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遼東學院,遼寧 丹東 118003)
建構主義教學觀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王萍
(遼東學院,遼寧 丹東 118003)
大學語文教學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目前可以使用的多種版本教材外,還有一個運用什么教學理念進行教學的問題。建構主義教學觀主張的教學內(nèi)容的開放性理論、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地位理論、教學不僅僅局限在認知學習角度上,同時還要培養(yǎng)情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主張、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夠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世界中應用”的能力等理念,給大學語文教學一種全新的啟發(fā),這幾種觀點得到很好的落實,會對提高大學語文教學質量,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大學語文;建構主義;教學觀
大學語文作為一門公共課,對于專業(yè)學習漢語言的學生來說,太淺太雜,對于學習其他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因為游離于本專業(yè),表面看來可有可無,但它卻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學科,是學生終生學習的基本素養(yǎng)。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位大學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建構主義教學觀可以給我們以新的啟發(fā),對它的深刻解讀,會直接促進大學語文教學水平、教學質量的提高。
建構主義教學理念反對采用固定的教學內(nèi)容、固定的教學方法、固定的教學目的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強調教學內(nèi)容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認知和生活經(jīng)驗基礎上,因為學習是一個人具有個性化的自我知識建構過程。固定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不可能適應所有學生建構知識的需要,而開放教學內(nèi)容,則有利于師生從不同角度去探討客觀世界,并且將留有較大的允許改變和補充的空間,使之能夠根據(jù)他們自己的經(jīng)驗將他們關于教學內(nèi)容的構想納入到教學中去。
目前較通行的大學語文教材體例各不相同,1981年7月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徐中玉教授主編的《大學語文》,分成九個板塊:先秦文學、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唐代文學、宋代文學、元明清近代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外國文學、讀書與寫作、附錄。每一部分既有文選,也有文學史概述。修訂四版,加了現(xiàn)代與外國的篇目,體例沒有變化。這一體例更傾向以史為線索編制大學語文結構。
1996年7月,由國家教委高教司組織,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徐中玉、齊森華主編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學語文》,共分9個單元。各單元組合的基本意圖依次是:人格修養(yǎng);人生感受;愛國情懷;社會政治;親情鄉(xiāng)情;戀愛婚姻;登臨懷古;寫景狀物;談藝論文等九個方面。這個體例更強調大學語文人文素質教育作用。
還有如吳躍東、王傳鴦、郭圣言主編,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新編》,則把大學語文分為文章學、章法學、寫作學三大部分。文章學主要是講文章的源流問題,章法學主要是講文章的構成問題,寫作學主要是講文章的制作問題。這個體例更注重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
盡管教材編寫過程中,因為培養(yǎng)目標傾向不同,而產(chǎn)生各種體例上的差異,但是依照建構主義教學觀,都不可以就教材固定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因為大學語文教學往往要面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他們因為專業(yè)不同、情趣不同等原因,已有的經(jīng)驗與知識積累也各不相同,要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必須注意到這種差異。因為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需求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可以肯定地說,按照任何一種培養(yǎng)目標編制的教材,都不可能真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實行教材開放是必要的。教材開放具體說來有兩種主要做法:首先,對教材要有所側重,其次,對教材要有所增減。大學語文教學,不可以因為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同樣也不可以因為重視語文基本功的訓練,而忽視了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教者就應根據(jù)具體教學對象,開放教學內(nèi)容,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內(nèi)容的開放性,對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知識存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放的途徑之一是采用問題教學法,即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問題。由于每位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同,所以提出的問題往往異彩紛呈。教師在應對這些非預設、復雜多變的問題時,沒有廣博的知識儲備就會捉襟見肘。對于學生的問題可以有三種處理辦法:一是教師當堂能說清楚的,就要解答清楚;二是對學生建構知識有促進作用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課堂討論,使問題延伸成教學內(nèi)容,因為這是學生感興趣的,所以比平淡無奇地敘述知識會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建構;三是課堂上解答不了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課后查閱資料,尋求答案,有價值的問題可以延伸為研究性學習課題。
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既然認識是自己建構起來的,只有學習者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把知識建構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解釋、自己的需求基礎之上,才會有學習的原動力,才會進一步激活學習熱情。為了促進學生自我建構知識,教師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必須實施兩方面干預:一是對學生語文知識建構過程進行有效的干預,要引導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主動的學習大學語文意識。教者不只是傳授知識。學生不愛學習、學習方法不當,不能只是學生的問題,教者是有責任的,是你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意識沒有實施有效的干預。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建構大學語文知識呢?這需要教師從大學語文本質目的中尋求。