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語》價值思想評價研究

      2015-04-15 20:51:25管淑紅徐潤英王玨雪華東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西南昌00井岡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西吉安4009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江西南昌00
      關(guān)鍵詞:客體論語孔子

      管淑紅徐潤英王玨雪(.華東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西 南昌 00;.井岡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西 吉安 4009;.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江西 南昌 00)

      《論語》價值思想評價研究

      管淑紅1徐潤英2王玨雪3
      (1.華東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2.井岡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3.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文章綜合Martin的語言評價系統(tǒng)理論和哲學評價理論的研究方法,以《論語》為文本語料,對其主要價值思想和意義進行評價研究,目的是對經(jīng)典進行批評性解讀,了解經(jīng)典背后蘊含的意識形態(tài)意義以及對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借鑒和啟示。

      語言評價系統(tǒng)理論;哲學評價論;《論語》;價值評價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著述中蘊含有豐富的價值思想。[1]歷代學者主要從文本考證、文字訓詁、文學內(nèi)涵、哲學意蘊以及現(xiàn)代意義的詮釋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越來越多外語界學者從功能語言學不同視角對《論語》英譯問題進行探討,[2]但鮮見從評價視角研究其價值思想。馬丁等人的語言評價理論從態(tài)度、級差和介入三個子系統(tǒng)探討了語篇中可協(xié)商的各種態(tài)度,包括情感、判斷和鑒賞。態(tài)度的表達有正面和負面、顯性和隱性之分。[3]國內(nèi)外有關(guān)評價理論在話語實踐中的研究,主要涉及了文學、媒體、學術(shù)、科技、商務(wù)、法律和歷史等各種語類。綜觀這些研究,主要關(guān)注了評價結(jié)果的語詞表達,但缺少影響評價意義的語境因素的探討。而哲學的評價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它更關(guān)注評價過程的動態(tài)分析和描述。哲學的評價論認為評價是人把握客體對人的意義、價值的一種觀念性活動。價值的本質(zhì)是客體滿足主體生存、發(fā)展需要的關(guān)系。通過評價,人類可以發(fā)現(xiàn)和揭示價值(正價值和負價值)。馮平從評價的本質(zhì)出發(fā),區(qū)分了評價的邏輯結(jié)構(gòu)要素(評價主體、評價客體、價值主體和價值客體)、評價標準和作為評價結(jié)果的價值判斷。[4]近年來,有學者認為語言評價和哲學評價有相互補充,彼此融和的可能。他們認為語言評價意義本質(zhì)上是評價主體在具體語境下,根據(jù)某種具體評價標準對評價客體所作的價值判斷。[5]以往對哲學語篇的分析,要么單純從哲學評價論的視角,[6]要么單純從語言評價理論的視角。[7]本文欲綜合哲學評價論和語言評價理論研究方法,以《論語》為文本語料,通過所選評價句的邏輯結(jié)構(gòu)的分析,從政治、美學、道德倫理和功利四方面,對其價值思想和意義進行評價研究。研究的目的是要對經(jīng)典進行批評性解讀,了解經(jīng)典對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借鑒和啟示作用。

      一、政治評價

      《論語》中有關(guān)孔子政治價值思想的評價句俯拾皆是,如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第二,第三章)這句話是孔子(評價主體)對統(tǒng)治者為政之道(評價客體)的評價。他認為執(zhí)政者用政令來領(lǐng)導百姓,犯了罪,就用刑法來處罰他們。百姓可能因為害怕,會被動遵守法令法規(guī),以避免犯罪,但他們并沒有自覺的廉恥之心。如果用道德來教導百姓,以禮來感化人民,那么他們就有了自覺的廉恥之心,不敢做不道德的事,且能心悅誠服地歸順于統(tǒng)治者,“無恥”負面評價了“法治”,“有恥且格”則正面評價了“德治”的主張,屬社會約束類。儒家政治主張“德治”,即以道德和禮來教化約束民眾。它注重心的感化,所謂“以德取心”、“以德服人”,反對暴虐的刑法。法家政治則主張“法治”,即以政令、刑法驅(qū)遣民眾。執(zhí)政者如用“德治”(價值客體)來治理國家,百姓(價值主體)才能受益,并主動歸附于統(tǒng)治者。而“法治”(價值客體)則使百姓疏離統(tǒng)治者。這句話暗示治國采用行政強制力和刑罰威懾力不如德化、禮治更有價值??鬃訉y(tǒng)治者為政好壞的評判標準是社會道德和禮儀價值規(guī)范。“德治”符合這些規(guī)范,因而對人民(價值主體)具有正價值;“法治”不符合這些規(guī)范,因而對人民具有負價值。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的“德治”思想對治理國家有一定的價值意義,但忽視刑政、法制在治理國家中的作用,也有他一定的局限性。當今我國的執(zhí)政理念深受儒家和法家的影響,采取的是德治和法治的并用?!暗轮巍笔侵卫韲业淖罡呔辰?,民眾必須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水準才行。

