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深,潘要武,劉國盛,李梅,畢燕茹
(1.茂名市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站,廣東 茂名 525000;2. 暨南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3.廣州禾信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
·解析評價·
茂名市大氣PM2.5在線源解析
黃深1,潘要武1,劉國盛1,李梅2*,畢燕茹3
(1.茂名市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站,廣東 茂名 525000;2. 暨南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3.廣州禾信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于2014年12月31日—2015年1月12日,利用單顆粒氣溶膠質譜儀對茂名市大氣中PM2.5進行在線監(jiān)測和分析。結果表明,茂名市大氣顆粒物污染來源分布(顆粒數占比)分別為揚塵6%、工業(yè)工藝源10.9%、生物質燃燒14.7%、機動車尾氣27.5%、燃煤23.4%、二次無機源7.7%和其他9.9%。 空氣質量從重度污染轉為優(yōu)良天氣過程中,機動車尾氣的貢獻率基本保持在20%以上,而燃煤占比從28.9%降至12.3%;空氣質量從優(yōu)良轉為污染天氣的過程中,工業(yè)工藝源、二次無機源、生物質燃燒、燃煤的占比增加,而機動車尾氣占比不斷下降。
茂名市;可入肺顆粒物;源解析;單顆粒氣溶膠質譜儀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xù)高速發(fā)展,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加速,環(huán)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人為來源(如汽車尾氣、燃煤和垃圾處理焚燒等)直接排放的一次氣溶膠和大量氣態(tài)污染物通過光化學反應及其他物理化學過程(如與氣溶膠的直接作用)產生的二次氣溶膠濃度劇增,都市灰霾已成為一種常見現象,對居民的健康、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的經濟發(fā)展造成了嚴重影響[1-2]。
灰霾的主要污染物為道路揚塵、汽車尾氣、建筑施工、工業(yè)排放的一次粒子及硫酸與硫酸鹽、硝酸與硝酸鹽等氣粒轉化過程中產生的超細粒子[3-4]?,F通過基于單顆粒質譜技術的大氣細顆粒物實時在線源解析方法(應急源解析技術方法)[5],于2014年12月31日—2015年1月12日對茂名市大氣中PM2.5在線監(jiān)測和分析,初步了解其細顆粒物的主要來源,為管理決策部門治理空氣污染提供科學依據。
1.1 采樣點與采樣時間
監(jiān)測點位于茂名市新福三路,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大樓14層露天平臺。周圍有醫(yī)院、中學、居民區(qū)等,屬于市中心綜合性生活區(qū)。采樣時間為2014年12月31日—2015年1月12日。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單顆粒氣溶膠質譜儀[6]對大氣顆粒物進行監(jiān)測分析。環(huán)境空氣經PM2.5切割頭切割后直接進入SPAMS分析,PM2.5切割頭放在樓頂,采樣管經樓頂采樣口與儀器進樣口連接進行采樣。平均采樣頻率為4.3個顆粒/s,最大頻率為7個顆粒/s,最小頻率為1個顆粒/s。
1.3 質量保證與控制
在監(jiān)測期間對采樣儀器及單顆粒氣溶膠質譜儀SPAMS進行定期維護、校準。
1.4 數據分析
共采集到同時具有正負離子信息的PM2.5顆粒物譜圖70.9萬個。根據廣州禾信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組建的大氣顆粒物污染源譜庫,參考文獻[7]。利用各類污染源質譜特征中的示蹤離子進行搜索,對茂名市大氣顆粒物的主要來源進行解析,主要將顆粒物分為揚塵顆粒、工業(yè)工藝顆粒、生物質燃燒顆粒、機動車尾氣顆粒、燃煤顆粒、二次無機源顆粒和其他顆粒幾大類。
1.5 氣象數據
監(jiān)測期間氣象要素見表1,風力為微風。
表1 2015年監(jiān)測期間氣象要素
2.1 監(jiān)測結果
點位顆粒物監(jiān)測信息見表2,PM2.5顆粒數濃度與質量濃度的變化趨勢見圖1。
表2 點位顆粒物監(jiān)測信息①
①顆粒物數濃度或比例隨時間變化分析為1 h結果,即每小時1 m3的顆粒物總個數隨時間變化及每小時的顆粒數濃度平均占比隨時間變化。
由圖1可見,PM2.5顆粒物數濃度與質量濃度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二者具有較好的相關性。PM2.5小時質量濃度<75 μg/m3的比例為61.8%,部分時段出現輕度或中度污染。
2.2 顆粒物成分分析
茂名市整體顆粒物平均質譜圖見圖2。
圖2 整體顆粒物的平均質譜圖
2.3 顆粒物來源
茂名市大氣顆粒物污染來源分布(顆粒數占比)分別為揚塵6%、工業(yè)工藝源10.9%、生物質燃燒14.7%、機動車尾氣27.5%、燃煤23.4%、二次無機源7.7%和其他9.9%。
2.4 污染過程分析
2.4.1 1—5日污染過程分析
1—5日污染來源分布見圖3。
圖3 1—5日污染來源分布
