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qū)人民醫(yī)院(511800) 吳碧娟 任 俐 徐少歡 楊春霞
纈沙坦及甲磺酸氨氯地平均為治高血壓常用藥,本研究旨在比較兩藥的降壓效果及對患者血尿酸(UA)水平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間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例13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6例。研究組66例中男34例,女32例。年齡55~78歲,平均(62.8±6.2)歲。對照組66例中男38例,女28例。年齡55~76歲,平均(62.5±7.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合并有繼發(fā)性高血壓、嚴重肝腎功能損傷、糖尿病血糖未控制、痛風(fēng)、心肌梗死病例,所有病例均無纈沙坦或甲磺酸氨氯地平過敏史。
1.2 方法 所有患者用藥前均停用各類降壓藥2周以上。研究組給予纈沙坦膠囊,晚間給藥,口服,每次80 mg,每天1次。對照組給予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晨起給藥,10mg,口服,每天1次。兩組病例均連續(xù)給藥2個月后評價相關(guān)指標。
1.3 觀察指標
1.3.1 療效評價[1]顯效:舒張壓(DBP)較治療前下降水平超過10 mmHg,或者收縮壓(SBP)較治療前下降水平超出30 mmHg且患者血壓值降至正常水平;有效:DPB較治療前下降水平超出10 mmHg但尚未進入正常水平,或血壓已降至正常水平;無效:患者血壓下降水平未達到顯效或有效的標準。
1.3.2 血壓下降水平 患者于靜息狀下采用水銀血壓計測量血壓3次,取平均值,分別于治療前后測量,并計算治療后較治療前DBP及SBP下降水平。
1.3.3 UA水平 分別于治療前后監(jiān)測患者UA水平變化,并進行組內(nèi)及組間比較。
1.4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均應(yīng)用統(tǒng)計學(xué)軟件SPSS19.0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應(yīng)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應(yīng)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2.1 療效 兩組療效見表1。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表1 兩組患者不同用藥方案治療后療效評價結(jié)果比較(例)
2.2 血壓下降水平 兩組患者血壓下降水平,見表2。研究組治療后較治療前24小時、日間及夜間DBP和SBP下降水平比較差異無顯著性(Χ2=1.118、1.140、1.425、1.032、1.032、1.032,P >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較治療前血壓下降水平比較(mmHg)
2.3 UA水平 研究組治療后(342.6±22.8)mmol/L UA較治療前(458.2±36.3)mmol/L有顯著下降(t=21.739,P<0.01),對照組治療后(444.2±36.4)mmol/L與治療前(455.7±38.2)mmol/LUA水平比較差異無顯著性(t=1.757,P>0.05)。
纈沙坦為典型的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作用機制是通過阻斷血管緊張素II受體來促進血管擴張,改善心室重塑,進而達到降壓目標。纈沙坦還可通過負反饋作用阻斷腎素分泌,抑制心肌細胞重構(gòu)。甲磺酸氨氯地平是新型鈣通道拮抗劑,用藥后起效較慢,但持續(xù)降壓時間長,患者易耐受,其作用機制為通過對血管平滑肌細胞膜及心肌細胞的影響作用,使細胞貯存與結(jié)合鈣的能力下降,促進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細胞出現(xiàn)缺鈣狀態(tài),進而松弛血管平滑肌,減少患者心肌耗氧,改善心率及心肌收縮力,達到降壓效果。該藥還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供血及心肌供氧量的作用。
本組研究結(jié)果顯示,應(yīng)用纈沙坦和甲磺酸氨氯地平在治療前后的血壓下降水平近似,療效比較差異無顯著性,但對UA水平的影響上,纈沙坦治療后較治療前具有顯著改善,而甲磺酸氨氯地平則無顯著變化。已有文獻證實,UA水平是影響高血壓發(fā)病及治療的危險因素,在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例中,約30%出現(xiàn)高尿酸血癥[2],因而治療中能夠降低UA水平對治療更有利。
綜上所述,纈沙坦與甲磺酸氨氯地平在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上具有相似的降壓效果,但纈沙坦可更好地改善患者UA水平,更有利于治療。
[1] 劉曉云,宋建國.抗高血壓單片復(fù)方制劑纈沙坦/氨氯地平臨床藥理學(xué)研究進展[J].中國執(zhí)業(yè)藥師,2011,8(12):31
[2] 王希武.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療290例老年高血壓效果分析[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13(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