      孔子曰:“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季氏第十六,第一章)這是孔子(評價主體)對“均貧富、安國家”(評價客體/價值客體)政治思想的評價?!盁o貧”、“無寡”和“無傾”三個否定詞組正面評價了“均”(財富平均)、“和”(和睦共處)和“安”(社會安定)的社會價值所在。由于財富平均了,也就沒有所謂貧窮;大家和睦了,就不會感到人少;安定了,國家也就沒有傾覆的危險了?!熬?、“和”、“安”符合百姓和國家(價值主體)的生存和發(fā)展需求,對他們有利,因而具有正價值。這樣做了,遠方的人還不歸服,就用仁、義、禮、樂招徠他們。這句話進一步表明了孔子的“德化”思想,反對通過武力來解決國家之間的爭端。孔子的均貧富、安定國家的政治思想對今天的社會仍然具有啟示作用。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社會財富極端貧乏,所以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帶動整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隨著財富的不斷積累,當前我國社會貧富差距,如城鄉(xiāng)貧富差距、地區(qū)貧富差距和各行業(yè)之間的貧富差距日益加大,社會兩極分化現(xiàn)象漸趨嚴重,這可能導致社會的不穩(wěn)定。我國正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來平均貧富,如利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yǎng)老和醫(yī)療制度、失業(yè)保險制度、社會保險制度和稅收制度等來進行調(diào)節(jié)??v觀西方發(fā)達國家,他們非常注重財富的平均,主要通過稅收對收入差距進行調(diào)節(jié),以及實施良好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來縮短貧富差距,以使社會穩(wěn)定??鬃拥木毟?、安國家的政治思想對當今時代,東西方國家的治理,都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二、美學評價

