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斌
大多數超廣角變焦鏡頭要么光圈為F2.8而沒有防抖,要么具備防抖但光圈只有F4,而且焦距多為16-35mm。這實在讓想魚與熊掌兼得的攝影愛好者扼腕嘆息,而隨著騰龍SP 15-30mm 1∶2.8 Di VC USD的推出,終于將F2.8與光學防抖集于一身,并且還將廣角端焦距推進到了15mm。
規(guī)格參數
頭焦距:15-30mm(全畫幅)
鏡組結構:13組18片
鏡頭視角:110°32’至71°35′
卡口類型:佳能、尼康、索尼(無防抖)
特殊鏡片:3片LD,2片非球面,1片XGM大口徑雙面非球面
光圈范圍:F2.8-22
光圈葉片:9片(圓形)
對焦設計:內對焦
近攝能力:0.28米,0.2倍
對焦馬達:環(huán)形超聲波馬達
全時手動對焦:支持
防抖機構:有
外觀尺寸:98.4×145mm
重量:1100g
超廣角的魚與熊掌
在風光攝影領域,F2.8是一個不那么常用的光圈。但是對于星空攝影愛好者來說,這個光圈可算是老朋友。為了保證較短的曝光時間和較高的通光量,拍出銀河,F2.8光圈會經常被用到。所以具備F2.8光圈的超廣角鏡頭,通常都是定位專業(yè)旗艦級的王牌。
與之相比,防抖也是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功能,因為傳統(tǒng)意義上廣角鏡頭的“安全快門”較低,受抖動影響較小。但隨著各大廠商3000萬、4000萬乃至5000萬像素單反的推出,任何一點輕微的晃動,都更容易反應在放大觀看的畫面當中。也就是說,即使達到了安全快門也可能拍模糊,防抖功能勢在必行。
但是對多數廠商來說,難以同時在一只鏡頭上做到這兩點。而騰龍SP 15-30mm 1∶2.8 Di VC USD的出現,則打破了大光圈與防抖難以兼得的“定律”。
頂級做工與用料
將騰龍SP 15-30mm 1∶2.8 Di VC USD拿在手中,你首先感受到的是厚重。高達1100g的分量和碩大的身形,讓其與全畫幅單反搭配時更加平衡。由于廣角端達到了15mm,所以即使在APS-C畫幅單反上使用,你也能獲得等效23或24mm的焦距,同樣好用。
做工的扎實還體現在設計細節(jié)上。比如鏡頭卡口部位有簡易的橡膠防水圈,可以幫助抵擋水汽進入鏡頭。鏡身的基本構造都使用了堅固的鋁合金材質,而外部和遮光罩則為塑料材質。值得一提的是,這只鏡頭的一體式遮光罩采用了獨特的雙層設計,讓其可以更好的適應廣角端和長焦端不同的遮擋雜光的要求。
在光學方面,騰龍厚道的使用了3片LD低色散鏡片、2片玻璃鑄造非球面鏡片和1片XGM大口徑玻璃鑄造雙面非球面鏡片的豪華組合。并在前組鏡片上使用了防水、抗油性能出色的氟圖層。鏡片的鍍膜也采用了基于納米技術的eBAND和新的BBAR鍍膜技術,可以有效抑制廣角鏡頭容易出現的入射光在鏡片間反射所造成的鬼影和眩光,讓畫面更加清晰。
實際體驗顯威力
我們分別使用5060萬有效像素的全畫幅單反和2400萬像素的APS-C單反對騰龍SP 15-30mm 1∶2.8 Di VC USD進行了實拍測試。無論使用哪一種機身,都能與鏡頭完美搭配。
我們特意在弱光環(huán)境下使用其進行了拍攝,畫面中心從F2.8開始就能獲得銳利的成像,邊緣則在F4時達到很高的水平,在F5.6后達到最佳。與此同時,VC防抖機構讓我們手持拍攝時以1/4秒這樣低于安全快門的速度拍出清晰的照片。要知道此時我們使用的是5000萬像素的機身,畫面中任何一點晃動在放大到100%后都能察覺出來。
當我們拍攝風光時,騰龍SP 15-30mm 1∶2.8 Di VC USD的15mm焦距也能比常規(guī)的16-35mm鏡頭獲得更大的視角,將更多的景物收入畫面。
適合多用途
由于騰龍SP 15-30mm 1∶2.8 Di VC USD的長焦端達到了30mm,又具備F2.8的大光圈,因此拍攝一些特寫畫面也不成問題。既可以獲得明顯的虛化效果,也能獲得0.2倍的放大倍率,無論是拍攝靜物花卉還是拍攝人像作品都十分合適。這可以大大減少更換鏡頭的頻率,對婚禮和人像攝影師具有特別的意義。
在APS-C畫幅單反上,這只鏡頭更適合作為一只標準變焦鏡頭來使用。并且其售價也并不貴,是目前使用非全畫幅機身而未來想升級到全畫幅機身用戶的好選擇。
1.采用雙層構造的遮光罩,令這只騰龍鏡頭無論在15mm端還是30mm端都能獲得相匹配的遮光效果。
2.對焦環(huán)手感極佳,距離指示窗也是高端鏡頭的標志,這在需要手動對焦時能帶給你更好的操作體驗。
3.卡口周邊的橡膠圈能提供一定的防潮防水滴功能。這在副廠鏡頭中比較少見,而多見于原廠高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