎng)血斂陰,兩藥配伍加強補肝血之效,此四味藥共為臣藥。枸杞、黃精亦滋腎養(yǎng)肝,作用平和,助肝腎之陰源源不斷;防風、刺蒺藜均具有祛風止癢之功,共為佐藥。甘草既調和諸藥,又防全方滋膩太過,為使藥。
現代藥理實驗研究發(fā)現:地黃可顯著升高小老鼠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水平,促進造血,并能抗炎解熱[3];酸棗皮、何首烏、當歸、白芍、枸杞、黃精等具有免疫調節(jié),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防風、刺蒺藜,可增加機體免疫力,對抗組胺,能降低過敏介質的釋放,有較強的止癢作用[4]。
胡小榮教授為治療外陰白斑自擬的白斑止癢湯,以配伍多味滋陰補肝腎藥為特點,抓住本病的主要病機,正中靶心。現代動物實驗對本方組成藥物的研究發(fā)現,地黃、黃精、白芍、何首烏等除具有補益之功外,還具有一定的抗炎殺菌作用,正所謂標本兼治,故臨床上收到滿意的療效。
2.2 外治法 外陰白斑患者就診時一般以瘙癢為主要表現,經西藥激素治療后,仍不能很好的緩解瘙癢癥狀。胡小榮教授針對此特點,在予患者口服自擬白斑止癢湯的基礎上,配合自擬外洗方,有效緩解了患者的痛苦。自擬外洗方的藥物組成及劑量為:黃柏15g,苦參15g,地膚子15g,首烏藤15g,百部15g,防風10g,土茯苓15g,酸棗皮15g,萆薢15g,甘草10g。具體用法如下:每日1劑,水煎成800mL,加溫開水兌成大半盆水,坐盆20分鐘,最后將溫溫熱的藥渣局部熱敷,同時輕輕揉搓,每天1次,至少連續(xù)使用10天。
2.3 一般治療 對外陰白斑患者除了藥物內服、外用治療外,胡小榮教授對患者的日常護理和心理調適也很重視,囑咐患者注意陰部衛(wèi)生,減少對外陰的不良刺激;避免穿非棉質、過緊的內褲;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情緒樂觀,樹立治療信心。
李某,女,29歲,2013年4月15日初診。外陰瘙癢難忍半年,有干澀燒灼感,夜間加重?;颊咂剿匾着?,經前乳房脹痛明顯,頭暈目眩,五心煩熱,烘熱汗出,腰膝酸軟。舌質紅、苔少,脈細數無力。婦科檢查:小陰唇、大陰唇內側面膚色變白、粗糙;陰道分泌物量多,色白,有異味;宮頸正常,宮體、雙附件未及明顯異常。診斷:外陰白斑(肝腎陰虛證)。
處方:生地15g,當歸10g,白芍10g,酸棗皮10g,防風10g,刺蒺藜10g,何首烏15g,熟地10g,枸杞10g,黃精10g,香附10g,柴胡10g,甘草6g。連服15劑。另加外洗方:黃柏15g,苦參15g,地膚子15g,首烏藤15g,百部15g,防風10g,土茯苓15g,酸棗皮15g,萆薢15g,甘草10g。按上文介紹的外洗方法連用10天。
患者服完15劑后復診,外陰瘙癢癥狀明顯減輕,外陰皮膚較前光滑、有彈性,白帶恢復正常,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等癥狀明顯改善。效不更方,隨癥加減,連續(xù)治療半年后,外陰已無瘙癢,外陰皮膚基本恢復正常,其他癥狀也隨之消失。隨訪3個月無變化。
[1]陳皇珍,姚美玉,吳效科.王秀霞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外陰白斑經驗總結[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1):106-108.
[2]趙海波,叢慧芳,趙銳,等.針灸治療外陰白斑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3(3):191-192.
[3]劉衛(wèi)欣,盧兗偉,杜海濤,等.地黃及其活性成分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09(4):277-280.
[4]王術平,岳長禮,呂玲,等.消白靈治療外陰白斑42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學報,2005(4):49-5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