(1)從時段1到時段6,ρ(PM2.5)呈現出“高-低-高-低-高-低”的趨勢。對比高低點的污染來源分布,高點的機動車尾氣和燃煤均大于低點,說明污染天氣發(fā)生時,本地機動車尾氣和燃煤為主要貢獻源。污染天氣下,由于擴散條件不利,本地源排放顆粒容易積聚,而優(yōu)良天氣下,擴散條件轉好,因此更易受到長距離遷移氣團的影響,可能帶來周邊的生物質燃燒顆粒,同時相比近地面排放的機動車尾氣,高位排放的燃煤顆粒更容易被相對干凈的氣團稀釋,因而優(yōu)良時段下燃煤的貢獻也有明顯降低;
(2)從時段1到時段7,ρ(PM2.5)整體呈現下降趨勢,時段1為重度污染天氣,時段3、5、6、7的空氣質量則為中度污染、輕度污染、良好、良好天氣。此過程中,機動車尾氣的貢獻率基本保持在20%以上,而燃煤(除時段7)的占比則逐步下降,從28.9%降至12.3%,降幅達57%,說明燃煤顆粒得以充分擴散;
(3)監(jiān)測期間,生物質燃燒顆粒在優(yōu)良天氣比重較大(>30%),而污染天氣時比重較小。這說明污染天氣發(fā)生時,燃煤和機動車尾氣顆粒比生物質燃燒顆粒更利于產生累積效應。雖然生物質燃燒顆粒在重污染天氣下的占比遠小于機動車尾氣和燃煤的占比,但是從總的占比情況來看,生物質燃燒顆粒仍占較大比重,其影響也不容忽視。
2.4.2 6—11日污染過程分析
6—11日污染來源分布見圖4。
圖4 6—11日污染來源分布
(1)從1時段到3、4時段,ρ(PM2.5)不斷攀升。隨著大氣污染程度的增加,機動車尾氣比例不斷下降,而工業(yè)工藝源、二次無機源及生物質燃燒的比例隨即增加,燃煤的比例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除揚塵外,各類污染源的數濃度都明顯增加。而理論上機動車尾氣排放量不會出現較大變化,故推斷此次污染過程是來自工業(yè)工藝源、生物質燃燒源的新鮮排放,以及在靜穩(wěn)天氣(風力<2 m/s)下,顆粒物不易擴散,導致的機動車尾氣、燃煤等污染物的累積。另外,在顆粒物的大量累積下,顆粒物的二次轉化加劇了污染程度;
(2)4、6、8、10時段顆粒物高峰時段均出現在夜間,可能是由于逆溫現象[8],使得污染物積聚所致,空氣質量下降。6—11日各污染源顆粒數濃度隨時間的變化見圖5。
2.4.3 降雨過程
10—12日降雨量分布見圖6;10—12日降雨過程污染來源分布見圖7(a)(b)。
圖5 6—11日污染源顆粒數濃度隨時間變化
圖6 10—12日降雨量分布
圖7 10—12日降雨過程污染來源分布
(1)隨著降雨,各污染源的數濃度都明顯減小,說明降雨對各污染源顆粒物都有較強的沖刷清除作用[9-10];
(2)降雨過程中燃煤的比例逐漸減小,而機動車尾氣的比例反而有所增加,說明降雨對不同污染源的影響程度不同,對燃煤的清除作用較大。另外,機動車尾氣的比例在雨天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機動車尾氣主要是來自于本地源的貢獻,當下雨及風速較大時,大部分顆粒物由于出現沉降或擴散而減少,機動車尾氣雖然也減少,但本地機動車的排放給予機動車尾氣的迅速補充,使得機動車尾氣顆粒物比例增大,成為首要污染物。這主要是由于機動車尾氣排放的顆粒物太小,雨水沖刷對其的效率相對較小。
2.5 生物質燃燒分析
生物質燃燒顆粒數的占比隨時間的變化狀況見圖8。由圖8可見,生物質燃燒源的貢獻率為14.5%,排名第三,其影響不容忽視。每天13:00—18:00均出現明顯的比例高峰,比例>20%,其中1—3日高峰比例達到41.3%。
1月1—4日和1月5—11日2個時段的衛(wèi)星火點圖(https://firms.modaps.eosdis.nasa.gov/firemap/)見圖9。2個時間段內茂名市及周邊地區(qū)均有明顯且密集的火點,說明當地有秸稈燃燒活動。而2個時間段中,1—4日的火點更為明顯,這與該時間段較高比例的生物質燃燒情況相符。
圖8 1—12日 生物質燃燒比例隨時間變化
圖9 2個時間段的衛(wèi)星火點圖對比
(1)茂名市大氣顆粒物污染來源分布(顆粒數占比)分別為揚塵6%、工業(yè)工藝源10.9%、生物質燃燒14.7%、機動車尾氣27.5%、燃煤23.4%、二次無機源7.7%和其他9.9%;
(2)從重度污染天氣轉為優(yōu)良天氣過程中,機動車尾氣的貢獻率基本>20%,而燃煤占比從28.9%降至12.3%,說明燃煤顆粒得以充分擴散;
(3)從優(yōu)良天氣轉為污染天氣的過程中,各污染源顆粒數濃度均明顯增加。工業(yè)工藝源、二次無機源、生物質燃燒、燃煤的所占比例增加,而機動車尾氣所占比例卻不斷下降。推斷此次污染過程是由于工業(yè)工藝源、生物質燃燒源的大量排放,以及在靜穩(wěn)天氣下,顆粒物不易擴散,導致機動車尾氣、燃煤等污染物累積造成的;監(jiān)測過程中,可能由于逆溫現象的影響,使得茂名市半夜的地面風力微弱,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聚積而使空氣的質量變得惡劣;
(4)降雨對各污染源顆粒物都有較強沖刷清除作用,影響程度不同,對燃煤清除作用較大;
(5)污染時段的發(fā)生主要是機動車尾氣或燃煤由于天氣不利擴散而累積造成。另外各污染源顆粒物的累積或擴散速度受多種因素影響而有較大差異;
(6)生物質燃燒源對污染天氣的發(fā)生產生極大影響。
[1] 殷永文,程金平,段玉森,等. 上海市霾期間PM2.5、PM10污染與呼吸科、兒呼吸科門診人數的相關分析[J]. 環(huán)境科學,2011,32(7):1894-1898.
[2] 張丹,周志恩,張燦,等. 重慶市主城區(qū)PM2.5污染源源成份譜的建立[J].三峽環(huán)境與生態(tài),2011,33(5):14-18.
[3] 張偉,陸曉波,姜勇.淺談灰霾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建設[J].環(huán)境監(jiān)控與預警,2010,2(6):15-17.