從工具說詮釋大學語文的功能,應該使學生認識到,語言交際是每個人生存必備本領,語言交際能力越強,往往會給人帶來更大的社會影響力;文學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升人的精神品位的重要途徑,人要詩意地活在世上,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幫助人準確而有技巧地表達思想觀點、表達內(nèi)心情感,不僅可以更好服務社會,也可以增加人格魅力。在學生認識到大學語文魅力所在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行為,使他們在參與教學過程中獲得自信,悅納知識,這樣就使學生的知識建構不是被動的受灌輸,而是主體意識覺醒后的主動攝取、自覺探求。二是要對學生的人格成長實施有效干預。從大學語文素質教育功能來講,應該讓學生認識到,語言不只是交際與思維的工具,而且積淀了人類文明進步的大量的精神成果,它對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民族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社會成員道德人格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大學語文恰好給每一位非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提供了一個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平臺。要利用大學語文教材中人文教育豐富資源,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滲透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滲透意志品質和良好心理素質教育。
大學語文教學除了引領學生進行知識認知,建構知識之外,還應有多元化的目的。比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感。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教學中不僅是傳授知識,情感也是有意義的。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情感對學習內(nèi)容的選擇,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學習注意的持續(xù)都有著直接的制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樂趣,也應該是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把學習情趣對學習的作用提到這樣高度認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首先,理論思維、邏輯思維與興趣完全是兩個層次的概念,二者并不相互排斥;其次,興趣是伴隨人的終生的,人可以在不同的生命階段對不同的事物感興趣,但卻不可能在某一個生命階段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所以,只要生命中有興趣存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具有普適性。大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仍然是保持學生持續(xù)學習熱情的有效手段。
再如,要教給學生獲取認知世界的方法。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還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使之終身受益。合作學習是必要的,因為學習者需要同其他人聯(lián)系,以便對如何建構客觀世界的方式方法取得共識。自主學習是必要的,因為通過自主學習的訓練,會使學生學到自己攝取知識的方法。研究性學習是必要的,因為研究會使學習充滿興趣,會開啟學生主動的探究知識的智慧。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正是通過以上三大學習方式的倡導,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這樣會使學生在學習型社會中終生受益。
建構主義教學論主張,教學應力求在學生原有的知識認知和生活經(jīng)驗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而不應該限于外在的灌輸。教學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夠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世界中應用”的能力。
組織學生進行大學語文學習心得與經(jīng)驗交流是重要的。這一方面可以更加促進心得與經(jīng)驗交流者的自信,另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其他學生的熱情,因為經(jīng)驗介紹者就是我身邊的人,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組織辯論、演講等多種賽事是必要的。因為賽事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如開展課堂演講比賽,學生在編寫演講稿過程中提高了組織材料撰寫文章的能力,在演講過程中,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能力,在評議同學演講成績時,提高文章鑒賞與語言表達評價能力,一舉多得。
如此等等,培養(yǎng)學生“能夠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世界中應用”的能力的方法與途徑不一而足。
中國傳統(tǒng)功夫認為一個武術名家,不僅要傳授給徒弟武功套路,更重要的是教給徒弟這些套路中的每一個動作怎樣在或進攻或防守的搏擊中發(fā)揮作用,怎樣在兔起鶻落的瞬間克敵制勝。只有這樣才能算一個真正的武師,才是傳授武功的最高境界。在建構主義教學論看來,這就是培養(yǎng)“能夠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世界中應用”的能力。這是每一位大學語文老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p>
[1]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張桂春.激進建構主義進行學思想研究[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Concept in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Wang Ping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Dandong Liaoning,118003)
Whether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can get good effect or not,not only depends on various editions of textbooks we used,but also on the teaching concept we adopted.Constructivism teaching concept advocates open theoretical theory in teaching content and students'principal status.Ialso stressed that teaching should not only be limited in cognitive learning,and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developing interest,learning methods and improving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which is a new enlightenment on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If these views can be well implemented,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Chinese will be improved.
College Chinese,constructivism,teaching concept
G641
A
1674-0416(2015)02-0088-03
[責任編輯:謝敬囡]
2014-12-26
王萍,女,1966年生,遼寧丹東人,講師,文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