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國
摘要 目的:觀察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老年氣虛型便秘的療效。方法:2012年5月-2014年2月收治老年氣虛型便秘患者10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針對研究組給予補中益氣湯治療,對照組服用果導片治療,觀察兩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結果: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92%,對照組總有效率80%,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總不良反應率4%,對照組總不良反應率18%,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補中益氣湯治療老年氣虛型便秘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率低,值得推廣。
關鍵詞 補中益氣湯;果導片;老年氣虛型便秘
2012年5月-2014年2月收治老年氣虛型便秘患者10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分別給予補中益氣湯與果導片治療,觀察治療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2月收治老年氣虛型便秘患者10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所有患者癥狀均符合內科疾病診斷標準,且無其他腸道器質性疾病。研究組中,男33例,女17例,年齡59~84歲,平均(66.3±5.8)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2±1.1)年,便秘時間5~8天,平均(6.4±1.3)天;對照組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59~83歲,平均(66.5±5.6)歲,病程1~5年,平均(3.3±1.1)d,便秘時間5~8 d,平均(6.6±1.4)d。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
治療方法:全部患者均在知情情況下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研究組給予補中益氣湯加減進行治療,方藥:黃芪25g,黨參10 g,炒白術10 g,升麻5 g,當歸12 g,柴胡5 g,陳皮10 g,生首烏10g,炙甘草5 g,肉蓯蓉10 g。兼有陽虛者加杜仲10g、肉蓯蓉8 g;兼有血虛者加熟地15 g、首烏15 g;兼有陰虛者加生地15 g、麥冬15 g;1劑/d,早晚水煎服。對照組服用果導片治療,1次,d,2片/次,睡前服用,連續(xù)服用5 d后停藥2d,然后繼續(xù)服藥。兩組均進行1個月的治療。
療效判定標準:比較兩組用藥后的臨床效果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①顯效:2 d以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解時通暢,短期無復發(fā)。②有效:3 d以內排便,便質轉潤,排便欠暢。③無效:癥狀沒有改善。計算總有效率,總有效率=(總病例一無效病例)/總病例×100%。觀察患者不良反應,包括腹瀉腹痛、藥物依賴、停藥后便秘加重,計算總不良反應率。
統(tǒng)計方法:本試驗所有統(tǒng)計學計算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完成。各組間差異比較采用方差分析x2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臨床效果:研究組總有效率92%,對照組總有效率80%,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不良反應情況:研究組總不良反應率4%,對照組總不良反應率18%,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討論
便秘在我國老年人群中發(fā)病率較高,嚴重危害老年人身體健康,影響其生活質量。目前,臨床治療該疾病使用較廣泛的藥物為果導片,但是療效不甚理想,且容易引發(fā)腹痛、腹瀉等并發(fā)癥。中醫(yī)認為,人體大腸傳導功能失常,導致大便秘結,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但糞質干結,排便艱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排出不暢的病癥,老年人形氣已衰,五臟六腑功能低下,氣血虧虛,易引發(fā)多種疾病,其病勢纏綿,以虛秘為主,氣虛型便秘較為常見,臨床特點常伴有氣虛的癥狀,即氣短,治療以補虛為根本。氣虛型便秘病位在大腸,又與脾、肺、腎關系密切,老年患者便秘主要是脾肺氣虛,大腸傳送、推動無力所致。中醫(yī)治療以虛者補之為原則,應以補氣為主,兼以潤腸藥物進行治療。
此次研究針對研究組給予補中益氣湯加減進行治療。補中益氣湯中黃芪、白術、黨參益氣培土,調補脾胃;柴胡、升麻升清降濁,使升降有序,清陽得升,濁陰得降;生地、玄參、當歸滋陰補血;郁李仁潤腸通便;肉蓯蓉益腎溫陽,潤腸通便。此方藥既能促進腸道蠕動,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又能在根本上改善老年患者氣虛的癥結,從而對便秘起到根治的效果,且服藥后不良反應率低。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92%,對照組總有效率80%,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總不良反應率4%,對照組總不良反應率18%,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