[4] 郭婧,華蕾,荊紅衛(wèi).大氣顆粒物的源成分譜研究現狀綜述[J].環(huán)境監(jiān)控與預警,2011,3(6):28-3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部辦公廳. 環(huán)境空氣顆粒物來源解析技術路線(試行)[Z].2015.
[6] LI L,HUANG Z X,DONG J,et al. Real time bipolar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for analyzing single aerosol particl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2011,303(2/3):118-124.
[7] 杜鵑,宋韶華,張志朋,等. 桂林市細顆粒物典型排放源單顆粒質譜特征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5,35(5):1556-1562.
[8] 郭麗娜,黃容,馬艷. 青島逆溫層特征及其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分析[J].海岸工程,2014,33(4):14-25.
[9] 楊健兒. 上海市近地表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及來源分析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10] 韓燕,徐虹,畢曉輝,等. 降水對顆粒物的沖刷作業(yè)及其對雨水化學的影響[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13,33(2):193-220.
Online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Atmospheric PM2.5in Maoming City
HUANG Shen1, PAN Yao-wu1, LIU Guo-sheng1, LI Mei2*, BI Yan-ru3
(1.MaomingEnvironmentalMonitoringStation,Maoming,Guangdong525000,China; 2.Jinan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000,China; 3.GuangzhouHexinAnalyticalInstrumentCo.Ltd.,Guangzhou,Guangdong510000,China)
The atmospheric PM2.5in Maoming was monitor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 from December 31, 2014 to January 12, 201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lution sources of PM2.5in this city contained 6% of dust particles, 10.9% of particles from industrial processes, 14.7% from biomass burning, 27.5% from vehicle exhaust, 23.4% from coal combustion, 7.7% from secondary inorganic sources, and 9.9% from other sources. When the air quality turned fine from heavily polluted conditions, the motor vehicle exhaust contributed to more than 20%,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coal combustion decreased from 28.9% to 12.3%. When the air condition was changed from fine to heavily polluted, the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 processes, secondary inorganic source, biomass combustion, and coal combustion to the production of PM2.5were increased, 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otor vehicle exhaust was decreased.
Maoming; PM2.5; Source apportionment; 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
2015-03-03;
2015-04-21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基金資助項目(2014BAC21B01)
黃深(1979—),男,工程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為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評價。
*通訊作者:李梅 E-mail:limei2007@163.com
X832
B
1674-6732(2015)04-00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