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編譯
●2014年是學術丑聞頻發(fā)的一年。有人一次性被撤回60篇文章,有出版社一次性撤回120篇論文,有人甚至膽大妄為偽造同行評議。本文作者亞當·馬克斯(Adam Marcus)和伊凡·歐文(Ivan Oransky)是撤稿監(jiān)察會(Retraction Watch)的共同創(chuàng)始人。下面是他們盤點的2014年十大論文撤稿事件。
1.提起2014年學界丑聞,就不得不提到《自然》雜志撤稿的兩篇關于STAP干細胞的文章。學界發(fā)現該論文存在諸多問題,而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小保方晴子也無法重復實驗結果?!蹲匀弧冯s志拒絕承認接收該論文的決策錯誤,并表示編輯們在收到稿件時并未發(fā)現這些問題。而《科學》雜志在《自然》之前以缺陷太多為由拒收了其中一篇論文。小保方晴子重復試驗失敗后,她的導師笹井芳樹因此事引咎自殺。笹井芳樹是日本著名的科學家,是日本再生醫(yī)學領域的領頭人。
2.盡管偽造艾滋病毒疫苗事件發(fā)生于2013年,但時間太晚,并且撤稿發(fā)生在2014年,因此并未列入2013年列表。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Dong-Pyou Han將人類IgG注入兔血液樣本,偽造HIV疫苗有效的實驗結果。Han正面臨刑事指控,而愛荷華州立大學被迫償還他領取的50萬美金薪水——兩者都屬罕見。
3.2014年7月份,SAGE出版公司從《振動與控制期刊》(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撤回了60篇論文。在此之前,一項調查發(fā)現,臺灣陳震遠教授偽造專家身份,給自己的論文寫專家評議。
4.一篇關于Facebook用戶心理的論文發(fā)表兩周后,《美國科學院院報》發(fā)布了關于該論文的倫理問題聲明。很多批評家表示,該研究在把用戶作為實驗對象時,并未告知用戶,侵犯了用戶的隱私權,有違道德規(guī)范。由于爭議過大,隨后這篇論文被撤稿。
5.兩大出版社Springer和IEEE在發(fā)布了由隨機文本生成器SCIgen生成的120多篇造假論文后,才發(fā)現這個問題。法國約瑟夫傅里葉大學的計算機教授斯瑞爾·萊布(Cyril Labbé)收集了2008年到2013年作為會議論文發(fā)布的計算機生成論文,其中16篇來自Springer,100多篇來自IEEE。
6.科學也會遇到各種壓力。2014年,幾位學者在《非洲食品科學雜志》(African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發(fā)表了一篇關于木薯的論文。由于該論文指出了長期服用木薯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影響了木薯商家的不滿。幾位作者迫于商家的壓力,不得不撤回該論文。
7.一篇論文在2012年廣受爭議,2013年被撤回,2014年又被重新發(fā)表。該論文的研究內容是轉基因生物和大鼠腫瘤形成關聯。2014年重新發(fā)表時,該論文并沒有通過同行評議。
8.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延斯·福斯特(Jens Forster)的一項研究遭到質疑,在大半年的調查后,該文章在11月份被撤回。而福斯特被懷疑偽造數據,他本人強烈否認。
9.2014年干細胞的研究論文有好幾篇被撤回?!堆h(huán)學》(Circulation)雜志由于懷疑數據不可靠,撤回了2012年哈佛大學心臟專家的一篇論文,而哈佛醫(yī)學院也在積極調查該事件。《柳葉刀》(Lancet)也發(fā)表了對該事件的關注。該研究由頂級心臟病專家皮耶羅·安特衛(wèi)普(Piero Anversa)領頭。皮耶羅和一位同事一起以調查損害了他們的職業(yè)生涯為由,起訴了哈佛大學。
10.在2014年的最后幾周里,Elsevier出版集團在確定哈立德扎曼(Khalid Zaman)巴基斯坦管理學學者)偽造同行評議后,撤回了他的16篇論文。