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亮
提高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的有效方法
■文/吳亮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小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水平呈下降趨勢,因此鼓勵小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已成為當前小學體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和任務。對于小學體育教育而言,要使小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之中,教師應重點運用四種有效方法。
愛玩,幾乎是每一名小學生的天性,游戲更是吸引孩子的一個項目。因此,要提高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教師首先應當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嘗試采用游戲教學。比如立正、稍息、向前看齊、原地踏步走等隊列練習,教師可以設計為接力比賽,比如單雙腳向前跳,看看哪一組速度最快,出錯次數最少。比如原地左右手拍球、向上自拋自接等基礎球類動作,教師也可以設計組內籃球交叉?zhèn)鬟f,看看哪一組能夠在傳遞的過程中始終保證球不掉地。游戲教學法能夠將日常教學中看似枯燥無趣、乏味單調的運動項目通過游戲的方式呈現出來,這些都極大地提高了項目本身的有趣性,學生也可以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去掌握這些運動技能。
當前被提及頻率越來越高的一個名詞是“互聯網+”時代,它代表的是科學的迅猛進步與多樣化種類,作為學校教育,自然也是不能脫離社會的發(fā)展。對日常的教學來講,為了讓書本上或者教師口中的知識內容變得更加鮮活、立體、生動,教師可以嘗試應用信息化教學技術。比如小學三年級教到的后滾翻、前滾翻接后滾翻,一般來講,教師會先進行口頭講解,然后再配合自身的演示動作進行細節(jié)講解,但是由于“翻滾”這個動作完成時間非常短,教師難以實現一邊講解一邊演示,對學生來講,可能會對過程中某個細節(jié)有所疑惑,但又可能難以描述,對于這種情況,最好的方式是采用微課教學,就是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將動作的完整過程以動態(tài)視頻的形式來呈現,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暫停鍵或重播鍵等實現細節(jié)擴大或者反復演示的方式;另一方面,與單純的聽老師的口頭講解或者單純地看老師演示對比起來,通過觀看視頻這種融聲音、影像為一體的媒介會有助于給學生留下更深的印象,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加透徹與完整,有助于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
小學生還有另一個比較大眾化的共性特征——群體活動。一般來講,孩子喜歡結伴,這使得他們更傾向于與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玩。因此,教師可以巧妙地抓住這一點,通過活動教學法來開展體育教學。比如小學體育中介紹到的足球運動,雖然只是較為簡單地用各種腳法來繞過障礙運球,但教師仍然可以組織設計一個運球比賽,比如看誰運球的時間最短、數量最多、方式最正確等,還可以在過程中人為地設計一些阻礙,比如中途變道、非常規(guī)的足球等,這種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傳球技術(因為在實際的足球運動中,傳球路線是千變萬化的,所需要繞過障礙也是各種各樣的,總之不是一成不變的),另一方面在集體項目中,學生本人的自覺性與主動性也會在無形中得到提高。除此以外,活動教學對比起單純的練習來講,其實踐性與操作性也會更強,從理論知識過渡到實踐操作的過程也會更短,這有助于學生體會運動的價值與意義,從而更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
心理暗示法是通過鼓勵學生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特別是對于天性靦腆、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來講,他們可能雖然覺得非常好玩,或者非常有趣,但又擔心自己表現不好會受到同學的譏笑或者老師的批評,特別是對于集體性活動,部分學生甚至會有畏懼感,這些都源于學生的不自信與膽小,對此,教師首先要保證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避免當學生的動作出現錯誤時表現得非常生氣或者言語上進行責備,而是要以寬容心與耐心去包容學生。其次,可以通過眼神暗示、肢體動作(如學生做得不好時輕拍肩膀,當學生做得好時向其豎起大拇指等)、語言鼓勵(如“做得真棒”“沒關系,再來一次”“肯定可以的”“盡管試試”等)來逐漸提高學生的自信,讓其能夠更自然地進行體育鍛煉,更自然地參與團體活動,從而提高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體育鍛煉不僅是學生強身健體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其中一個方面,特別是對于處于身體發(fā)育期的小學生來講,身體的各個器官技能都需要通過體育鍛煉來得到發(fā)展與提高。對體育教師來講,為了有效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可以嘗試游戲教學法、信息教學法、活動教學法、鼓勵教學法等有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來提高體育鍛煉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愛上體育,享受體育。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永陽小學
編輯張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