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榮,王夢芝,喻禮懷,林 淼
(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江蘇揚州225009)
《飼料學》課程是針對高等農業(yè)院校動物科學專業(yè)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科學方向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yè)課程,該課程主要講授飼料原料的分類、各類飼料原料的營養(yǎng)價值特點、飼料營養(yǎng)價值評定及方法以及科學日糧配方設計等。它是進行飼料科學研究,指導動物生產所必需的課程之一。隨著我國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和農業(yè)發(fā)展的產業(yè)化、國際化進程發(fā)展,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也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包括碩士生規(guī)模的擴大)教育發(fā)展。我國是世界上第二飼料生產大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飼料工業(yè)體系,為本科生就業(yè)提供了大量崗位。其中,有許多國際知名飼料企業(yè)和跨國飼料工廠在我國進行投資建廠、建立營銷企業(yè)或者進行國際飼料貿易,這些企業(yè)在招聘本科畢業(yè)生時提出新的要求,不僅要求畢業(yè)生掌握飼料學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求具有用英文閱讀專業(yè)技術文件和交流的能力。為了適應社會對專業(yè)人才素質的新要求,高等農業(yè)院校的動物科學專業(yè)本科生的培養(yǎng)方案、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方法需要進行不斷改革。自2011年起開始開展《飼料學》課程的雙語教學,通過四年的實踐探索,形成一套獲得廣大師生好評,教學效果良好的雙語教學模式。本文將四年來的教學實踐過程進行剖析,總結其經驗并與各高校廣大同仁們分享,以期為《飼料學》雙語教學的實踐和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提供一些參考。
教材作為開展課程的載體,能否成功開展雙語教學的關鍵之一在于教材的選擇,所選擇的教材不僅需要體現(xiàn)本課程所需要的基礎,還需要有一些學科前沿的理論與發(fā)展介紹,因此可以選擇直接引用一些外文原版經典教材[1-3]。采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廣大師生接觸到“原生態(tài)”的專業(yè)知識,避免摻雜譯者個人理解成分,同時可以讓學生去學習接觸外文的寫作習慣和方式,有利于在今后的學習中,熟練正確運用專業(yè)外文詞匯開展外文寫作。但是,在早期的摸索中發(fā)現(xiàn),直接引用外文原版教材容易導致學生的“兩極分化”,對于一些英語基礎好的學生,使用外文教材,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參照外文教材講解時也能積極參與互動;可有些英語基礎差的學生,面對教材上撲面而來密密麻麻的英文,容易引起閱讀困難,課堂上表現(xiàn)也不積極,繼而對所學課程產生厭惡情緒,反而不利于雙語教學的開展。因此在本課程組織開展雙語教學之初,特地組織了多位專業(yè)教師多次討論,綜合利用外文原版教材,國內教學參考書以及一些網絡材料進行匯編整合,自己編制了適用于本課程的雙語教學手冊。
除了教材,制作生動多趣的多媒體課件也非常重要,要引入一些國內外關于飼料資源及飼料行業(yè)發(fā)展動向等,課件中所有專業(yè)詞匯一律采用中英文對照,讓學生在輕松掌握本課程的專業(yè)詞匯的同時,了解國內外飼料行業(yè)的最新動態(tài)。
雙語教學同其它使用漢語的教學過程不一樣,學生對于外語專業(yè)詞匯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質量,因此在授課前將課堂內容整理成冊,分發(fā)到學生手中,要求學生提前預習,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除專業(yè)詞匯外,應盡量使用常見詞匯,避免出現(xiàn)較長較復雜的句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新知識。授課過程中,經常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4],通過設定或隨機提問鼓勵學生多開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學習地積極性。
雙語教學需要打破傳統(tǒng)課堂“一對多式”的教學模式,應該讓廣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飼料學》課程教學計劃中規(guī)定的總學時為32學時,將其中的6個學時留出,交由學生們穿插講解教材中的部分章節(jié),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由小組成員合力完成課程課件的制作,要求講解過程全英文完成,討論過程中英文結合進行,最后再由教師對專業(yè)知識進行點評和補充。
引進外資企業(yè)的管理人員參與課堂教學或進行專題講座的教學模式,可結合在飼料生產、流通、配方、營養(yǎng)價值評定、等級劃分與定價、貿易與客戶交流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模擬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與嘉吉、普瑞納、丹尼斯克等外資企業(yè)合作進行教學,獲得良好效果。
雙語教學不是外語教學,而是學科教學,會有很多生僻難記的專業(yè)詞匯,由于平時使用較少而很容易導致遺忘,因此需要不斷地對前面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5],通過隨機抽取之前學習課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專業(yè)詞匯,整理到下一次課程的課件中,每堂課的前10min會通過提問與英文測驗的形式隨機抽測。一方面督促學生課后進行復習,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啟發(fā)思考,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從而更加合理的安排后期課程教學。
與以往課程根據(jù)平時課堂考勤率,以及期末考試成績來考評不一樣,《飼料學》雙語教學中有40%的分數(shù)是由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xiàn)決定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問答表現(xiàn),課堂測驗,以及小組獨立開展課程教學的表現(xiàn)均納入學生平時成績的考核內容,當然,期末考試依舊是考核內容的重點,在期末考試試卷命題時應注意中英文試題的比例,一般以中文試題考核為主,其中一些比較基礎簡單的題目比如名詞解釋,選擇題和判斷題等以英文為主,而一些難度大需要對專業(yè)知識有較深理解的簡答、問答題等以中文題目為主。