      以下評價句是有關(guān)孔子美學價值思想的評價。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保ò速谌?,第二十五章)孔子(評價主體)積極鑒賞了《韶》樂(評價客體/價值客體)“盡美”又“盡善”。他認為《韶》樂(舜時的樂曲名)不僅在藝術(shù)形式方面符合美的要求,而且在思想內(nèi)容方面還符合善(道德)的標準。孔子評價《武》樂(評價客體/價值客體)“盡美”(積極的鑒賞),卻“未盡善”(消極的鑒賞)。他認為《武》樂(周武王時的樂曲名)雖符合美的藝術(shù)價值要求,但在思想內(nèi)容方面卻不是那么完美,因為它沒有達到善的標準。為什么孔子對兩首樂曲有如此評價呢?我們不妨來考察一下評價主體孔子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意識和價值觀念體系。春秋時期社會動蕩,等級名分受到破壞,弒君、殺父之事時有發(fā)生。為穩(wěn)定社會秩序,儒家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學而第一,第十一章)的等級名分的禮儀制度。舜的帝位是由堯禪讓而得,代表了一種仁德,所以舜時代表性樂曲《韶》不僅形式美而且內(nèi)容也美,而周武王的帝位是由討伐商紂(暴君)得來的,盡管有其正義的成分,但還是違背了仁德之禮。所以他不無遺憾給予了《武》樂“未盡善”的負面評價??傊瑢λ囆g(shù)的價值評價,孔子的標準是“盡美盡善”,是對藝術(shù)的最高價值追求。他強調(diào)美(形式)和善(道德內(nèi)容)的辯證統(tǒng)一??鬃拥膶徝纼r值判斷是以道德價值標準為基礎(chǔ)。他認為善的價值高于美的價值。在《八佾第三,第二十章》中,孔子評價《詩經(jīng)》第一篇《關(guān)睢》(評價客體)為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安灰保ú贿^度)和“不傷”(不哀傷)積極鑒賞了“關(guān)雎”中情感表達的適度(價值客體)對百姓(價值主體)的正價值,因為它符合儒家“中和”之美的標準??鬃咏?jīng)常用中庸之道來評價美與藝術(shù),處理情感與理性的關(guān)系??鬃釉u價《關(guān)雎》也體現(xiàn)了他的“思無邪”(思想純正,不邪惡)的審美藝術(shù)觀。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學而第一,第十二章)這里是孔子學生有子(評價主體)對“和諧”思想(評價客體)的評價。禮的施行,以和諧為可貴。古代先王治理國家,以和諧為美。做任何事情,小到處理人際關(guān)系,大到治理國政,都遵循“和諧”的原則。有子用“貴”和“美”積極鑒賞了“和諧”(價值客體)對人和社會(價值主體)的正價值,屬于鑒賞的構(gòu)成范疇。如還有行不通,那是一味地為求和諧而求和諧,不用禮儀來加以調(diào)節(jié)和約束的結(jié)果。禮是區(qū)別尊卑貴賤的等級制度及與之相應(yīng)的禮節(jié)儀式。儒家認為禮能起“中和調(diào)節(jié)”作用,調(diào)整人與人之間,事與事之間的關(guān)系,以達到和諧均衡狀態(tài)。有子又用“亦不可行也”評價追求和諧過度(價值客體)對人民和社會的負價值。在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方面,要講團結(jié),講和諧,但又不能搞庸俗的一團和氣,要有自己的原則??鬃訉Α昂椭C”價值的評價標準是合不合“禮”的法度。當今時代,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的“和為貴”、“和諧為美”的和諧社會理想,建設(shè)各階層人民和睦相處、和諧共治的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shè)所追求的目標。儒家的“和為貴”以及“和諧為美”的理念也正深刻影響著當今社會執(zhí)政者的治國理念。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和諧”成為了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

      三、道德倫理評價

      有關(guān)孔子及其弟子道德倫理價值思想的評價句充斥了整部《論語》,如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保ㄌ┎诎?,第二章)這是孔子(評價主體)對恭敬、謹慎、勇敢和直率(評價客體/價值客體)四種品格特征的評價,屬社會評判類。他認為這些品格本身固然好,但是如果恭敬、謹慎、勇敢和直率不符合禮(禮的法度),就會勞、葸、亂和絞。這些負面意義的詞顯性傳達了對恭、慎、勇和直的消極評判。恭敬過了頭,就會顯得唯唯諾諾,卑躬屈膝,人就活得很累;謹言慎行過了頭,做事就縮手縮腳,前怕狼來后怕虎,結(jié)果是一事無成;勇敢過了頭就成了莽勇,結(jié)果會出亂子,闖大禍;太直來直去,不知道避諱,就會顯得尖酸刻薄,容易得罪人。禮對這些品格特征能起中和調(diào)節(jié)作用,這樣言行才能合度,符合社會規(guī)范??鬃訉А⑸?、勇和直的評價標準是他的“中庸之道”,即做事情想問題要全面,不要走極端,要把握好事物的度。在孔子看來,中庸是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重要道德準則,是人們的立身之本和做人之道。因此合度的恭、慎、勇和直的行為符合人(價值主體)的價值需求,對人具有正價值。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保▽W而第一,第二章)這是有子(評價主體)對孝弟(評價客體/價值客體)的評價。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卻喜歡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歡冒犯上司卻喜歡造反的人,更是從來沒有過?!磅r矣”和“未之有也”給予了孝弟行為以正面的判斷,屬社會約束類。因此,孝弟對人和社會(價值主體)具有正價值。接著孔子用判斷句“也者,……與”,進一步明確了孝弟行為是實行仁道的根本,是儒家八條倫理道德原則“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中的前兩條。孝弟行為符合社會道德規(guī)范,所以值得人們稱頌。在《學而第一,第六章》中,孔子通過人與牲畜的比較,“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於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進一步闡釋了“孝”的內(nèi)涵,以解子游的困惑??鬃迂撁嬖u價了缺乏恭敬之心的“孝”對人民的負價值。在一些農(nóng)村,對父母的贍養(yǎng),就是兒女每年分攤幾擔谷子,每個月湊多少錢,或輪流分派在各家吃飯等等。弄不好,兒女還使臉子。極端的更是對老人不聞不問。近年,由于贍養(yǎng)問題,老人把兒女告上法庭的案例時有報道。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口流動的加速,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兒女在外工作繁忙,和老人是聚少離多。1999年,一首《?;丶铱纯础烦懘和恚隽嗽S多老年人的心聲和期盼。不久前,我國更是將子女“?;丶铱纯础睂戇M了《老年人權(quán)益保障法》。

