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個重視禮儀教育、重視對孩子的自立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國家。日本教育豐富的內(nèi)涵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請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日本的小朋友是如何體驗學校生活的吧!上下學
日本的校園門口,在孩子放學之際,你不會看到一個家長的影子,直到孩子們一隊隊走出校園,也不會見到一個家長來。日本孩子的頭腦里壓根兒沒有等家長來接的念頭。他們走出校園后,就會三五成群地自己回家。
在日本,學校專門設(shè)有“學童擁護員”,他們的任務是在每天上下學時間站在校外車流量大或交通復雜的路口引導學生安全通行。
除了“學童擁護員”外,保護孩子交通安全的還有個民間組織叫“家長教師聯(lián)合會”。這個組織是自發(fā)的義務性組織,其成員不領(lǐng)報酬,并定期輪流擔任安全員,在孩子上學放學的時間去交通要道護送孩子。
大多數(shù)日本小學生每天早晨6點半左右就要起床,出門后需要和住在附近的同學會合,然后一起走路上學。
雖然小學生都很害羞,一路上幾乎不敢說話,但是高年級的孩子見到低年級的孩子會默默地伸出手等著他握。只要是順路的,隨便遇到的兩個孩子就會默契地把手牽在一起。
書 包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小學生書包上面一般掛著一個報警器,在遇到壞人的時候使用。這是日本政府為確保學校治安采取的一項有力措施,政府希望這一舉措能更好地保護孩子。警報器上面有個扣子,可以扣在書包上或者褲子上,還有根吊飾繩,可以綁在手上。警報器整體設(shè)計成圓形,沒有菱角,孩子跌倒也不會受傷。警報器還是按照有名動畫里的主人公外形制造的,很受小學生們的喜愛。
家庭課
先說一下日本小學的課程設(shè)置,和中國的有很多不同。
六年的小學生涯中,每年都要學習的是國語、算數(shù)、畫畫、音樂和體育。而隨著年級的不同,會增加一些不同的課程,一年級到二年級會有生活課,教孩子日常生活的一些方法;到三至六年級的時候,就不用學生活了,開始學理科,以及社會;而五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會加開“家庭”課程——主要是教怎么縫衣服、怎么做飯這些獨立生活的技巧。
家庭課上,同學們都穿上圍裙,戴上三角巾,按照課本上的方法,親自下廚學做飯。孩子們學做飯自然會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老師要求把白菜切成1厘米左右大小,同學們就拿尺子和鉛筆在菜葉上先畫出一厘米一厘米的線條再切,切完后再用水洗凈。這樣的課堂學習不僅使孩子們學到了基本的烹調(diào)知識,也能體會到媽媽做飯的辛苦。
秋天,老師會帶著孩子們出去認識大自然中的植物,然后讓孩子們撿回自己喜愛的樹葉,用小刷子仔細刷出樹葉的經(jīng)絡(luò),再繪制色彩,壓膜,制成一張獨一無二的書簽贈送給自己喜愛的人。這枚小小的書簽,看似簡單,實則工藝很復雜,需要有一定的繪畫、設(shè)計能力,還要經(jīng)過清洗、壓膜等工序才能完成。由此看來,家庭課教會了學生許多生活技能,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審美能力以及表現(xiàn)力。
日本家庭課的飲食文化課,不僅讓學生知道世界各國的主食類型,分析介紹各種食品的營養(yǎng)特征,還讓學生學會洗菜、切菜及各種調(diào)味品的運用;認識各種鍋、瓷器、漆器、刀叉、碗筷;讓學生知道做飯順序:備料、炒煮、盛裝、吃飯禮儀、洗碗等。每所學校都配有一名營養(yǎng)管理指導老師,這些專業(yè)指導老師精心設(shè)計校餐的飯菜譜,合理搭配營養(yǎng):有時是日本家常菜,有時是中國家常菜,有時是歐美面包,有時是意大利面……家庭課上也會教學生文明用餐的常識。
日本的家庭課,有時候?qū)W生和老師會一起坐地鐵去戶外,進去的時候,高峰過了,稀稀拉拉的人在里面。老師告訴他們,這么多孩子進去,要跟其他人說給大家添麻煩了之類的話。進去以后這些孩子不能坐著,都得站著,就是有空座也得站著。老師告訴他們,因為你這次出來是玩,你給大家添麻煩了,就不能坐那個座位。
日本的學校將中國學校不屑一顧的柴米油鹽這種生活瑣事搬進了課堂,將生活知識化,將知識生活化,這些實踐活動的觸角已深入家庭及社區(qū)生活的各個角落,不僅包含家庭鄰里關(guān)系,還涉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