由于學生之間英語水平存在差異,使得學生對雙語教學也抱有不一樣的態(tài)度,有的積極性高,能夠主動的參與到課程教學和課堂的師生互動中來。還有少量英語基礎差的學生,一開始也能按照課程要求,積極開展預習工作,可隨著學習的深入,雙語詞匯量開始增加,慢慢的就產生了畏難情緒,課后的復習預習工作做不好,上課時無精打采,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與教師的互動也變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飼料學》雙語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手冊,由教師自己整合匯編外文原版教材,國內教學參考書以及一些網絡材料的教學手冊,內容上相對于原版教材來說,相對簡單,一方面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另一方面由于簡化了教材,使得在課堂上教師不得不將簡化部分的內容進行補充,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同時也使得教學進度變慢。
雙語教學不僅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題,對于開展雙語教學的教師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不僅要對《飼料學》這門課程有著深入淺出的了解,要求能準確把握課程講解的重點難點,同時還必須具備較深厚的外語基礎,對教師的聽、說、讀,寫四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于一些青年任課教師來說,由于大多有過出國留學的經歷,且學習能力強,外語底子大都比較好,可在教學經驗方面有所缺乏,反之那些年紀相對較大的任課教師,雖然專業(yè)功底扎實,教學經驗豐富,但是在外語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也無法完全勝任雙語教學工作。
在雙語教學開展過程中,通過課堂測驗與問答,掌握學生們的學習狀況,根據(jù)他們的表現(xiàn),將一些英語基礎好,表現(xiàn)比較積極的學生和那些課堂表現(xiàn)有所欠缺的學生分組,一方面是為課程后期學生們獨立講解課程內容做準備,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促進大家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此外,作為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注意,要經常通過中英文提問與同學們進行互動,尤其是要鼓勵那些不愿意開口的學生多說多講,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單詞,也會非常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打消大家的畏難心理,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
雙語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深入開展雙語教學工作需要深層次的開展教學改革工作。首先,雙語教學教師作為開展實施雙語教學的一線工作者,學校和教育部門應該注重雙語教學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支持和鼓勵教師們開展雙語教學研究,如在課程評獎評優(yōu)方面予以傾斜,優(yōu)先外派那些開展雙語教學的專業(yè)教師出國進修和參加國際會議,定期組織雙語教學教師進行培訓等。其次,由于開展雙語教學工作的教師工作量是普通課程教學工作量的1.5倍到2倍[6],在開展教學評估工作時要注意雙語教學的特殊性,不能一個標準全面覆蓋,需要建立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評估體系,從政策上吸引激勵廣大教師不斷完善自己,穩(wěn)步提高雙語教學的教學質量。
與國外成功的雙語教育相比,我國高校開展雙語教學起步較晚,理論上有所欠缺,實踐經驗不足[7],因此嘗試探索實踐雙語教學就顯得迫切而緊要。出于以上考慮,做了一些嘗試和努力,通過在《飼料學》開展雙語教學的實踐探索,通過編寫《飼料學》雙語教學手冊、課堂雙語教學、課堂問答與測驗,組織學生講授部分章節(jié)等方式豐富了課程的教學內容,多樣化課程考核方式,一方面激發(fā)了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掌握了《飼料學》方面的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學習了大量外文專業(yè)詞匯,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鍛煉,提高了運用對外語的讀、寫、聽,看的能力,有利于他們更好的學習了解國外科研最新動態(tài)與學術成果,增強學術素養(yǎng)。但是,在實踐探索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期間也遇到了一些問題與困難,也在努力嘗試解決。
總之,高校的雙語教學實踐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尤其是像《飼料學》這樣的專業(yè)課,這需要廣大師生,學校以及整個大環(huán)境一起配合,而成果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體現(xiàn)的,需要廣大教學工作者以科學的態(tài)度,認真研究,永不放棄的精神不斷努力,是實現(xiàn)《飼料學》以及其它更多的專業(yè)課程雙語教學的成功之路。
[1] Wiseman J,Cole D J A.Feedstuff evaluation[M].London:Butterworths,1990.
[2] McDonald P,Edwards R A,Greenhalgh J F D,et al.Animal Nutrition[M].6th edt.London:Oliver&Boyd,2002.
[3] Cheeke P R.Applied Animal Nutrition(in Feeds and Feeding)[M].2nd edt.Inc.USA:Pearson Education,1999.
[4] 王保宇.雙語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8):65-67.
[5] 肖洋,李芳.如何在雙語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49-52.
[6] 李淑更,張立秋,王筱虹.理工科專業(yè)課雙語教學的探討[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9(6):82-84.
[7] 鐘啟泉,張華.世界課程改革趨勢研究(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