      四、功利評價

      以下評價句是有關(guān)孔子功利價值思想的評價。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里仁第四,第五章)這里是孔子(評價主體)對富貴和貧賤(評價客體/價值客體)的評價。他認為富裕和高貴,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積極的鑒賞),若不用仁道的方式得來,君子是不接受的;貧窮和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消極的鑒賞),若不用仁道的方式擺脫,君子是不拋棄的。君子拋棄了仁道,還怎么成就好名聲呢?孔子對富貴和貧賤的評價標準是仁道(道義),因為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礎(chǔ),生活的原則。符合道義的富貴和貧賤對人(價值主體)都有正價值。

      在《里仁第四,第十二章》中,孔子又說道“放于利而行,多怨”。一個人如果凡事“利”字當先,依“利”而行,那必然招來很多的怨恨。在當今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有人為謀一己私利,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和良心,制售假冒偽劣產(chǎn)品,販毒,拐賣婦女兒童等違法行為,危害百姓,結(jié)果弄得民怨沸騰,最后也把自己送進了監(jiān)獄。不符合道義的利,我們不能取??鬃拥摹傲x然后取”的價值觀念對當今社會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選擇,以及行為的約束,仍然具有重大的導向作用。

      子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里仁第四,第十二章)這里是孔子(評價主體)對利和義(評價客體/價值客體)的評價。孔子認為要成為有完善人格的人,見到利益,就要想想是否符合道義的要求。見到危難,敢于挺身而出,甚至獻出生命。長久處于貧困的時候,能不忘平時的諾言。這句話包含了孔子的“見利思義”的主張,即遇到有利可圖的事情,要考慮是否符合義,不義則不為??鬃訉θ烁裢陚渲说幕酒焚|(zhì)進行了積極的評判,即符合義的利對人(價值主體)具有正價值,反之不然。在《里仁第四,第十六章》中,孔子又說道“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這里孔子用“君子”和“小人”分別定義和限制了“義”和“利”的價值。懂得“義”的人,就是君子(積極的判斷),通曉“利”的人,就是小人(消極的判斷)。君子追求的是崇高的精神生活,是正價值,而小人追求的卻是物質(zhì)利益,是負價值。通過君子人格和小人人格的對立,表明了義和利的對立以及義高于利的價值觀念。今天社會已進入到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時代,人們發(fā)現(xiàn),君子已不再“羞于言利”了,該做的事要做,該拿的錢也拿。也就是既要“喻于義”,也要“喻于利”。但是我們必須切記不符合義的利,一定不要拿,否則害人又害己。

