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幫寧
不管是否愿意,2014年下半年我們又邂逅了中國經濟增速下行那張惱人的面孔。
10月12日,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增速下行,底線在哪?”上,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發(fā)布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時預測,今年第四季度GDP增速很可能是7.4%,比第三季度的7.6%略調0.2%,對2015年的預測數(shù)字是7.3%。
在經濟景氣低迷的大背景下,李稻葵代表著中國經濟學界的樂觀派。物價水平CPI今年只有2%,明年可能達到2.3%;出口增速今年是6.5%,明年可能達到7%;固定資產投資今年是16.8%,相對較低,明年可能恢復到17.4%的正常水平。
他認為,我們還是需要投資需求拉動GDP,因此需要新增長點,“重點要看政府能不能通過改革措施來營造新的增長點,因為短期看,舊增長點房地產仍比較困難”。
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是“今年保持7.3%~7.4%”陣營里的支持者,但他對明年的預測謹慎地定格為“7%”,甚至如果政府不考慮刺激政策的話,也可能破7%。但“從容忍角度看,2015年平均速度可能為7.1%~7.2%,有的季度可能比7%稍弱,全年維持在7%左右”,他說。
針對政府為穩(wěn)增長和托底線而出臺的刺激政策,陳東琪強調可從貨幣政策供需,利率調整和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公共設施投資力度等角度考慮。
舉例來說,其一,基礎設施加大力度,如鐵路建設;新型城鎮(zhèn)化基礎設施建設;走出去“一路一帶”設施建設等。其二,貨幣政策有操作的工具,一是調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和貸款利率可以減,但利率還沒有動,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動。二是存款準備金率很高。
“今年是7.3%?!眹倚畔⒅行念A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也將手中這張票投給了這一數(shù)字,但這位對明年持悲觀態(tài)度的占卜者則直接將預測數(shù)字降至7%以下。
究其原因,他認為,今年8月后,工業(yè)增速下行明顯,重要原因之一是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投資下滑較快,明年還將繼續(xù)下降,同時,基礎設施建設和制造業(yè)投資增速有所放緩。
另一方面,一個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問題是庫存變動,從去年11月到今年,庫存(主要是工業(yè)產品庫存,房地產庫存也有所增加)一直在往上走,今年前8個月增長8倍,下半年至明年其增速將放緩?!斑@樣把GDP拿掉0.6%~0.7%,則底線可能降至7%關口?!弊毩颊f。
“我沒想到大家都這么悲觀,因為我向來很悲觀?!鼻迦A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說,“我早就認為中國經濟會一直下滑,我們設防的底線一再被突破,現(xiàn)在7.4%被擊破,后撤到7%,甚至7%以下?!?/p>
為什么守不?。恳驗樾蝿菟?,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要下降,這是其一。其二,“我們也不要這么高的增長,增長高了環(huán)境不好,也不和諧。但另一種情況是我們犯了錯誤,可能是政策問題,也可能是結構問題”(袁鋼明語)。
對此,袁鋼明開出的藥方是,既然資金轉不動,大量資金壓在長期投資項目中,中小企業(yè)沒錢,銀行資金緊縮,“要讓資金放到周期里流轉,迅速回流,生產經營順暢,但項目不能太大,企業(yè)投資不能太長,保持短平快,小快靈的增長方式”。
但中國的事情往往更復雜些。此前,在對GDP增速的討論中,關于政府對宏觀調控政策的意志力、手段和力度一直占據(jù)主流觀點,且愈在經濟景氣低迷之時,其愈發(fā)占據(jù)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
前外貿部副部長、博鰲亞洲論壇首任秘書長龍永圖表示:“我覺得要解決一個根本性問題,就是中國GDP增長的底線,政府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市場能起多大作用?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但在中國特殊國情下,尤其是目前階段,GDP增速的底線很大程度由政府決定?!?/p>
這位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認為“明年GDP增速不可能低于7%”。這
是一個心理底線,就像當時保8%,也是拍腦袋拍出來的,但是一個心理底線,你把心理底線突破了,可能會引起某些企業(yè)的恐慌。為此提供注腳的是,中國正處于發(fā)展階段,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并沒有結束,而我們的儲蓄率又那么高。
他說,“如果愿意,政府只要出手,搞幾個大項目,特別是地方政府官員GDP很有本事,讓GDP保持8%~9%的增速沒有問題”。但硬幣的另一面,這將帶來多大副作用,這是政府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阿爾弗雷德(Alfred)仍然維持他們對中國經濟增速“今年7.4%,明年7.1%”的年度預測?!凹词乖诼鏊傧拢袊洕鏊僭谌蛞卜浅??;即使經濟增長放慢,但勞動市場很不錯?!?/p>
他分析道,中國正在轉型,這種過渡期勢必需要重新配置資源,因此,或許現(xiàn)在正是時機,從一個點為目標轉向以區(qū)間為目標,給中國政府更多自由。
環(huán)顧眼前的世界,全球經濟形勢可謂喜憂參半:經濟仍在持續(xù)回升,但步履維艱。經濟恢復主要靠發(fā)達國家推動,歐洲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還在繼續(xù),日本增長乏力,歐美面臨挑戰(zhàn),新興市場自然不能擺脫大環(huán)境而獨善其身。
鑒于上述原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4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3%,而在2007年這個數(shù)字是5.7%,明年可能提高至3.8%。
經濟學界的這些聲音會對2015年的政策走勢產生什么影響?明年中國經濟增速究竟會以何種面目示人?它是否具備繼續(xù)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的邏輯理由,抑或突破各方達成共識的7%底線?
《汽車商業(yè)評論》認為,突破底線的可能性確實不大,這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