      六、結(jié)語

      本文綜合語言和哲學評價理論研究方法,從《論語》所選相關(guān)評價句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入手,同時結(jié)合孔子及其弟子心理背景和評價情景,分析和識解了經(jīng)典中所蘊含的價值思想和意義的評價。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詞匯語義層,由于《論語》是有關(guān)道德倫理的哲學語類,所以體現(xiàn)評價意義的語言資源偏重在判斷(對人的品格及行為進行評價)和鑒賞(對音樂和文學藝術(shù)及其美學思想進行評估)態(tài)度。蘊含“褒義”(好、善、美和利等)或“貶義”(壞、惡、丑和害等)的詞匯描寫顯性或隱性傳達了孔子及其弟子對人及其事物的評價。語句主要使用對偶和排比,以形成意義的正反對照,或加強語勢的作用。這些句式傳達孔子及其弟子對待人生及其現(xiàn)實世界豐富的態(tài)度評價意義,而且構(gòu)筑了審美的級差意義。在價值評價方面,政治上主張 “德治”,反對“法治”;“均貧富,安國家”的思想。藝術(shù)審美主張“盡善,盡美”,“善高于美的價值”以及“中和之美”;文學審美主張“思無邪”;治理國家以“和諧為美”等思想。倫理道德主張 “孝弟”、“中庸”、以及合乎禮度的“恭敬、謹慎、勇敢和直率”等。功利觀主張“義高于利、義然后取、見利思義”等。孔子所處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價值觀念沖突,價值評價標準呈多元化。面對混亂的社會現(xiàn)實,孔子提出德、仁、義、禮、智等價值標準,意圖規(guī)范和約束人們的評價和行為,以救國安邦??傊鬃拥膬r值評價思想對于當今社會的為政、文學藝術(shù)審美、人生觀和價值觀均有借鑒和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燕嬰.論語[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黃國文,陳瑩.從變異看《論語》的英語翻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6).

      [3]Martin,J.R.,and Rose,D.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2003.

      [4]馮平.評價論[M].上海:東方出版社,1995.

      [5]陳令君.評價論對語言評價意義研究的啟示[J].求索,2007,(11).

      [6]李明.《齊物論》的價值哲學解讀——莊子的評價論探微[J].河北學刊,2007,(5).

      [7]韓效偉.評價理論視角下的《論語》話語分析[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08.

      Appraisal of the Value Thoughts in Analects

      GUAN Shu-hong,XU Run-ying,WANG Jue-xu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Eastern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 School of Communications,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3,China)

      Analects,a classical Confucian work which contains in records and dialogues the words and behaviors of Confucius and his students,is a principal reflection of Confucius'value thoughts on politics, aesthetics,ethnics and utility.With combination of J.R.Martin's language appraisal system theory and philosophical evaluation theory,the authors appraise the value thoughts and significance of Analects.It is hoped to make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 works and explore their underlying ideological meanings as well as their inspirations on modern social lives.

      Language Appraisal System Theory;philosophical evaluation theory;Analects;value appraisal

      B222.1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5.06.018

      1674-8107(2015)06-0105-05

      (責任編輯:劉伙根、莊暨軍)

      2015-08-20

      江西省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中國古代哲學經(jīng)典評價研究”(項目編號:13YY02);江西省普通高校中青年教師發(fā)展計劃(國外)訪問學者專項資金項目。

      1.管淑紅(1966-),女,江西安福人,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哲學研究。2.徐潤英(1971-),女,江西永豐人,副教授,主要從事英語教學、功能文體學研究。3.王玨雪(1994-)女,江西安福人,本科生。

      猜你喜歡
      客體論語孔子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孔子的一生
      如何讀懂《論語》?
      孔子的一生
      《論語·為政第二》
      舊客體抑制和新客體捕獲視角下預覽效應(yīng)的機制*
      孔子在哪兒
      半部《論語》治天下
      論著作權(quán)客體的演變
      關(guān)稅課稅客體歸屬論
      宜章县| 鹤峰县| 忻城县| 鹤山市| 舞钢市| 望城县| 长岛县| 兰坪| 镇坪县| 松潘县| 宁强县| 九龙城区| 通州市| 萍乡市| 九龙县| 江西省| 枣庄市| 福安市| 临清市| 蓬溪县| 丰都县| 普安县| 博白县| 巴青县| 太康县| 监利县| 三穗县| 瑞昌市| 沧州市| 民丰县| 翁源县| 上蔡县| 思茅市| 鹤峰县| 新竹县| 怀化市| 绥宁县| 光山县| 天门市| 茌平县| 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